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並非只有簡單的春夏秋冬,而是由二十四個美的像詩一般的名字串聯起來的四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永不過時的時間美學,它一直是人們從事農業活動的重要參考,已經深深刻進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份榮譽「最詩意的曆法」擔得起。
每逢過節氣,這份民族榮譽感就會油然而生,馬上就要到春分了,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間點,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的晝夜時間是相等的,因此春分也有「日夜分」的叫法,在民間更是有「春分秋分,日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過後,日出時間會越來越早,白天會越來越長,天氣會越來越暖和,而且晝夜溫差也沒有那麼大了,大自然的陰陽平衡了,對人體來說也是最適宜食療調養身體的時候,春分後在飲食上以清淡為主,以便順應春氣,保護脾胃,那麼,在民間春分這天,飲食上有什麼習俗嗎?
這個必須有!畢竟我們是一個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國家。早在明清年間,春分這天就有敬太陽神的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平安順遂,祭祀當然要有貢品,春分這天祭拜太陽神的必備貢品有一樣是不能少的,那就是驢打滾,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驢打滾在當時有一個更有趣的名字——粘雀兒嘴。
春分過後,就要開始春耕了,莊稼有的也已經長出來了,這個時候讓太陽神粘住雀兒的嘴,防止它破壞莊稼,就顯得尤為必要了,同時也是人們對五穀豐登的一種美好期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驢打滾的做法,品一品這傳統糕點的美味,春分這天,老祖宗留下的這好東西,一定要吃,祈福闢邪,懂的人都吃,一起試著做一下吧。
驢打滾
【食材】
糯米粉500g、黃豆面100g、紅豆沙100g、清水適量
【做法】
1、糯米粉過篩兩遍以上,裝入盆中,加入適量清水,攪拌成沒有顆粒的麵糊,濃稠程度和稠酸奶差不多就行。水最好少量多次添加,以防過稀。
2、取一個盤子,在上面鋪一層油紙或者刷一層薄油,接著把麵糊倒入盤中,待蒸鍋中水開上汽後,放入蒸15——20分鐘。
3、蒸糯米麵的時候,我們開始炒制黃豆面,同樣先把黃豆面過篩兩遍,然後放入不粘鍋中, 小火幹炒約10分鐘,至黃豆面微微發黃,能聞到豆香即可盛出,晾涼備用。
4、蒸好的麵糊趁熱用筷子充分攪拌,至麵糊呈半透明的膏狀,蓋上保鮮膜,晾涼備用。攪拌的過程非常考驗臂力,可以用三根筷子,這樣能事半功倍。
5、把炒熟的黃豆面均勻的撒在案板上,然後把晾涼的糯米麵團放在案板上,擀成厚約1cm的餅,把紅豆沙抹在糯米麵餅上。
6、從一邊輕輕捲起鋪了紅豆沙的糯米麵餅,注意卷的時候儘量卷的緊實一些,最後切成大小均勻的塊,香、甜、沾的驢打滾就做好了,即可享用。
【烹飪技巧】
1、糯米粉過篩的步驟不宜省略,多過幾遍篩,做好額驢打滾口感會更細膩、綿軟。
2、炒黃豆面時無需放油,幹炒即可,記住全程小火,並且不停攪拌,防止炒糊,否則驢打滾的後味會很苦。
3、最後卷麵餅的時候,用力要均勻,這樣才能做出層次分明的效果
你知道驢打滾為什麼叫驢打滾嗎?把你的理解分享在評論區吧,看看誰的解說比較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