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消耗6000萬個塑料餐盒,外賣垃圾環保問題受關注!

2020-12-22 齊魯網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正值用餐高峰期,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上一家麻辣燙店內,外賣的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服務員用各式各樣的餐盒將餐食打包,忙得不可開交,等待取餐的外賣小哥往往連聲催促。

麻辣燙店紅火生意背後是網絡訂餐的迅猛發展。餐飲外賣導致一次性餐具使用量激增,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前不久,環保組織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以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為由,將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訴至法院。如何破解外賣垃圾環保困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在2000萬單左右,產生的垃圾大多被填埋或焚燒

周末不想做飯又想改善夥食,北京市民劉科以前經常點外賣。

「一開始還不覺得,後來發現包裝等真是太浪費了。主菜有大盒,小菜有小盒,調料有密封袋,燒烤有鋁箔密封紙,為了防止漏湯,餐盒層層裹上保鮮膜,還有塑料湯匙、一次性筷子、牙籤、紙巾、塑膠袋、訂單條……我這心裡直犯嘀咕,這麼多包裝,多數是塑料製品,很難降解。比自己做飯,要多多少垃圾啊!意識到這一點,我就很少點外賣了。」劉科說。

外賣層層包裝,商家也有苦衷。麻辣燙店的王老闆對記者說,中餐和西餐不同,湯多、油多,不適合用紙盒包裝。考慮到成本因素,可降解餐盒也不合適,目前只能用好用又便宜的塑料餐盒。「包裝不嚴實導致湯灑出來,很容易被投訴。所以店裡是能包多嚴實就包多嚴實,省得被投訴,有這麼多垃圾也就不奇怪了。」

從2011年起,我國在線外賣餐飲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艾媒諮詢發布的《2017中國在線外賣餐飲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規模達到2.56億人,市場規模達到1662.4億元, 2017年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規模預計將達到3.01億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045.6億元。

根據公開數據保守估算,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總和在2000萬單左右。以每單外賣用1個塑膠袋、每個塑膠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膠袋能覆蓋120萬平方米的面積,鋪滿168個足球場。

有環保組織調研發現,每單外賣平均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料餐盒/杯,這意味著外賣每天消耗的餐盒超過6000萬個。以每個餐盒5釐米高計算,摞起來高度相當於339座珠穆朗瑪峰。

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表示,外賣使用的塑料製品材質多為聚丙烯、聚乙烯,很難降解。外賣垃圾除了餐盒、餐杯、塑膠袋等,還摻雜著食物殘渣。目前,外賣垃圾進入處理生活垃圾的環衛系統後,一部分被填埋,一部分被焚燒,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

「大量的外賣垃圾對大氣、水、土壤直接或間接地增加汙染。對於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填埋會使垃圾長時間保留在土壤中;焚燒的話,其中可能含有的氯元素會使煙氣處理難度加大,增加有毒有害物質的生成機率。外賣食物殘渣如果處理不及時,容易影響環境衛生,加重末端垃圾處理的壓力。」溫宗國說。

可降解餐盒還不具備完全替代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條件

目前,外賣垃圾回收利用率很低。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建國表示,外賣垃圾相對比較零散,回收價值低,而且大部分黏附油汙、湯汁、食物殘渣,回收利用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成本都比較高,無利可圖,自然沒有人回收了。

那麼,如何解決外賣垃圾導致的環境問題?

有人主張大力推廣使用可降解餐盒,但目前這並非完美無缺的解決方案。「可降解餐盒通常要比一次性塑料餐盒重不少,如果只是部分可降解,就沒有太大意義;即使是完全可降解,也需要在特定條件下經歷半年到兩年才能降解,並不是馬上就會『消失』,廢棄後一樣需要作為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劉建國說,如果可降解餐盒的終端處理設施是堆肥廠或填埋場,還有一定意義,如果終端是焚燒廠,那基本上沒有意義。而且可降解餐盒生產製造過程和處理利用過程,同樣有資源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應當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審視其環境友好性。

