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絡電子IPO:淨利潤率不及銀行理財收益率 核心產品「量價齊跌」

2020-12-15 金融界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11月2日,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39次審議會議審議結果顯示,南京商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絡電子)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該公司向資本市場再邁進一步。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研究發現,商絡電子業績增長並不穩定,隨著近年來大客戶的流失,該公司的業績出現直線下降。此外,該公司的淨利潤比較低,甚至不及一年期的封閉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隨著近年行業集中度的提升,該公司在存貨管理方面的問題也在放大,其存貨存在跌價風險。

「靠天吃飯」 淨利潤率不及銀行理財收益率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商絡電子處於電子產業鏈中的流通環節,近年來其淨利潤率一直不高。同時,商絡電子的上下遊均是知名的大型企業,該公司在與這些知名大企業的交易中似乎處於弱勢地位。

財務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7年,雖然商絡電子的營收從4.25億元增長到16.76億元,增長了近4倍。然而,到2017年年末,商絡電子的淨利潤率僅為4.17%。儘管過去幾年該公司的淨利潤率呈上漲趨勢,但仍處於較低水平,甚至不及同期的銀行理財收益。到2017年年末,商絡電子的未分配利潤為1.12億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注意到,商絡電子的淨利潤率在2018年曾突然大幅上漲。2016年至2018年日本電子元器件廠商調整產能,造成MLCC部分品種售價在2017年下半年出現上漲,2018年MLCC產品售價全線上漲,一直持續到2018年第三季度。由於代理產品全線漲價,商絡電子也從中獲利,淨利潤率在2018年出現了大幅上升。

2018年,商絡電子的營業收入上升至29.93億元,同比增長78.58%;淨利潤更是由2017年的0.99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58億元,增長了3.65倍。2018年商絡電子的淨利潤率也增長至15.30%。

然而,好景不長,從2018年四季度開始,隨著國內廠商的投產,MLCC的價格從高位回落。2019年上半年,整個行業均處在去庫存的過程中,MLCC產品價格持續下滑。

由此可見,商絡電子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容易受行業調整的影響。2019年,商絡電子的營業收入減少到20.68億元,同比減少30.89%;淨利潤減少到0.99億元,同比減少70.67%;同期商絡電子淨利潤率降至4.79%,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而目前一年期的封閉淨值型理財的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

大客戶流失 公司業績直降

招股說明書披露的信息顯示,2017年至2019年,商絡電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76億元、29.93億元和20.6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7億元、3.34億元和0.99億元。

2019年,商絡電子的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出現明顯、快速下滑。其中,該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0.8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70.33%,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大幅下降。

商絡電子業績下滑與該公司的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的變化有一定關聯。2016年至2019年,商絡電子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佔總收入之比分別為32.40%、41.85%和33.40%。可以看出,2019年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較去年下降明顯。

小米集團曾是商絡電子的第二大客戶,2017年和2018年,小米集團為商絡電子帶來的銷售額分別為1.48億元和2.27億元,對應銷售佔比分別為8.86%和7.57%。然而,在2019年,小米集團突然從前五大客戶名單中消失。

報告期內,京東方集團一直為商絡電子第一大客戶,但2019年商絡電子向其銷售的金額佔比也出現明顯的下滑。2018年和2019年,商絡電子向京東方集團銷售的金額分別為7.11億元和3.28億元,佔比分別為23.75%和15.84%,可以看出,與2018年相比,2019年京東方集團為該公司帶來的營收金額及佔比均出現明顯縮水。

總體來看,小米集團和京東方對商絡電子業績貢獻較大。業內人士認為,大客戶的流失或許是商絡電子業績增長失速背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存貨比和國際競爭雙雙推高跌價風險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2017年至2019年,商絡電子存貨帳面價值分別為2.13億元、2.09億元和2.53億元,存貨跌價準備餘額分別為1664.61萬元、8613.17萬元和2507.35萬元,存貨帳面價值佔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4.63%、16.70%和21.38%。

2016年至2018年,電子元器件需求大,產能少,產品價格一路攀升,但隨著國內外MLCC等產品的新增產能不斷擴大,2019年MLCC等被動元件價格快速回落,而商絡電子的存貨帳面價值高企,也因此形成了大規模跌價損失。

2019年,商絡電子的被動電子元器件「量價齊跌」。2017年至2019年,該類產品的銷量分別為6749.46千萬件、6774.4千萬件和5933.51千萬件,銷售單價分別為21元/千件、38.6元/千件和25.86元/千件。但2019年,商絡電子的被動電子元器件的銷量同比下降了12.41%,銷售單價同比下降了33.02%。

