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拖延,自律性太差,父母了解這3種原因,幫助孩子變得優秀

2020-12-16 語兒小常識

父母每次對我們說過:「不管什麼事,我們都要先學會做人。」遵循規則,自我約束,是一種不可失去的人格力量,沒有自律,也就沒有了規則。自律是一種素質,會讓你感到健康和快樂。

但是,父母讓孩子對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時候,孩子卻常常偷懶,拖拉,不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任。這讓很多家長都很失望,比如寫作業寫到一半就開始玩耍,發呆,不想再次寫作業。為了快速地把作業寫完,有的孩子就上網搜尋答案,來彌補作業,總之孩子的拖延是對父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就會催促,說孩子行為慢。如果一直不找對孩子幫助的辦法,而是一直來催促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做不好,則會一直做得更慢。那麼孩子愛拖延,沒有自律性是什麼原因呢?

注意力不集中。

當孩子愛拖延,沒有自律性的時候,可能是遭到了身邊環境的影響或者被其他事情吸引。無法專心做事,容易分心,上課走神,會造成成績下降,甚至會因為默認原因造成厭學。或許是因為父母的溺愛,造成孩子覺得沒做好父母可以來代替。

解決方法:注意力,如果越早培養,就會越對孩子有很好幫助,我們要從小孩子的時候,儘早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如果作業多的時候,父母可以不打擾孩子,給孩子一種安靜的場地。

這樣孩子就會用心做事,自考解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的幫助孩子。而不是一味的督促和嘮叨,孩子做事雖然慢,但孩子 是在專心地做事情。

父母的催促。

當孩子如果寫作業或者做事慢的時候,是因為他們對每種事比較陌生,慢做事可以讓孩子就理解裡面的奧義。但是,父母 一直盼望孩子是最優秀的,所以孩子做事情的時候。

父母就會說:再快點,再快點,心理學上說過,如果一個人在專心做事的時候,由於遭受督促過多,就會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也會有自己多想法,他們會對每種事來產生好奇,如果父母一味的督促,則會會造成孩子很大的影響。

解決方法:我們可以試著改變和孩子對話的方法,心平氣和 地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孩子就會更加體會父母對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一味地責怪則會造成孩子自卑,因此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建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表達自己多感受,孩子就會認真做事,收起自己的情緒。

沒有生活習慣。

生活好,孩子就會變好,有的孩子每天熬夜玩手機,不好好吃飯。孩子就會睡眠不足,缺乏休息。挑食的時候,就會造成第二天的沒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體量遠遠不夠,更想偷懶;

學習能力下降,做事傲慢,在加上父母的一直催促,這樣會對孩子的身體和神經系統造成很大的影響。

解決方法:父母要想讓孩子擁有好的習慣,就要先從自己做起,我們可以幫孩子制定時間的規劃。什麼時候玩耍,什麼時候學習,並且教育孩子要早睡早起,每天帶孩子去外面做戶外運動,可以放鬆身體,這樣孩子就會減輕自己的壓力。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做勞動的活,合理按時吃飯,中午按時午睡。這樣,孩子就能到第二天有充足的精神,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的智力可以高於常人,畢竟這和以後學習和工作上有很大的關係。怎樣可以培養孩子提高智力?孩子在3-6歲的時候,大腦處於第一活躍期,正是培養智力的最佳時期。不妨給孩子看看可以提高孩子智力的繪本。

繪本裡面有各種鍛鍊孩子邏輯思維,以及記憶力、專注力和觀察力的益智小遊戲。更有17個遊戲訓練主題,可以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遊戲益智的快樂。小遊戲,簡單有趣,孩子也不會感到厭煩。家長陪伴孩子一起解謎探索,培養孩子智力的同時,還可以拉近親子關係。

整套遊戲繪本原價180元,現在活動價只要88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培養孩子的智力,其實並沒有這麼複雜,一套遊戲輕鬆訓練。

