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開解安吉成育兒典範:建立親子關係,父母一定要做好育兒引導

2020-12-25 少兒守護人

電視劇《陪讀媽媽》李娜對兒子的教育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在電視劇中,兒子在溫哥華打架,媽媽李娜擔心兒子被起訴和他談話,兒子丁一一併不領情。


他說:「從我記事起,您就是世界上最忙的媽媽了,我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我的每一個生日、每一個學校表演、每一個家長會,人家都有媽媽陪著,我的媽媽在哪兒?我媽沒有我這個兒子,我媽的兒子是工作。」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孩子把成長中因為缺少媽媽的陪伴而產生的委屈、孤獨、嫉妒一股腦倒了出來。


而媽媽沒有關注他的情緒,而是憤憤不平地說:「你怎麼跟媽媽說話呢,媽媽這麼辛苦的工作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能讓你上最好的學校,讓你吃好住好......」孩子打斷了她:「你根本就不知道我真正想要什麼。」


媽媽忽略了兒子的委屈和憤怒,兒子表達了這些情緒,她仍然沒有在意。


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這些負面情緒,孩子憤怒、委屈這些負面情緒累積多了,青春期更容易變得叛逆,會用發脾氣、不尊重媽媽來表達不滿。


缺少情感引導的孩子往往和母親也不親密,家庭也很難成為他的情感支撐。


這樣的孩子一生都會向外尋求依賴關係,一旦情感受挫,他們也更容易喪失動力,一蹶不振。


在孩子爆發負面情緒時,父母如果對孩子進行引導,採取「情感引導式」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情商和溝通能力,增進親密度。

1

父母顧及孩子感受

才能讓孩子的負面情感得到合理宣洩


胡可曾經就因為要帶弟弟小魚兒去看牙而耽誤了接大兒子安吉,安吉非常不滿。


在綜藝節目 《媽媽是超人》 中,安吉上完英語課一個人坐在教室門口,其他小朋友都被接走了,安吉開始焦慮起來。


媽媽說再過十分鐘就來接他,但是安吉等到了第二節課的小朋友都來了,媽媽還是沒來接他。他又焦急、又失望、又憤怒,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最後胡可帶著小魚兒一路小跑來到了安吉的教室門口。此時她覺察到了孩子生氣了,因為安吉並沒有第一時間撲向媽媽的懷抱,而是繼續低頭畫畫,他在耍小脾氣。


這時,胡可走到安吉身邊,跟他說:「媽媽來晚了,對不起。」因為這句道歉,孩子的憤怒消了一大半。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孩子在媽媽的理解中開口說:「我有個禮物要送給你!」媽媽,一看是畫著一隻蝸牛的畫,立刻就明白了安吉的用意。


胡可問孩子:「為什麼送給媽媽一隻蝸牛,因為媽媽像蝸牛一樣慢嗎?」安吉應聲說「嗯!」胡可又一次向孩子道歉,安吉依偎在媽媽懷裡,已經沒有當初那麼憤怒和不安了。


胡可首先覺察到了安吉的情緒,接著用自己的細心和理解引導他把情緒宣洩了出來,讓安吉及時從憤怒、焦慮、不安中擺脫。


不要小看父母關注孩子情緒的舉動,只有孩子覺得他的情感是被接受的,並能夠在父母的引導下合理宣洩,他才會放下消極情緒。


「情緒引導式」教育讓父母從孩子情緒著手解決問題,可以化解孩子的憤怒不滿,建立起和諧尊重的氛圍以及與母親的親密關係。


2

家長如何進行情感引導式教育


情感引導不僅會讓孩子理解和體察自己的不良情緒,更能認識到溝通、尊重對於他人的重要性。「情緒引導式」教育也能讓家長成為富有同情心和受孩子們歡迎的父母。


聰明的家長如何進行情感引導式教育呢?


1、家長需要給孩子預先提醒


有些家長經常為孩子大哭大叫等不合理的情緒宣洩方式頭疼不已。此時,孩子情緒已經爆發,作為家長很難控制住他們。


其實,家長應該做的是提前預防情緒的洪水式爆發。



比如說周六日父母要帶孩子去圖書館,就要提前告訴孩子:「圖書館是人們看書的地方,不允許製造噪音。明天如果媽媽帶你去圖書館,不能大吵大鬧、大聲喊叫,要用悄悄話好嗎?做不到我們就會受到圖書工作人員的批評。」然後去之前可以多提醒孩子幾次。


這樣,孩子就會事先知道情緒規則,而不是孩子到了一些特定場合,沒有做好準備表現得過於興奮或者沮喪煩躁。


2、家長要了解孩子什麼時候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家長要了解自家孩子的性格是內向的還是外向,並且會有什麼事件觸發到他的情緒點讓他爆發,這樣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情感引導方式。


比如說有的孩子比較害羞,不喜歡和陌生的孩子接觸,如果讓他在一個新的環境他就會非常不安,他就會哭鬧。


這時父母可以先陪伴他們一會兒,但是也要告訴他們「不能一直坐在媽媽身邊,要多去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兒。」既要陪伴,又要鼓勵著放手。


