黃曉勇:新常態下能源革命蓄勢待發

2020-12-12 人民網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傳統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已難以適應當前形勢。在經濟增速換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新常態下,推動能源革命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能源革命蓄勢待發」。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強調,「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長期戰略,必須從當前做起,加快實施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當前,國內能源消費增速明顯放緩,能源產業結構低碳化轉型要求日益迫切,能源消費結構調整迎來有利機遇;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劇烈,地緣政治因素對能源安全的影響越來越大。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努力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中佔得先機,保障我國能源與經濟安全,需要以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為契機,通過技術創新與體制變革,加快推動能源革命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一帶一路」促進國際能源合作

國際能源合作是保持能源持續穩定供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習近平同志提出:「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國內的前提條件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利用國際資源。」「一帶一路」建設將有力推動能源供給革命,並為我國與沿線國家開展能源合作、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打開新局面。

暢通能源輸送通道,提高相關國家能源安全水平。「一帶一路」建設重點之一是暢通能源輸送通道,即在建設國內能源生產基地和儲備基地的同時,繼續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和聯網建設,推進中俄東西線油氣管道互聯、中亞油氣進口管道鋪設,開展液態天然氣終端、智能電網和能源輸送網絡建設,形成鐵路、公路、管道、海上能源輸送立體格局。同時,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實現我國與周邊國家電網互通。這將有效提高我國和沿線國家能源安全水平。

加強能源國際合作,促進能源領域互利共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與沿線國家將繼續擴大能源貿易規模,拓寬能源合作領域,增強合作的可持續性,形成包括能源合作在內的多領域合作齊頭並進新態勢。同時,深入開展能源技術合作。例如,中亞國家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幫助其發展可再生能源,既有利於其能源出口,又有利於發揮我國相關技術和產業優勢,還有利於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在節能增效和減排技術研發合作、能源環保產業合作等諸多領域,我國與沿線國家都有良好合作前景。

推動能源供給革命,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應藉助「一帶一路」建設,同沿線國家一道加快構建亞太能源安全體系。以上海合作組織為平臺,建立能源協調新機制,形成能源合作的共識和互信。加強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綜合利用合作,推動能源供應多元化和有序競爭,支持建立公開、透明的能源市場,推動建立能源價格平穩機制,逐步提高油氣供應的應急響應能力。切實維護能源通道安全,推動建立油氣輸送管道保護和安全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深化與環裏海國家及俄羅斯的戰略合作關係,充分利用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會議、上合組織峰會等平臺,逐步增強我國在國際能源市場的話語權。

區域協同發展推動能源結構升級

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是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有力抓手,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在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完善區域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當前,應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這一推動能源革命的新契機。

京津冀協同發展,釋放能源革命新動力。雖然我國經濟發展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或環渤海)的空間格局,但京津冀地區在經濟實力上還遠不如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而制約京津冀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生態環境的巨大壓力。在經濟新常態下,把京津冀協同發展放在重要戰略位置,有利於在推動能源革命的背景下解決好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目前,霧霾治理已成為京津冀合作的著力點。京津冀三地唇齒相依,大氣汙染呈現明顯的區域特徵。無論過度使用煤炭還是汽車尾氣所引起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都說明造成霧霾天氣的重要原因是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節能減排技術水平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形勢下,三地將形成新的城市主體功能格局。其中,進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尤其是削減燃煤消費、大力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是協同發展的先手棋。當然,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不能單純依靠能源消費變革,還必須通過能源生產技術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需要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釋放能源革命的新動力。

長江經濟帶建設,促進能源結構升級。長江經濟帶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涉及7省2市。按照新常態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長江經濟帶建設不僅將打開我國經濟發展新天地,還將促進該地區能源結構升級。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水運運量大、成本低、節能節地等優勢,大幅度減少因過多依賴公路運輸所造成的大氣汙染,有效實現運輸方式的節能環保;另一方面,以上海、武漢和重慶為中心形成三大城市群,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沿著長江流域自東向西推進,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調整,而經濟結構變動與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密切相關。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應處理好提高東部經濟發展質量和開發內陸的關係,既充分發揮東部發達地區的科技創新優勢,帶動內陸地區工業化水平提高,又牢固樹立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防治環境汙染,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單位生產總值能耗。

技術創新和體制變革助力能源強國建設

目前,不可再生能源面臨趨於枯竭的困境,自然環境承載能力日趨脆弱。必須推動新一輪能源技術創新和體制變革,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從根本上改變能源生產、消費結構和方式。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提出了「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和「推動能源體製革命」的要求。推動能源革命,推動能源技術創新是動力源泉,推動能源體制變革是根本保證,實現能源安全是最終目的。

