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宅門——盧宅

2020-12-25 溫州古道

原創sal心如蓮花

「北有故宮,南有盧宅。」東陽盧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明清民居建築規模宏大,融東陽木雕、石雕、磚雕、堆塑和彩繪等藝術於一體,又兼東陽的教育、木雕、建築「三鄉」文化於一身,內涵豐富,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盧宅建築群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盧宅景區,從東陽汽車東站步行僅5分鐘可到盧宅,或坐東陽1、2、3路公交可到。義烏動車站

有班車直達東陽汽車東站,票價13元,用時一小時多。

提前網上預訂門票,到盧宅老街遊客中心取票。

進入盧宅老街,就見好幾處高大的石牌坊,有新有舊。「五經科第」「屏翰」等牌坊足見盧氏詩禮傳家,科第綿延,「婺之望族」之顯赫。

過「都憲」牌坊30餘米處,往右,就是全國文保單位:盧宅。

(在古民居古宅防火警鐘常鳴呀!)

「(冤去兔)」形照壁(又稱雁翅照壁)朝北,前有一池水塘,不知是否是雅溪的一部分。坐在池塘邊的青石欄杆遠望,藍天白雲下的三大石牌坊,氣勢非凡,霸氣十足,古色古香,彰顯盧氏家族獨霸一方不可一世的強大家世。

不到五十米的南北走向通道上,每約隔十餘米高高矗立著「風紀世家」、「大方伯」和「旌表貞節之門」三座牌坊。

聽說,當年盧氏家族中祖孫父子兄弟三代科甲(考上進士),皇帝給他們造了這三座牌坊。

但穿過「風紀世家」、「大方伯」「旌表貞節之門」等三座牌坊後,不是從正對三大牌坊的「大夫弟」 牌坊進入盧宅 ,檢票處卻在東邊(左邊),過檢票口後沿鵝卵石甬道步行再右轉,才進入盧宅第一進捷報門,形成了長達120米的肅穆幽深「┗┓」形甬道,猶如踏入明清時期的時光隧道。

(看青瓦上精緻的磚雕)

這樣的入廳設計很獨特,朝南的「大夫第」門樓與盧宅老街朝北的照壁,就象括號「〔〕」似地將林立的三座牌坊緊緊地包裹起來,體現了建築風水中之「藏風納氣」之寓意,即保證盧家的文風和官氣長盛不衰,以便仕途春風得意。

(「┗┓」形甬道鵝卵石排列有序,經歲月打磨後平滑光潔,陽光照耀下,滄桑古樸又不失雅致,成了我們拍照很好的背景。)

肅雍堂第一進(頭門):捷報門

取名捷報門是因三喜臨門,一喜堂主盧溶50大喜,二喜這個廳堂落成,三喜是兒子盧楷中解元(鄉試第一名)。

大門兩側的著名板對:

「衣冠奕葉範陽第,詩禮千秋涿郡宗」。

此對系明成化狀元、禮部尚書王華書贈,從字面上道出了雅溪盧氏家族文章報國、詩禮傳家、科第綿延、門第興旺的家史。

過捷報門回望,門框恰好框住了南面的一座遠山---筆架山,即意為開門見山,又將門口筆架山的靈氣遷回納入室內,建築風水極佳,難怪盧姓家族人文墨客眾多,僅明清二代,此大宅門內走出過8位進士,29個舉人,119個貢生。

第二進 國光門

「國光」一詞出自《易-觀》:「觀國之光」,「國」之地域之意,「光」禮樂文物,「國光」即「明習國之禮樂」。族中父老相傳,三品以上大員來訪,大開中門,搬掉門檻,以示禮遇。

第五進:樂壽堂

出自《論語-雍也》云:「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意謂:智者善動,故能常樂,仁者安靜,故能長壽。

韓國兩任總統盧泰愚及盧武鉉在內的韓國盧氏與東陽盧氏是一脈宗親,都是五代後唐宰相盧文紀的後代。

肅雍堂

江南深處大宅門

經過兩進儀門後,就是盧宅的第三進肅雍堂大廳。

肅雍堂是整個盧宅的核心廳堂,即是盧氏大族的公共廳堂,

盧宅房屋數千間,現存自明景泰至民國初的建築20餘座,集中於肅雍堂軸線兩側。肅雍堂軸線前後九進,縱深三百三十米,佔地500餘畝,依次是捷報門、國光門、肅雍堂大廳、肅雍正堂、樂壽堂、世雍門樓、世雍堂、中堂、後樓,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感。