溫宗國表示,要從全生命周期分析出發,系統科學評估外賣物流、廢棄物排放、處理處置等環節,避免單一環節採取措施,出現環境影響在不同環節之間的「隱性」轉移。例如,有的地方政府要求外賣用紙質餐盒,而事實上紙質餐盒生產過程同樣會有水汙染等環境影響,而且盛放食品後難以回收利用,需要從全生命周期評估其環境影響是否真的比塑料餐盒小。

有人主張用「共享思維」解決問題,比如使用厚的可回收快餐盒、不鏽鋼保溫盒等,劉建國等專家對此並不看好。「餐盒是用來盛裝食品的,安全衛生是第一位的。『共享』了,誰來保證、如何保證安全衛生呢?有多少消費者能夠接受餐盒『共享』?」劉建國說。

劉建國表示,可降解餐盒、共享餐盒可以作為有益補充,但這些產品目前還不具備替代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條件。

要從全供應鏈角度解決,有關各方需要共同承擔責任

外賣垃圾導致的環境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和相關行業重視。

11月2日,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外賣等行業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案。

今年6月份,美團外賣聯合中國烹飪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百家餐飲外賣企業,成立「綠色外賣聯盟」,並共同發布了「綠色外賣行業公約」,推動使用綠色餐具。美團外賣還設立了首席環保官,啟動「青山計劃」,推動解決外賣行業環保問題。

溫宗國表示,要從全供應鏈出發系統解決外賣垃圾帶來的環境問題,外賣平臺、供應鏈上的商家和消費者各方需要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環境責任。

外賣平臺作為供應鏈上核心的環節,責無旁貸。劉建國表示,應在外賣企業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由外賣企業承擔一定的外賣垃圾回收和處理成本,而不是完全由政府買單、全民買單。還有專家認為,外賣平臺和商家可以成立回收處理基金,按照銷售額撥付給餐盒回收或處理企業。

政府要肩負起引導和監管責任。劉建國認為,應在國家層面上制定包裝廢物管理條例,界定包括外賣垃圾在內的各類包裝設計、生產、流通、回收、處理、利用鏈條上各相關方的責任,並規範個人、企業和政府行為。

專家還建議,加快建立起有效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加強外賣垃圾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通過給予補貼等方式,讓企業主動地參與到外賣垃圾回收體系中來,讓更多垃圾變廢為寶。與此同時,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研發成本低、更合適的環保材料,來代替傳統包裝材料。

前不久,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在APP下單頁面上,添加了「無需餐具」選項,以減少筷子、餐巾紙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餓了麼還為選擇「無需餐具」的用戶提供積分獎勵,可以在積分商城兌換物品。對於「無需餐具」選項,目前選擇的消費者並不多。有時候消費者即使選擇了該選項,有些商家或圖省事或擔心差評,仍然會配送餐具。

劉建國等專家呼籲,個人需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賣消費,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各方都要承擔起責任來,別讓環保行動成為擺設,把各類可行措施落到實處,推動破解外賣垃圾環保困局。