能源技術創新是能源革命的基礎支撐和動力源泉。習近平同志指出:「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立足我國國情,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並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回顧歷史,只有走在全球技術創新前列,才能確保國家安全。我們已經錯失了前兩次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在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醞釀期,必須走追趕與跨越並舉的道路。在能源領域,應明確重點方向和領域,著力推進技術創新以及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從我國現實看,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改變傳統以煤炭為主的能源利用方式,大力發展綠色清潔能源技術。一方面,立足我國國情,把握創新重點方向和領域,依託重大工程,以重大科技專項攻關為抓手,力爭突破頁巖油氣、深海油氣、可燃冰、新一代核電等能源領域的一批關鍵性技術;同時,加強國內能源創新體系和能源裝備工業體系建設,推動能源裝備國產化、產業化,並以能源裝備製造創新平臺建設為紐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搶佔綠色能源技術的制高點。另一方面,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拓寬視野,積極吸收國際上成熟的技術和經驗,推動頁巖油氣開採技術、大電網技術等國際先進技術在國內應用;有效利用國際資源,深化國際能源領域雙邊與多邊合作,發展新能源科技,不斷優化我國能源結構。

能源體制變革的核心在於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為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創造條件。習近平同志指出:「推動能源體製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系。」只有通過能源體制變革激發市場活力,才能保證能源供給革命和消費革命順利推進,推動我國由能源大國向能源強國轉變。

