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巧用SMART法則,一樣可以幫助孩子解決拖延問題,提高行動力

2020-12-14 笑笑媽媽說

文|笑笑媽媽說

周末晚上熬夜寫作業,或周一早起趕作業,是一種孩子身上比較常見的拖延現象。記得鄰居家一位租戶的小孩,周一早上起來趕作業,為了不被媽媽發現,竟然偷偷的躲在露天陽臺上「奮筆疾書」。

要不是對面樓上的鄰居一次閒聊提起,或許這位母親會一直被蒙在鼓裡。其實很多家長有著同樣的苦惱,周末晚上快接近凌晨了,還在陪著孩子寫作業。或許當時很多家長都有一種衝動,自己來幫孩子完成作業,早點結束拖延帶來的煎熬。

上面這種情況還算好的,就怕有的孩子直接撒謊說作業已經完成,結果第二天家長就接到老師電話,直接被喊去學校,和孩子一起「面壁思過」。

為了解決孩子拖延的毛病,多數家長採取嚴打嚴抓的方法,可到頭來不僅沒成效,反倒影響了親子感情,這都是因為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SMART法則是一劑讓孩子高效起來的「良方」,當家長了解並知道如何運用SMART法則後,就能很好的解決孩子拖延的老難題。

針對如何解決孩子拖延症這個問題,以及如何執行SMART法則,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為大家詳細分析和解答:

孩子愛拖延的根本原因有哪些?巧用SMART法則克服拖延症,讓孩子收穫這三方面的好處。從SMART法則的5個步驟出發,給孩子設定出明確的目標和執行計劃,克服孩子的拖延症。

01、孩子愛拖延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拖延不是病,拖延起來要人命」,面對孩子愛拖延這個問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過其背後的本質原因?經過平時的觀察和總結,孩子愛拖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抗幹擾能力差,易受外界影響

多數孩子確實會投入學習,但也只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認真思考的樣子,其實心裡可能在想:剛才玩的遊戲為什麼會輸?今天晚上吃什麼?等會兒要和朋友去哪玩?

或許對很多孩子來說,寫作業、學習是很枯燥乏味的事。正是因為做這些事,給自己帶來不了樂趣,所以一旦外界有風吹草動,抗幹擾能力差的孩子就會瞬間被吸引。這樣不僅耽誤時間,還會將精力投入更多不相關的事情中,降低學習的效率。

2、缺乏時間觀念,總抱著馬上、等一會的想法

時間管理上的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

換句話說,如果讓孩子做一件事,但是沒有給他設定時間限制,同時孩子缺乏時間觀念,他就會傾向於更慢的完成這個任務,效率就要低很多。

所以很多孩子在沒到節骨眼的時候,總會習慣的用」馬上」、「等一會」這樣的方式回應家長。一旦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就會變得漫無目的。缺乏時間截止的意識,也會變得沒有危機感,做事沒有動力。

也有一部分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成習慣了,不拖到最後期限,事情沒有火燒眉毛之前,他們是不會動身的。久而久之,這種習慣就成為孩子的行為準則,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行動。

3、孩子本身效率就低,做事一慢自然就變成了拖延

有一些孩子因為自身能力不足,所以給外界造成了拖延的假象。

以我朋友的女兒小美為例

朋友的女兒小美,本身還是比較乖巧可愛的,但在寫作業這件事上,讓人操碎了心。小美每天一到家就開始寫作業,往往要寫到晚上九十點。剛開始朋友以為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可問了其他家長後發現,他們家孩子一般7點左右就完成作業了。

為了找出寫作業慢的原因,朋友開始每天陪著女兒。經過幾天的觀察發現,女兒寫作業還是比較專心的,但是往往一道題目,會比別的孩子多花一半的時間。詢問後得知,原來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較差,所以做題目的周期就延長了。

說到底還是由於孩子缺乏系統的學習方法,所以對問題的理解比較淺顯,導致效率提不上去。這也是很多孩子明明學習很認真,可成績卻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

02、巧用SMART法則克服拖延症,讓孩子收穫這三方面的好處

柏拉圖說過:「人類頭腦中有一位理性的御車人,必須駕馭一匹桀驁不馴的馬,只有用馬鞭抽他,用馬刺刺他才能使他就範。」

這句話就是說,其實孩子內心也是想學習進步的,但是出於本能,所以想要逃避,或者儘量拖延到最後。我們需要一個完善的規劃來幫助自己克服這些拖延現象,而SMART法則就很適合用來規範孩子,督促他們更高效的完成任務。

什麼是SMART法則?

