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打不打車,滴滴都牢牢地佔據了網約車市場的頭把交椅,第二個也是滴滴平臺新推出的花小豬。不管司機們怎麼怨聲載道和不斷吐槽,滴滴其實仍然是一個繞不開的網約車平臺。
不管你是乘客還是司機,最近都不難發現,滴滴一直在客戶端狂推它的金融和支付工具,隨便抽個獎,給你個幾十塊錢的體驗券。反正是不斷以各種方式,吸引你把開滴滴賺的錢,轉到滴滴的理財工具裡去,還能跟餘額寶一樣,獲得點收益。
滴滴除了在推金融,還在推支付工具。其實早在2017年,滴滴就收購了一家具有支付牌照的公司而獲得了支付權限。也是在那年,就推出了乘客端直付的功能,乘客打車後無需再手動支付,司機結束行程發起收款之後即可自動完成支付。相關數據顯示:自今年下半年來,其支付業務數據上升,日訂單已達百萬級,滴滴支付用戶近3000萬。
這裡指的新用戶增長,是指滴滴推出的,針對乘客端的信用支付產品——「滴滴月付」,跟美團月付一樣,都是這個月先打車,下個月1號出帳單,8號支付上個月打車費用。從乘客端來說,這其實是一個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也給那些日常捉襟見肘的小夥伴們一絲喘息的機會。但這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由滴滴月付記帳的費用,是不是由滴滴來墊付給司機呢?還是也等到下個月8號以後,滴滴再對完帳確認無誤後再支付給滴滴司機呢?
從滴滴來說,恐怕是沒有太多的資金去墊付這筆費用,也不願意去墊付。因為,按照之前滴滴公布的最新數據:日均打車訂單超過6000萬單,按照平均每單20元的短程單計算,每天產生的打車費用為12億,一個月就至少是360億元,且不說滴滴有沒有這麼多的現金流,即便有,誰願意把360億直接抵付給司機而不是去投資新項目呢?
那麼,如果滴滴不願意也沒能力墊付,那麼最終吃虧的只能是司機。這些用命換錢的司機們,一天窩在車裡十幾個小時,才能跑出第二天的買菜錢和孩子的零花錢來。而這些如果都變成了滴滴月付,不知道誰還會接著跑滴滴。當然,一切都是我的一點瞎想,至於規則怎麼玩還是得聽滴滴的。
您沒事就強推拼車我們沒轍,但您沒事就拖欠一個月的車錢我們可就真撤了,我們可沒功夫等你下個月到帳,不信咱就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