(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楊凡、劉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每天消耗6000萬個塑料餐盒 外賣垃圾問題受關注
    前不久,環保組織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以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為由,將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訴至法院。如何破解外賣垃圾環保困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在2000萬單左右,產生的垃圾大多被填埋或焚燒周末不想做飯又想改善夥食,北京市民劉科以前經常點外賣。「一開始還不覺得,後來發現包裝等真是太浪費了。
  • 淘汰一次性塑料餐盒,減少外賣垃圾!
    外賣行業火熱,外賣垃圾卻無處安放在西安市南郊大學城附近經營一家日料小店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我們店的客源大多都是學生,很多訂餐都來自外賣平臺或微信。一次性的塑料餐盒每天大約能用一百多個,一個月得用四五千個」。
  • "限塑令"實施10年名存實亡 外賣餐盒成塑料垃圾新源頭
    8月24日,北京建外SOHO東區B座地下二層的垃圾臨時中轉站,大量的外賣餐盒垃圾充斥其中外賣飛速發展致塑料製品消耗增加;專家建議制定餐盒準入標準,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自2007年12月31日「限塑令」實施以來已近10年。10年後「限塑」效果如何?塑膠袋使用情況是否減少?
  • 環保餐盒大範圍推廣有點難
    禁塑令實施多年後,外賣行業的繁榮又帶來了新的環保問題。據環保組織調研估算,全國外賣行業每天消耗的餐盒超過6000萬個,其中大部分為不可降解的塑料餐盒。經濟導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一標準的發布讓企業看到了環保餐盒的市場機會,同時,受成本和實用性等多種因素掣肘,目前來看,環保餐盒大範圍推廣仍面臨很多問題。
  • 中國一天有超過6000萬個快餐盒使用,這要如何治理?
    中國一天有超過6000萬個快餐盒使用,這要如何治理?網絡訂餐的普及,確實大大提高了人們就餐的便利度,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垃圾。最近,餓了麼、百度外賣、美團外賣三家外賣平臺就因外賣餐盒引發的環保問題再度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 讓鋁箔餐盒「拯救」外賣包裝「垃圾圍城」
    6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隨後,上海作為垃圾分類政策的先行試點,7月1日起已全面開始實施,緊接著包括北京在內的46個重點城市也將全面實行垃圾分類。
  • 外賣垃圾幾何級增長的行業求解
    外賣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垃圾。最近,餓了麼、百度外賣、美團外賣三家外賣平臺就因外賣餐盒引發的環保問題再度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儘管三家外賣平臺均對此回應稱將通過多種方式緩解外賣垃圾問題,但有分析認為,在處理外賣垃圾問題上,外賣平臺能起的作用有限。
  • 每天送出外賣餐盒數千萬!我們吃出多少外賣垃圾
    高陽說,比如煲仔飯會用錫紙盒,外面再加一層卡紙包裹住;餃子怕粘連,包裝盒裡就會有許多塑料小格,還分上下層;粥品之類的流食溫度高,會用防水的紙質材料;而奶茶之類飲品除了飲料盒子之外還會送奶茶託,塑料、紙料材質不一……餐盒、餐具、外包裝袋,伴隨每一次外賣下單,都會產生這樣一包垃圾,考慮巨大的外賣用戶基數,規模更是不可小覷。
  • 減少外賣垃圾 66.9%受訪者建議推廣可降解的環保餐盒
    以後怎麼管理外賣垃圾、能否在源頭減量、怎麼進行有效的分類引導,提高回收比例,除了收取餐飲廠、外賣平臺的處理費,還需要在技術、管理上有相應的政策引導。改進材料會增加成本,怎麼使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錢為環保出力、承擔更多的責任,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 外賣垃圾「圍城」 餐盒源頭缺監管
    近兩年,隨著外賣行業迅速發展,不斷增長的外賣垃圾潛伏的生態隱患引發擔憂。外賣平臺、商家能否從源頭控制餐盒材質及數量?巨量的外賣垃圾又該如何處理?  記者探訪發現,目前市場上餐盒材質主要為PP5(聚丙烯),這類材料雖然有無毒害、耐高溫等優點,但其不可降解的特點卻引出了垃圾處理難題。  記者從市城管委了解到,目前外賣垃圾中的塑料製品回收量極低,多數外賣垃圾都通過焚燒處理。
  • 你的外賣塑料餐盒,竟能變那麼「潮」,但資源再生利用為啥會成...
