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談瑞德西韋試驗: 堅持對照組設盲

2020-12-13 和訊

 

  4月11日,吉利德方面宣稱,根據他們獲得的情況,瑞德西韋在中國的重症組因入組停滯,臨床研究被迫停止。對此,第一財經記者向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求證,未獲得明確的肯定或否定回應。

  曹彬表示:「正在對瑞德西韋重症組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他未透露相關試驗的進展以及患者最終的入組情況。

  曹彬因負責中國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而備受關注,4月12日晚間,他在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一場學術分享中,重申了其對瑞德西韋藥物嚴格臨床試驗設計的立場。

  曹彬認為,隨機雙盲對照試驗(RCT)是非常嚴格的臨床試驗,要驗證藥物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有安慰劑組的對照。如果自己回到兩個月前,重新設計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方案,仍然會遵從當時設計的對照組的思路。

  堅持對照組設盲

  根據曹彬在相關臨床試驗註冊網站上的信息,瑞德西韋重症組臨床試驗歷史記錄尚未修改,最近一次更新仍顯示2月24日。

  今年3月初,曹彬曾首次披露瑞德西韋重症組的入組情況,當時他表示:「我們現在瑞德西韋2(重症組)的研究已經入組超過了230例患者,達到了中期分析所需要的樣本量。」

  按照瑞德西韋重症組最初的設計,重症組入組病人數量為453例。但曹彬表示,如果能有足夠的病人樣本達到臨床終局,也許就不需要入組453例。

  他同時強調,達到樣本量和能夠進行中期分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為入組不代表就可以進行評價了,還需要28天的隨訪。」曹彬稱,「當然也不是一定要28天,只要達到臨床終局就可以進行評價了。我期待這230多個病人都能達到臨床終局,讓獨立安全委員會做出一個客觀、科學的評價。」

  通常而言,臨床試驗進行兩周後就能觀察到初步數據,中國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自2月份啟動以來,一直沒有公布相關信息,也加劇了外界對臨床試驗進程的擔憂。一些觀點認為,臨床試驗的設計,限制了病人入組的進度。

  「從某種程度上,隨著我們對疾病本身的理解不斷發展,對這些試驗的設計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我們對試驗結果的解讀,也將隨著對疾病的不斷了解而調整。」4月10日,吉利德董事長Daniel O』Day表示。

  4月12日,在被問到如果再做一次臨床試驗,自己會如何調整設計方案時,曹彬表示:「臨床試驗要看研究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驗證藥物的安全性,我覺得單組設計也可以;但如果要驗證藥物的有效性,就需要有對照組。當然最嚴格的就是安慰劑對照,安慰劑的設計也是我們一開始研究設計的思路,如果我們現在重新設計,我們還是想這樣。」

  曹彬強調,只有安慰劑對照,才能有效地避免研究者的主觀性;如果不設盲,就容易誤把病人的療效歸功於研究成果,把病人的惡化歸咎於疾病的進展。

  「研究人員會很有意識地去選預後較好的病人,所以我們必須非常客觀。」曹彬表示,「如果我們只做開放性的試驗,只看單組病人的情況,這個臨床試驗是非常不科學的。」

  堅守同行評議底線

  儘管曹彬表示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的進展不便透露,但他稱無論是臨床試驗的成果還是結果,最重要的是通過同行評議。

  「這是一個堅決的底線,同行評議是匿名的,他的任務非常明確,就是挑你的毛病,從研究到資料採集、結果分析以及對結果的解釋。」他說道,「這是非常嚴格的,和沒有經過嚴格同行評議的預印本不同。只有經過最嚴格的同行評議發表的結論,才能證明這個工作是值得大家去相信的。」

  4月10日,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線發表了瑞德西韋同情用藥的回顧性分析結果,納入分析了53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得出重症患者病死率13%的結論。

  對此,曹彬說道:「這項研究只能認定為一項病例報告,因為沒有對照組試驗,沒有安慰劑研究的控制。不管是10例還是50例患者數據,證據的等級都是一樣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已經於2月21日啟動了一項瑞德西韋的全球性臨床試驗,採取隨機安慰劑對照,該試驗正在入組800例不同程度症狀的患者。這項臨床試驗結果有望於5月下旬公布。