推動能源體制變革,應抓住以下幾點:首先,完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放寬市場準入,構建競爭性市場結構,實現自然壟斷業務和競爭性業務分離,推動能源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進入能源市場開展公平競爭;其次,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推進管網建設運營體制改革以及能源價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再次,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完善能源監管方式,加強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及政策等的制定和實施,建立健全能源法律法規體系,提高能源領域依法行政水平,同時建立節能減排長效機制,促進綠色能源使用。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06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長黃曉勇:三大有利條件助推天然氣人民幣戰略
    【環球網綜合報導】由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主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7)》6月26日在京發布。黃曉勇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近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長較快,但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仍僅為6%左右,為全球平均水平約24%的1/4。
  • 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能源安全研討會暨《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
    原標題: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能源安全研討會暨《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發布會在京舉辦12月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能源安全研討會暨《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世界能源藍皮書2020)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 山西「能源革命」的一場法律服務「盛宴」
    奮力實現從「煤老大」到「排頭兵」的歷史性跨越,在全國能源革命中做探路領跑者。在陣陣金色秋風中,三晉大地處處湧動著「助力我省能源革命,服務能源企業走出去」的創新熱潮,一個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強勁態勢正在形成。
  • 我國能源安全有哪些短板?「十四五」將如何發力?
    我國能源安全的現狀如何?2019年,國內油氣產量實現雙增長,扭轉了連續下跌的局面。全年原油產量約1.91億噸,增幅1.1%;天然氣產量1738億立方米,全年增幅近10%。同年,我國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突破70%和45%。「從能源安全的角度考慮,在全球化和多極化的正常發展環境下,我國能源安全相對可控。」油氣專家楊國豐指出。
  • 【2019TELC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2019能源革命展亮點紛呈成果豐碩
    中國廳主題為「能源革命、中國方案」,通過供給革命展區、消費革命展區、技術革命展區,以及體製革命展板、國際合作展板,詮釋了中國在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5年來,中國能源行業直面各種風險挑戰,能源消費結構顯著優化,供給質量大幅提高,科技創新成果豐碩,體制發生深刻變革,國際合作全方位拓展,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體現了中國深入參與全球治理
  • 「人大代表展望能源革命和『十四五』能源規劃」研討會舉行
    5月26日,由清華大學社科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人大代表展望能源革命和『十四五』能源規劃」研討會線上舉行。人大代表及能源專家展望能源革命和「十四五」能源規劃四位全國人大代表——樂山太陽能研究院院長姜希猛、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參加研討會。
  • 能源革命|廣東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42.3%
    與大多數鄰居、同事一樣,陳娟對「能源革命」四個字幾無了解。然而廣東對這一理念的實踐,卻在各個方面深刻影響著她以及他們的生活。  「從生產側、消費側、體制改革等方面力推清潔用能,順應能源革命大勢,實現綠色發展,是近年來廣東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廣東省能源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看能源革命山西力量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期許與勉勵下,10月22日至24日,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隆重舉行。圍繞「能源革命,國際合作」主題,四海賓朋交流先進理念、展示最新成果、探討前沿課題、加強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 【2019 TELC 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能源革命相關企業發展方式變革
    新華山西焦煤價格指數,正引導上下遊協同發展,實現供需雙贏;在晉能集團,全國第一個「火力發電廠5G聯合創新實驗室」,正為傳統發電企業賦予智慧的力量……  企業是推動能源革命的主體力量。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山西精準把握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重點領域,深入推進與能源革命相關企業發展方式變革,從而推動能源產業向綠色低碳轉變、向中高端轉變、向多元支撐轉變、向創新驅動轉變。  近3年,以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為牽引,山西堅定走煤炭「減優綠」之路。
  • 能源生產消費革命成國家長期戰略 相關規劃將制定
    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長期戰略  當前,我國和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出現新的變化,國際能源發展出現新的趨勢。「在國內和國際能源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將能源問題提高到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意義重大。」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
  • 【山西日報】晉城市牽手安徽理工大學開展能源革命
    《山西日報》 2019年09月25日 08版    本報訊9月17日,晉城市政府與安徽理工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舉行了晉城能源革命工程技術研究院成立儀式,晉城市市長劉鋒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共同為晉城能源革命工程技術研究院揭牌。
  • 瞄準風電項目 山西國企向「能源革命」持續發力
    裴泉鴿 攝中新網太原9月29日電 (楊傑英 路麗華 白濤)作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在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支撐經濟持續增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當前,山西正在加快推進能源革命,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山西國企亦向「能源革命」持續發力。近日,山西安裝集團與新疆晉商風電籤定「600MW風電項目EPC工程總承包合同」,項目總金額52.8億元。
  • 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
    」四篇文章,爭當全省能源革命的排頭兵、領頭雁、先行者,用實際行動答好能源革命這一時代命題。按照全省《關於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試點的意見》《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行動方案》,結合晉中實際,在充分調研和多次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制訂出臺《晉中市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行動方案》和《晉中市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2020年工作任務》,明確近3年工作重點和2020年實施的重點工作;重點推進實施14項重點改革、6項重點技術攻關、35項重點項目。
  •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顯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持續增長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顯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張守營報導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能源安全研討會暨
  • 白皮書系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能源革命歷史性成就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介紹,《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系統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能源革命的歷史性成就,全面闡述了新時代新階段中國能源安全發展戰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舉措,旨在讓國內外社會全面了解中國能源政策和發展狀況。白皮書重點介紹了五方面內容:  第一,集中介紹了新時代中國能源的發展戰略和政策理念。
  • 以煤為媒 助力能源革命破浪前行
    承辦行業盛會,展示山西深挖優勢握指成拳轉型發展新成果「全國煤炭交易會與中國太原煤炭交易大會合併舉辦,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並將進一步加強煤炭區域市場和全國市場的協調聯動,發揮煤炭主產區在穩定煤炭供應、強化煤炭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帶頭示範作用,」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桂來保在會上講道,「山西作為我國首個全省域能源革命綜合試點,
  • 破題開局蹚新路——「十三五」期間 我市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實踐
    本報記者 王文安2020年1月,出臺《晉中市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行動方案》;2020年5月,國內首個煤礦井下移動5G網絡在壽陽新元煤礦正式投入運營;2020年底,全市13座60萬噸/年以下礦井將全部實施減量重組
  • 嫦娥5號登月採集氦-3,即將引發下一場能源革命?
    來源:中國能源報▲嫦娥5號探測器月球模擬圖,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我國首艘月球採樣飛船,嫦娥5號探測器於2020年12月2日在月球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採集月球表面土壤2公斤。今天我們從能源的角度來解讀一下。月壤中富含氦-3,目前已探明儲量約為100萬噸。氦-3是一種清潔、安全、高效的核聚變燃料。如果能解決應用問題,便有可能引發一場能源革命。氦-3的「大本事」是由其自身的特性決定的。它是一種氦氣的同位素氣體,產生於太陽風,後被月球捕獲,吸附在月球的土壤中。
  • 諾獎得主:這種物質將成為能源革命核心
    圖為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他指出,人類正迎來解決環境問題的能源革命時代,並表示「鋰電池將成為核心」。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2月9日報導,紀念演講被稱為「諾貝爾演講」,屬於定於當地時間10日傍晚舉行的頒獎儀式的相關活動。吉野彰以「鋰電池的開發經過和未來」為主題,在3名化學獎獲得者中最後上臺演講。
  • 曹健:新常態下企業醫院如何成長
    在新常態下,經濟結構將發生全面、深刻的變化。從產業結構方面來看,第三產業逐步成為產業主體。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服務業產值已佔GDP的80%以上。可以預見,新常態下我國服務業比重上升將是必然發展趨勢。作為第三產業的醫療服務業,在新常態下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