木雕

國之瑰寶

木雕是肅雍堂的精華之一。

東陽木雕,自唐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民間工藝之一,被譽為"國之瑰寶"。故宮修建時,有許多東陽藝人參與其中。所以故宮在建築風格和手法上留下了東陽木雕的特點,這就是「北故宮南肅雍」美稱之由來。

東陽是工藝美術之鄉,而盧宅是東陽古代工藝美術的集大成者和成就最集中的展示。盧宅建築群內的木雕、石雕、磚雕、漆藝等等多種傳統工藝美術作品櫛次鱗比,其中尤以木雕最負盛名,遍飾門窗,妝點梁架。

東側西德堂軸線嘉會堂藏有東陽木雕的一件絕品: 「九獅戲球」三架梁

此為東陽民居廳堂的梁架構件,選用直徑1.7米以上的整塊樟木雕成,長2.4米,高1.5米,內容為「九獅戲球」,採用深浮雕、透雕、圓雕等雕刻技法,把獅子雕刻得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典型地反映了清後期東陽木雕藝術的最高成就,為東陽傳統建築木雕的登峰造極之作。

在肅雍堂大堂及正廳,抬頭舉目,比比皆是東陽的木雕裝飾,鬥、栱、梁、枋等等,凡可雕刻的地方,都刻上各種圖案,極盡東陽木雕工藝之技能。無論是建築構件還是室內的家具,歲寒三友、漁樵耕讀、福祿壽喜等圖案俯首皆拾。在一片片不起眼的隔扇、裙板和絛環板上,靜心看去《八仙過海》、《水滸》、《百壽圖》、《姜子牙遇文王》等多種透雕浮雕,恍若神品。

盧宅的木雕需要慢慢地細細地欣賞,每一個都是一個故事,這裡是中國最絢爛的木雕館。

燈飾

花燈的世界

盧宅既是一座木雕博物館,又是一個花燈的天地。《紅樓夢》第十八回寫道:「只見苑內各色花燈灼灼,皆系紗綾紮成,精緻非常。……只見清流一帶,勢若遊龍,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上面柳杏諸樹懸燈數盞……諸燈上下爭輝,珠寶乾坤。船上亦系各種精緻盆景諸燈,珠簾繡幕,桂楫蘭橈,自不必說。」在盧宅建築群轉了一圈後知道,《紅樓夢》中描寫的各種花燈,這裡都應有盡有。

「頭門儀門行燈,簷口珠燈琉璃、中堂珠寶堂燈,梁下六片方燈,次間倒匯主燈,四旁梅花五燈,穿堂、後堂紗燈、絹燈、玻璃燈、竹絲燈、料絲燈。」 據介紹,在盧宅每一處廳堂掛什麼燈、掛哪裡比較講究,各有寓意。五花八門的燈看得我們眼花繚亂又大飽眼福。

當然盧宅最出名的花燈是肅雍堂中部的大堂燈,製作於1918年,全稱「寶蓋索絡聯三聚七彩穗羊角燈」。它中間用羊皮、料絲、玻璃3盞大型彩燈組接,以3條鐵臂為整個燈架的骨骼,形成六角形;每面6隻珠串蝙蝠下俯,圍以珠裾,形成寶蓋索絡;各面自上而下,分別垂掛4盞小型彩珠燈,六角懸以珠串蝴蝶與彩珠組成的飄帶;燈片用絲線盤旋穿連編織出各種文字和圖案。

整盞燈高4.05米,直徑口2.1米,重127.5公斤,用了約45萬顆珠子,已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樹德堂現存一大堂燈,整架堂燈華麗典雅,色彩斑斕,據查對與《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榮國府元宵開夜宴》所描述的大堂燈如出一轍。所以到盧宅一定要到樹德堂開開眼界。

雅溪環抱的盧宅,雖南北向縱軸線明顯,可方向感僅及格的我走進盧宅建築群,如劉姥姥走進大觀園,迂迴曲折中已暈頭轉向,只好認準肅雍堂主軸線,一路邊賞邊逛至到第九進,仿佛穿越歷史時空,行走在500多年前古樸典雅嚴謹規整的廳堂宅第間,品讀著堂名第稱中富有深厚內涵的文化寓意,驚嘆有著濃鬱傳統風水意識的高超建築藝術,見識了名門望族的闊氣富貴顯赫,也感受到了滿院「勤耕苦讀」之風及「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之風尚,折服於精湛的東陽木雕技藝,眼花在富麗堂皇精彩紛呈的花燈上,匆匆而過,窺一斑而見全豹,盧宅精深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內涵,確認過眼神後,值得我向你推薦江南深處的大宅門---東陽盧宅。

