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參與效力「伊斯蘭國」媒體戰 當其傳聲筒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4日報導,澳大利亞安全情報機構總幹事厄文說,越來越多的澳洲人參與敘利亞和伊拉克戰爭,或支持在當地作戰的極端分子。他表示,參與人數的規模是「前所未見的」。

  厄文日前發表演說時說,澳洲人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極端分子發動的「社交媒體戰」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他表示,特別令人擔心的一點是,「伊斯蘭國」組織(IS,原稱「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利用許多會說流利英語的人,通過圖像和社交媒體報導向廣大的群眾傳達信息。

  厄文說:「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戰爭都是社交媒體戰……極端分子利用推特和臉譜網等社交媒體來傳達他們的信息,目的是要讓在家中或是早晨等巴士和火車的年輕澳洲人變得激進。」

  就在厄文發表上述演說之前,澳洲多個媒體刊登了一張令人震驚的照片。這張7歲澳洲男童手提敘利亞士兵頭顱的照片早前已在社交媒體上廣泛流傳。

  照片曝光後,當時在雪梨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克裡把它形容為「令人反胃」,指該照片凸顯了「伊斯蘭國」組織是多麼的殘暴。

  據了解,這張照片是男童的父親沙拉夫上傳至其推特網站上的。報導稱,這名男童吃力地扯住士兵的頭髮,照片底下還配上了文字「這才是我的兒子。」

  澳洲籍的沙拉夫去年前往敘利亞,目前已成為伊斯蘭國組織的武裝成員。

  報導說,另一張照片是穿著一身迷彩服的沙拉夫和三名年幼男童的合照。這三名男童相信是沙拉夫的兒子,他們站在伊斯蘭國組織的旗幟前,手裡都握著槍。

  據悉,澳洲政府已經發出了針對沙拉夫的通緝令,他此前也曾在網上上傳多個砍下的首級。

  厄文認為,這類照片的主要目的是製造恐慌。他說:「澳洲人已成為伊斯蘭教極端分子的英文宣傳者。」

  澳洲官員說,目前澳國在海外參加「聖戰」的人員已經達到至少150名,他們大多數在伊拉克和敘利亞。

  許多其他國家也有公民目前還在戰區,有越來越多人擔心,這些人回國後變得更激進。

相關焦點

  • 澳洲移民部將「伊斯蘭國」名稱收錄至公民身份法中
    澳洲移民部將「伊斯蘭國」名稱收錄至公民身份法中 2016-05-13 15:13:16,在進行了相關研究與磋商後,澳大利亞聯邦移民部(DIBP)近日在其官方網站上進行了一些修正改動,使得海外人士在查詢如何申請澳洲公民身份時更加容易、便捷。
  • 記者探訪土耳其 近距離觀察「伊斯蘭國」
    編者按:媒體關於「伊斯蘭國」暴行的報導並不罕見,但「伊斯蘭國」內部情況仍然是個迷。環球時報記者探訪土耳其,近距離觀察「伊斯蘭國」。【環球時報赴土耳其特派記者 劉暢】我看了一段「伊斯蘭國」內部的視頻,裡面的聖戰者都處於極度偏激亢奮的狀態。
  • 與「伊斯蘭國」扯在一起的「東突營」 被IS當炮灰
    很長一段時間,國際媒體甚至連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其安全情報部門都沒有搞明白該組織的名字,時而ISIS,時而ISIL,直到該組織頭目巴格達迪6月29日自稱「哈裡發」、「政權」更名「伊斯蘭國」才算基本統一。「伊斯蘭國」擴張迅速、手段殘忍、組織較為嚴密,不僅在中東地區,在西方國家和其他國家也招募了大批的恐怖分子,這其中也包括「東突」分子。
  • 一天造兩場襲擊,這樣的「伊斯蘭國」算被擊敗了嗎?
    (新華社發哈利勒⋅達烏德攝)一年時間先後「被宣布」從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個主戰場敗退,「伊斯蘭國」的滅亡已是指日可待……了嗎?就在25日,該組織在伊拉克和利比亞境內製造兩起恐怖襲擊,共造成至少5人死亡,數十人受傷。這兩起襲擊清晰顯示了「伊斯蘭國」在過去一年的主要行動特點:轉入遊擊作戰 。
  • 「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網絡現聲:IS一切尚好
