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賀向軍 實習記者 豐鳳鳴 報導
信託收益已經連續多個月下降,平均收益率在進入"6"時代之後,近日中信信託官網一款在售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利率進一步走低。資料顯示,"中信信託·信安穩健1號金融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A類"產品期限20年、30萬起購,預期收益率僅4.2%。
據客戶經理介紹,收益低是因為這是一款以投資債券為主的信託產品,風險評估等級是3級。"這種偏債的產品是第一次發,也是為了滿足部分客戶的需求,豐富產品線。"據悉,信託公司布局債券在內的資本市場業務是轉型方向之一。但與非標信託相比,信託公司布局債券市場產品的收益要低很多,因此驚現該款4.2%收益率產品。
據了解,今年5月資管新規的配套制度《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發,50%的非標債權集合信託上限,以及去通道、控地產等監管壓力,讓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和"資產荒"現象成為行業常態。行業處於轉型階段,信託打破剛兌是大趨勢,中信信託作為行業頭部平臺發行的穩健型產品,對其他信託公司具有一定參考性。預計未來信託收益率依然有進一步下跌的趨勢。
信託收益率持續走低,驚現4.2%產品
"以前信託隨便買,收益都有10%,現在產品少不說,收益還越來越低,信託越來越沒有買頭了。"杭州一位資深投資者向記者這樣抱怨。近期除信託風險加速暴露之外,低收益成為意向投資者被"勸退"的另一主要原因。
普益信託近日發布的10月信託理財市場報告顯示,10月份共有57家信託公司發行了1576款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數量環比減少了14款,降幅為0.88%。對此,市場研究員指出監管收緊是主因。壓縮信託規模,以提升信託質量。另外,自下半年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跌破7%後,還在持續下滑,投資者被分流了,市場購買積極性不高。
從今年以來的信託收益率走勢情況來看,可以說是一路跌跌不休。今年一季度,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跌破8%,進入下半年收益率更是逐月下降,7月至9月的數據分別為7.05%、6.81%和6.67%。
據用益信託網數據,10月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降至6.56%,環比下滑0.11個百分點。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產品收益率在7%-8%(含)之間,收益率超過8%的集合產品僅佔10.6%,有25.94%的產品收益率在6%(含)以下,環比增長2.61個百分點。
有信託從業者向記者表示,隨著到期清算,這類收益率8%的產品市場佔比會越來越小,實際上,為用便宜資金置換此前的高成本資金,已有一些高收益信託產品開始提前兌付。據了解,今年9月底,某信託公司宣布完成8款信託產品的提前兌付工作。可以看到,這些產品為江浙兩省的政信項目,都是提前一年兌付,預期收益率都比較高,在7.5%到8.8%之間。
截止發稿前,記者查詢幾家頭部信託公司官網發現,一年期、兩年期的產品收益均僅有6%左右。其中,在中信信託固定收益產品一欄,一款"中信信託·信安穩健1號金融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A類"產品預期收益僅有4.2%。
對此,中信信託一位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這是中信信託近日上線的一款比較穩健的信託產品,風險評估等級是3級。業績比較基準是4.2%,超額收益將分層,業績報酬計提基準之上客戶可獲取60%的超額收益。起投門檻也比較低,為30萬元。"該產品收益率低是因為以投資債券為主,其他預期收益6%左右的產品則主要投向為房地產、城投等。"該客戶經理提示,今年信託產品利率水平呈下行趨勢,建議投資者降低收益率預期,以安全為主。
轉型陣痛期信託公司資產荒加劇
有研報指出,信託行業的"優質資產荒"問題正越發凸顯。對此,從業人士表示,所謂資產荒並非指沒有資產可投,而是優質信託項目正變得愈發稀缺,即使投資人手裡有錢,也不一定能搶到好的信託項目。或者是有一些風險低的信託項目,但又因為收益低吸引力不足。
上述投資者介紹,往年大家都在搶地產類信託產品,今年政信類信託產品走俏。"去年買了一個江蘇政信產品,收益率9%,額度不算很緊張。上個月底,一款6%的產品居然沒搶到。"據該投資人介紹,10月26日,某央企信託發行了一款江蘇政信信託產品,100萬元起購,期限2年,收益率5.8%-6%。上線不久線上預約就滿了。
據了解,政信信託屬於偏穩健型的產品,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偏低的投資人。而江浙一帶一直是金融機構追捧的地區,江浙地區的政信項目因此受投資人和金融機構偏愛。不過,今年以來江浙等地方出臺政策要求嚴控地方債務。
仍以江蘇為例,如今年4月2日,江蘇省泰州市財政局、國資委下發文件,要求 " 市級國有企業每筆新增債務年化成本原則上控制在6%以內,各市(區)級國有企業每筆新增債務年化成本原則上控制在 7% 以內,各市(區)下屬園區國有企業每筆新增債務年化成本原則上控制在 8% 以內 ";江蘇鹽城市也要求市屬企業制定成本8%以上融資的清退工作方案,原則上在今年年底前全部清退;江蘇省常州市也提出將高成本債務全部置換出清,並明確2020 年新增各類融資的成本紅線。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除信託外,優質地區、優質企業融資渠道更廣。上述監管動作將有利於緩解地方債務壓力。同時信託投資者可選的優質融資項目將越來越少。
上述"中信信託·信安穩健1號金融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A類"產品則資管新規下固定收益類淨值型產品,是信託向淨值化、標準化轉型的新產品案例。
記者在推介資料中看到,該產品主要面向穩健型用戶,資金投向是貨幣市場工具與固定收益類工具,淨值化管理,成立後每滿6個月開放贖回。推介資料稱,根據未來半年債券市場不同走勢,中信信託橫向劃分了三種市場場景並判斷下半年貨幣政策仍堅持穩健取向不變,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債券市場維持底部震蕩態勢,中性場景的可能性較大。即預測費後收益水平為4.24%。
信託從業人士指出,在限非標、去通道、控地產等監管壓力之下,信託公司布局債券在內的資本市場業務也是轉型方向之一。"但與非標信託相比,信託公司布局債券市場產品的收益要低很多,公司承擔信用風險的同時賺不了什麼錢不說,對於信託投資客戶群體吸引力也存疑。"
中信信託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這種偏債的產品是第一次發,也是為了滿足部分客戶的需求,豐富產品線。"同時對方坦言,信安穩健1號產品上線不久,認購的用戶不是太多,"畢竟大部分客戶還是喜歡高收益產品。"
信託業內人士表示,風險和收益還是成正比的,預計信託收益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間,2021年上半年集合資金信託收益或將進入5%時代。在這種大環境下,投資者應該降低收益的心理預期,相比於高收益,項目的風險更應該受到重視。建議投資者及時投資中長期項目,提前鎖定收益。
本文由新華融媒·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