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信託:疫情對信託產品發行的影響及展望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光大信託

●基於對理財經理的調研認為,疫情短期影響了信託產品發行進度,隨著復工復產的實現,信託產品市場將逐步恢復正常。展望未來,疫情不改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蓬勃向上的發展趨勢,疊加資產荒,信託產品仍是相對較為理想的資產配置標的;在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帶動下,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會有下行趨勢;疫情衝擊宏觀經濟增速,短期需要關注服務業等領域的風險態勢,整體看信託資產質量仍保持相對穩定。

一、疫情環境下的

信託產品發行情況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導致大量信託項目無法現場盡調與籤約,信託產品發行受阻,短期內發行數量和規模顯著下滑。

圖1:信託行業理財經理調查反饋

數據來源:光大信託研究院調查問卷數據

在對部分信託公司理財經理的調研中,認為沒有影響的佔比為11%,認為影響尚可的佔比為56%,認為影響較大的佔比為33%。其中,認為疫情影響較大的理財經理主要反映,一是客戶對經濟擔憂上升;二是部分信託公司APP未上線,疫情期間銷售基本停滯;三是新客戶開發受制約,增量客戶較低;四是資產端受衝擊,沒有新產品上架,面臨客戶流失問題。不過,認為疫情對於產品發行影響尚可的理財經理也認為,主要還是考慮疫情持續的時間,如果疫情持續時間過長,對於產品發行的衝擊將會進一步增大。

根據用益信託網統計數據,2020年1月信託公司發行信託產品2015.67億元,同比增速為-8%;成立規模為1929.35億元,同比增速為-2%,整體略低於去年同期,主要還是受到了今年春節提前的影響,發行規模和成立規模較為接近,說明信託市場供給和需求基本平衡。2月信託市場發行規模為1720.91億元,同比增速為12%;成立規模為1072.49億元,同比增速為18%,由於春節錯位,同比增速並沒有體現出疫情對於信託市場的衝擊效應。3月份,信託市場發行規模為1983.74億元,同比增速為-25%;成立規模為1433.34億元,同比增速為-37%,雖然全國已開始加快復工復產,但疫情的衝擊影響仍十分顯著。

為了剔除春節錯位對於信託產品發行的影響,從而更好地分析疫情對市場的衝擊,以2019年和2020年春節為軸心,觀察春節前後三周發行和成立情況。從2020年春節前三周情況看,信託市場發行和成立情況波動都較大,不過整體而言發行規模增速為10.4%,成立規模增速-1%,基本表現正常。2020年春節後三周受疫情高峰影響,信託市場持續低迷,發行規模增速為-34.1%,成立規模增速為-34%,市場回落較大。

圖2:春節前後三周信託市場情況

數據來源:用益信託網

二、疫情對於投資者影響的分析

短期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影響經濟基本面,推升避險情緒,疊加經濟下行周期,社會悲觀預期高企,降低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和對信託產品購買意願,限制非金融機構投資者購買能力,但由於資產荒的加劇、流動性的充裕,部分金融機構在信託產品配置方面恢復較快。

(一)疫情對個人投資者的影響分析

疫情雖然不改變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態勢,但是短期影響不容忽視,加之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關鍵時期,後續經濟恢復也需要一定時間。由於個人投資者專業知識不完善,對於疫情對宏觀經濟、資產價格影響的認識不充分,尚不足以理性看待此次疫情對經濟和資本市場影響,加劇了其對未來經濟的擔憂,進而對已購理財產品到期是否能如期兌付產生擔憂,降低了其短期內購買信託產品的意願。通過對理財經理問卷調查發現,受疫情影響目前超過50%的客戶購買信託產品的意願降低,基本印證以上分析。

問卷調查主要顯示了客戶關心的四大方面問題為:

一是關心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此部分人群佔比達到26%。此次疫情感染人數多,傳播快,已波及全球,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將大於2003年的SRAS疫情,宏觀經濟態勢仍不明朗,該部分客戶對此較為關心,從而進一步指導其資產配置。

