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有錢人」信託祭出高息現金管理類產品

2020-12-22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陳嘉玲/北京報導

2019年以來,除了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明顯放量外,信託公司的現金管理類集合資金信託產品規模也逐漸回升。

除了留住客戶和接續產品認購檔期之外,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現金管理類產品暢銷背後,反映的是,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和資管新規過渡期,投資者更偏好期限短、收益穩定的產品,配置高流動性資產的需求激增。

與此同時,在「清理非標」和淨值化管理等監管要求下,長於「非標」業務的信託公司,目前正通過現金管理類、證券投資類等「標品」信託業務,完善自身產品線,發力理財市場。

現金管理類業務回暖

歷經了前一輪「非標」資金池清理,在規模大幅下降之後,今年,現金管理類信託產品規模重回上升通道。

記者梳理多款現金管理類集合信託產品的運行管理報告發現,受資管新規和「非標資金池」清理等監管政策影響,多款產品在2018年出現較大幅度的規模下降,去年,部分產品由過百億規模降至數十億規模。

不過,2019年以來,現金管理類集合信託產品的規模扭降為升。

比如,上海信託「現金豐利」系列,是被稱為「信託資金池始祖」的現金管理類集合信託。其產品月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總規模約為432.42億元,較今年三季度末的398.00億元上升了8.73%,較年初的378.00億元增加了54.42億元。此外,華寶信託的「現金增利」系列,截至2019年9月30日,總規模約為50.47億元,較一季度末的47.75億元增加了5.69%。

去年下半年以來,不少信託公司開始搭建固定收益部,在債券市場上招兵買馬。本報記者近日還獲悉,南方地區某信託公司今年也搭建團隊,推出「純債」投資型、自有資金參與的現金管理類信託產品。

「部分信託公司在現金管理類以及資產配置類信託產品發力,豐富產品線,吸引投資者。」用益信託研究院在最新一期信託周報中表示。

據相關統計數據,華潤信託11月以來陸續發行了多款認購起點為30萬元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其11月前半月所發的現金管理類產品,超過了9月份和10月份的總和。

據記者了解,華潤信託自2011年開始推出「華潤信託·聚金池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最高七日年化收益近5%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主要包括貨幣基金、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券商的保證金管理產品以及信託公司的現金管理類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現金管理類集合信託產品,屬於信託公司的主動管理類業務,與銀行的類貨基產品類似,投資範圍寬泛,包括債券、央票、資產支持證券、貨幣市場工具等資產。此外,部分產品還投資一些信託市場特有的投資品種,比如6個月以內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期限6個月以內的有銀行回購承諾的資產包、剩餘期限在三年以內的信託計劃等。

「信託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因為投資範圍更廣,在受到監管之前實質是『可投非標的貨幣基金』,收益相對更高。」某信託公司投資經理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梳理信託公司官網和產品公告發現,信託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普遍在3.5%~5%區間,比如上海信託·現金豐利A類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7892%,華寶信託·現金增利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089%,中航信託·天璣匯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9891%。

不過,公募貨基的收益率大多數在2.4%~2.6%之間。比如,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4420%,嘉實貨幣基金A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4960%。天風證券此前也曾在研報中指出,「銀行類貨基收益率比公募貨基高約100BP,在3.4%~3.6區間較為集中。」

記者從上述信託公司投資經理處了解到,當前大部分的現金管理類信託產品,金融同業、上市公司等機構客戶的認購規模高於個人客戶。

「高收益也吸引了很大一部分銀行等同業機構的資金,比如農商行、城商行等。」某信託公司研究員向記者表示,但個人投資者對於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流動性需求激增

與現金管理類產品前一輪的「火爆」不同,多位受訪業內人士提到,2019年以來,銀行「類貨基」理財產品放量,以及信託公司現金管理類產品暢銷,更多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投資者更偏好期限短、收益穩定的產品,以及在經濟下行期間投資者對資金流動性的需求更大。

自2013年餘額寶推出後,「寶寶大戰」使得普通投資者對於貨幣基金的認可度提高,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推出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也在激烈競爭中經歷一波「火速」發展。

「網際網路現金管理類產品做了市場開荒和投資者教育,而後起的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因監管優勢取而代之。」一家國有大行某省分行的私行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後來由於監管對貨幣基金產品的規模、流動性、投資標的及集中度、贖回等作出了限制後,餘額寶等「寶寶類」產品的規模和收益率持續下行。

本報記者梳理公開報導了解到,2012年開始,銀行、券商、基金和信託四大金融機構均陸續推出現金管理類產品,其中,信託系收益高,公募系門檻低。2014年至2015年期間,信託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一度超過5%,信託公司以此作為熱銷產品進行推介。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5年時現金管理類產品更多配置了非標資產,藉助當時市場低利率市場環境吸引客戶,尤其是部分機構資金,而目前現金類管理產品更多是標準化債券資產組合,個人投資者對於此類產品需求上升較快。