(2019.11.28)

相關焦點

  • 浙江東陽盧宅明清古建築群
    盧宅位於浙江東陽縣城東門外,建於明景泰七年至天順六年。其後又不斷修建而成一區規模龐大的住宅群體。東陽的這個浩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稱叫盧宅明清古建築群,嚴謹規整,左右對稱,是古建築的傑出代表
  • 浙江東陽盧宅老街煥新生:傳承歷史文脈 重現江南繁華
    記者走進盧宅發現,這裡不失傳統,現代人與古建築和諧依存,亦極具活力,充滿著濃重的市井生活氣息。老街內的打鐵鋪,歷史十分久 奚金燕 攝據了解,為讓盧宅老街在傳承悠久歷史文化的同時更多地聚集人氣,早在2012年,東陽市委、市政府便作出了關於盧宅保護利用的相關決定,拉開了盧宅改造提升的序幕。
  • 傳承, 行走在東陽盧宅的木雕手藝人
    而在500多年前,一座堪比故宮規格的民間木雕宅院——盧宅,也在這裡享譽一方。近日,我們走進東陽盧宅與中國木雕博物館,探尋東陽木雕的傳承之路。吳新雷是東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管理所副所長,從事盧宅保護修護工作將近30年,他對這裡的一切如數家珍。在他看來,修復古建築最重要的是,儘可能把過去的歷史財富保管好,傳承給下一代,守護好盧宅這一「國寶」,是自己的職責所在。
  • 3月17日東陽盧宅景區恢復對外開放
    盧宅位於浙江省東陽市吳寧街道盧宅社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留存著姜子牙後裔雅溪盧氏800餘年繁衍生息的信息和550鼎盛時期,盧宅曾經有41處廳堂,9個書院,2個藏書樓,25座牌坊,園林臺榭幽雅別致,是聞名遐邇的名門宅第。
  • 新春走基層|東陽李宅:江南「大宅門」 一盞花燈照亮致富路
    鱗次櫛比的古建築,規模宏大的古宅門,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古村落的造型之別致,風格之典雅,被譽為「江南大宅門」。今天(2月1日),記者走進李宅古民居建築群,原汁原味的古韻撲面而來。一近李宅,就能看到一座古樸典雅、高聳入雲的古典牌坊。
  • 開啟新篇章 東陽盧宅景區將委託復星管理
    2018-01-08 16:28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馬卡佳1月8日,東陽市文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盧宅愛必儂景區分公司揭牌暨景區委託管理籤約儀式新聞發布會在盧宅太和堂內舉行,標誌著東陽市政府與上海復星愛必儂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正式開展旅遊開發
  • 東陽盧宅肅雍堂 「世界最大」大堂燈陪你過年
    1月24日下午,在盧宅肅雍堂盧宅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樓躍麟帶著7個工作人員一同懸掛大堂燈。「北有故宮,南有盧宅。」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了解到,春節期間盧宅有掛花燈的傳統。而肅雍堂大堂燈則逢閏年才會懸掛。上一次這盞大堂燈與大家見面還是在2012年春節。雞年春節又逢閏年,作為壓軸的肅雍堂大堂燈也將與大家再次見面。
  • 匠心營造 信義傳承——首部以「東陽幫」為題材的微電影在盧宅開機
    白牆黛瓦、飛簷翹角,時光深處走來的「東陽幫」……6月24日,在500多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東陽盧宅古建築群,一部反映「東陽幫」和東陽民居營造技藝的微電影,在這裡正式開拍。至明清民國,以泥工、木工為首的「東陽幫」,技藝和從業者達到頂峰,是江南人數最多,技藝最高,影響最大的建築行幫之一。在長期的走南闖北中,心靈手巧的東陽建築工匠,締造了獨特的東陽民居建築體系,構成了中華建築文化中瑰麗的奇葩。近年來,東陽市委市政府明確打好東陽文化牌,開展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工作。
  • 關於同意電視劇《利箭縱橫》攝製組利用盧宅樹德堂等場景進行拍攝...
    關於同意電視劇《利箭縱橫》攝製組利用盧宅樹德堂等場景進行拍攝的函
