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產品價量齊升 購買信託產品應該買短期還是長期?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隨著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市場上信託產品也隨之增加。普益標準最新公布的信託理財市場周報顯示,2020年3月07日至2020年3月13日,共有38家信託公司發行266款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數量環比增加了6款。增幅2.31%。本周共有33家信託公司成立了146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增加了4款,增幅為2.82%。共有77款新成立產品公布了預期收益率,平均預期收益率7.69%,環比上升0.26個百分點,增幅為3.54%。

隨著信託理財產品價量齊升,作為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短期信託理財產品還是長期理財產品呢?報告顯示,不同期限的信託理財產品對應著不同的收益。

周報稱,從期限上看,266款新發行的產品中,有254款公布了期限,平均期限為20.00個月,環比減少了1.38個月。12個月期和24個月期產品的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分別為8.27%及8.63%。

到底是購買短期的理財產品還是長期的理財產品呢?這個得根據自身的投資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資金流動性等綜合因素來考慮。短期信託理財產品的理財期限一般有、3個月,6個月不等。所謂長期理財通常是指投資期限在1年、3年期甚至更久時間的理財產品。大多數情況下,短期產品具備靈活、方便的特點。但是相對長期理財產品來說,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般比較低。觀察上表可以發現,6個月以下的信託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為6%左右,而2年期的產品多為8%以上。很多人都認為長期理財產品比較好,是因為其穩定、放心且收益相對短期較高。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首先,選擇長期或短期理財產品的期限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即將進行理財的這部分資金在短期內是否有其他用途,要考慮其流動性,如果短時間沒有什麼其它用途,又懶得折騰,就可以選擇長期的理財產品,相反,短期理財產品會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二是觀察近半年的宏觀經濟情況,如果預計其它資本市場能帶來不錯的收益,可以選擇短期理財,避免錯過高收益的機會。如果有更好地投資機會,我們就可以選擇短期理財產品,避免資金的長期佔用而錯誤在股市獲取高收益的機會。

此外還要考慮近半年的經濟大環境是處於升息通道還是降息通道。如果資金短期內不用,在降息通道下選擇中長期產品,因為降息會導致理財產品收益走低,而中長期理財產品的收益在理財期間內是鎖定的,不會因為降息而調整,提前鎖定高收益,這就避免了投資短期理財到期後資金閒置帶來的損失了。就目前而言,大概率進入降息通道,投資者可以購買長期產品,從而達到鎖定收益的目的。