由於商絡電子的被動電子元器件在報告期分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84.58%、87.39%和74.18%,是商絡電子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商絡電子元氣大傷。

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商絡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76億元、29.93億元和20.6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974.3萬元、3.33億元和9902.22萬元。商絡電子2019年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出現大幅回落,特別是淨利潤同比下降了七成。

未來,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商絡電子在存貨管理方面的短板可能會被放大,主營業務收入的穩定性還會受到更大的挑戰。

(責任編輯 張麗娜)

相關焦點

  • 銀行「保本」理財產品「量價齊跌」 消費者還有哪些新選擇?
    在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下,一向以「穩賺不賠」吸引投資者的銀行理財產品發生了哪些變化?記者在北京走訪多家銀行發現,近期銀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量價齊跌」,發行額度有所降低,收益率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收益率一降再降。」
  • 跌跌不休 寶寶理財和銀行理財收益率均再創新低
    銀行理財收益率環比下跌7BP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上周(5月4日-5月10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為1461隻,環比下降9.25%,其中非結構性理財產品1417隻,結構性理財產品44隻。雖然近兩周正值五一假期,但是理財產品發行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 網際網路寶寶平均收益不及銀行理財 上周寶寶理財最高收益率僅4.01%
    對比來看,上周網際網路寶寶平均收益遠不及銀行理財平均收益。實際上,從今年5月份以來,各類理財產品的收益普遍出現環比下滑。據普益標準數據,5月份銀行理財平均收益下降5BP(1個BP=0.01%)至4.11%,信託理財產品收益下降11BP至8.62%,貨幣基金產品收益下降9BP至2.43%,P2P產品收益下降9BP至9.15%。
  • 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現7% 日光碟擬再次浮現
    自本周一開始,不少固定收益交易員反映,市場資金面開始趨緊,而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從上周逐步加高收益水 平,目前35天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6%已屬常見,一些中小銀行甚至已經出現118天產品預期收益率接近7%的叫價。有銀行個金部負責人介紹,預計到本周 周末,短期理財收益率還將水漲船高。
  • 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售產品 哪類產品居多?收益率如何?最高年化收益率...
    從年化收益率來看,數家銀行理財經理介紹的情況是,產品以6個月及以上的中長期限為主、業績比較基準在4.2%~5%(年化收益率)。相比之下,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7月銀行理財市場分析報告,今年7月份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跌至4.16%,環比下降4個BP,這也已是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連續17個月下降。
  • 報告:網際網路寶寶收益率創8周新高 銀行理財收益率持穩
    上周,網際網路寶寶產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46%,環比上升9個基點,創近八周最高水平;人民幣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8%,與前一周持平;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46%,環比下降3個基點。
  • 存款利率超過理財收益率,錢該存在銀行還是買理財?
    自2018年初以來,貨幣政策較為寬鬆,市場利率不斷走低,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不斷走低。截至目前,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由4%以上跌至2.5%以下,銀行理財收益率也從接近5%跌至4.2%以下。要知道,上述的是銀行存款的平均利率,從實際情況來看,有很多小銀行的存款利率都已經超過4%甚至5%,比理財收益率還要高。最具代表性的兩類銀行是農信社和民營銀行,存款利率普遍很高,尤其是民營銀行,最近一年推出的創新型存款,同樣期限下,利率比銀行理財的收益率還要高。
  • 「11月銀行理財報告」量價齊升 理財子公司開始自建渠道
    — 2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分析一、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小幅上升 1年期以上收益優勢大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2020年11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在封閉式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64%,3~6個月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2%,6~12個月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80%,1年以上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09%。1年期以上產品收益率優勢明顯,遠高於1年期以內產品。