二是關心疫情對房地產等主要行業的影響,這一部分人群佔比達到57.4%。疫情直接影響到企業復工情況,抑制生產、銷售和短期流動性,進而會弱化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對於已購買信託產品的客戶,較為關心融資方或者底層資產質量變化情況,尤其是對於房地產、地方平臺、消費金融類產品較為關注。

三是關心APP使用安全性。疫情期間,大量客戶需要通過APP進行產品認購和操作,然而部分客戶,尤其是中老年客戶,APP操作不熟練,對於APP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放心。

圖3: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數據來源:光大信託研究院調查問卷數據

(二)疫情對非金機構投資者的影響分析

非金融機構投資者購買信託產品主要是出於對閒置資金的充分利用。面對疫情,企業生產一度遭遇停滯,收入遭受嚴重衝擊,甚至為零,儘管政府出臺多項措施,如專項貸款、政府補貼等,大力支持各類企業渡過疫情難關,但是企業資金壓力持續上升。在此背景下,在短期內,非金機構購買信託產品的能力受到極大限制,顯著降低其對信託產品的購買。以上市公司為例,2019年1-2月,上市公司共計購買理財產品規模2635.34億元,其中信託產品56.94億元;2020年1-2月,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規模為1673.19億元,同比增速為-36.5%購買信託產品17.32億元,同比增速為-69.6%,降幅遠大於其他理財產品。

圖4:上市公司購買理財規模變化趨勢(億元)

數據來源:WIND

(三)疫情對於金融機構投資者的影響分析

金融機構投資者(含各類資管產品)是信託產品非常重要的認購資金來源,其專業性更高,對於產品風險辨識能力更強,而且開年以來貨幣政策相對寬鬆,流動性充裕,加之在疫情衝擊下,資產荒問題更加突出,金融機構更有動力儘早實現資產配置,諸如年初個別銀行開始增加房地產非標投資額度,實現及早獲得收益。從疫情後的銷售看,金融機構的直銷恢復情況要好於其他投資者。

當前,金融機構認購信託產品也面臨一定困難,一是根據防控疫情的需要,人員流動受到限制,金融機構無法對將發行產品進行盡職調查;二是受到流動性寬鬆的推動、監管政策的放鬆以及外部資本市場的惡化,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均表現相對較好,吸引了機構投資者,部分會分流機構資金。

三、信託產品發行走勢展望

我國居民資產保值需求仍較旺盛,金融脫媒趨勢仍在延續,疫情不改變我國資管市場蓬勃上升的中長期趨勢,隨著疫情的好轉,市場需求將會逐步修復。

(一)信託產品需求走勢分析

短期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於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衝擊較大,推升避險情緒,疊加經濟下行周期,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尤其是個人投資者和非金融機構投資者購買意願下降,而金融機構客戶修復情況相對較好。隨著疫情的好轉以及經濟社會恢復到正軌,信託產品市場需求會逐步得到修復。

不過,理財經理對於投資者購買意願的預測還是與疫情發展有密切關係,48%的理財經理認為客戶投資意願還是要看疫情影響,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超預期,可能會對客戶信心產生更深刻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信託在客戶長期資產配置中的地位。30%的理財經理認為中長期看客戶投資意願會下降,這可能與疫情期間信託產品風險上升、打破剛兌預期強化等因素有關。22%的理財經理認為客戶投資意願不變或者會上升。

圖5:理財經理對於投資者

購買意願的預期

數據來源:光大信託研究院調查問卷數據

總體來看,經濟增速放緩,寬鬆貨幣政策託底,居民缺乏良好投資機遇,對於資管產品需求並沒有下降,我國居民和機構風險偏好仍相對較低,信託產品仍然是較合適的選擇。

(二)信託產品收益率走勢分析

面對疫情衝擊,政府加強逆周期調節力度,貨幣政策寬鬆力度加大,LPR持續下調。在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帶動下,各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呈現下降趨勢。不過,仍需要關注疫情衝擊宏觀經濟走弱,帶來信用風險上升,使得風險溢價難以有效下降。整體來看,2020年,信託產品收益率仍有下滑趨勢,預計預期收益率中樞可能降至7.5%左右。不過,各類產品預期收益率會有所分化,對於房地產領域而言,房企融資渠道繼續受限,其產品收益率可能仍會維持高位,而對於及基礎設施信託而言,其預期收益率降幅可能會持續擴大。