去年以來,房地產信託、通道業務受限,工商企業類信託頻頻「爆雷」。袁吉偉認為,今年P2P爆雷、非標資管風險增高對於投資者影響較大,客戶偏好降低,逐步增多對於低風險、收益穩健資管產品的配置。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和外部衝擊顯著的階段,宏觀經濟整體呈現『資產荒』狀態,這個趨勢將會延續較長的時間。」

意在留客戶

不過,市場資金仍相對寬鬆充足。根據11月16日央行發布的前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前三季度國內人民幣各項存款約190萬億元,同比增速8.3%,其中住戶存款約80萬億元,同比增速高達14.4%。「但居民可投資的優質資產非常有限。」前述私行人士感嘆。

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央行金穩局副局長陶玲此前在公開演講中曾提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內新老產品共存,公眾投資者普遍偏好期限短、收益穩定的老產品,對長期限、淨值型的新產品接受度不高。這使得目前商業銀行推出的大量新產品以現金管理類產品為主,與貨幣市場基金相似,其穩定性和監管都面臨新的考驗和要求。」

偏好短期限產品已逐漸體現在信託市場新發產品。普益標準12月3日發布的周報顯示,11月最後一周,共有100款新成立的產品公布了期限,平均期限為18.89個月,環比減少5.06個月,降幅為21.13%。

「根據客戶的不同流動性和風險偏好需求,銀行理財市場上有7天、28天等多種類型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前述私行人士還進一步向本報記者分析指出,比如我們在給私行客戶做資產配置方案時,會留有一部分「緊急備用金」。按照國際通行慣例,以客戶日常月度開支計算,留下6個月備用金,並將此部分資金放在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中。

「提升客戶黏性,留住客戶是信託公司加快推出現金管理類產品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位西南地區某信託公司內部人士表示,信託客戶在產品到期和認購下一隻產品之間會有轉檔期,信託公司希望能把客戶的資金留下來,這就相當於資金的「中轉站」。

發力「標品」理財

那麼,現金管理類信託產品將走向何處?

前述信託公司受訪人士分析,當前資管新規過渡期,疊加房地產信託和通道業務受限、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等因素,諸如現金管理類、證券投資類等「標品」信託產品,能夠對接大量中短期資金。

所謂標品信託,是指信託公司按照信託文件約定,將信託資金投資於公開市場發行交易的金融產品的信託業務。投資標的主要包括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金融衍生品等標準化金融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從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監管來看,當前證監會對於貨幣基金的監管相對較為健全、完整,但銀行和信託現金管理產品的監管規則尚處於缺失狀態。

對於現金管理類產品的不同規則,上述信託公司研究員向本報記者舉例分析表示,估值方法上,今年初攤餘成本法估值的新發貨幣基金已經停止審批,但是銀行和信託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普遍還是採取攤餘成本法。投資範圍上,貨幣基金對債券的評級、剩餘期限、偏離度等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和限制,而信託目前只是要求標準化資產,可以投資一些高收益的信用債。

「後續監管部門可能針對同類產品繼續拉平監管要求,促進市場有序競爭。」袁吉偉對本報記者表示,由於信託類、銀行類現金管理產品沒有嚴格的規範要求,在底層資產配置上比貨幣基金更為寬鬆,收益率也高於貨幣基金,而且部分產品還配置了少量非標產品。

實際上,信託現金管理類產品早已備受「非標資金池」的質疑和治理。早在2014年監管層就發文要求清理非標資金池,今年銀保監會在「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的工作要點中還要求,禁止新增非標資金池,或通過分期發行、開放式、多層嵌套等方式變相新增非標資金池業務等。

「非標」萎縮已成必然。今年10月份央行對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的徵求意見稿,明確「非非標」屬於非標資產。對此,中誠信託戰略研究部高級經理沈苗妙在研報中認為,「未來信託公司開發的現金管理產品將不能再配置新的『非非標』資產來提高收益,而只能配置標準化資產。」

「目前大部分現金管理類信託產品,基本上是從原來的非標資金池清理轉變為現在的標準化資金池。」上述信託公司研究員表示,「監管的導向是希望信託公司做標準化產品,進行淨值化管理。信託公司一直以來擅長『非標』業務,目前構建標準化產品體系和投資能力,可以選擇現金管理類產品入手。」