    ——「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  「伊斯蘭國」26日公開了一段據稱為該組織首領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的錄音。在這段長達24分鐘的錄音中,巴格達迪自稱「伊斯蘭國」一切尚好,空襲只會增強其追隨者的決心。  自稱不會被聯軍嚇倒  如果確認為巴格達迪錄音,這將是他今年5月以來首次現聲。
  • 「伊斯蘭國」廢墟裡的童子軍何去何從
    而關押在此的「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監管,成為了各方互相「甩鍋」的頭疼問題。此前,以庫德人為首的敘利亞民主力量掌管著這片區域。在美國領導的「國際聯盟」幫助下,庫德人建立了拘留營和監獄,將約11000名「伊斯蘭國」成員拘留在此,其中大部分為未成年人。如今,那些「伊斯蘭國」控制下成長的兒童,其糟糕的生活環境,正在暴露巨大的法律漏洞和人道主義危機。
  • 孟加拉國襲擊之後 「伊斯蘭國」還有哪些規律?
    7月2日早晨,孟加拉國警方開始行動,最終解救13名人質,消滅了6名參與襲擊的恐怖分子。根據最新數據,襲擊共造成20人犧牲,近40人受傷。根據目前的信息,所有犧牲者都是外國人(包括義大利、阿根廷、日本和印度公民)。「伊斯蘭國」已宣稱對此事負責。恐襲歷史盤點:ISIS襲擊有規律?
  • 一劍曾當百萬師——馬穆魯克擊敗蒙古人和十字軍成為伊斯蘭的救星
    公元12世紀的伊斯蘭世界,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仍在,但已經四分五裂,名存實亡;北非的法蒂瑪王朝(綠衣大食)被薩拉丁的阿尤布王朝所取代;西班牙地區的後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逐漸分裂為20多個小國,而這,便是基督徒們掀起十字軍東徵時的背景。十字軍東徵的起因是阿拔斯王朝的塞爾柱人佔據了小亞細亞,拜佔庭向整個歐洲求救。
  • 談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這一譯名
    但由於英文是從阿拉伯文轉寫過來的,該極端組織的名稱又被外媒轉寫為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外文縮寫都是ISIS,其實都是一回事,說的都是同一個組織,所以中文譯名都譯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這一中文譯名也被媒體和網站廣泛採用。但是,這一名稱從開始就存在爭議。
  • 我國有關部門應高度關注「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的發展與危害!
    另外,「伊斯蘭國」在伊敘等國深受兵源不足、資金物資匱乏等難題困擾。外國戰士招募人數從每月2000人驟降到200人,開小差的比例在增加,尤其在摩蘇爾之戰中大量領導成員和戰士被勸降,士氣嚴重受挫。由於銀行、油田等財政支柱在國際社會的封鎖和打壓下受損嚴重,它不得不在伊敘控制區內緊縮財政政策,增加稅收和罰款。
  • 探秘:從伊斯蘭教不同的教派,透視「伊斯蘭國」興起之路
    探秘:從伊斯蘭教不同的教派,透視「伊斯蘭國」興起之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大恐怖組織是「伊斯蘭國」,簡稱「ISIS」。對世界上這些恐怖組織,很多人不太理解。特別是2001年,美國針對恐怖勢力蓋達組織發起的阿富汗戰爭,那麼這個「伊斯蘭國」與「蓋達組織」 是何關係,伊斯蘭國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今天讓我們看看這一勢力來龍去脈。
  • 大馬將啟用電子監控器 追蹤「伊斯蘭國」嫌犯
    原標題:大馬將啟用電子監控器 追蹤「伊斯蘭國」嫌犯  中新網4月29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馬來西亞政府宣布,7月將啟用電子監控器(EMD)追蹤涉嫌參與「伊斯蘭國」(IS)活動人士的行跡,以確保大馬社會治安和平。
  • 伊斯蘭集會爆發群體感染,馬來西亞封國
    出門是一條直通通的過道,家家都單面採光,南的南,北的北,經過一個天井,再經過一戶人家,來到電梯間,三部電梯分別停在16、12和G floor,後來半個小時只運行過一次,沒人上也沒人下,沒人出也沒人進,這是馬來西亞封國的第六天。今天新增212例,也是目前最多的一天。
  • 「伊斯蘭國」剿而不滅 中亞勾結東突或威脅中國