總結: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建議,也可以給孩子指定某種的方案,作為父母,當孩子做事慢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督促孩子,因為孩子是對某種事情的好奇,我們可以輕輕的問一句:「進度怎麼樣」不管孩子做的咋樣,我們都應該鼓勵孩子,作為孩子,我們要有生活的目標,要自我約束,自我調整好心態,做事情要認真,這樣,孩子到以後就會更加的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太「拖延」?多半是這「3大原因」,父母別只會催
    處處受排擠讓孩子形成自卑的心理,會造成他做事不自信,未來很難成功。孩子做事愛拖延的危害很大,作為父母應該幫助他們儘早改掉此習慣。大家要知道這種行為並不是一日形成的,父母應該反省自己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孩子為何會有「拖延症」。
  • 關於孩子的自律能力差,父母把這些東西教好,孩子就會變得優秀
    很多父母都經常抱怨孩子自律性太差,有嚴重拖延症,每天不管上學還是假期都表現得非常懶散,上學喜歡遲到,做作業也拖拖拉拉的,指定的計劃表也完成不了,越來越管不住孩子。不過度溺愛孩子 很多父母總是覺得自己孩子年齡太小,很多事情都不懂得解決,不給孩子一個自我探索的機會,也不給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父母包辦了孩子的一切。讓孩子失去了獨立的能力,當孩子長大了開始失去了父母的監督和幫助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得無所適從。因為無法獨立完成一件事情,也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孩子就會表現的沒有自信,自甘墮落,失去自律,什麼事情都拖延著再解決。
  • 孩子時間觀念差,大多有拖延症,家長如何帶領孩子擺脫拖延的困擾
    2.和家庭教育有關,父母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他們感到時間的流逝程度都是以日夜來判斷的,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抓緊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這樣他們才能夠充分理解分秒必爭是什麼意思,否則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廣泛的概念。3.在成長過程中規矩意識差,缺少來自長輩的管教。
  • 「孩子愛拖延?」了解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有助於改善孩子拖延
    如果說生活當中孩子們的什麼問題,最讓父母感覺到困擾的話,那麼肯定是孩子擁有拖延症的問題。有些孩子時間觀念的確是比較差的,以至於不用做什麼事情都會往後拖延好幾個小時,這讓很多父母不明其中的原因。
  • 孩子自律性差,父母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既簡單又實用
    孩子缺少自律性,一直都是困擾許多父母的問題,不知道主動學習、寫作業時三心二意、不按時睡覺、懶得運動等等,都是孩子經常出現的問題,這就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現。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自律性差的表現,孩子更是如此,看電視沒完沒了、喜歡吃的東西總是吃不夠,其實這都是正常現象。
  • 孩子自律性為什麼很差?應該怎麼辦?
    形成自律性差的原因: 一、生理的影響 孩子形成自律性差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處於發育階段,他們的神經系統發育處於不完善的階段中,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誘惑,他們沒辦法像大人一樣,說停就能停住,便往往約束不住自己。
  • 孩子為什麼老是拖延?了解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有助於改善孩子拖延
    如果說生活當中孩子們的什麼問題,最讓父母感覺到困擾的話,那麼肯定是孩子擁有拖延症的問題。有些孩子時間觀念的確是比較差的,以至於不用做什麼事情都會往後拖延好幾個小時,這讓很多父母不明其中的原因。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著這些孩子變得喜歡拖延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是非常簡單的。孩子拖延的原因是什麼?生活當中孩子喜歡拖延並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而往往促使孩子拖延的原因,也只有這3點而已。
  • 父母育兒過程中做好這3點,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長大更容易成功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成功與自律息息相關的,父母對這3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功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自覺學習,自覺讀書。但是事實上很多孩子都很難做到自律。不需要家長和老師重複的提醒,不需要每次夜晚都拖延做作業,不會把遊戲和娛樂放在第一位。這是很多家長夢寐以求的孩子,優秀自覺的孩子不用家長去操心。
  • 孩子自律性差,怎麼辦?
    孩子自律性差,怎麼辦?孩子寫作業寫一會就去玩,一拿上手機就玩的停不下來,我們開始發愁孩子的自律性這麼差,究竟怎麼辦?自律性與自尊水平、價值感是緊密相關的。孩子的價值感高,自尊水平高,自律性就好,孩子的價值感低,自尊水平低,自律性就差。怎麼建立價值感呢?就是你要讓孩子知道,他是有價值的,他是有能力的,他是可以自己解決很多問題的,他的自尊水平才會高。在價值感的建立過程中,避免出現對孩子習慣性打擊。
  • 孩子做事愛拖延?找準原因是關鍵,父母要清楚孩子的拖延動機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現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拖拉的症狀,父母喊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及時的應答,父母吩咐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是懶得去動,或者是他們自己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情不是寫作業,而是將作業拖拉到晚上很晚才能做完,其實這都是孩子拖延的表現。