「不管未來銀保監會出臺何種政策,相比目前狀態應該都是趨嚴的。」中鐵信託高級研發經理朱曉林此前撰文指出,參照貨幣基金,現金管理類產品的重點規制領域包括:投資範圍及資產期限,高度流動性資產比例,估值方法要求及限制,客戶類型和集中度,信用風險管理,對系統重要性產品實施特別信息報送和資本管理,對客戶的信息披露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錢人都在買信託?
    團長之前做了兩期有關如何讓資產穩健保值增值的視頻,裡面重點提到了信託投資,引起了部分粉絲的諮詢。今天團長結合自己為一些高淨值人群作財富管理的經驗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信託投資為什麼是高淨值人群的首選!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靠譜不能和信託沒出現過風險和「保本保息」等劃為等號。除了國債和銀行存款類產品之外,任何理財產品都不能宣傳保本保息或者完全沒有風險。
  • 什麼是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介紹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就是能夠作為現金管理工具的理財產品。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資金主要投資於銀行間和交易所各類貨幣市場工具,具有流動性好、風險低、收益穩的特點。第一、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流動性比較強,期限以天為計,交易比較靈活,能夠實現快速購買確認和贖回到帳。第二、現金管理類產品風險較低,這是由產品的投向決定的。
  • 中航信託祭出「六合·鯤鵬」家族財富管理產品線
    中航信託全新的家族財富管理產品線日前首次亮相。  圍繞「安全財富、增值財富、和諧財富、久遠財富」四大目標,中航信託推出「六合路鯤鵬」家族財富管理品牌。在具體業務模式上,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實現分類分級的三大類家族財富管理產品:第一是帳戶型財富信託;第二是標準型家庭信託;第三是定製型家族信託。
  • 信託產品估值指引正向信託公司徵求意見
    據了解,該文件是「資管新規」的配套文件,有助於統一信託產品淨值化標準,指導信託公司開展業務實踐。對信託公司而言,產品淨值化管理是打破剛兌的重要基礎。   記者拿到的《指引》文件顯示,要求信託公司建立估值管理委員會作為估值管理機構,負責全面統籌估值工作。
  • 什麼是現金管理類理財?購買的幾大要素可別忽略了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主要是指能為用戶進行現金管理服務的所有理財產品,用戶能夠從中獲取利息,而商家則從中獲取管理費用。相較而言是一個雙贏的理財項目。不過很多這類投資產品的期限都不長,所以它們交易很便捷。很多選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用戶都是一些需要隨時申贖的用戶,換一種說法來說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算是一種活期理財,它具有流動性、短期投資性、靈活交易性。雖然它也具有短暫性,但比起活期儲蓄而言,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收益要更高一點,所以它通常作為活期儲蓄的代替品。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到底有幾類呢?我們要怎麼購買才最合適呢?
  • 有錢人更愛存錢了,未來手握現金才是「硬道理」?
    當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時,有錢人是不屑於把錢存在銀行裡的,大多數用來投資到比銀行存款利率更高的產品,這樣才有利於財富快速增值。由此可見,國內到底有多少有錢人,銀行的數據比各種財富排名榜靠譜多了。雖然在《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中,對於私人銀行客戶的要求是個人金融資產達到600萬元以上,但實際上各大銀行的門檻是不一樣的。
  • 信託日報(12月22日)
    金融機構年末競賽 短期高息產品分流信託資金募集2. 非法集資型信託第一案!通道業務不免責,華澳信託判賠20%3. 四川信託所持鑫怡凱盛科技1164萬元股權遭凍結4.金融機構年末競賽 短期高息產品分流信託資金募集據不完全統計,上周共有231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環比增加9.48%;募集資金168.61億元,環比減少9.06%。集合信託產品成立規模已連續三周下滑,但與此同時,上周產品成立數量卻在上漲。綜合來看,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募集規模下滑。
  • 都是主動管理類信託,中融信託和四川信託有什麼區別?
    四川信託逾期以來,信託公司主動管理類項目飽受質疑,特別是中融信託。部分認購了中融信託主動管理類項目的委託人,被販賣焦慮的媒體嚇得寢食難安。本文從五個維度對中融信託和四川信託進行比較。四川信託的大股東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和三股東四川宏達股份有限公司是民企,且是關聯方,分別佔比34.42%和22.16%,已超過50%。2、資金投向中融信託的底層投向是從300多支過會的產品中,挑選優質標的進行分散投資。四川信託的底層投向是投向單個信託計劃中,有的是接盤違約項目,有的是接盤爛尾樓。
  • 銀行短期產品收益上躥 問題信託產品易暴露
    隨著市場上資金缺乏,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迅速提升;而信託產品的利率並未受到過多影響,不過有分析人士預計如果銀行資金持續緊張,可能會推升信託產品的違約率。    銀行理財產品:超高收益理財產品利率    銀行間資金緊缺,推升了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營業部,發現各家營業部都把高息的銀行理財產品放到了顯眼的位置。
  • 2019年四季度淨值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排行榜