(三)信託產品風險走勢分析

宏觀經濟走弱,企業經營績效壓力增大,企業信用風險上升,近年來的信託產品風險釋放壓力仍不可低估,這也是為什麼大量理財經理認為投資者認購意願下降的關鍵原因。雖然當前中央加強了逆周期調控力度,但是仍難以有效惠及大量中小企業和民企,加之2020年信託產品到期量要大於2019年,進一步會增加企業資金鍊緊張程度。一方面,餐飲、旅遊等服務業受衝擊影響大,業績變差,資金鍊較為緊張;另一方面,關注高槓桿、高周轉的中小房地產企業、主要布局三四線城市的房企市場銷售、融資情況仍堪憂。

(四)信託產品競爭走勢分析

競爭機制市場化,信託產品發行面臨新挑戰。隨著監管政策的趨於統一,各類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投資範圍將基本一致,信託牌照原有的優勢將逐步喪失。從資產管理產品的業務範圍來看,信託公司未來將同其他金融機構在同等的平臺上進行競爭。

在大類資產配置層面分析,資本市場走強,替代部分信託產品需求,對信託產品發行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受年初配置盤、降息預期、資金面寬裕、疫情等因素驅動,關鍵期限債券收益率呈下行走勢。債券市場的持續走強,以及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所帶動的良好預期提高了資本市場熱度,逐漸增強投資者信心,年初以來各類公募基金銷售火爆,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混合基金髮行當日創造了1200億認購記錄,吸引部分增量資金入市,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對信託產品的需求。此外,保險資管產品新規出臺,未來保險資管產品可以面向高淨值客戶銷售,保險機構龐大的客戶基礎,使得保險資管將逐步加大與信託產品在資產端和資金端的競爭。

四、建議

(一)強化線上營銷拓展

疫情期間,無法拜訪客戶和籤約等問題顯著負面影響了信託產品發行。在網際網路時代,加強拓展線上營銷對於應對疫情及未來財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建議,一是信託公司應繼續加強APP建設和宣傳工作,大力推廣公司APP,推動線上銷售;二是應對疫情衝擊,制定與線上銷售相配合的銷售政策,鼓勵開展線上銷售業務;三是以客戶為中心,進一步優化APP功能,提升客戶體驗。

(二)提升客戶服務

由於疫情衝擊,個人投資者提升對未來經濟擔憂,降低了購買意願,同時,短期內疫情惡化經濟基本面,提高企業短期流動性風險,進而提升投資者對存量項目能否如期兌付的擔憂,進而對信託產品發行產生阻礙。針對以上問題,建議邀請知名專家,組織線上專題講座,做好疫情影響分析,提高投資者對疫情理性認識,降低恐慌情緒。

(三)實施差異化客戶營銷策略

考慮疫情對各類投資者的影響存在差異,應做好不同客戶營銷策略。一是加強對金融機構投資者客戶營銷。金融機構投資者具有較強專業投資能力,能夠較理性認識疫情影響,基於資產配置考慮,不會大幅改變對信託產品配置,應加強對其營銷,同時根據機構客戶偏好選定優質產品,建立資金與資產對接機制;二是加強維護自然人客戶。受疫情影響,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和購買意願顯著下降,同時對於線上營銷存在一定牴觸。對此,積極為其提供專題講座、提供財經資訊和健康資訊等,加強關係維護,提高客戶粘性。  