  •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這幾點很重要
    3、應該有一個合理的獎懲機制大多數孩子小的時候自控能力差,經常會有做事拖延的問題。4、應該有一個適合的工具小編這裡推薦一款時間管理工具「小小計劃APP」,家長們可以利用這個工具來幫助孩子培養自律性失敗是學習最好的來源,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創造的動力。如果父母只想要孩子避免失敗,會有幾個不好的後果,第一個就是孩子可能會為了怕失敗只去追尋那些很簡單的目標,不敢自我挑戰,把自我的目標定得太低。第二,他可能認為失敗是一種懲罰,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敗了不承認,或是無法從中吸取教訓,這是相當可惜的事情。
  • 父母課堂:怎麼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科學家將孩子的3-6歲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說孩子的85%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一時期形成,將7-12歲稱為「正凝固的水泥期「,這一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特徵、志向理想、生活方式等已形成。  所以,孩童時期可塑性最強,從小培養他的自律習慣比傳授知識更有益。只是,要一個孩子自律談何容易?
  • 父母的愛,才是孩子變優秀的主要原因
    有些父母想讓孩子變得優秀,對孩子的要求十分嚴苛,缺少情感的交流。愛是有差別的有些人把控不好愛的界限,把愛變成了控制,讓孩子的心裡沒有了自由;有些人分不清愛與溺愛的區別,給予孩子過分的保護,讓他們成了溫室裡的花朵有些人自己還沒活明白,就要掌控孩子的人生;有些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局限,能夠給予孩子的支持十分有限;有的人高瞻遠矚,一步步引導孩子變得優秀……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並不僅僅是這兩個人之間的差距,而是原生家庭之間的差距
  • 孩子學習愛拖延,家長要設定時間限制,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本身就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就會讓孩子變得隨意懶散愛拖延。所以,家長想要改變孩子的錯誤習性,就有必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孩子愛拖延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作家李笑來說:耐心有著神奇的力量。很多時候孩子拖延學習的最大一個因素就是:自己不會做題,對孩子來說太難了。但其結果是,越往後拖孩子積累的難題也就會越多,漸漸地與同齡人之間就拉開了差距,因為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這種備受挫折的感覺會讓孩子懷疑自己,對這件事情就會失去原動力。所以,孩子愛拖延所帶來的都是不利影響,這會輻射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 父母巧用SMART法則,一樣可以幫助孩子解決拖延問題,提高行動力
    為了解決孩子拖延的毛病,多數家長採取嚴打嚴抓的方法,可到頭來不僅沒成效,反倒影響了親子感情,這都是因為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SMART法則是一劑讓孩子高效起來的「良方」,當家長了解並知道如何運用SMART法則後,就能很好的解決孩子拖延的老難題。
  • 孩子拖拉是因為動作慢?錯,父母做到這4招,孩子再也不拖延
    曾有研究機構投票調查,父母最不能容忍孩子的缺點是什麼?其中投票最高的一項就是:拖延。拖延的確是一個不讓人喜歡的現象,不僅孩子有,很多大人也愛拖延,這也可能是小時候沒有改正後的延續。日常生活中,10個父母中至少有8個家長都在說孩子拖拉、磨蹭,沒有時間觀念。所以,每天「快點」這句話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成為頻率最多的一句話。
  •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做到這3點很重要,聰明家長要學會
    自律性差的孩子往往也缺乏責任心,比如他們在玩玩具的時候,不會懂得收拾,而是任憑玩具散落滿地。聰明家長要學會做到這3點。首先,家長以身作則俗話說孩子是家長的鏡子,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律的家長能教出自律的孩子,而懶散的家長的孩子也必然懶散。
  • 孩子拖延並不可怕,父母巧用SMART法則,幫孩子提高行動力
    孩子直到開學前才忙著趕作業,點燈熬油,看上去孩子好像很辛苦,其實這是孩子自控力太差惹得禍,每逢寫作業必定拖延,每逢開學必趕作業,這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心病,孩子小時候拖作業,影響學習,長大了豈不是要拖工作,影響事業?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拖拖拖,不是在拖延時間,而是在拖垮他的人生!
  • 孩子作業拖延磨蹭?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找準根源才能對症解決
    相信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陪孩子做作業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孩子寫作業習慣性拖拉,也不只是一個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找到真正的解決辦法,而每個孩子因為家庭環境不同,更因為周圍的環境不同,所以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原因,父母先去了解因為什麼,再去想辦法幫助如何解決。
  • 孩子做事愛拖延,做到這幾點,戒掉拖延症
    近來,不少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自覺性比較差,拖延症很嚴重。比如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孩子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拿玩具······半小時過去了,作業才開始動筆寫,坐在一旁的我們坐不住了,不停的催促孩子專心點兒,快點兒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