    從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收益率來看,2019四季度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44%,較三季度下降11個基點。收益率最高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為天津銀行的的天天開放,四季度平均收益率為3.94%,收益率最低的產品農銀時時付,四季度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05%。
  • 信託開戶數重回巔峰 2017該買哪類信託產品?
    隨著信託管理規模不斷增長,行業受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多家券商表示對信託業未來前景的看好。   「2017年有幾個明確的趨勢值得關注:一是『資產荒』、資金回報率下行或將成為新常態;二是財富管理需求呈現多元化;三是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等傳統信託業務仍具結構性機會;四是資本市場股權投資佔比上升,五是家族信託、慈善信託等信託業務需求漸增;六是資產證券化業務有望爆發
  • 重磅突發: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
    《通知》為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理財子公司辦法》的配套制度,按照補充通知關於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以下簡稱現金管理類產品)應嚴格監管的要求,對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以下簡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提出了具體監管要求。
  • 權益類信託風險大收益高
    ,其中湧現出的權益投資類信託引人關注。這類信託產品往往投資於一些成長性項目,與公司共同背負風險,直至產品到期後收穫高額利潤,「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性在這類產品中表露無疑  產品名稱:新華信託「鄂爾多斯市恆信金山項目股權投資計劃」  產品規模:7.5-9.8億元人民幣  信託期限:24個月投資門檻:100萬元,並按10萬元的整數倍遞增  預期年收益率:9%-12%資金投向:募集的信託資金中有
  • 集合信託七月「式微」 金融類產品蓄勢「卡位」
    分析人士稱,非標投資比例限制和融資類業務規模壓降是7月集合信託規模下降的重要原因。當前,信託公司業務轉型需求迫切,預計金融類產品將成為信託公司發力的重點方向。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認為,7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成立規模雙降與監管收緊關係密切。融資類信託業務是信託公司「非標」業務主力,集合信託產品更是以融資類產品為主,融資類業務規模壓降對集合信託市場衝擊明顯。
  • 信託「黑名單」:信託違約機構及產品全梳理
    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已經有414隻信託違約,今年還沒結束,信託違約數目已經創歷史新高,可查確定延期或違約信託產品118隻。圖:信託違約數統計圖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如是金融研究院難倖免:僅2家機構無公開違約信託除紫金信託和天津信託2家國企系外,剩餘66家信託公司均有違約項目,合計414隻信託違約或延期,包括36隻事物管理類信託,
  • 本周最值得購買的信託產品排行榜20201228
    由此也進一步填補了信託行業第三方機制在合同現金流量特徵(SPPI)判斷和預期信用損失(ECL)計量的空白,為全面實施信託產品淨值化轉型與履行新金融工具準則要求提供可落地、可執行的解決方案。目前,合同現金流量特徵(SPPI)、估值和預期信用損失(ECL)服務均涵蓋非標準化債權、附回購特徵的資產收(受)益權等固定收益類資產。
  • 中信銀行與中信信託聯手打造家族信託
    中信銀行聯合中信信託日前成功籤約了業界領先的家族信託。與常見的長期資金管理型家族信託所不同的是,該信託除包含現金資產外,還涵蓋房產、股權、古董收藏品等多類家族財產,不僅可幫助財富客戶實現財富規劃,還可永續傳承其子孫後代,更好地滿足財富客戶對資產隔離、世代傳承等家族財富的需求。
  • 金融類信託上季發行規模佔比近三成
    1848.53億元,佔比位列第一,為28.79%;基礎產業類次之,規模為1788.66億元;房地產類集合信託規模為1680.24億元,位居第三;工商企業類最少,規模僅930.79億元。分析人士稱,金融類產品受疫情影響較小,加之股債市場的良好表現預期,為金融類產品的募集提供了助力。預計今年投向證券市場的信託資金佔比仍有上升的空間。
  • 「壓降融資類信託規模」之後,信託公司如何突破權益類信託
    2020年以來,坐擁中國資產管理規模第二大的信託業,在監管從嚴規範運作的要求之下,逐漸掀起一場融資類信託壓降風暴。近期,多家信託公司收到銀保監會信託部的窗口指導,要求壓降融資類信託額度。按照年初監管定下的全年壓降1萬億規模來算,各家需要壓降20%左右。從目前情況來看,前三季度融資類餘額壓降了5000億,距離1萬億的目標相差甚遠,接下來恐怕還得持續收緊。股權投資、標品信託、家族信託等業務積極發展,信託業在監管中逐步回歸本源。
  • 集合信託產品星級排行榜(12.14)
    李揚表示,近年來信託公司紛紛加大財富管理中心建設,信託產品直銷規模明顯提升,信託公司加大家族財富管理信託、單一客戶資產配置類信託、帳戶信託拓展力度,均取得較大進展。 三方面改革提升信託發展環境。中國信託行業方興未艾,展現了蓬勃的生命力。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要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需要從法律修訂、稅收政策和監管環境三方面進一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