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川的四嬸、李金川的父親。商都網 劉東曉(攝)
李金川的遺書。商都網 劉東曉(攝)
主持人:各位網友,下午好!歡迎光臨商都網,我是主持人曹蕊。新密高中生李金川離奇死亡,留下遺書痛批學校不正之風,這件事情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爭議。那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只有19歲的男孩兒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呢?今天我們也請來了兩位嘉賓參與我們的討論,東方今報編委也是著名的評論家盛大林,《中國青年報》的資深記者潘志賢,歡迎二位。
同時我們也請來了李金川的父親李建彬先生,非常感謝您能接受我們的訪談,畢竟作為父母遇到這樣的事情您現在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痛苦、非常難過的。我們知道李金川今年才19歲,正處於花季的男孩為什麼會選擇極端方式離開這個世界呢?我們回顧一下整個自殺事件。
死者父親稱,金川是個非常活潑的孩子
11月8號晚上,新密市實驗高中305班19歲學生李金川在宿舍內死亡。次日,當地刑警在其課桌上發現了七八頁遺書,而遺書中大多都是揭露新密實驗高中不正之風的。11月11日下午,經過公安部門偵查,李金川死亡原因為自殺,法醫在檢查後得知,李金川在血液中存有甲草胺、敵敵畏等有毒物質。11月18日,新密市教體局向《中國青年報》記者提供了一份名為《關於新密市實驗高中學生李金川死亡事件的有關情況說明》。而在11月12日,就已經有媒體根據此《說明》發布了李金川死亡是因為抑鬱、厭世、逃避生活而自殺的消息。
我先想問一下李金川的父親,您覺得李金川平時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李建彬:他是一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孩子,對於他們說的抑鬱我完全否認。
主持人:平時李金川並沒有抑鬱的傾向是嗎?
李建彬:是的。
主持人:那他為什麼會在這麼年輕的時候選擇自殺呢?
李建彬:我覺得跟學校有關係。
展示遺書:8頁內容揭露學校不正之風
主持人:您能給我們展示一下這個遺書嗎?
李建彬:可以。
主持人: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份遺書是李金川遺書的一個複印版,可以給大家看一下。這份遺書非常厚,有八頁之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李金川寫的學校的不正之風和自己非常痛苦和失望的情緒。金川在死之前寫出這樣一份東西他是出於什麼心理呢?他回家有沒有給你抱怨過學校的不正之風呢?
李建彬:也說過,因為他不經常在家,平常一個月回家一次,並且回去也是去他二姑家,我們接觸很少,但是他只要回家他都會提到他委屈的東西。李金川去的時候是以前50名成績被實驗高中錄取了,在開學以後摸底考試以後李金川還得了學校的50元現金獎勵和學習用品。
鄭州市中小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與處理條例第二十五條。商都網 劉東曉(攝)
在學校需要送禮才能安排個好座位
主持人:學習非常優秀,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生。
李建彬:當時他以550分的成績被實驗高中錄取了,才去的時候他排在教室的前兩排,在這中間他回去以後給我說有些同學們的家長請請他們的的班主任或者送點小禮,當然這是他當時給我說的,請一次往前提一次座位,往前去一個那他肯定要往後調一次,所以我的孩子慢慢坐到後面了,為什麼坐到後面了呢?當時我給他送日常用品的時候,我發現他在後面坐了,我說你怎麼在這坐呢?他說老師調了。但是他當時說人家送禮都把他往後調,我就給他說你來到這不管坐哪都要好好學習。
主持人:相信很多父母在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都會這樣教育孩子,除此之外李金川回家之後有沒有提到學校老師的行為他非常反感?
李建彬:提到過。
遺書內容:你要夠霸道才能吃上飯
主持人:有沒有說自己壓力很大?
李建彬:沒有提到過壓力,只是針對學校包括班主任的風氣不太滿意,比如說實驗高中吃飯刷卡,你要夠霸道才能吃上飯,你的軟弱會被人視為可乘之機,會被人凌駕於你之上。
主持人:是不是意味著高中的資源比較少,學生比較多,造成資源緊缺。
李建彬:他們的管理跟不上。
因為拖欠考試費,他最後被調到差班了
主持人:我聽說李金川在學校裡面之前是在好班的,為什麼會被分到平行班呢?
