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充裕 信託產品收益率下降的趨勢短期繼續維持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信託

據普益標準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信託產品發行數量,在經過1、2月的大量萎縮後,伴隨著疫情的控制,在3、4月份,已經放量反彈。

在已經過去的4月份中59家信託公司發行了2434款集合信託產品(包含根據成立日期推算的發行產品),發行數量環比增加了29款,增幅為1.21%。其中,當月發行第一名的是民生信託,共發行了327款,第二名花落光大信託,發行了294款,第三名的中航信託發行了179款產品,外貿信託共發行了147款產品位列第四名,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家信託公司發行的產品就佔到了全部產品的38.91%。

從產品的期限來看,1年期至2年期(不含)產品的數量,有所上升,相比於3月份,上升了6.23%,而2年期至3年期產品,及3年期以上的產品發行的期限都有所下降。從側面反映出機構更熱衷於短期的產品,而對於中長期的產品持有謹慎態度。

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17000億元,同比多增6800億元,創歷年4月的新高。為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國家政策加大了對企業信貸支持,貨幣政策較為寬鬆,以使其度過疫情難關。央行4月3日宣布進行定向降準並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率,降低了利率走廊下限,釋放流動性以支持實體經濟。

從信託公司投資最多房地產、基礎產業、工商企業這三個領域中,也反映出收益率有不同的下跌,以1-2年(不含)期限的產品來看,房地產領域產品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環比回落0.37個百分點至8.05%,工商企業領域產品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環比回落0.10個百分點至8.30%,基礎設施領域產品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環比回落0.09個百分點至8.03%。