SMART法則指的是,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所應該遵循的五項原則。法則由五個英文字母構成:Specific(具體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實現的), Relevant(相關的), Time-based(有時限的)。

孩子學習見效慢,愛拖延,多半是沒有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而制定好學習計劃後,卻總是習慣性的落空,或者進行到一半便半途而廢。

這是因為計劃不夠明確,無法量化,可能只是將今天要做什麼簡單羅列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遵循SMART法則,來制定一個更可執行的計劃,而SMART法則之所以能夠改善孩子愛拖延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它能讓孩子收穫以下三方面的益處。

SMART法則

1、向孩子展現更明確的目標,提高對外界環境影響的免疫力

美國教育家博恩·崔西曾說過:要達成偉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訣在於確定你的目標,然後開始幹,採取行動,朝著目標前進。

孩子在有了明確的目標後,更能清楚自己要往什麼方向走。當自己心中有一桿秤時,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面對外界事物的幹擾,能夠更加專注地完成任務。

2、給孩子提供更多指引,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一個孩子要背誦一篇課文時,如果沒有制定實際可行的計劃,那麼他很可能將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讀書上,堅持一段時間發現沒有效果後,便會轉向玩手機、打遊戲等消遣時間的事情上。

而如果用SMART法則制定一個明確可行的計劃,那麼在做一件事時,他能給孩子提供更多指引。就比如上面背課文的例子,用SMART法則制定計劃,可以將一篇課文劃分成幾個部分,然後每一個部分設定具體多長時間來完成。這樣一環接一環,加上時間限制,更能減少孩子磨蹭的機會。

3、將任務、計劃變得可執行性更強,提高辦事效率

像清單一樣的計劃,很多大人看了都會感到頭疼,更別說執行力稍弱的孩子。巨大的學習壓力只會讓孩子產生逃避的想法,就此學習任務一拖再拖。

而SMART法則制定的計劃,讓所要完成的目標變得可衡量。通俗點來說,就是能夠清楚的看到任務完成的進度,可實現性也讓學習計劃變得更容易執行,從而提高孩子的辦事效率。

03、用SMART法則給孩子設定出明確的目標和執行計劃,克服孩子的拖延症

在了解完smart法則和拖延症之間的聯繫後,為解決孩子拖延的問題,就需要將smart法則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為了能讓家長更直觀的了解smart法則如何運用,這邊就以孩子背英語單詞為例,來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具體實施要從以下五點入手。

①首先,給孩子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

「S」就是背英語單詞。

而如果只是籠統的給孩子設定提高英語水平,或者直接是背英語書的目標,這種模糊,描述不詳細的目標只會徒增孩子煩惱。

②其次,目標要是可衡量、可量化的

「M」就是一個月背150個單詞,上4節英語口語課。

而如果目標沒有量化,孩子會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目標變得可衡量後,家長能夠清楚地知道孩子背英語單詞的進展情況。

③再次,目標對孩子來說是實際可行的

「A」就是一天背5個單詞,一個星期1節口語課,這對孩子來說可行性較強。

家長在給孩子設立學習目標時,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程度。有宏偉的目標固然是好,但也要考慮現實情況。讓孩子一個月能夠用英語流利的交流,這樣的目標不僅不現實,也沒有任何意義。

④另外,孩子所做的事要與實現目標相關聯

「R」就是練好發音、聽英語磁帶等。

為了完成背英語單詞這個目標,讓孩子練好英語單詞的發音,能夠很好的幫助他們記憶。但如果家長讓孩子看英語電視劇,就有點偏離目標的方向了,畢竟那算是高階的英語學習方法了。

⑤最後,給目標的達成設定時間限制

「T」就是30天。

目標的設定沒有時限性的話,一些愛拖延的孩子可能一年都完成不了這個目標。有了時間限制,對孩子來說就有了緊迫感。當然這個時間限制也要在孩子的可承受範圍之內。

上面按照SMART法則制定的是一個比較粗略的形式,家長在制定學習計劃時,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加入一些個性化的設定。如設置獎懲措施,讓計劃變得具有趣味性,增加孩子的積極性。

結語:

想要改變孩子拖延的問題,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SMART法則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當然原則裡的五要素缺一不可。另外,家長可以將孩子的學習計劃儘量細化、量化,這樣更加方便檢查孩子的學習進程。用了這個方法後,雖然不能立馬改掉拖延的習慣,但孩子的改變也是能夠看見的。

