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實施10年名存實亡 外賣餐盒成塑料垃圾新源頭

2020-12-20 經濟日報

8月24日,北京建外SOHO東區B座地下二層的垃圾臨時中轉站,大量的外賣餐盒垃圾充斥其中

外賣飛速發展致塑料製品消耗增加;專家建議制定餐盒準入標準,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

自2007年12月31日「限塑令」實施以來已近10年。10年後「限塑」效果如何?塑膠袋使用情況是否減少?在近幾年外賣和快遞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塑料製品帶來的染汙問題是得到了遏制還是出現了新的變化?

記者近日探訪發現,部分超市、市場仍免費提供塑膠袋,除此之外,隨著近年外賣、快遞業迅速發展,塑料製品的需求也開始出現抬頭趨勢,而新增的大量外賣餐盒多採用不可降解材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垃圾處理的成本。「限塑令」似乎陷入了新困境。

對此,國家城市環境汙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呼籲,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等應優先選擇可降解塑料製品,國家也應制定外賣塑料餐盒執行標準,通過準入機制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

部分超市仍免費提供塑膠袋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明確規定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同時,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限塑令雖實施至今已近10年,但記者走訪發現,在一些本該有償提供購物袋的場所,店家仍免費提供塑膠袋。

昨日,記者來到一處鄰近社區的小商超內,商家在收取塑膠袋費用時並不會「一視同仁」,對那些經常光臨的老顧客,一般都是直接贈送。當記者表示政府部門有相關規定要求「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時,這位老闆告訴記者,一到了夏天,很多老年人來給家裡的小孩兒批冰棍兒,本來就是圖便宜。「我們做買賣的,不就是圖個好人緣嗎,3、5毛錢還計較太小氣了。要是不免費送塑膠袋,這些上年紀的顧客真就該嫌你摳門了。」

在一些農貿批發市場,更是隨處可見手提透明塑膠袋的市民。顧客將選購的菜品稱重後,店家順手便將其放入一旁透明的塑膠袋內。在豐臺區石榴莊附近的一處批發市場內,對於這樣的情況,消費者和商販並未覺不妥。一位商鋪老闆反問記者,「不提供塑膠袋,東西怎麼拎走?」據他介紹,一天內至少要消耗數百個塑膠袋。

外賣餐盒成塑料垃圾新「源頭」

「限塑令」不僅在超市和市場幾近形同虛設,近幾年隨著外賣及快遞業迅猛發展,承擔大部分包裝功能的「塑料」迅速成為「香餑餑」,成了擺在「限塑令」面前的新難題。

美團外賣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美團每日訂單量達1200萬份,累計用戶2億。如果按照每份訂單至少消耗1個塑膠袋及1個塑料餐盒來計算,那麼,每天至少有2400萬個塑料製品被消耗。這還不算「精美」包裝中提供的塑料餐具等。

除外賣行業外,快遞也是塑料製品的一大消費領域。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312.8億件。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郵政局發布的「2016年北京市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北京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9.60億件,同比增長38.59%。同時,2017年1-7月,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1.71億件,同比增長13.06%。

外賣和快遞龐大的訂單量背後,是大量消耗的塑料編織袋、塑膠袋等塑料製品。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國快遞總量將達到500億件,包含200億件塑膠袋和70億件氣泡袋。

「限塑令」實行3年之際的2011年曾有調查顯示,商場、超市塑料購物袋銷售量大幅遞減,降幅達75%-85%。如今塑料製品消費又開始出現增長趨勢。《中國塑料製品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整理數據顯示,2017年5月我國塑料製品產量674.6萬噸,同比增長3%,1-5月累計產量3047萬噸,累計增長3.8%。

焦點1

如何分辨外賣餐盒是否環保?