相關焦點

  • 信託產品逾期增多,信託公司疫情階段如何避險?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短期對我國宏觀經濟、金融行業形成了一定衝擊,信託業也不例外。第一財經記者日前了解到,「光大信託-信益2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下稱「光大信託-信益21號」)本金在今年2月並沒有按期兌付,構成違約。光大信託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疫情影響,上述項目預計將延期1~5個月。
  • 光大信託閆桂軍:嚴監管使傳統信託業務增長受限 加快轉型發展
    慈善信託以其獨特優勢與基金會相輔相成,共同承擔起社會責任,逐步成為社會慈善事業的重要工具和渠道,為信託公司回歸本源提供了良好契機。 在此背景下,金融界傾力打造,邀請信託行業精英展望未來,探討行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 光大信託地產魅影
    房地產行業融資問題突顯,信託機構頻繁出現在開發商合作名錄中。12月13日,當代置業官方微信披露,該公司與光大興隴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光大信託」)共同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根據合作協議內容,光大信託將向當代置業提供總額100億元授信額度,共同搭建綠色產業基金平臺。
  • 成為銀行系信託有多大好處?光大信託告訴你:從倒數衝到正數
    從銀行系基金、銀行系保險,再到銀行系信託,產品銷售方面成本及銷售時間都遠較其他類型銀行佔優勢,光大信託也是如此。同屬光大集團,光大信託的銀行兄弟——光大銀行對其產品銷售可謂鼎力支持。光大信託的「大躍進式」發展其實離不開光大銀行的鼎力支持。根據光大銀行年報,2019年,該行代銷光大集團企業各類金融產品總額638億,其中代銷光大信託產品超過400億,實現中間業務收入2.4億;代銷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產品實現保費20億,其中價值型期交保費8億,創雙方合作以來最高紀錄。
  • 信託公司全面剖析-光大信託
    2014年5月26日,銀監會(現「銀保監會」)核准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光大集團」)收購甘肅信託;同年7月7日,甘肅信託完成了工商登記手續,更名為「光大信託」;自此,光大信託正式上線。光大信託自2014年被光大集團接手以來,可謂是自帶「網紅」體質,話題不斷。
  • 同攜手 戰疫情|光大信託「大愛無疆」慈善信託影像記錄
    2020年初,在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光大信託聯合光大銀行迅速設立「大愛無疆慈善信託」,發揮信託制度優勢,向湖北武漢及其他地區捐贈緊缺的醫療物資,用實際行動支援抗疫一線!  截至一季度末,光大信託新設立慈善信託39單,金額5263萬元,設立數量和金額佔中國信託業的51%和42%。
  • 「獨家」光大信託一政信項目產品兌付延期,規模超2億元
    記者 | 胡穎君2月27日,界面新聞記者獨家獲悉,光大信託-弘信6號基礎設施投資集合資金信託多期產品兌付出現逾期。截至當前,弘信6號已有4期產品到期,總規模超2億元,本金和利息均未兌付。此外,第五期產品亦將於3月1日到期,規模4680萬元,3月到期兌付規模達1.6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上述到期的項目,光大信託方面並未發布延期公告,而兌付時間卻「一拖再拖」。
  • 光大信託強化國有金融機構使命擔當 「多快好省」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以慈善信託這一特有方式大力支持全國抗疫工作,光大信託上半年設立疫情相關慈善信託48單,總規模超過5000萬元,已籌集100萬支醫用手套、20萬隻醫用口罩、2萬套防護服、10輛負壓急救車、10噸消毒劑、大型醫療CT機專用設備、危重呼吸機ECMO等各類急缺的醫療物資支援到疫情防控第一線。
  • 遭銀保監會點名批評,光大信託被暫停融資類業務!
    7月23日,援引財新網消息,近日銀保監會點名批評光大信託,並暫停其融資類信託業務。作為一家央企信託公司,光大興隴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光大信託」)近幾年規模擴張明顯,2019年光大信託管理規模已經達到7372.86億,增幅較大。
  • 三款產品陷入延期兌付風波 光大信託發生了啥?