有的孩子活潑、熱情,玩起來「人來瘋」,在屋子裡興奮的大喊大叫,父母就要時刻提醒對他的要求,嚴格一些。


3

理解孩子的感受

不要一開口就否定孩子的情緒


父母一定要先試著理解孩子的情緒,並幫助他表達出來。


有的孩子去打針的時候怕疼,一見到針頭就會大哭、滿地打滾。「情緒引導式」教育的媽媽會進行理解和疏導,說:「媽媽知道你很疼、很害怕,但是堅持一下就過去了,這是可以忍受的,媽媽在這呢!」進行情感的共鳴和安撫,孩子心裡會覺得很舒服,也漸漸能學會堅強。


有的家長會說:「哭什麼哭,這點疼算什麼!閉嘴!再哭就把你扔在這兒!」


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馬上閉嘴,但是孩子本身就很疼,再加上他不被理解,這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和委屈感。



情感引導式教育可以讓孩子堅強、有責任感而且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讓孩子提高控制衝動的能力,學會和他人愉快地相處。


情感引導式教育還可以增進親子溝通,加強親密關係,使孩子在逆境中獲得有力的情感支撐。


還在和孩子情緒對抗的父母,用情感引導式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吧,讓親子關係更親密、讓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正向親子關係—育兒說明書
    不論是否是在熟悉的環境,孩子總是粘著父母,做什麼都不敢,總是想要人陪著。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孩子可能不是簡單的「膽子小」的問題,孩子已經漸漸養成依賴別人的心理了。 首先,孩子在兩歲之前正是對父母的依戀期,家長們在培養好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之後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能力。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有效育兒,是以愛為前提的聯結與引導
    本文將通過三大步驟:父母的自我調整,與孩子建立聯結以及引導而非控制來闡述有效育兒的核心內容。以上便是父母許願自我調整的兩個方面。父母與過去和解,並且做好了情緒管理,才能清楚育兒的首要障礙。而安全感的來源,就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強有力的聯結。所以作者提出:「與孩子建立的良好關係是快樂育兒的秘訣。」並且這種聯結的建立應該貫穿於孩子的一生。這是育兒的第二個步驟。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起強有力的聯結,作者給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和建議,這裡介紹最核心的幾條:1.
  • 聚焦「親子關係金字塔模型」理論,用良好的親子關係驅除育兒焦慮
    出處: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周韻曦在如今「80後」「90後」父母當道的育兒圈,成為一名學習型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等育兒理念已成為普遍共識,但很多年輕家長仍感覺:「學了很多知識,懂了很多道理,依然沒法帶好孩子。
  • 「精神育兒」比「生活育兒」更重要,作為父母,應該注重質量育兒
    但是我們必須要體諒這些父母,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996其實是一種工作模式,如今很多父母都在經歷著這樣的生活,朝9晚5成了一種奢望,996則成為了他們的生活日常。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工作異常忙碌的狀態下,他們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有的時候甚至連家都沒時間回,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和孩子的關係就會越來越淡薄,相應的,家庭環境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 育兒是每個父母 一生中的 重大課題!​父母態度,決定親子關係
    所以家長們要看看自己育兒是否是成功的,看看下面幾條你和你的孩子有沒有做到就知道答案了。所以如果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會主動找你尋求幫助,那麼可以表明在孩子眼中父母是可以完全信賴並可以依靠的。很多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看似是很融洽的,但孩子卻很少跟父母敞開心扉的交談,那是因為孩子覺得親子之間存距離這種心理上的距離感分為很多方面,人們常說的「有代溝」是一種親子間距離感的表現方式。
  • 培養內驅力的孩子,建立尊重與欣賞的親子關係
    因為任何一段關係都是雙向的、流動的、獨一無二的。親子關係,才是我們育兒生活的起點和終點。育兒的本質,就是維護一段親子關係。大部分育兒問題,都是親子關係中的情感聯結沒有做好,而親子聯結的好壞,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成就乃至社交都產生影響。陪著不等於真正的陪伴,好的親子陪伴,是需要濃度的,也就是關注到孩子認知和情感需求的「高質量的陪伴」。
  • 安吉小魚兒紳士養成記 胡可被贊行走的育兒寶典
    近期,國內某檔親子節目中,淡定媽胡可帶領家中兩大萌娃安吉與小魚兒一起,向觀眾展示了最原汁原味的家庭生活,親身傳授獨家育兒法。節目一經播出,「胡氏」育兒理念與方式立即受到眾多網友稱讚,稱其為「行走的育兒寶典」。
  • ...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他們可以使用「西爾斯親密育兒...
    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方法有很多。在西爾斯的育兒書中看到「親密育兒的七種方式」仍然是件好事。你可以從中學習。但是讓我們提前說,我們不需要接受所有七種親密育兒的方法,因為每個孩子父母的情況不同,這不是僵化的,我們只需要學習適合我們的方法。
  • 《以家人之名》育兒啟示:好的親子關係只需要做到這幾點
    這部家庭成長治癒劇也給了我們很多育兒啟示: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和諧的基礎,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想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父母與孩子溝通,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開放,使他們放開說出心裡話,並學會接納不同的理念。父母與孩子交談,溝通難免出現代溝,這時候父母要表現耐心,語氣不衝撞,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身教。