  曹彬表示,NIH的臨床試驗與中國臨床試驗最大的不同是對於治療窗口期的限制。中國的臨床試驗對重症組和中輕症組患者分別做出治療窗口期小於12天和小於8天的限制。

  「從理論上對一個呼吸道病毒感染而言,抗病毒藥一定是用得越早越好,比如治療流感的達菲的治療指徵是發病72小時,這是公認的。」曹彬說道,「但冠狀病毒排毒時間遠遠高於流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重症抗病毒治療時,把時間窗口延長到12天。如果長於這個期限,我們就不敢保證(用藥有效)了,這也是有待確定的問題。」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獨家|曹彬談瑞德西韋:未宣稱重症試驗終止與否 堅持對照組設盲
    因負責中國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而倍受關注的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4月12日晚間在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一場學術分享中,重申了其對瑞德西韋藥物嚴格的臨床試驗設計的立場。第一財經記者就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的進展向曹彬教授提問。曹彬教授表示:「正在對瑞德西韋重症組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
  • 曹彬談瑞德西韋:未宣稱重症試驗終止與否 堅持對照組設盲
    4月11日,吉利德方面宣稱,根據他們獲得的情況,瑞德西韋在中國的重症組因入組停滯,臨床研究被迫停止。這一消息一經公布便引起業界廣泛關注。第一財經記者向曹彬教授求證,未獲得明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應。曹彬教授堅持認為,隨機雙盲對照試驗(RCT)是非常嚴格的臨床試驗,要驗證藥物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有安慰劑組的對照。如果自己回到2個月前,重新設計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方案,仍然會遵從當時設計的對照組的思路。(第一財經)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 瑞德西韋中國兩項臨床試驗「叫停」
    備受關注的瑞德西韋在中國的兩項臨床試驗日前正式宣告提前結束,原因都是由於沒有更多符合要求的病人入組。4月15日,第一財經記者查詢相關臨床試驗註冊網站發現,瑞德西韋中國重症組臨床試驗的最新狀態已經更新為「終止」,意味著臨床試驗提前結束,將不會重新開始,參與治療的病人將不再接受觀察或者治療。同時,瑞德西韋中國輕度和中度症狀組的臨床試驗的最新狀態也已更新為「暫停」,意味著臨床試驗提前結束,但是未來有可能重新開啟。
  • 瑞德西韋中國臨床「入組難」,全球試驗會如何?
    入組方案不設盲:受試者可能中途退出中國瑞德西韋臨床試驗採用隨機雙盲對照研究方法,而全球試驗採用隨機開放對照研究方法,即試驗不設盲。李賓評價,「隨機」是臨床研究避免偏移的最好手段之一,而「設盲」是為「隨機」服務的。
  • 瑞德西韋中國臨床「入組難」,全球試驗會如何?—新聞—科學網
    3月12日,河南科技大學教授李賓在解讀全球瑞德西韋臨床試驗方案細節時表示,全球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做了一些與中國不同的設計,或可降低試驗難度,避免患者招募難的問題。 入組方案不設盲:受試者可能中途退出 中國瑞德西韋臨床試驗採用隨機雙盲對照研究方法,而全球試驗採用隨機開放對照研究方法,即試驗不設盲。
  • 曹彬回應瑞德西韋中美結論迥異:以為是清華苗子,結果上不了一本
    原標題:曹彬回應瑞德西韋中美結論迥異:評價標準不同,美方改過標準中國團隊針對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床試驗報告發表,得出的結論與美國機構披露的結論差異較大。北京時間4月29日晚,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網站發布由中國團隊進行的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
  • 深度解析中美瑞德西韋實驗結果為何大相逕庭?曹彬:中國研究設計更...
    此前,吉利德科學已宣布,由於入組人數不足,這項臨床試驗已提前終止。而這次發布的科研論文,是基於對試驗終止時已經入組的237名患者的分析結果。結果顯示,瑞德西韋沒有顯示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臨床獲益。也就是說,瑞德西韋對於重症患者無顯著療效。
  • 「神藥」瑞德西韋:中美臨床試驗結果同日發表,為何結論相反?
    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4月29日發表了由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負責人、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所寫的,關於全球首項關于吉利德在研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對照組、多中心臨床試驗論文,顯示瑞德西韋對於重症患者無顯著療效。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 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NIH在一份聲明中稱,在一項有1063名患者參與的對照試驗中,接受瑞德西韋的重症患者從接受用藥到病情恢復的平均時間為11天,比對照組快了30%。同時,使用瑞德西韋的患者死亡率較低,儘管這一差距沒有未達到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標準。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NIH在一份聲明中稱,在一項有1063名患者參與的對照試驗中,接受瑞德西韋的重症患者從接受用藥到病情恢復的平均時間為11天,比對照組快了30%。同時,使用瑞德西韋的患者死亡率較低,儘管這一差距沒有未達到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標準。
