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教亦學:醫學生可以讓全科醫生學到什麼?

2021-02-13 中國全科醫學雜誌

致力於獲取新的知識,有時是一種謙遜品格,但有時也可能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尷尬。

我大學時候的座右銘是「Ancora imparo」,翻譯成中文就是「我仍在學習中」。這條座右銘告訴我們,學習是一件畢生的事。其不僅代表了大學畢業後的持續職業發展,也代表了要不斷學習多樣化的新技能,包括運動、音樂、藝術及其他領域。雖然這條座右銘非常明確地強調了我們要成為學習者,但卻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從哪裡去學習、一個人的學習偏好是什麼、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天性和素質。

我是一位終生學習者,也是一位長期教育工作者。和許多全科醫生一樣,我很看重利用各種各樣的機會去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比如閱讀期刊、網際網路搜索、參加學術會議和研討會、參加網上論壇、與有經驗的同事溝通、閱讀專家報告、與專家討論具體案例和觀點等。為了能更深刻地領悟學到的知識,我需要將其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最強大、最有用的學習經驗,就是把學習焦點集中在自己曾經嘗試解決的臨床問題上。

多年來,我非常有幸能在全科醫學診所給醫學生帶教。我總是在想,這個教學過程能讓帶教教師學到什麼呢?來全科醫學診所實習的醫學生,是帶著他們在大學課堂上獲得的新知識來的,他們嘗試著將這些新知識應用在全科醫學診療過程中。我把這些醫學生看做新的學習資源,但向這些年輕的準醫生學習,可能是展現了我謙遜的品格,但也可能會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尷尬。

弗洛倫斯74歲,喪偶,一直在我所在的診所就診,我給她看診已經10多年了。她看上去很健康,雖然目前正在接受高血壓治療,也在通過飲食控制2型糖尿病。她有間歇性頸痛和頭痛,頸部活動受限,X線片證實為嚴重頸椎病。我將她的頭痛歸因為頸椎的退行性病變。有一次看診,弗洛倫斯告訴我她的父親患有佩吉特病(Paget’sdisease),擔心自己的疼痛會是由遺傳引起的。我否認了她的猜想,禮貌地告訴她,目前為止佩吉特病被認為是不遺傳的。

幾個月後,我在診所給醫學生帶教,正好弗洛倫斯來就診。在帶教過程中遇到長期就診的老患者是經常出現的情況,於是我讓醫學生們對弗洛倫斯進行病史採集和頭頸部檢查。很快,醫學生們給出了報告,認為弗洛倫斯可能患有佩吉特病。我詢問他們給出這個診斷的原因,他們讓我注意患者頭部的大小和形狀。他們告訴我,弗洛倫斯有一頂很昂貴的帽子,但現在卻戴不上了,而且她有頭痛的症狀。我趕緊為弗洛倫斯安排了顱腦X線片檢查,檢查結果證實了醫學生們的診斷。我很自然地對醫學生們表示了讚賞,並向弗洛倫斯道歉,然後將弗洛倫斯轉診給適合的專科醫生。我感到內疚和羞愧,但弗洛倫斯之後仍會來診所找我就診,這讓我感到很安慰。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什麼呢?首先,我需要認真聆聽患者的擔心,然後積極應對,而不是單純否定。其次,我意識到在臨床上解決內分泌問題時,應注意患者外觀上的微妙變化。臨床上一些習以為常的表現,容易受到醫生的忽視,這也常是誤診的原因之一。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明智的醫生會採取開放和客觀的態度,讓其他醫生(如上述故事裡的醫學生)來給出一個診斷。像我這樣經驗豐富的全科醫生,每天會接診很多患者,對患者外觀上的細微變化敏感度較低,而年輕的醫生和醫學生會很容易就注意到這一點。

上述故事發生一段時間之後,年輕媽媽貝姬帶著她4個月大的男嬰傑米來就診。傑米有明確的遺傳性過敏性皮炎家族史,典型表現為溼疹,貝姬給傑米用了保溼霜但效果甚微。在前次就診時,我曾建議貝姬使用低劑量的氫化可的鬆軟膏和溼敷料。治療有一定療效,但很顯然並未解決問題。我的醫學生對孩子進行了檢查,然後問我是不是可以推薦貝姬使用漂白粉治療,就是每天在孩子的浴盆中加兩茶勺的漂白粉。這個建議讓我很震驚,貝姬也感到很驚訝。醫學生說:「是的,教授,用漂白粉。因為葡萄球菌會加重溼疹,而漂白粉可以抑制皮膚上的葡萄球菌,這是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的兒童溼疹診療指南提供的方法」。1個星期後,貝姬抱著傑米來診所複診,傑米的皮膚症狀明顯改善!