  • 關於同意電視劇《愛情悠悠藥草香》攝製組利用盧宅樹德堂等場景...
    關於同意電視劇《愛情悠悠藥草香》攝製組利用盧宅樹德堂等場景進行拍攝的函
  • 大宅門案例
    用戶背景 正院大宅門(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即正院大宅門餐飲集團,成立於2000年,系北京餐飲業協會五鑽級企業,A級衛生單位,中國特色餐飲企業、08年奧運重點接待企業之一,被消費者譽為「老北京的代表,新北京的名片」。
  • 平湖好風景 ② | 江南民居莫氏莊園
    平湖,一座江南小城
  • 郭寶昌聯合「白美」李欣凌執導話劇《大宅門》
    話劇《大宅門》劇照-白玉婷與哥哥白景琦話劇《大宅門》劇照-白玉婷與萬筱菊的照片結婚李欣凌所飾演的「白玉婷」昔日,她是電視劇《大宅門2》中痴情善良的白家小姐美子。闊別數年,李欣凌再入話劇版《大宅門》,搖身一變成了「白玉婷」,一場與萬莜菊照片結婚的重頭戲引得現場觀眾一片喝彩。此番,與郭寶昌導演合作,聯合執導的話劇《大宅門》自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伊始,廣受好評。李欣凌以其成熟的導演手法以及感情充沛的表演功力印證了郭寶昌導演對她「才華橫溢」的評價。
  • 《大宅門》鄭三旦記仇不記恩,假公濟私,歪曲事實洩私憤
    《大宅門》裡的鄭老屁算是個實在人,樸實又搞笑。但是他那個孫子鄭三旦為人卻不怎麼樣。鄭三旦和李天意一樣,都是白眼狼。不同的是,李天意受的恩惠更多,享受的東西更多。記仇不記恩鄭三旦這個孫子,一點都沒有繼承到他爺爺鄭老屁的純樸善良。
  • 央視《鄉土》欄目組走進盧宅 拍攝東陽錫藝故事
    6月12日至14日,中央電視臺七套《鄉土》欄目組走進盧宅明清建築群,對話東陽錫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盧曉侃,挖掘其在傳承傳統工藝背後的創新故事。拍攝引出隱居的蜂群「這幢古建築好漂亮!」一場虛驚,讓攝製組領略了盧宅的生態奇觀,感嘆「沒想到就連這裡的蜜蜂也是有歷史的」。探尋歷史現實的關聯作為一項金華市級非遺項目,東陽錫藝起源於明代洪武年間。為了切身感受這項傳統工藝的文化內涵,攝製組還前往盧曉侃的家鄉——城東街道寀盧村,採訪健在的老藝人。
  • 《大宅門》中的黃春:喜憂參半的一生
    國劇經典《大宅門》中有幾個代表性的女性,精明能幹的二奶奶、失手摔死孩子被夫家拋棄的白雅萍、出身可憐卻勇敢追求幸福的楊九紅還有一開始不幸後來幸福一生的黃春。接下來我來聊一聊黃春。在黃春要生產的是時候被白景琦堂姐帶回了大宅門,孩子出生以後二奶奶也心軟了,讓黃春母子留下來。後來白景琦真的出息了,往家裡寄了不少錢,二奶奶十分欣慰,黃春她也成為真正的七少奶奶。一輩子不管事當家,白景琦也從不怠慢黃春的性格非常好,她生孩子的時候就回了大宅門,白景琦在外娶了楊九紅,她也沒有任何意見,甚至在老太太面前說好話。
  • 國家話劇院經典劇目《大宅門》將亮相臺北
    新華社臺北8月17日電(記者劉剛 許雪毅)國家話劇院的經典劇目《大宅門》,19日和20日將在臺北孫中山紀念堂連演兩場。主辦方17日在臺北舉行開演記者會為演出揭匾,該劇導演和主要演員也悉數登場亮相。  《大宅門》是國家話劇院明星版話劇,2013年初次公演就好評如潮。
  • 《大宅門1912》人物性格大顛覆 張歆藝何晴遭炮轟
    最近,經典作品的續集幾乎都給網友磚頭拍得一塌糊塗:《金枝欲孽2》太沉悶,《新編輯部的故事》太浮誇,目前正在安徽衛視熱播的《大宅門1912》也備受爭議和質疑,不少「大宅門」的忠實擁躉給出中肯意見,認為《大宅門1912》製作質量也算上乘,只是沒有了「宅門味」的《大宅門1912》,變成了「《闖關東》+《潛伏》+《盜墓筆記》+『德雲社相聲』」。
  • 北京同仁堂創始人和《大宅門》有什麼關係?歷史是怎樣的?
    2001年首次播放於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視播的《大宅門》,更是以真人事跡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作品,導演(同時也是編劇)郭寶昌在其中所敘述的百草廳就是清朝末年北京同仁堂的原型。而郭寶昌本人,既是《大宅門》當中的主角,亦為在同仁堂生活長達26年的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