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在985高學歷圈層相親》,揭開了一個隱蔽的角落:原來,在「談感情」的婚戀市場,也有一條鄙視鏈:清北的看不上985,985看不上211,211看不上普通一本…… 婚姻鄙視鏈,連著戀愛鄙視鏈。985相親圈,意味著給戀愛相親設下門檻,學歷不高或者非名校背景或者沒有學歷的,就連戀愛婚配上都要成「挑剩下的」。這不由讓人想起北大錢理群教授的那句「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戀愛婚姻也要上「畢業學校的秤」稱一下,表面看精緻實際是狹隘。

985相親圈,透著精緻,其實倒蠻「經濟理性」的。據說名校相親平臺早已有之,比如2013年,立足北大校友圈的婚戀平臺「相遇未名」成立。2015年,「陌上花開」又誕生在清華園,如今稱自己為「985圈子都在用的相親平臺」。而浙江大學也有「緣定浙大」,幫助浙大相關的研究生、博士生搞「內循環」。一般來說,同為名校,或者是同為985名校畢業的,經濟基礎、從事職業相似性較高,據說多是金融、高校、醫院、網際網路四大行業,實事求是說,從戀愛轉化為婚姻的概率較高,換句話說,到最終結婚比較省時間、有效率,這不就是「經濟理性」的選擇嘛? 然而功利化的戀愛婚姻,也會導致社會活力運轉失靈。過去說戀愛,主要看緣分,說的就是沒準哪一次不經意的邂逅,就遇到了最後相守一生的人。而985相親圈,則是中產社會層級日益固化的縮影。985相親圈,裡面的人都是學歷精英,其中大多是家境中等以上甚至優渥的群體,大家搞內循環,不讓所謂「外部的人」進入,設想著這樣的結合生下的孩子將來繼續把持985名校,其實是,以往通過婚姻促使社會流動、補充活力的運轉方式失靈,精緻利己的戀愛婚姻,是社會流動層面的內卷,很容易建構起不公平的社會體系。 985相親圈,是另一種「唯學校論」「唯學歷論」。物質社會,很容易在很多方面論斤論量,比如學校學歷背景,比如職業收入情況,名之曰「追求效率」,然而戀愛婚姻更多是性格、緣分,兩個人是否適合,要看很多方面的,學校學歷收入這些並非最主要的,是否985畢業的學生一定就好?頂尖名校學生玩PUA打擊的,之前屢有報導,人再優秀,一旦過於精緻利己,對他人對社會對婚配對象,未嘗不是雙刃劍。 985,是頂尖名校,培養的是國家棟梁之才,千萬不能把學校背景當成了特權、優越感、優先分配資源的所謂正當理由,985更多應該是責任而不是索取,搞所謂的985相親圈,只會是扼殺社會活力的人群內卷。更何況,精緻婚姻看起來很美,只是一定會幸福嗎?
責任編輯:陳熠文
作者:程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