相關焦點

  • 孩子拖延並不可怕,父母巧用SMART法則,幫孩子提高行動力
    孩子總是拖拖拖,家長只能催催催,難道除了催,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嗎?家長們別擔心,那些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運用SMART法則,解決孩子磨蹭、拖延的問題,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學習「SMART法則」,讓孩子遠離拖延。
  • 孩子拖延不可怕,巧用SMART法則提高行動力
    家長們別擔心,那些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運用SMART法則,解決孩子磨蹭、拖延的問題,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學習「SMART法則」,讓孩子遠離拖延。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首次提出SMART法則,給出了制定目標應遵循的五個原則,被眾人稱為制定目標的「黃金法則」。SMART法則主要廣泛應用於企業管理,其實SMART法則同樣適用於孩子的教育,它能夠幫助孩子制定目標計劃,解決孩子愛拖延的問題。
  •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用功齊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從小就被家裡嬌生慣養,一直都是無法無天,對於這件事情齊女士也是非常無奈,對於一個媽媽而言,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但是每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齊女士單靠說教,根本沒有辦法震住孩子,
  • 孩子「執行力」弱怎麼辦?父母巧用「3個法則」,提升孩子執行力
    小孩子磨磨蹭蹭,做什麼事情都要三催四請的毛病,成為了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豆豆媽媽也明白孩子磨蹭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不然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可是她實在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改變孩子的這個毛病。最後豆豆媽媽找了教育機構的一位權威老師給她出了主意,通過老師教授的方法,豆豆媽媽終於把孩子磨蹭的行為改掉了,再也不用當愛嘮叨的唐僧了。
  • 幫助孩子擺脫拖延症,先試試這四種方法,或許5秒法則就有效
    這種難以改善的拖延問題在內心,更在執行力。下過無數次決心了,總是虎頭蛇尾,拖延症越來越嚴重,它對孩子們的影響是最大的,也是最讓父母頭疼的問題。五.太疲勞,精力不足無論是優等生還是普通生,抑或是差等生,每天的學習都是很辛苦的。面對如山的學業,孩子們從身體到精神,都面臨的難以說清的壓力,所以身心疲累是常事。
  • 如何達成目標|你還在用SMART法則嗎,試試我的WC法則
    在目標管理領域,有一個眾人皆知的法則——smart法則。人們相信smart法則是制定目標的金科玉律,按照這條法則,自己就可以解決困難,達成目標。可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看一下小明的例子。小明想要考研究生,卻不知道怎麼達成這個目標?他的朋友告訴他,你用smart原則制定目標、分解目標,這樣有助於你實現。
  • 孩子有拖延症?父母這樣做,讓孩子改掉「拖延症」提高辦事效率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拖延症要有耐心,要用科學的、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改正拖延的壞習慣。01.拖延症是如何形成的呢?心理學家斯蒂爾解釋:人的腦子有兩個系統,一個是邊緣系統,另一個是前額葉皮層。我們還可以找一個不拖沓的人一起合作,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遇到無從下手的任務時,可以試著把它和喜歡的事情一起做,比如邊聽音樂邊做事情。約翰佩裡提出的「結構化拖延法」對於成人來說具有實用性,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著實有難度,那麼讓孩子改正拖延症需要我們大人去幫助。
  • 擔心孩子依賴性強,父母學會巧用"狐狸法則",不怕長大沒出息
    這令父母十分困擾,畢竟幼兒園的老師精力有限,一天要照看幾十個孩子,不可能只圍著一個孩子轉。但幼兒園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此時家長才發現,他們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過度保護並不是真正對孩子的好,學會巧用狐狸法則,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 孩子做事拖延愛磨蹭?比催促更加管用的4個方法,父母要知道
    孩子拖延的習慣很普遍,但是對於家長來說,這種普遍並不支持,有效解決孩子的拖延症很重要,家長該上心。玉玉這幾天發現,孩子寫作業的狀態不是很好,因為平常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寫作業,不會先看動畫片之類的。