普益標準研究員陳飛旭表示,我國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復工復產開始,為促進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環境會一直處於較寬鬆的狀態。在此背景下,信託產品收益率將呈現逐漸走低的勢態。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然而,受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我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更甚以往。2020年3月4日,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表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5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型基建。基礎設施投資穩經濟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在這一背景下,信託公司應把握機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信託的展業力度,為實體經濟的發展貢獻信託力量。同時,也需要創新業務模式,積極探索PPP、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和基礎設施證券化等模式,豐富信託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的途徑,同時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信託的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信託發行爆冷 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下降
    普益標準的最新報告顯示,10月份,共有57家信託公司發行了1,576種集體信託產品,發行數量環比減少了14個,下降了0.88%。十月份,集體信託產品的發行規模和設立規模繼續下降,集體信託產品的收益率繼續下降至7%以下,逼近6.5%。
  • 信託收益率一路走低 短期產品收益破4%(圖)
    和訊信託消息 據統計,近一年來信託產品收益率不斷走低,有信託公司推出的短期信託產品收益僅3.6%。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信託產品收益仍將維持低位。  根據格上理財數據,2016年5月發行的信託產品存續期從3個月到8年不等,預期年化收益率從4.99%到9%不等,整體平均收益率為6.79%。產品收益率今年以來一路走低。
  • 光大信託:疫情對信託產品發行的影響及展望
    展望未來,疫情不改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蓬勃向上的發展趨勢,疊加資產荒,信託產品仍是相對較為理想的資產配置標的;在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帶動下,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會有下行趨勢;疫情衝擊宏觀經濟增速,短期需要關注服務業等領域的風險態勢,整體看信託資產質量仍保持相對穩定。
  • 資產荒下的信託業:平均收益下降,一偏債產品收益率4.2%創新低
    記者 賀向軍 實習記者 豐鳳鳴 報導信託收益已經連續多個月下降,平均收益率在進入"6"時代之後,近日中信信託官網一款在售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利率進一步走低。資料顯示,"中信信託·信安穩健1號金融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A類"產品期限20年、30萬起購,預期收益率僅4.2%。
  • 銀行短期產品收益上躥 問題信託產品易暴露
    銀行短期產品收益上躥 問題信託產品易暴露 銀行資訊    06月29日 05:49    第一財經日報
  • 信託產品價量齊升 購買信託產品應該買短期還是長期?
    來源:經濟日報隨著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市場上信託產品也隨之增加。普益標準最新公布的信託理財市場周報顯示,2020年3月07日至2020年3月13日,共有38家信託公司發行266款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數量環比增加了6款。增幅2.31%。
  • 5月信託收益率繼續下滑 工商企業類信託違約較多
    6月8日,證券時報記者從第三方機構獲悉5月信託運行數據,在嚴監管和資產荒雙擊之下,當月集合信託發行有所下滑,但是募集情況相對火爆。不過,在貨幣政策持續寬鬆之下,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繼續下降。就具體投向而言,房地產和基礎產業仍是信託業務的兩大支柱,二者呈現此消彼長態勢。
  • 11月信託產品發行量止跌回升 預期收益率略有上升
    從發行的產品投資領域來看,11月投資於房地產領域的產品有395款,環比上升4.69個百分點;投資於工商企業領域的產品152款,環比增加31款,佔比上升0.50個百分點。信託發行規模環比增加17.96%總體來看,11月信託產品發行量止跌回升,但預期收益率略有上升。
  • 中短期信託產品收益上漲
    與當下進展如火如荼的基金子公司不同,集合信託今年以來的發展略顯頹勢——產品收益率下滑且年限不斷延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短期集合信託理財產品正脫穎而出,顯現出良好的投資價值。
  • 短期信託現收益破4%產品
    佛山日報訊 見習記者王春豔報導:昨日,平安信託推出一款期限為1個月的短期信託產品,最低預期收益率僅為3.6%。雖然起購金額為100萬元,但收益甚至不如銀行理財產品。  據格上理財統計,5月共有43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成立181隻固定收益類集合信託產品,納入統計的144隻產品總規模為362.54億元,對比4月,成立數量小幅上升,成立規模小幅下降,表明產品平均規模持續縮減。從產品收益水平看,5月發行的產品存續期從3個月到8年不等,預期年化收益率從4.99%到9%不等,整體平均收益率為6.79%,今年以來一路走低。
  • 信託收益率明年要降至5%?業內人士稱:「遠著呢!」
    來源:國際金融報「信託平均年化收益率5%時代或將在明年到來,建議早買早鎖定,已有信託公司推出收益率在5%上下的產品。」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朋友圈發現了類似這樣的宣傳。不過,經記者向多位業內人士求證,這樣的宣傳存在製造並販賣焦慮的可能。信託收益率隨資金面水平而變化。從非標產品收益來看,短期內不會下滑到5%,大體保持在6%至8%的區間內。
  • 銀行理財高收益率成「過去式」 還能「買買買」嗎?
    銀行理財高收益率成「過去式」 還能「買買買」嗎? 工人日報 | 2020-07-08 10:06:34 銀行理財產品動輒4%甚至5%的收益率已成「過去式」。今年上半年,理財產品收益率延續了去年整體下行的趨勢,部分產品甚至在年中出現負收益現象。
  • 又到歲末,信託收益率上行、房地產信託爆發
    此外,年末集合信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也有所回升,11月是今年以來平均預期收益率首次出現上行。當月,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上升0.08個百分點。一位中小信託公司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些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會主動調高一些產品的收益率。另外在投放端,企業在年底資金需求較為旺盛。
  • 年內信託收益率首次上行 房地產信託爆發
    今年以來信託收益率首次上行2020年以來的大多數時間,集合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一直下行。原因有幾方面,國內外的貨幣寬鬆政策持續,引導社會融資利率下滑;優質資產荒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合適的項目難尋;監管層收緊非標投資,信託資金被引導向標品資產,進一步拉低了產品收益。不過,這一趨勢在年底發生了變化。
  • 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有助市場良性循環
    會議要求金融委各單位完善宏觀預案,創造有效需求,優化供給結構,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提高政策質量,狠抓政策落實。本次會議提出的「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要求引發市場關注。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流動性政策屬於總量政策,一直被認為是資本市場的血液和生命力所在,無論是股票、債券還是銀行間市場,只有充裕的流動性,才不至於產生流動性危機和風險,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有助於市場的良性循環。「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的形勢下,我國股市、債市、匯市總體平穩運行,韌性較強。」會議作出判斷。
  • ...回落,收益率曲線回歸陡峭化——流動性周度觀察(2020年第51周)
    實體經濟:上周6個月國股銀票轉貼現利率較前一周下行20.89BP至2.50%,3個月理財產品收益率較前一周回落13.83BP至3.68%。中票利率多數下行,信用利差基本走平。 債券市場:上周國債發行量保持高位,但利率債供給總體下降。
  • 2017年中國信託業發展展望報告
    從當前走勢看,短期內企業貸款需求指數有一定回升,有利於融資類業務繼續保持回暖態勢,然而企業貸款需求的回升是否具有持久性可能還有很大不確定性,實體經濟投資需求並沒有出現明顯回升,這也在暗示當前貸款回升的趨勢仍不具有持續性。
  • 大資金青睞信託產品 中短期品種更受歡迎
    中國信託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一位委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說道:「要抑制通脹,首先還是要控制過多流動性。各個監管部門短期內對流動性還會有一些調控手段。但是,信託行業受到的衝擊不會太大。」  「信託業在目前分業經營的體制下有著諸多優勢,它可以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投資市場,以及受託第三方獨立的資產管理模式,這讓信託計劃更為靈活和主動。」
  • 保住「有錢人」信託祭出高息現金管理類產品
    現金管理類業務回暖歷經了前一輪「非標」資金池清理,在規模大幅下降之後,今年,現金管理類信託產品規模重回上升通道。現金管理類集合信託產品,屬於信託公司的主動管理類業務,與銀行的類貨基產品類似,投資範圍寬泛,包括債券、央票、資產支持證券、貨幣市場工具等資產。此外,部分產品還投資一些信託市場特有的投資品種,比如6個月以內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期限6個月以內的有銀行回購承諾的資產包、剩餘期限在三年以內的信託計劃等。
  • 數據解讀:2020年1季度信託產品情況如何?
    1季度發行信託規模2,187.88億元,同比下降46.28%,環比下滑28.43%。信託產品平均規模0.9億元,同比下降54.37%,環比下降9.55%。綜上,1季度信託產品成立規模環比下降,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單只產品成立規模環比同比均保持下降趨勢,說明信託公司轉型創新不斷深化,正在逐步擺脫對於單體規模過大的傳統業務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