可降解餐盒非單色,顏色不純且質地較軟

點一份外賣,接過層層包裝在塑膠袋和塑料餐具內的食物,已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兒。然而,看似相同的各種塑料餐具,卻存在著是否環保可降解的區別。

國家城市環境汙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介紹說,從大類來看,塑料餐具主要分為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兩類。

埋在土裡或者在一些初級場所內可自然生物降解,如果這樣(可降解)的成分達到60%以上便可稱為可降解塑料製品。彭應登說,這樣的塑料製品並非純塑料,可能混合了可降解的紙、澱粉等純天然材料。

不過,可降解塑料也並未達到100%可降解。彭應登說,在可降解標準下,剩餘40%以下為不可降解成分。例如,一個塑膠袋或塑料餐盒,分解後變為塑料碎片。理論上,這些碎片至少50年不可降解。

彭應登進一步解釋說,從感官和觸覺上可大略分辨塑料製品是否可降解,可降解餐盒並不是單色,顏色不純且質地較軟。

焦點2

餐盒為何較少用可降解材質?

可降解餐盒成本是普通塑料餐盒的2、3倍

新京報昨日曾報導,目前絕大多數外賣餐具均使用PP材質,而非可降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彭應登認為,可降解塑料含有的天然成分越多,加工成本也會越高。「可降解塑料成本至少為普通塑料的2-3倍」。

成本較低意味著外賣行業中多數餐盒均使用不可降解材料。劉家窯附近一處售賣桂林米粉的商家說,一次性餐盒一般都選PP材質,既耐熱也比較便宜,一天下來大概消耗100個。

記者檢索採購網塑料餐具發現,是否可降解成為價格高低的「分水嶺」。以安徽一家店鋪售賣的一種PP材質餐盒為例,300個750ml的餐盒賣105元,平均每個0.35元;另一家商鋪「可降解紙漿」餐盒價格則為50個850ml的共60元,相當於一個賣1.2元。二者價格相差了近4倍。

上述安徽店鋪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其所售塑料餐盒均為PP材料,多數是外賣送餐使用。「一般外賣、飯店或夜宵店都會買我們的塑料盒」。根據網站信息,90天內這家商店已銷售PP塑料餐盒681箱,如以每箱300個計則至少已售出20萬個。

除PP餐具外,曾被禁止使用的一次性發泡塑料也是外賣餐具來源之一。2013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明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符合循環經濟理念、典型的綠色包裝產品,這意味著其被禁14年後又重返市場。彭應登解釋說,解禁說明發泡材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汙染較少,但其仍為不可降解塑料。

焦點3

焚燒處理外賣餐盒是否可靠?

建議制定準入標準,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

對於如何處理大量外賣塑料垃圾,北京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外賣垃圾不會單獨進行二次分揀,而是統一焚燒。

在彭應登看來,外賣塑料垃圾與生活垃圾一道焚燒算是「比較好的出路」。如果不轉運至焚燒處理設施,被隨意丟棄在路邊和河道會造成「白色汙染」,堵塞河道、影響土壤性質,還會對動植物生存造成威脅。彭應登舉例說,他在江西考察時曾看到這麼一幕,河道內堆滿了塑料餐盒、塑膠袋等,「觸目驚心」。

儘管如此,焚燒處理大量外賣垃圾仍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會治理成本。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宋國君今年曾發布《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社會成本評估報告》,報告披露,假定所有焚燒廠排放均達標,按成本計算,焚燒處置全過程需4000元/t,加上運輸成本即6000元/t,焚燒60%的垃圾相當於北京GDP的1.3%。

最好的辦法是減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彭應登呼籲,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等應優先選擇可降解塑料製品,國家也應制定外賣塑料餐盒影響標準,通過標準介入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

(責編:徐曉燕)