我們是教師,我們要給醫學生帶教,但教師從某種角度而言也是學生。我喜歡給實習醫學生帶教,不僅是為了感受教師的光榮,也是為了從他們那裡學到更多知識。我越來越相信,教亦學,學亦教,教學相長!

相關焦點

  • 浙江首批全科醫學生畢業後去哪了
    此次印發的《意見》提出了全科醫生培養的工作目標:到202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這意味著,要實現2030年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全科醫生的目標,還有50萬的缺口需要填補。
  • 從商學院到醫學院,從專科到全科,一位青年全科醫生的成長之路
    作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第二屆全科醫學研究生,她深知自己在「全科醫生」這樣一個「年輕」的學科人才隊伍中應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這兩年,不僅是她褪去青澀,完成從醫學生到醫生身份轉變的兩年,也是她對全科醫學認識不斷加深,自我定位逐漸清晰的兩年。從商學院到醫學院:我還是更想做醫生「在進入湘雅醫學院學習之前,我已經在商學院讀了一年。」
  •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到2020年,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基本建立,適應全科醫學人才發展的激勵機制基本健全,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顯著提高,城鄉分布趨於合理,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係,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 定向全科醫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
    定向全科醫學生的職業成熟度是較低的,專家調查顯示職業成熟度低者所佔比為62.0%。1613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中,666名未制定相應的職業規劃,指出該群體對職業規劃的重視程度相當薄弱。定向全科醫學生職業規劃的影響因素1.興趣愛好與家庭經濟情況的衝突專家曾對805名定向全科醫學生問卷調查,96.9%學生家庭經濟情況一般,可見許多學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選擇定向專業並非自己興趣愛好,而是家庭經濟能力決定的。
  • 醫改:大學生村醫免學費 全科醫生前景看好
    意見表示,高校醫學生志願到中西部地區工作將獲免學費待遇,並加大力度培養全科醫生。  高校醫學生到中西部地區工作3年以上免學費  此前,國家為中西部地區農村提供更多更優秀的醫學衛生人才,分別在全國50所以上高等醫學院校進行免費醫學生培養。
  • 看看美國如何培養全科醫生
    可見,與國內的內科或者全科醫生相比,這邊普通的大內科初級保健醫生的知識範圍是非常廣的。比如國內除了耳鼻喉醫生有誰會用Otoscope看耳膜?(如下圖)國內的全科醫生培訓恐怕還沒有廣泛涉獵這些內容吧?更值得一提的是,這邊多數內科專科醫生也都是經過了三年大內科的住院醫師培訓後才進一步進入更細化的比如腎內科、內分泌科等培訓,這樣比國內直接三年某個內科專科的培訓的基礎更廣(不過貌似現在國內規培的內科亞專科培訓也開始學國外是廣泛輪轉,但是效果恐怕並不理想,甚至可能是亞專科內容也沒學深入、大內科基礎也沒打好,兩頭都沒顧上)。
  • 定向醫學生註冊全科醫師將與研究生同等對待
    《意見》明確,對經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並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定向醫學生,註冊為全科醫師後,在職稱晉升、崗位聘用等方面與臨床醫學類(臨床醫學、中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等對待。
  • 畢業以後你願意到基層去做一名全科醫生嗎,為什麼?
    如果不信,我舉個例子,你說一個醫學生畢業了,有幾家單位選擇:一個當地省份最好的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一旦當地不錯三甲醫院,一個去基層做全科醫生。我想所有人的選擇都是一樣的,最先選擇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之後是三甲醫院,最後才是基層的全科醫生。為什麼是這樣的?
  • 資深英國GP深度解讀全科醫生制度
    根據QOF的規定,只要GP能夠證明他提供的服務達到所規定的指標,根據QOF就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事實證明,這一改革確實讓GP更加注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進而在收入方面獲得了顯著提高。統計數據顯示,在2004-2005年度,英國全科醫生的平均收入增加了9.7%。在謝吉伯看來,英國在建設全科醫生制度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增加全科醫生在醫療經費使用方面的決定權。
  • 美國全科醫生年收入140萬!中美全科醫生差異在哪?
    大學畢業才可以報醫學院校,即使年收入20萬美金,依然每年缺口1萬人......關於美國全科醫生,他們有很多成熟經驗可以供我們借鑑,但同樣也面臨執業的瓶頸。近年來,隨著家庭醫生籤約制度的落地,全科醫生這一崗位在基層醫療機構中成了標配。
  • 走近鄉村健康「守門人」 讓青年全科醫生在基層留得住、有發展
    目前,已有2.5萬名本科生畢業,並進入全科醫學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其中約1萬名已完成培訓到崗服務,從規模上實現了為中西部地區每個鄉鎮衛生院培養1名從事全科醫療本科醫學生的全覆蓋。本報記者特別採訪了一些偏遠地區的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關注這些年輕的鄉村健康「守門人」的生存狀態。