  • 信託產品價量齊升 購買信託產品應該買短期還是長期?
    本周共有33家信託公司成立了146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增加了4款,增幅為2.82%。共有77款新成立產品公布了預期收益率,平均預期收益率7.69%,環比上升0.26個百分點,增幅為3.54%。隨著信託理財產品價量齊升,作為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短期信託理財產品還是長期理財產品呢?報告顯示,不同期限的信託理財產品對應著不同的收益。
  • 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度小滿理財產品收益率高嗎
    摘要:從安全的角度出發,用戶更願意在銀行挑選各種理財產品,有效的降低用戶投資理財的風險,用戶需全面了解銀行理財產品的相關信息,讓自己能夠安心理財。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是商業銀行對於目前的客戶人群進行精準的分析,以客戶需求作為基礎,針對不同類型的目標客戶所開發出來的理財產品。銀行所推出來的理財產品受到銀保監會的監督管理,有效的保證了理財產品的風險可控。
  • 正合:上半年成都商辦物業整體量價齊跌存量持續走高
    商業:整體量價齊跌,存量持續走高2020H1,天府新區開盤項目集中分布在熱點板塊麓山麓湖、秦皇寺、錦江生態帶(萬科公園傳奇、首創禧瑞錦江商墅加推),推高供應,其餘圈層均壓縮供應量控庫存。公寓:整體量價齊跌,天府新區結構性漲價,其餘圈層以價換量公寓控供應去庫存,除天府新區因多個項目推盤節點供應同比增長外,其餘圈層供應量均不及去年同期。大成都公寓量價齊跌。
  • 銀行理財高收益率成「過去式」 還能「買買買」嗎?
    銀行理財高收益率成「過去式」 還能「買買買」嗎? 工人日報 | 2020-07-08 10:06:34 銀行理財產品動輒4%甚至5%的收益率已成「過去式」。今年上半年,理財產品收益率延續了去年整體下行的趨勢,部分產品甚至在年中出現負收益現象。
  • 銀信理財產品周評:國有行收益率環比增長下沉比例蓄勢待發
    一周綜述:1、本周銀信產品發行數量與發行規模齊下降。據不完全統計,本周53家銀行共發行銀信理財產品448款,較上周減少85款;銀信產品發行規模為3812.33億元,環比減少9.66%。2、本周銀信產品收益率繼續下降,平均期限上升。
  • 招銀理財、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先後虧錢 這是怎麼了?
    中信銀行理財3天跌了1.36% 招銀理財兩款產品跌破本金中信銀行作為管理人的理財產品「樂贏成長半年開」在3天的時間內,跌幅為1.36%。新京報記者通過查詢中信銀行APP發現,該產品在6月3日產品淨值1.1458,而到了6月8日,淨值跌至1.1302,也就是3個交易日(排除周六日),產品淨值下跌了1.36%。根據產品設計,6月10日為產品的開放日,產品淨值顯示的為6月8日的價格。不過,6月11日,中信銀行APP顯示產品價格略有回升,6月9日的淨值回升至1.1350。
  • 中信銀行,有收益10%的也有跌4.5%的,分析各類理財產品的優缺點
    不過,隨時需要使用的資金怎麼理財,其實還是需要一點技巧。比如在中信銀行的活期理財產品裡,最高收益率2.8%,最低收益率僅1.354%,差距達到兩倍,這就值得我們注意。首先我們需要明白,這些活期內的產品有些是基金,有些是銀行理財產品。
  • 連銀行理財年化收益率都出現負數,還有什麼產品值得考慮投資?
    今年6月份,招商銀行的子公司招銀理財出售的一款理財產品「季季開1號」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4.42%;除了「季季開1號」,招商銀行APP上出售的「季季開2號」也出現了淨值回撤,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0.63%,6月3日的單位淨值為0.9996。
  • 在售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前100個為什麼交通銀行能有前三個?
    交通銀行的2019年"得利寶·慧理財"(看跌鯊魚鰭)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2461190277)(全國)銷售的理財產品,起購點是人民幣1萬元,期限34天,從9月12日開始起售,9月18日正式成立,風險等級是低風險,類型是非保本浮動型,預期最高收益率8.2%。
  • 想踏準可不容易,多隻銀行結構性產品以預期最低收益率收場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的研究報告曾表明:「從長遠意義來看,考慮到資管新規時代銀行理財正在推進新一輪轉型與改革,以及低利率環境下對權益型資產的持續增配訴求,同樣面臨資產荒的銀行理財對股票資產的興趣毫無疑問會越來越高。」何為結構性理財產品?
  • 五大銀行的哪個理財產品最好
    當然,除了這些投資渠道以外,銀行的投資渠道似乎是更加保險的,畢竟銀行的投資渠道是非常安全和可靠的,國內的五大銀行的投資項目也是非常多的,那麼,五大銀行哪個理財產品最好呢?首先看中國銀行,它主要推出的理財產品是中銀日積月累、中銀債付、中銀穩富等系列,最低投資是一萬,最高是三十萬元,平均年收益是4.5%,收益較高,風險也不高。其次建設銀行理財產品主打「乾元」系列,它的理財產品種類比較多,最低投資5萬元,最高100萬,平均收益率是4.2%。建行推出的日薪月溢理財產品收益最高,可達5%。
  • 銀行理財收益「跌跌不休」大額存單升溫
    受資管新規和市場流動性寬鬆預期影響,近期銀行理財收益略顯冷清。普益標準最新數據顯示,上周(3月16日至3月22日)326家銀行共發行了2064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數減少5家,產品發行量增加76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