相關焦點

  • 「限塑令」在廈門實施12年 紙碗紙袋紙吸管成外賣新選擇
    一家咖啡店內設置提示牌,向顧客說明為何不再提供塑料吸管;上面還寫著,自帶隨行杯購買飲品立減4。自帶杯子購買飲品立減4,餐飲商家改用紙質餐盒…… 「限塑令」實施至今已有12年,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為減少一次性塑料產品的使用,不少本地餐飲商家在外賣包裝、餐具的使用上都出現新變化。
  • 新版「限塑令」升級 外賣塑料汙染何時休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進一步界定外賣塑料汙染主體責任。作為塑料製品使用大戶的外賣行業受到影響。與外賣食品一同增加的還有外賣餐盒、餐具、包裝袋等塑料垃圾。近年來,隨著城市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外賣行業迅速發展,外賣用戶超過4億,點外賣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日常飲食習慣。外賣市場火了,與外賣食品一同增加的還有外賣餐盒、餐具、包裝袋等塑料垃圾,對環境造成了巨大汙染,這也引起社會關注與重視。處理外賣垃圾有何複雜性?外賣垃圾將何去何從?中國城市報記者展開調查採訪。
  • 記者調查:「限塑令」在廈實施12年 紙碗紙袋紙吸管成外賣新選擇
    ,餐飲商家改用紙質餐盒…… 「限塑令」實施至今已有12年,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為減少一次性塑料產品的使用,不少本地餐飲商家在外賣包裝、餐具的使用上都出現新變化。市民建議配料不分裝多用紙質環保製品「過去外賣送得慢,點湯麵的時候店家為了保證口感,會將湯水和麵食分裝。但是現在配送速度快了很多,可以放在同一個外賣盒裡,減少塑料餐盒的使用。」市民李小姐建議。
  • 「限塑令」在廈實施12年 紙碗紙袋紙吸管成外賣新選擇
    自帶杯子購買飲品立減4元,餐飲商家改用紙質餐盒…… 「限塑令」實施至今已有12年,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為減少一次性塑料產品的使用,不少本地餐飲商家在外賣包裝、餐具的使用上都出現新變化。  記者走訪發現,本地另一家連鎖網紅奶茶店內,除了一般的塑料吸管外,也向顧客提供紙質吸管。在外賣軟體上,不少商家設有專門的吸管選項,顧客可選擇是否使用塑料吸管。餐廳湯飯外賣用紙碗盛裝 牛皮紙袋代替塑膠袋  除了飲品店,我市不少商家也在外賣盒上做出了改變。
  • 9年"限塑令"塑膠袋不減反增 快遞、外賣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
    李志紅 供圖 塑料垃圾素稱「白色汙染」,一直都是一個難以攻克的難題。這些垃圾大部分都難以分解,汙染嚴重。為此,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行,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 9年過去了,記者經過調查發現,「限塑令」遇上了九年之癢:傳統領域「限塑令」名存實亡;新興業態,「限塑令」有心無力。
  • 外賣、快遞包裝成垃圾新隱患 你都怎麼處理
    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行業的發展,塑料餐盒、膠帶、包裝袋的消耗量迅速上升,也成為城市垃圾新隱患。那麼臨沂市快遞、外賣等行業塑料製品使用量和需求量情況如何?「以我們平邑縣為例,平邑美團外賣每日訂單量在2000份左右,餓了麼外賣訂單在1500份左右,包括其他商戶個人打包、配送等方式全縣每日外賣數量約5000份,每份訂單至少消耗1個塑膠袋及1個塑料餐盒。」平邑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環衛一體化辦公室主任亓君介紹,由於普通塑料回收利用效率低、垃圾分類不明確,造成許多垃圾回收站拒絕回收塑料垃圾。
  • 北京限塑20年: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將退出
    2008年6月1日,全國性的「限塑令」實施,提出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同時,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今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和北京最新的「限塑10條」中,這一標準依然被沿用。
  • 外賣垃圾「圍城」 餐盒源頭缺監管
    近兩年,隨著外賣行業迅速發展,不斷增長的外賣垃圾潛伏的生態隱患引發擔憂。外賣平臺、商家能否從源頭控制餐盒材質及數量?巨量的外賣垃圾又該如何處理?  記者探訪發現,目前市場上餐盒材質主要為PP5(聚丙烯),這類材料雖然有無毒害、耐高溫等優點,但其不可降解的特點卻引出了垃圾處理難題。  記者從市城管委了解到,目前外賣垃圾中的塑料製品回收量極低,多數外賣垃圾都通過焚燒處理。
  • 新「限塑令」來襲!向一次性塑料製品說「不」
    新「限塑令」來襲!原來,新「限塑令」已經來了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其中的相關規定已經於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一次性塑料製品又有了新的限制一起來看看吧
  • 「限塑令」前夜 替代材料升溫 塑料重塑
    當前,有部分品牌已開始使用符合政策要求的替代材料,未來你將會用可降解材料、紙製品喝奶茶、裝外賣、包快遞,然而隨著替代材料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更多的問題也陸續暴露出來。  「最強限塑令」倒計時,多種塑料製品將成歷史。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 「無需餐具」還是送,餐盒循環嫌麻煩:外賣限塑,難在哪?|「塑」戰