李建彬:這是在上高二升高三的時候有一個考試,因為當時我只給他半個月的生活費,但是在考試的時候可能要收189塊錢的資料費或者是考試卷子費,當時我的孩子沒有錢,就沒有交,那他們的副校長就不讓他參加考試,在考了兩門以後李金川央求副校長,他說老師,這個錢我一定會給你補上,你讓我參加考試,在這種情況下缺了兩門分數,我孩子參加考試了,但是他沒有這兩門成績,所以他的成績比較少,最後就被分到了慢班,所以我覺得這次考試對我孩子造成的壓力非常大。
主持人:我個人也認為,對於一個年僅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面臨這種經濟壓力而造成自己本來從一個比較好的班級被迫降到一個比較差的班級,自己可能覺得面子和自尊心都受到了打擊。您覺得這些問題導致李金川會思想上想不開才走上絕路的嗎?
李建彬:我認為是這樣。
主持人:您當時也得不到遺書嗎?
李建彬:對,我通過去去公安局問他們要他們都不給,他們說等著這個事情結果出來以後讓我們到當地派出所去拿,我走了以後不到20分鐘他們又給我打電話說已經又從派出所取出來了,你們可以拿複印件,大體情況就是這樣。
學校最初提出給死者家屬3萬元
主持人:出了這件事情以後校方作何反應呢?
李建彬:他認為我孩子是自殺,與他們無關,他們沒有責任。他們給我提供一個教育部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主持人:要以這個為依據解決您的事情是嗎?
李建彬:是的。
主持人:具體提出什麼意見呢?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責任,行為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第四條就是學生自殺、自傷的。後面還有一條學校無責任的如果有條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本著自願和可能的原則對傷害學生提出適當幫助。當時學校提出什麼樣的賠償責任呢?
李建彬:這是出事以後他們一個副校長才把這個拿出來,在我們談話談到最後的時候,他從兜子裡面掏出來放在桌子上,然後扭頭就走,什麼話也沒有說。
主持人:我有一點疑問,如果學校認為其實自己是不存在責任的,為什麼會提出賠償呢?他當時提出要賠償多少?
李建彬:三萬元。
主持人:他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責任,那為什麼會提出賠償呢?
李建彬:他就讓我看文件,好像他們高姿態的補償我的。
主持人:那這應該叫撫慰金。
李建彬:我不認這個,我覺得我孩子的死與他們有直接的責任。
中國青年報相關報導。商都網 劉東曉(攝)
記者採訪:校園不正之風和一些老師師德的滑坡肯定是誘因之一
主持人:校方認為責任不在自己,而李金川的父親認為孩子的死跟學校有責任,事情的轉機就在一份《說明》上,這個《說明》上明確指出在李金川的死亡很大原因是由於李金川本身性格比較孤僻、內向,很少與人交流,但是這份說明中完全沒有說出李金川遺書中反應的學校的不正之風,我特別不明白李金川的自殺僅僅是因為像這份說明中所說的一樣,只是因為他抑鬱、厭世這麼簡單呢?昨天《中國青年報》也做了一個整版的特別報導,我想潘老師對這件事情是最清楚的,您覺得呢?
潘志賢:通過我的採訪,我個人覺得李金川的自殺固然有多種社會因素,包括可能存在個人性格上的一些因素我們也不排除,但是這個校園不正之風,一些老師師德的滑坡肯定是誘因之一,這可以通過遺書說明,在他遺書中首先提到他看到校園裡的不正之風現象。
記者呼籲:有必要進行一場師德大討論
主持人:您在學校採訪的時候,跟學生和老師交談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呢?有沒有得到證實?
潘志賢:通過和學生的接觸,了解到不少這樣的現象,確實存在,在多年的的記者生涯裡面也了解到一些校園現象,就是他遺書中提到的現象不僅僅在這所學校存在,在其他學校也或多或少的存在。我昨天留意了一下這篇文章新浪網、騰訊網都進行了轉載,新浪網和騰訊網的評論有五六千條,裡面都反映了本地類似的校園不正之風線索,所以我覺得有必要發起一場關於師德的大討論。
當地希望淡化處理,曾經給新聞採訪設置屏障
主持人:我聽說您在採訪中吃到很多閉門羹,有這樣的現象嗎?
潘志賢:這樣的現象很多,就是新聞事件涉及到的有關部門閉而不見或者推諉扯皮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主持人:能給我們大概講一下嗎?