    《投資時報》記者聯繫光大信託,相關工作人員未否認上述三款產品延期兌付,稱這三款產品的情況可以查看官網公告,關於兌付時間等資金方面信息需與項目人員對接。網上信託交流平臺近日還有投資人在討論光大信託信益28號,對於該產品是否也延期兌付,上述工作人員稱以官網公告為準。
  • 信託發行爆冷 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下降
    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收緊,信託發行市場正在迅速「寒冬」。用益信託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第四季度,共有68家信託公司發行了2490種集體信託產品,總價值2843.4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4060種,3667億元人民幣 。 僅大幅下降了38.7%,而融資額卻下降了22.5%。
  • 光大信託被暫停融資類業務,先後踩雷福晟、泰禾等房企
    根據協議,光大信託積極支持福晟集團的發展,重點支持福晟集團的公司債發行、房地產基金、企業併購基金、舊城改造及城市更新、ABS類等,雙方在房地產開發、建築、物業等領域開展全面深入合作,合作規模達100億元。
  • 光大信託連續踩雷被暫停融資信託業務,投資款損失誰來承擔
    7月23日,據媒體報導,近日銀保監會點名批評光大信託,並暫停其融資類信託業務。據了解,光大信託近年來發展較為迅猛,2019年管理規模增幅較大,不符合監管導向;今年以來在監管部門窗口指導要求壓降之下,融資類信託仍逆勢增加。先後踩雷福晟、泰禾等房企光大信託一直是地產信託大戶,此前與泰禾、福晟等房企關係密切。
  • 開年屢陷兌付危機 光大信託能否化險為夷?
    除此之外,還有投資者反映,自己的「光大信託-智興5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智興5號」)也到期了,但融資方卻向光大信託申請將第1期信託貸款之本息延期至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支付。種種跡象表明,光大信託的兌付壓力正在加大。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上述三個信託計劃,光大信託涉及的延期兌付金額就超過了5億元。
  • 光大信託一個產品虧掉近一年的利潤
    據不完全統計,最早出現延期的產品是天津物產集合信託計劃,到期時間為2019年7月份,而在這之前,小編印象最深刻的是光大信託提前兌付了青海省投項目,這個產品規模高達18.35億,而光大信託2019年淨利潤才不過20.78億,可以說這一筆業務幾乎虧掉了光大信託近一年的利潤。
  • 招商銀行代銷信託一年賺64億 光大銀行一年為光大信託銷售超400億...
    另據光大銀行年報顯示,光大銀行2019年為光大信託代銷了超過400億規模的信託產品,佔其所有金融產品代銷規模的六成以上  光大銀行為光大信託代銷超400億  同屬光大集團,光大信託的銀行兄弟——光大銀行對其產品銷售可謂鼎力支持。
  • 愛財科技CEO投案,資金方山東信託、光大信託能否全身而退?
    該部分借款自1月8日起由山東信託直接從您銀行卡中代扣,前端暫無還款入口,請保證綁定的還款銀行卡內餘額充足,如扣款失敗請聯繫客服線下還款。您的還款情況由山東信託如實向人民銀行徵信系統進行報送,請您珍視信用記錄,按時償還貸款。 也就是說,愛財與山東信託合作發行的產品,目前已由信託機構收回了代扣權。
  • 光大信託3億元產品面臨兌付危機
    前身為甘肅信託的光大興隴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光大信託」)再遇危情。繼黃河15號、黃河17號信託項目逾期之後,甘肅信託(光大信託)-黃氏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路橋建築裝飾城二期產品也面臨兌付危機。
  • 支付寶「變臉」;光大信託陷入延兌風波
    來源:第一網貸監管動態新騙術層出北京銀保監局發文提醒廣大消費者防範四類騙局3月10日,北京銀保監局發文提醒廣大消費者,不法分子針對公眾居家防疫、普遍通過網絡或手機獲取信息的特點,藉助「區塊鏈」概念發行冠狀病毒加密貨幣
  • 流動性充裕 信託產品收益率下降的趨勢短期繼續維持
    來源:金融界信託據普益標準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信託產品發行數量,在經過1、2月的大量萎縮後,伴隨著疫情的控制,在3、4月份,已經放量反彈。在已經過去的4月份中59家信託公司發行了2434款集合信託產品(包含根據成立日期推算的發行產品),發行數量環比增加了29款,增幅為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