相關焦點

  • 【11月集合信託「量價齊升」 房地產信託規模暴增102%】用益信託的...
    【11月集合信託「量價齊升」 房地產信託規模暴增102%】用益信託的數據顯示,11月份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規模和成立規模雙雙大漲。據統計,11月共計發行集合信託產品1940款,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13.32%;發行規模2504.1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38.44%。
  • 11月集合信託「量價齊升」 房地產信託規模暴增102%
    用益信託的數據顯示,11月份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規模和成立規模雙雙大漲。據統計,11月共計發行集合信託產品1940款,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13.32%;發行規模2504.1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38.44%。與此同時,11月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也出現「加量加價」的情況,達到6.64%,環比上升0.08個百分點,這是2020年首次平均預期收益率出現上行。
  • 短期信託現收益破4%產品
    佛山日報訊 見習記者王春豔報導:昨日,平安信託推出一款期限為1個月的短期信託產品,最低預期收益率僅為3.6%。雖然起購金額為100萬元,但收益甚至不如銀行理財產品。  據格上理財統計,5月共有43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成立181隻固定收益類集合信託產品,納入統計的144隻產品總規模為362.54億元,對比4月,成立數量小幅上升,成立規模小幅下降,表明產品平均規模持續縮減。從產品收益水平看,5月發行的產品存續期從3個月到8年不等,預期年化收益率從4.99%到9%不等,整體平均收益率為6.79%,今年以來一路走低。
  • 銀行短期產品收益上躥 問題信託產品易暴露
    銀行短期產品收益上躥 問題信託產品易暴露 銀行資訊    06月29日 05:49    第一財經日報
  • 光大信託:疫情對信託產品發行的影響及展望
    由於個人投資者專業知識不完善,對於疫情對宏觀經濟、資產價格影響的認識不充分,尚不足以理性看待此次疫情對經濟和資本市場影響,加劇了其對未來經濟的擔憂,進而對已購理財產品到期是否能如期兌付產生擔憂,降低了其短期內購買信託產品的意願。通過對理財經理問卷調查發現,受疫情影響目前超過50%的客戶購買信託產品的意願降低,基本印證以上分析。
  • 購買工商企業信託理財產品應該注意哪些因素?
    投資者在購買工商企業信託時,應該注意哪些因素,確保資金安全呢?信託從業人員表示,購買工商企業信託應該從以下6個角度考慮。一是看融資主體實力。要看融資主體的財務實力、財務結構和盈利能力。財務結構方面,應重點關注財務槓桿水平,包括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一般不得高於60%,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總資本化比率等,另外需關注資本結構與資產結構的匹配程度,包括長期資產適合率、公司長期借款到期日分布情況。
  • 打破剛性兌付後 信託理財產品還能買嗎?
    就是買理財產品再也不保本了,金融機構不剛性兌付了,風險由投資人自己來承擔。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理財產品呢?經濟日報記者日前採訪了百瑞信託的理財經理王偉,由業內專業人士為大家分析一下如何看待信託理財打破剛性兌付?第一個問題:信託項目延期與信託項目出現實質性風險中間隔得有多遠?
  • 信託是什麼意思買信託產品安全嗎
    信託是一種高門檻的理財方式,市面上收益主要集中在8-12%之間,這比市面上很多理財產品都要高,但是信託也是存在著風險的,下面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信託是什麼意思,不懂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下。買信託產品安全嗎首先,事實上,自2001年《信託法》成立至今,購買信託產品的投資者都沒有遭遇本金虧損的情況,買融資類產品(俗稱固定收益產品)至今100%兌付,因為融資方有約定融資成本。信託是什麼買投資類產品,如PE、股權併購、定向增發、證券類品種等等,收益是浮動的,有比較高也有低一些的,但本金虧損還沒發生。
  • 中短期信託產品收益上漲
    與當下進展如火如荼的基金子公司不同,集合信託今年以來的發展略顯頹勢——產品收益率下滑且年限不斷延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短期集合信託理財產品正脫穎而出,顯現出良好的投資價值。
  • 信託收益率一路走低 短期產品收益破4%(圖)
    和訊信託消息 據統計,近一年來信託產品收益率不斷走低,有信託公司推出的短期信託產品收益僅3.6%。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信託產品收益仍將維持低位。  根據格上理財數據,2016年5月發行的信託產品存續期從3個月到8年不等,預期年化收益率從4.99%到9%不等,整體平均收益率為6.79%。產品收益率今年以來一路走低。
  • 帶你了解信託產品購買流程
    來源:經濟日報信託產品的投資起點較高,對於想購買信託產品的投資者而言,需要了解如何購買信託。第一個問題:自己是不是信託產品合格投資者?在選擇信託產品時,應當到信託公司官網核實產品是否真實存在,並關注該產品的起始時間;應當結合理財目標和資產狀況,綜合考慮產品的投資方向、預期收益水平和投資期限等,挑選適合自己的信託產品。信託公司會對意向投資者進行合格投資者認定。符合條件的投資者才可購買信託計劃。
  • 信託公司信託產品信息更新-12月15日
    一、信託產品兌付類 1、光大信託弘信11號新沂,第一期於2020年12月14日到期,已於昨日兌付本息 2、國元信託川發展青白江項目,季度利息已於今日完成分配 3、國元信託高密國資,於2020
  • 信託理財產品供不應求 可選擇較長期產品鎖定收益率
    信託理財產品較高的收益率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關注。不過,春節期間,信託理財產品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74款發行的產品中,有61款產品公布了募集規模,平均計劃募集規模為1.95億元,與此前一周周相比,環比增加0.06億元,增幅為2.89%。春節期間,發行的信託產品總計劃募集規模為119.25億元,環比減少212.98億元,降幅為64.11%。報告顯示,募集規模最大的產品是陸家嘴信託發行的「匯安37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這是一款房地產類產品,募集規模為10.00億元。
  • 信託產品該怎樣選擇
    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之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多家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出現延期兌付。那麼,個人投資者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信託產品?  信託行業風險可控  所謂「打破剛兌」就是買理財產品再也不保本了,產品出了風險後,金融機構不再剛性兌付,虧損由投資人自己承擔。
  • 信託「黑名單」:信託違約機構及產品全梳理
    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已經有414隻信託違約,今年還沒結束,信託違約數目已經創歷史新高,可查確定延期或違約信託產品118隻。圖表:信託機構違約&延期統計表齊踩雷:多家信託機構集體踩雷14家上市公司或擔保方另有14家公司導致多家金融機構集體踩雷,違約方均危機四伏。
  • 買信託產品,手續費怎麼算?
    來源:經濟日報很多購買信託產品的投資者非常關心信託產品的手續費與管理費怎麼算。信託產品的手續費與管理費比較複雜,大概可分為三類,待經濟日報記者慢慢給您介紹。第一類:固定收益類信託理財產品對投資者而言,購買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是沒有手續費的。固定收益類信託理財產品的相關管理費用一般是向融資方收取(由信託財產承擔),與投資者一般沒有關係,信託合同中委託人的預期的信託網收益是相當固定的純利得財富收益。
  • 繞道銀行信託自發超短期產品
    一位大型信託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目前此類產品大多集中在90天期,「更短的信託產品正在抓緊研究中。」7天信託本報了解,包括中融信託、中信信託、平安信託在內的多家資管規模在千億以上的大型信託公司,今年都推出了類似的短期封閉式產品。目前,在存續的信託產品中,最短封閉期為「7天」,來自於一款名為「中融-匯聚金1號貨幣基金集合資金」的信託計劃。
  • 信託開戶數重回巔峰 2017該買哪類信託產品?
    對投資者而言,該怎麼選擇信託公司以及哪些信託產品才能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呢?   自然作為長期為高淨值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優秀信託公司的研究規劃和行動方向成為市場焦點,為此,我們選取了2016年信託業務收入前十的公司和一線的研究專家進行了調研和訪問。
  • 中信信託王楠:家族信託不是一個理財產品
    2019年11月19日,在21世紀經濟年會的「財富管理」論壇上,香港厚博傳承信託公司行政總裁祁佳慧女士、上海信託信睿家族辦公室總經理蔡汝溶女士、中信信託家族信託業務部總經理王楠女士、中融信託家族辦公室總經理王汝成先生、瑞銀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王昊女士等多位在家族信託領域有著資深經驗專家,對中國的家族信託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並澄清了市場上對家族信託的諸多誤解
  • 高端理財市場頻現短期穩健型信託產品
    證券時報記者 吳清樺  本報訊  今年上半年,隨著國家「結構調整」戰略的實施,高端理財市場也悄然變化,短期穩健型理財產品再次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