    或許我們不曾想到,每天點餐飲外賣所剩下的塑料餐盒,究竟還能如何加以使用?除了被當作幹垃圾丟棄之外,它們還能製成各種「再生潮品」,比如共享單車擋泥板、時尚手機殼以及環保袋、鑰匙扣等等。據介紹,一套單車擋泥板大概需要70克外賣餐盒回料。這項改造,來自於美團外賣三年前啟動的環保項目「青山計劃」。能夠變廢為寶設計生產的「再生潮品」還有很多,頗受歡迎的還有和網紅奶茶喜茶合作研製的小物件。「青山計劃」回收了2.5萬個喜茶塑料杯,將它們製成手機殼、手提袋、行李牌等環保製品。
  • 外賣餐盒帶來的環境問題 該如何解決
    但是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外賣包裝盒造成的環境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記者 龔振  多種類型的外賣垃圾越來越多    當前,商家為了拼服務、贏好評,把外賣包裝得越來越美觀,但隨之而來的外賣垃圾也越來越多。  24歲的上班族小劉,是各大外賣平臺的常客,因為工作忙沒時間做飯,再加上訂外賣方便快捷,他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靠外賣。
  • 外賣你吃,餐盒誰管?
    現在的人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外賣,上班沒時間點個外賣,好不容易放假要休息點個外賣,飯菜不對胃口點個外賣。在以上數據基礎上進行假設,平均每單消費是20元,那麼2018年總共將有330億單,每單外賣包裝平均約為70g,2018年消耗掉的外賣包裝大約為231萬噸。一年消耗的幾百億餐盒,幾百萬噸的重量,想要降解至少要四百多年!外賣包裝主要包括餐盒、餐具和包裝袋。
  • 滬外賣餐盒標準:淋膜紙碗替代塑料餐盒 但配送的商家不到五成
    原標題:使用「紙碗」配送的商家不到五成  東方網6月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本月起,全國首個外賣餐盒團體標準在上海正式實施。團體標準要求,外賣行業採用生產技術較為成熟的淋膜紙碗取代塑料送餐盒。若標準能夠嚴格執行,約可減少75%以上的塑料垃圾。不過,勞動報記者在試點區域體驗發現,真正執行的商戶並不多,一方面是受成本因素影響。
  • 塑料的奇幻漂流:你扔掉的外賣餐盒去哪兒了?
    當我們還在因疫情引出的公共衛生問題深切擔憂的時候,一個迫切又關係重大的問題擺在整個社會面前:這些連續增長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到底埋藏著多少隱患?塑料餐盒本身的使用,又是否絕對安全呢?  進擊的塑料  塑料餐盒的出現,幾乎是必然的。「民以食為天」,盛裝食物的需求催促著人類祖先孜孜探索,也間接催生了各種材料的進化。
  • 外賣餐具上門回收,這樣的環保行為代價不菲
    據環保組織調研估算,全國外賣行業每天消耗的一次性塑料餐盒超過6000萬個。在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環保的代價越來越大。一次性餐盒的處理成為政府、市民共同面對的問題。在終點消化處理的難度,遠遠小於在源頭減少使用。
  • 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新型外賣杜絕「白色垃圾」
    據環保組織調研估算,全國外賣行業每天消耗的一次性塑料餐盒超過6000萬個。在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環保的代價越來越大。一次性餐盒的處理成為政府、市民共同面對的問題。在終點消化處理的難度,遠遠小於在源頭減少使用。外賣行業事關食品安全,如何在保證市民安全的前提下,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政府和企業都該進行有益的嘗試。
  • 餐盒餐具外包裝袋……我們吃出了多少外賣垃圾?
    一份不到30元的外賣餐食,產生的垃圾包括4個餐盒、2套餐具、1個外包裝袋,其中,附贈的醋、糖等在丟棄時均未開封使用。本報記者 李 婕攝高陽說,比如煲仔飯會用錫紙盒,外面再加一層卡紙包裹住;餃子怕粘連,包裝盒裡就會有許多塑料小格,還分上下層;粥品之類的流食溫度高,會用防水的紙質材料;而奶茶之類飲品除了飲料盒子之外還會送奶茶託,塑料、紙料材質不一……  餐盒、餐具、外包裝袋,伴隨每一次外賣下單,都會產生這樣一包垃圾,考慮巨大的外賣用戶基數,規模更是不可小覷。
  • 快遞外賣垃圾成災,盒馬鮮生:我們不一樣!
    據業內人士透露,為了保護荔枝不受擠壓和保鮮,以往電商銷售荔枝時,大多要使用泡沫箱和紙箱雙重包裝,泡沫箱內還要放置冰袋或乾冰,保持荔枝處於低溫環境。核算下來,5斤裝荔枝的包材成本高達二三十元,泡沫箱、紙箱、膠帶、冰袋如果不能循環使用,也會造成浪費。而傳統超市一般會使用大泡沫箱運送到門店,鮮少回收,資源浪費現象也比較普遍。
  • 上海試點外賣送餐盒用環保材料,告知平臺送餐盒不漲價
    符合標準的外賣餐盒樣品。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圖4月2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首發上海發布全國首個外賣送餐盒團體標準,外賣行業將採用淋膜紙碗替代塑料送餐盒的消息。有網友因此提問:淋膜紙餐盒成本是否高於塑料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