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車險改革後,車主買車險返現金現象必然會收斂甚至消失,不信請您往下看:
2020年車險改革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
1. 交強險保費交的少,賠的多
交強險保費按地區進行劃分,改革前交強險賠付低的地區交強險最大優惠幅度從30%擴大到50%,改革前交強險賠付高或適中地區交強險最大優惠幅度不變;但全國交強險賠付金額從之前的12.2萬提升到20萬(事故有責任方),從1.1萬提升到1.8萬(事故無責任方)。
2. 商業險保費收的少了
商業險保費=基準純風險保費/(1-附加費用率)*費率調整係數;
改革後附加費用率從35%降到25%,即原價2000元的保費,改革後因為費用率變化,保費可能變成1700元;
3. 商業險低價買的險種多了
此次改革將之前的機動車全車盜搶、玻璃單獨破碎、自燃、發動機涉水、不計免賠率、指定修理廠、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險併入車損險中;
4. 出一次險保費增加的少了
改革前,車主3年不出險,商業險保費享受30%的優惠,第4年出一次險,來年車主就不再享受優惠;改革後,同樣3年不出險用戶,第4年出險1次,來年還會享受到2年不出險用戶的優惠,如果第4年出險2次,來年會享受到1年不出險用戶優惠,以此類推。
5. 贈送福利多了
徵求意見稿規定保險公司可送用戶非事故道路救援,免費車輛年檢,代駕等服務;
改革是好事,但這跟我們今天文章主題有什麼關係呢?請繼續往下看:
在2015年車險改革前,車險綜合成本率是99.39%,承保利潤為37.81億元;實施費改後車險綜合成本率降至98.96%,承保利潤升為73.89億元。但好景不長,2018年,車險綜合成本率再次抬高至99.86%,承保利潤降至10.53億元低點。2019年,經過監管部門重拳整治市場亂象,車險綜合成本率又降為98.6%,承保利潤則出現103.6億元的高光時刻。
注意這裡的綜合成本率一直在98%-99%徘徊!此次車險改革一系列福利送出,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將直接拉升10個點左右,即若保險公司運營維持不變,車險行業的綜合成本率將變成108%-109%,而這意味著,保險公司收100元保費,就要虧8-9元。
為防止虧損,在生產效率沒有大幅提高情況下,各保險公司勢必要通過少返或不返現來維持利潤,而這也是銀保監會此次改革的目的所在。
這裡有讀者可能會說,如此這般還不如不改革,各車主何必拿本應該屬於自己的(返)錢買多餘的服務。
有這種心態也正常,但大家放心,銀保監會是站在消費者立場的,此次改革不管從眼前還是長遠來看,都有利於廣大車主,有利於車險市場。
1. 改革將車險行業更加標準化,未來各保險公司想要在車險方面有所發展,必須要重視服務與口碑,未來,無口碑無業務;
2. 標準化就意味著淘汰加劇,未來各保險公司想要生存,必須要推陳出新,各具特色,以客戶為中心,為車主不斷提供更合適、性價比更高的車險險種;
3. 改革是為了開放,開放是為了強大,不聚焦發展,一味內耗註定是溫室的花朵。保險行業也需要有如華為那樣走出去並能活下來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