潘志賢:有一些採訪細節不便公開,但是比如說你到學校採訪了,學校有關負責人要求你必須通過市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同意後才能接受採訪,這其實是不正常的,我們作為一個新聞記者去採訪應該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是不是他多給你增加一些屏障?
潘志賢:肯定的,我當時進不了校園,實習生長得像學生,只能讓實習生替我進去,進去之後把一些學生約出來才獲得一些信息。
主持人:為什麼不能正面獲得採訪信息呢?
潘志賢:學校可能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想儘可能把這件事掀過去。
李金川的父親李建彬(左)、東方今報編委盛大林(右)在交談。商都網 劉東曉(攝)
記者感慨:在李金川的背後是億萬的青少年
主持人:您覺得這件事情在這個學校發生是不是有其必然性呢?
潘志賢:我們做這個報導說老實話新聞著眼點就是針對中小學出現的校園不正之風,因為這種校園不正之風對社會的影響、危害是巨大的,在李金川的背後是億萬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不僅僅是李金川一個人的事,李金川事件不過是這種不正之風多種因素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一個校園悲劇發生而已。
主持人:也就是說它僅僅是展現出一個片面。
潘志賢:一個極端的典型。
匪夷所思:學生請假要給老師付錢
主持人:您覺得在李金川學校裡面這種不正之風都有什麼表現呢?能具體舉幾個例子嗎?
潘志賢:比如說學生違紀了,那應該按照正常規定進行處理,但是在這個學校如果學生違紀了,家長找到有關校領導或者老師請請客,吃吃飯,然後學生就沒事了,所有的違紀處理就取消了。還有學生給我反應的時候我都覺得匪夷所思,學生有病假或者請事假的時候也要先給老師付錢,這個真是想不到,覺得太不正常了。
主持人:我還聽說在這件事情媒體全面介入之後,學校對每個學生都進行了教育?
潘志賢:對,有學生這樣反映。
自殺學生、學校和社會三方面都要反思
主持人:盛老師您覺得的呢?您覺得李金川為什麼選擇自殺?
盛大林:我覺得責任方面有三個部分,第一李金川這位同學本身也有自身的原因,我感覺這個孩子自身的心理調試能力比較差,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差,這一點也是不能否認的,另一方面是學校的責任,我覺得學校很多行為不當對他造成很大壓力,讓他無法接受,比如說排座位要走關係,請個假都要送禮,還有分快慢班,這對一個孩子來說造成很大壓力,尤其是那次考試沒有交所謂的考試費就不讓考試,而且下一撥又因這個原因把孩子分到平行班,尤其是考試費本身就是傷害,這肯定讓孩子難以接受,這可能是更直接的原因,這一方面應該也是比較主要的。
另一方面,就是學校的不正之風,還有教育制度、教育體制等方面的原因,比如說關於快慢班,這其實是國家不允許的,國家各方面要求均衡教育資源,這個均衡教育資源不僅是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要均衡,學校內部的教育資源也要均衡,學校裡面搞快班慢班都不合適。同時也不能把問題都歸類於學校,實際上學校的不正之風也帶有一種普遍性,實際上校園的不正之風是社會不正之風的一個部分,所以我感覺到李金川這個孩子走向絕路不僅是他個人和家庭的悲劇,同時也是教育界的悲劇,也是全社會的悲劇,他反映出目前教育中暴露的很多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對校園不正之風不能改變時,要教育學生只能接受它
主持人:剛才潘老師也提到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大校園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我假設一下,如果盛老師您的孩子在學校受到不平等待遇,您會怎麼處理呢?
盛大林:我作為一個家長或者說一個評論員的身份,我會找適當機會對這種現象作出批評和呼籲,但是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恐怕還只能接受它,因為孩子夾在中間,不能因為這個跟學校發生衝突,所以我還是要教育孩子,要認識到這種做法的錯誤性,另外在無力改變的情況下教育孩子適應這種環境。
對不正之風見怪不怪也是一種社會悲劇
主持人:盛老師的看法跟李金川的父親反映是差不多的,如果你改變不了環境你就要適應環境。我覺得可能對於咱們來說已經都是成年人了,解決的辦法很多,但是對於這麼大的孩子來說會難以接受一點,但是在採訪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表示對李金川之死特別不理解,因為這種情況都是見怪不怪的,不應該引起這麼大的衝突,您覺得正常嗎?