  • 孩子愛拖延,自律性太差,父母了解這3種原因,幫助孩子變得優秀
    為了快速地把作業寫完,有的孩子就上網搜尋答案,來彌補作業,總之孩子的拖延是對父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就會催促,說孩子行為慢。如果一直不找對孩子幫助的辦法,而是一直來催促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做不好,則會一直做得更慢。那麼孩子愛拖延,沒有自律性是什麼原因呢?注意力不集中。
  • 五個步驟,幫你解決孩子的拖延症
    「等一會,再過一會……」這是父母催促孩子做作業或者停止看電視、玩遊戲時經常聽到的話。正常情況下,98%的人在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時傾向拖延,所以孩子偶爾的拖延是一件正常的事。而「拖延症」是一種無論大事小事都要拖延的固定行為模式。對於父母來說,區分孩子偶爾的拖延行為和「拖延症」是首要任務。
  • 九條黃金法則,培養孩子最重要的「Street Smart」
    我為自己開始的不以為然感到羞愧,因為即使我也像其他父母一樣經常會擔心小朋友是否有處理緊急狀況的能力,可是很少會想起來抽時間和小朋友一起學習應該如何處理。我會花時間帶塔妹參加課外活動,或者陪她玩耍,但是不會特別想到:「哦,我應該和小朋友一起來一次防盜預演。」
  • 心理學:新年如何提高你的行動力,四個實用錦囊治療你的懶癌
    心理學:拖延症新的一年馬上即將到臨,每個人都期待新年有重大改變,而要有改變必須提升我們自己的行動力,眾所周知,行動力最大的敵人則是拖延症,拖延症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而要有效解決拖延症1、首先詢問自己內在想法,加強溝通治療拖延症,調節好自己情緒比先開始幹更重要,情緒可以主導我們做事的動機與效果,通常而言,一旦解決情緒問題,我們做事的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 孩子經常磨蹭、父母著急上火?六個步驟幫孩子解決拖延問題
    孩子磨磨蹭蹭,大人心急如焚……怎麼辦呢?有心的父母可以從促進孩子行動內動力、讓孩子了解父母期望值、對任務進行拆解與講解、給予提前預備時間、按任務列表執行、事後總結與獎懲等六個步驟進行改善:一、告知事情的重要性。解釋清楚為什麼孩子需要參與或單獨做某事。
  • 自律能力對孩子很重要,父母要幫孩子告別拖延,提高做事效率
    其實這都是孩子不自律的表現,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可以自律。當父母輔導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孩子讓其認真完成作業,並且還要逐步培養他們主動思考的能力。孩子只有一步步腳踏實地,那麼等到他們遇到學習強度比較大的時候也能夠迎刃而解。
  • 如何克服拖延症,提高執行力?
    然而更要命的是看到最後我發現它還提供了一個產品,能夠幫助我解決問題,解決痛點。但價格有點超出我現今的生活水平,這讓我猶豫不決,陷入糾結狀態。 哪怕最終我並沒有購買,沒有金錢的損失,但我的注意力,我的心思已被它佔領了一段時間,有時甚至久久不能釋懷。 等我回過神來,才發覺原來自己的最初目標還沒有完成,寫文章的素材還沒有真正找到滿意的。
  • 別再怪孩子磨蹭了,揭秘拖延症背後的真相!幫孩子解決這一問題
    孩子出現「拖延症」的原因我們想要解決孩子「拖延症」的問題,就需要了解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拖延症」呢?1.認知原因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怎麼催促孩子動身,去上學,他們都不是很著急,常常磨磨蹭蹭,寫作業的時候也是一樣,本來可以在半小時內寫完的作業,非得磨蹭到2小時。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時間的概念。時間可以分為自然時間、心裡時間和人文時間。
  • 孩子的行動力不強,家長怎麼辦?
    孩子的行動力不強,家長怎麼辦?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孩子不存在行動力不強的問題。他之所以行動力不強很本質的原因是孩子對任務的興趣不足,或者對目標成果的渴望度不夠。以前聽過一個例子,一個孩子吃飯老是磨磨蹭蹭,要吃一個鐘頭,家長說他動作慢,做事效率低,但是如果你告訴他,十分鐘之後我們出發去迪士尼遊樂園,他十分鐘不到就吃完了。
  • 孩子拖拉是因為動作慢?錯,父母做到這4招,孩子再也不拖延
    曾有研究機構投票調查,父母最不能容忍孩子的缺點是什麼?其中投票最高的一項就是:拖延。拖延的確是一個不讓人喜歡的現象,不僅孩子有,很多大人也愛拖延,這也可能是小時候沒有改正後的延續。日常生活中,10個父母中至少有8個家長都在說孩子拖拉、磨蹭,沒有時間觀念。所以,每天「快點」這句話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成為頻率最多的一句話。
  • 孩子寫作業總是拖拉磨蹭?用成就感代替挫敗感問題就能解決
    面對孩子磨蹭,尤其是在寫作業上拖延這件事,父母非常頭疼,因為大人深知時間的寶貴性,如果能夠在寫作業上動作快一些,空出的時間就可以自己安排,哪怕能早上床一刻鐘,第二天的精神也會不一樣。有的孩子寫作業不是一般的慢,沒有十點完不成,需要家長陪寫的話,不僅耽誤孩子的休息時間,也嚴重幹擾了家長的正常作息,畢竟第二天還要保持精力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