    李子兵一開始覺得解釋很麻煩,以至於有時看到外賣裡沒有餐具,他還會順手塞進去一份。但他現在也慢慢理解了,「都是為了環保」。 2020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新「限塑令」,對餐飲行業出臺諸多新規,從2020年底起,一次性塑料吸管、餐具和不可降解塑膠袋,都將逐漸告別我們的生活。
  • 新版「限塑令」 外賣快遞限用塑膠袋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新版「限塑令」 外賣快遞限用塑膠袋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19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塑料汙染治理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這部被稱為新版「限塑令」的文件一經發布便引發關注。
  • 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新限塑令面臨什麼挑戰?
    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希望通過有償使用塑膠袋制度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減少塑膠袋的使用。12年過去了,隨著居民消費場景的日益豐富,曾經的限塑管理渠道顯得過窄,單純的價格槓桿已經很難控制眾多的消費角落。今年年初,新版限塑令應運而生。
  • 每天消耗6000萬個塑料餐盒 外賣垃圾問題受關注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正值用餐高峰期,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上一家麻辣燙店內,外賣的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服務員用各式各樣的餐盒將餐食打包,忙得不可開交,等待取餐的外賣小哥往往連聲催促。麻辣燙店紅火生意背後是網絡訂餐的迅猛發展。餐飲外賣導致一次性餐具使用量激增,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
  • 限塑12年,商家「紙」寵你!紙碗紙袋紙吸管成外賣新選擇
    自帶杯子購買飲品立減4元,餐飲商家改用紙質餐盒…… 「限塑令」實施至今已有12年,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為減少一次性塑料產品的使用,不少本地餐飲商家在外賣包裝、餐具的使用上都出現新變化。市民建議配料不分裝 多用紙質環保製品「過去外賣送得慢,點湯麵的時候店家為了保證口感,會將湯水和麵食分裝。但是現在配送速度快了很多,可以放在同一個外賣盒裡,減少塑料餐盒的使用。」市民李小姐建議。
  • 「限塑令」全面實施 循環經濟成塑料企業未來方向
    「『限塑令』的實施為塑料用品生產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重慶市晟世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劉星言表示。近日,該公司與重慶長壽經開區籤約,投資化工新材料項目,達產後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
  • 每天消耗6000萬個塑料餐盒,外賣垃圾環保問題受關注!
    考慮到成本因素,可降解餐盒也不合適,目前只能用好用又便宜的塑料餐盒。「包裝不嚴實導致湯灑出來,很容易被投訴。所以店裡是能包多嚴實就包多嚴實,省得被投訴,有這麼多垃圾也就不奇怪了。」從2011年起,我國在線外賣餐飲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
  • 9年「限塑令」幾乎名存實亡 大超市賺得缽滿盆滿
    9年「限塑令」幾乎名存實亡 大超市賺得缽滿盆滿來源:聯商網2017-06-11 15:16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算算眼前的生活帳,塑膠袋為舒適便利加分;如果算筆長遠的環保帳,塑膠袋則為健康家園減分。與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慘重代價,不如現在就將塑膠袋「繩之以令」。
  • 新版限塑令來了:外賣快遞超市將限用塑膠袋
    7月10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規定,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武漢的部分超市、農貿市場、餐飲店等地,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仍然普遍。2008年,我國就曾出臺過限塑令,但效果並不理想。
  • 「最強限塑令」來了 這些塑料替代品了解一下
    20多省份相繼發布新版「限塑令」從2008年開始實行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被廣泛稱為「限塑令」),到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有升級版「限塑令」之稱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據不完全統計,12年間已有陝西、江蘇、廣東等20多個省份相繼發布新版「限塑令」,進一步加強了對塑料製品的使用限制,廣州等部分城市還出臺了「禁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