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託網最新數據顯示,7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和成立規模雙降,環比分別下降44.76%和31.32%。具體從資金投向看,金融類集合信託產品規模為748.46億元,佔比近四成,位列第一。
分析人士稱,非標投資比例限制和融資類業務規模壓降是7月集合信託規模下降的重要原因。當前,信託公司業務轉型需求迫切,預計金融類產品將成為信託公司發力的重點方向。
成立與發行規模雙降
用益信託網數據顯示,7月共有59家信託公司發行2003個集合信託產品,規模為2020.37億元,環比下降44.76%。發行方面,共有55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2078個,規模為1905.64億元,環比下降31.32%。
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認為,7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成立規模雙降與監管收緊關係密切。融資類信託業務是信託公司「非標」業務主力,集合信託產品更是以融資類產品為主,融資類業務規模壓降對集合信託市場衝擊明顯。具體來看,信託公司在資產端和資金端面臨雙重困境:一是非標投資比例的限制和融資類業務規模壓降,信託公司業務轉型需求迫切,但長期以來的業務模式和客戶群體給尋覓合適的底層資產帶來不小難度;二是當下風險事件頻發,市場情緒不高同樣影響資金募集。
從投資領域來看,金融類集合信託產品規模獨領風騷,7月成立規模為748.46億元,佔比為39.28%,排位第一;房地產類規模次之,成立規模為600.81億元,佔比為31.53%;基礎產業類規模為307.58億元,佔比為16.14%;工商企業類規模為161.43億元,佔比為8.47%。
某大型信託公司分析人士表示,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金融類信託逐漸呈現增長態勢,其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證券市場尤其是股債市場火熱,信託公司的TOF等產品規模走高;二是信託公司加大力度發展消費金融業務,逐漸改變過去只扮演資金通道的角色。
或持續發力證券投資
多位信託人士認為,在業務轉型的壓力之下,信託公司紛紛在標品信託業務上發力,金融類產品預計將成為集合信託規模增長的重要支撐。
「大環境方面,金融體系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移,傳統融資類業務市場需求將逐漸減弱。再加上監管政策引導,未來投向證券市場的產品會增加。」百瑞信託研究發展中心陳進強調。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亦認為,如果融資類信託業務進一步受到限制,信託公司有可能發力證券投資信託作為轉型方向。對於推動信託公司證券投資,當前國內資本市場改革是一個良好機遇。
華寶證券也表示,無論從主觀上還是客觀上,未來信託公司都必須推進業務結構的轉型調整。除了積極開展證券市場投資和股權投資等業務,信託公司還可以大力開展資產證券化、證券行政事務管理、以帳戶為核心的資產配置、家族信託等服務信託業務。
不過,喻智提醒,目前甚至有部分信託公司採用「零費率」方式參與市場競爭,做大標準化信託產品,但受限於投研能力和專業團隊,這些信託公司在市場判斷能力、客戶積累、組織運營效率方面暫時還無太大優勢,信託業傳統客戶對高風險、長久期的產品暫時也還無法適應,建議金融類信託產品更多地配置標準化債券。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