  • 《父母的覺醒》:顛覆育兒認知,讓父母重生,讓孩子新生
    而《父母的覺醒2》這本書直擊親子關係的核心,揭示了親子衝突的根本原因,創造了全新的育兒方式。該書作者沙法麗.薩巴瑞出生於印度,是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有一家私人心理診所。她將東方正念思想和西方心理學相結合,形成了一套覺醒育兒的理念。她曾著有《父母的覺醒1》,該書長據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前列,該書的豆瓣評分8.3。
  • 育兒也分季節,可怕的兩歲父母要做好季節轉變,影響孩子未來30年
    不同的季節,父母要做不同的事情。0-2歲是「服務季」,媽媽是首席僕人,爸爸只是育兒助手。這個時期,爸爸的角色不重要,他只是家庭的一個保障,可能是經濟上的,可能是安全上的。所以很多媽媽抱怨,最沒用的母嬰產品就是孩子爸。一個方面是很多爸爸參與育兒比較少,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孩子在這個時期需要的是母親,爸爸是不被孩子看見的。誰讓孩子是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的呢,天然的聯結。
  • 第三屆廈門親子文化節 專家支招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閩南網1月18日訊 孩子太依賴父母如何是好、家裡大娃欺負二娃怎麼辦、如何讓孩子做作業更專心、海淘的嬰兒食品是否存在安全問題……1月16日,由廈門家庭教育研究會主辦的「第三屆廈門親子文化節——謝宏與你面對面大型公益講座」在廈門舉行,400多位父母拋出一個又一個普遍又尖銳的育兒難題,成功生養教體系創立者、國際育兒專家、貝因美創始人謝宏先生,用其科學專業又不乏幽默的解答
  •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46天—順勢引導少走彎路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46天—順勢引導少走彎路【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聽課內容:1.順勢引導孩子,全解不要成為壓力。2.沒有後悔,只有做好當下。3.順著孩子的思路去引導,不要怕麻煩。
  • 娛樂圈育兒典範:學會這樣教育,你也能教出"別人家的孩子"
    近幾年,隨著親子真人秀的大火,越來越多的明星將與孩子互動的日常,展現在了公眾面前,特別是這三位媽媽的育兒方式,更是被網友稱之為是娛樂圈的育兒典範。在這種&34;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通常會認為媽媽是無所不能的,所以不管自己遇到什麼難題,都會想著求助父母解決。相反,這種示弱式教育,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和自理能力,還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 青春期親子關係衝突後的重建:讀懂孩子內心,才能走出育兒困擾
    在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這本書中,作者是中國沙盤遊戲的實戰專家,從事沙盤遊戲的系列教學和研究20餘年。看這本書,不僅僅是了解了沙盤療法,更讓人深刻的是,書中一個個真實的育兒案例,讓人感慨: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才是親子關係真正的開始。
  • 解決育兒早教痛點,構建良好親子關係,兒童早期教育專家來支招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不要輕易去給孩子下定義、貼標籤,而是應該去了解孩子看似奇怪行為的真實需求。那些看不見的內心需求,才是引導和糾正孩子看得到行為的核心所在。小七老師是兒童早期育兒專家、微博認證兒童教育TOP1博主、線上課程粉絲超200萬,同時在全國進行大型育兒講座超300場,現場獲得指導答疑的家長累計數十萬。
  •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真相揭秘
    而一個好的品質的家庭,孩子是不會怕父母的,但他們的關係也都非常和諧,友愛,互相平等,這正是因為家長內心有愛,才會懂換位思考,知道如何溝通,如何呈現給對方的愛,小朋友感受到你真正的愛意,才會樂意聽你的話,這樣,親子關係一定是非常親密的。當不滿意孩子,要責罵孩子時,先想想是否自已在否面臨強大的壓力挑戰,你夠不夠愛自已?
  • 如何培養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牢記這3點,好關係是好教育的基礎
    大多數家長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育兒的道理也都懂很多,只是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沒有好的親子關係,再好的教育方式也很難起到好的效果。有很多父母卻不知道怎麼去做,才能和孩子關係相處得更好。其實建立一個好的親子關係,關鍵就在於定位。
  •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49天—2順勢引導少走彎路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49天—2順勢引導少走彎路【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靈感的捕捉一定要及時。對孩子的成長要順勢引導。了解孩子是什麼類型孩子(視覺型、聽覺型)。有的放矢做最精準的努力。全解買回來不是給你增加壓力的。
  • 育兒寶典|做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好父母
    家長要按照語言發展的「感音一理解一表達」不同階段,提供豐富的「語境」,主動和孩子對話,強化指認物品與語言的聯繫,和孩子一起讀繪本、念兒歌、講故事,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情感與社會性。孩子在嬰兒期和母親建立安全依戀關係,對認知發展和社會適應有重要意義。家長要幫助孩子學習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負面情緒影響,形成積極、穩定的情感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