盛大林:我們應該承認這種現實,不正之風確實是一種普遍現象,這種現象在其它學校都存在,所以大家對這種現象見怪不怪也是比較正常的。
主持人:但是十幾歲的孩子已經對這種不正之風見怪不怪了。
盛大林:這只能說是社會的悲劇,這確實是客觀存在的。
東方今報編委盛大林(左)、《中國青年報》記者潘志賢(中)、李金川的父親李建彬。商都網 劉東曉(攝)
太正直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傷害
主持人:這份所謂的聲明中說從遺書中的句子中就可以得知李金川患有抑鬱症的,您同意嗎?
盛大林:我覺得這是一種推測,是不能下這種結論的。我個人感覺這個孩子可能在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強,這個孩子特別正直,特別有正義感,所以他不能接受這種現實,有一句名言就叫不自由毋寧死,就是這個意思。
主持人:潘老師覺得呢?
潘志賢:我同意大林老師的意見。
對學生的心理幹預問題,基本上沒落實
主持人:很多網友也留言說在學校淨土之上也出現了黑暗腐敗的現象,非常失望,同時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也是讓人非常擔憂,那您覺得現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重視了嗎?
盛大林:這方面全國性的、普遍的,不管是高等教育還是初級教育對這種問題都不是很重視,前些年大學裡面經常出現大學生自殺現象,為此教育部還發通知要求各個學校都要建立心理諮詢機構,對學生的心理異常情況進行心理幹預,但是這種情況都沒有得到真正落實,文件下去了,但是各地都沒有採取行動,因為各個學校都是忙於應付考試,沒有人對這方面做什麼實際性的工作。
主持人:沒有根本引起社會的重視。
盛大林:對。
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全社會都有這個責任
主持人:潘老師一直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您覺得現在起到應有作用了嗎?
潘志賢:它的作用肯定是不能迴避和忽略的,但具體到學生個人,可能他思想的變化由於不少學校心理諮詢老師人手有限,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有些學生思想的反差、矛盾和解不開的疙瘩還或多或少的產生一些影響,甚至像李金川這樣釀成悲劇。
主持人:您覺得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潘志賢:只有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包括學校、家庭以及全社會都能夠關心青少年,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好環境。
主持人:我也希望李金川自殺事件能夠引起整個社會的重視,作為父親您覺得如果您孩子在當時心理有壓力的時候,有老師給他指導,這個自殺是可以避免的嗎?
李建彬:如果學校心理方面的課程開展得比較好,那他的自殺完全可以避免。
教育界的有些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盛大林:我覺得教育界的有些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比如說學校存在的亂收費問題、教育資源均衡問題,實際上還有一個方面,我這裡也想給老師和學校說一句話,就是我們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問題,教育經費佔國民收入的比例達到4%,但是我們國家的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李金川同學在遺書上說他們吃飯打卡都要排隊,這說明教育資源遠遠不能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教師的待遇問題也是一個方面,也是需要關注的,另外老師去請個假都要送禮,這是一件很沒有尊嚴的事情,但為什麼老師這樣的事情都能做出來?這跟老師待遇偏低有關係。總體來說教師的待遇、收入水平、社會地位總體下降,所以他們的自豪感、自尊都在下降,所以這也是造成問題的一個方面,從這個問題的方方面面都去採取措施這個悲劇才能避免,因為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主持人:剛才盛老師也提到對教育界不正之風的看法和建議,潘老師,您對教育界不正之風有什麼改變的好辦法或者有什麼期望嗎?
潘志賢:實際上我們國家這幾年高度重視教育,包括提高教師的待遇問題,這些年其實國家專門設立的有教師節,這就證明教師的地位,不是哪個職業都能設立節日的,並且教師的待遇包括中小學教師的待遇問題這些年都在不斷地改善,但是不能否認在一些地方特別是一些農村偏遠地方,一些教師的待遇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落實,切實改善他們的生活。這樣,教師才能安心於自己的本職工作。
主持人:剛才兩位老師都談了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本人覺得既然是教育就是希望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能夠好好讀書,好好做人,也希望金川事件引起社會更廣泛的重視,同時也希望金川在另一個世界心靈能得到安慰。
我們本期訪談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下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