  • 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結果未達預期 藥物專家:臨床試驗不該操之過急
    4月30日凌晨,《柳葉刀》發表了作者為王辰、曹彬等人的研究論文《瑞德西韋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應用: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該研究論文揭曉了此前備受矚目的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結果。論文總結說,研究發現按照實驗設計的靜脈注射瑞德西韋劑量方案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耐受性足夠好,但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或抗病毒效果不明顯。
  • 瑞德西韋有效嗎?全球7項臨床試驗尚未公布結果,中國臨床研究入組...
    2月3日開始進行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的III期臨床研究,以評估瑞德西韋的療效和安全性。總樣本量預估為270例,入組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試驗預期於4月27日結束。↑曹彬 圖據新華視點該項試驗於中國新冠肺炎疫情處於上升期時開始,其試驗結果飽受人們期待。在等待臨床試驗進行的時間裡,瑞德西韋被戲稱為「人民的希望」,甚至有不少誇張言論稱入組臨床試驗的新冠肺炎患者用上瑞德西韋以後症狀迅速改善。
  • 為什麼中美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截然相反?到底有沒有效果?吉利德...
    那麼,中美的臨床試驗方案具體有何不同?據第一財經報導,美國NIH和中國發表在《柳葉刀》的研究與設計均為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RCT),用藥方案相同。「但是客觀講,中國瑞德西韋研究設計更加嚴格,科學性更強。」曹彬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 瑞德西韋有效嗎?全球7項臨床試驗尚未公布結果
    瑞德西韋在全球啟動7項臨床試驗但中國試驗已顯示終止據全球最大的臨床試驗註冊機構ClinicalTrials.gov PRS,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曹彬牽頭於2月3日開始進行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的III期臨床研究,以評估瑞德西韋的療效和安全性。
  • 中美臨床試驗結果不同,清華藥學院院長:瑞德西韋並非一種特效藥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等人在《柳葉刀》雜誌發表的中國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瑞德西韋組在臨床改善時間方面平均縮短2天;有創機械通氣時間平均縮短4天,以上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28天死亡率、氧療時間、住院時間、核酸載量和病毒轉陰率也無統計學差異。
  • 瑞德西韋獲緊急使用授權 如何看待中美試驗結果差異?
    此次中國團隊進行的研究,是首個評估了靜脈注射瑞德西韋對新冠肺炎(COVID-19)成人重症住院患者有效性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試驗於湖北武漢的10家醫院進行。但研究在未達到預定的樣本量的情況下終止。負責這項研究的中日友好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的曹彬教授介紹:「本試驗發現,儘管瑞德西韋安全、耐受性好,但與安慰劑相比並沒有顯著的益處。」
  • 3項「瑞德西韋」試驗結果刷屏,中美結論相反?
    圖3:臨床改善曲線,瑞德西韋表現並不顯著,紅線為瑞德西韋,藍線為對照組曹彬教授團隊是全球首個隨機雙盲並引入安慰劑組的瑞德西韋試驗團隊,有效保證了實驗結果的科學性和嚴謹性,能夠有效控制了其他治療因素引起的結果偏倚,屬於最高證據等級的臨床研究。
  • 柳葉刀發表我國完成的瑞德西韋全球首項最高證據等級臨床研究
    新冠疫情中瑞德西韋的全球首項隨機、雙盲、對照多中心試驗上述研究結果的論文《瑞德西韋用於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Remdesivir in adults with severe COVID-19: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 中美兩項瑞德西韋雙盲對照研究公布數據,結果真的截然相反嗎?
    記者 | 謝欣1北京時間4月29日晚至4月30日凌晨,吉利德科學的潛在新冠治療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3項臨床試驗先後公布了研究結果,其中由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主導的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開展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雙盲臨床試驗結果,與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導的一項雙盲研究被認為研究結果相左
  • 瑞德西韋獲緊急使用授權背後:應如何看待中美試驗結果差異?
    此次中國團隊進行的研究,是首個評估了靜脈注射瑞德西韋對新冠肺炎(COVID-19)成人重症住院患者有效性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試驗於湖北武漢的10家醫院進行。但研究在未達到預定的樣本量的情況下終止。負責這項研究的中日友好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的曹彬教授介紹:「本試驗發現,儘管瑞德西韋安全、耐受性好,但與安慰劑相比並沒有顯著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