  • 湖北全科醫生工資參照縣級醫師
    近日,湖北省政府印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從提高薪酬待遇、創新聘用管理方式等5個方面來提高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意見》要求,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全科醫生,工資收入參照所在縣級公立醫療機構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收入水平確定標準。完善全科醫生績效工資分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支結餘部分可按規定提取獎勵基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績效工資分配可採取設立全科醫生津貼等方式,向臨床一線的全科醫生傾斜。
  • 甘肅|定向醫學生註冊全科醫師將與研究生同等對待
    《意見》明確,對經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並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定向醫學生,註冊為全科醫師後,在職稱晉升、崗位聘用等方面與臨床醫學類(臨床醫學、中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等對待。《意見》指出,定向醫學生畢業後,應在就業協議書規定的時限內,持就業報到證、畢業證及其他相關材料到定向服務所在地的縣市區衛生健康部門報到,服務期自報到當月起計算。
  • 到2020年,河北省將初步建立起全科醫生制度
    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把思想政治和醫德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為基層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人才,推進農村基層全科人才本地化。改革完善高職臨床醫學、中醫學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人才培養方案與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有機銜接。
  • 支持符合條件的全科醫生 開辦全科診所
    ,在醫保控費方面,要求全科醫生和家庭醫生團隊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根據意見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30年,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更加健全,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 教學標兵邵志超:亦教亦學 師生共進
    其次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這主要體現在教與學兩個方面,在「教」方面,邵志超始終致力於將複雜的數學知識教得簡單,潛移默化地把靈活而嚴謹的思維方式教給學生;在「學」方面,具體落實在了與學生的關係上,邵志超認為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懷有愛心和耐心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教與學如鳥之兩翼,不可偏廢,而立德樹人如眼目把握航向」,邵志超不忘初心紮根於本科數學教學課堂,言傳身教,教學相長。
  • 從醫學生到醫生,路有多長?(聚焦·住院醫師成長追蹤(上))
    作為培養「同質化醫生」的重大醫學教育改革,該項制度給我國醫學人才培養帶來哪些變化?這一國際通行的做法是否會遭遇 「水土不服」?從今天起,我們推出「住院醫師成長追蹤」專題報導,以期引起社會的關注,推動我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日益完善。——編 者 有沒有學到真功夫?
  • 讓全科醫生沉得下留得住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就深化全科醫生教育培養、提高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加強貧困地區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等方面改革舉措回答記者提問。當前一個最突出的問題是全科醫生崗位吸引力不足,要提升吸引力,才能提高全科醫生的人數和服務質量。在舉措上,一是要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提升全科醫生工資水平;二是拓展全科醫生在基層的職業發展空間,在招聘流程、職稱評定上進行簡化和改革;三是鼓勵專科醫生進行轉崗培訓,增加全科醫學專業執業範圍,進一步擴大全科醫生來源。
  • 全科醫生人人叫好 為何還有醫生想「改行」?
    也就是說,今後幾乎每個市民都需要全科醫生,並接受全科醫生服務。但晚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全科醫生人人叫好,而一些全科醫生卻反映存在專業水平進步慢、職稱晉升難、收入低等職業困惑,他們甚至想改行。溫州醫科大學校長瞿佳呼籲,進一步加快全科醫生制度建設,讓全科醫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回得來」。
  • 人民日報評「住培制度」:從醫學生到醫生 路有多長?
    有沒有學到真功夫?經歷醫學院校教育的畢業生只是醫生的「半成品」,醫學生要成為住院醫師,畢業後必須接受為期3年的規範化培訓。周彬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2015級在讀研究生,目前在中日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他的帶教老師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