    多次空襲,收復700平方公裡土地,消滅了「伊斯蘭國」半數以上的指揮官,並切斷了「伊斯蘭國」對伊拉克境內20多處石油設施的控制。然而,炮火併沒阻擋「伊斯蘭國」的擴張。根據敘利亞民主聯盟1月17日公布的最新局勢圖,「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控制的地區已達到半年前的兩倍,佔敘利亞國土面積的1/3。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1月31日說,擊敗「伊斯蘭國」恐怖主義組織可能需要3到5年。「伊斯蘭國」在殺害日本人質湯川後,改變了索要2億美元巨額贖金的要求,轉而提出用後藤來交換關押在約旦的女性恐怖分子賽義達·裡沙維。
  • 國民黨「立委」:媒體淪為民進黨傳聲筒實屬悲哀
    來源:中國臺灣網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4月1日訊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1日)舉行記者會,批評民進黨控制媒體,「NCC」(所謂的「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淪為御用打手,並指「NCC」開罰臺灣中天電視臺100萬元(新臺幣)
  • 伊斯蘭國恐怖分子蠢蠢欲動,一武裝迅猛出手解決,美提供支持
    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在失去最後一塊控制區後「伊斯蘭國」(ISIS)正在展開重組行動,為此敘利亞的庫德武裝最近在代爾祖爾對殘餘的恐怖分子實施一次圍捕行動。由於有美國支持,庫德武裝人員用平板電腦對目標區域內進行查看來確定最後的行動計劃;據介紹在敘利亞估計還要數千名「伊斯蘭國」殘餘分子在活動。專家稱「伊斯蘭國」殘餘分子比蓋達組織的戰鬥經驗更豐富,因此危險也更大,為此敘利亞庫德武裝是出動了大量的軍事人員參與行動。
  • 印尼政府正式宣布查禁伊斯蘭國極端恐怖主義組織
    原標題:印尼政府正式宣布查禁伊斯蘭國極端恐怖主義組織  原標題:印尼政府正式宣布查禁伊斯蘭國極端恐怖主義組織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朱福寧):印尼總統蘇西洛在4日總統府召開了政治和安全內閣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商討如何打擊和禁止伊拉克與大敘利亞伊斯蘭國極端恐怖主義組織在印尼的發展。
  • 英媒:IS恐襲製造「伊斯蘭恐懼症」正中其下懷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12月24日引述英媒報導,隨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勢力越來越大及不斷在各國發動襲擊,不少西方國家民眾患上「伊斯蘭恐懼症」,將穆斯林標籤為「極端分子」或「潛在恐怖分子」,排外情緒日趨高漲。有分析認為,這種做法正中IS下懷,有助於它吸納新血。
  • 法國呼籲對「伊斯蘭國」採取共同行動
    原標題:法國呼籲對「伊斯蘭國」採取共同行動新華網巴黎8月20日電(記者鄭斌)法國外長法比尤斯20日表示,希望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地區所有國家和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一起,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採取共同行動。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政府網站遭「伊斯蘭國」支持者攻擊
    新華網金斯敦5月4日電(記者朱慶翔)加勒比海島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政府網站3日晚間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支持者攻擊。據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媒體4日報導,自稱「伊斯蘭國——摩洛哥之狼」的網絡攻擊者將網站首頁篡改為武裝人員在皮卡車上開槍掃射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