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定位高學歷圈層的相親局,早就在我們這個社會廣泛存在。不過,2020年秋冬,它卻頻頻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
01985相親局
最早是9月中下旬,一篇《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的文章刷屏網絡。
從那時開始,「985相親局」一步步走入大眾視野,並在各家媒體的關注下,成為討論了好幾個月的熱點話題。
甚至,你現在,在微博搜索框內輸入985三個數字,自動聯想的第一個詞彙就是「985相親局」。
02相親平臺
顧名思義,「985相親局」就是 婚戀機構 為以「985」學歷為門檻的高學歷群體提供的相親服務。
在這波持續幾個月的熱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婚戀機構有2家。
一家是成立於2013年,立足北大校友圈的婚戀平臺「相遇未名」。另一家是2015年誕生在清華園的「陌上花開」。如今,它們都稱自己為「985圈子都在用的相親平臺」。
03貼標籤
作為當代年輕人婚戀選擇的一個切面,「985相親局」引發了大家對於階層流動、學歷歧視、高等教育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等等一系列問題的討論。
10月31號,在自媒體「不合時宜」的一期 播客裡,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沈奕斐和「陌上花開」的創始人月亮辯論的很激烈。
沈奕斐認為,985高校的教育背景和愛情毫無關係,以此作為標籤,是一種對其他學校的歧視。
而月亮則辯解說,這只是平臺的差異化定位而已。
節目中,沈奕斐提問:「作為局內人,我們真的有必要把自己的世界框小嗎?」
04有愛情嗎
那麼,選擇去高學歷相親平臺找尋婚姻對象的年輕人們,各自出於怎樣的目的?他們為什麼要將自己變成 局內人?
從表面上看,相親是一場互相選擇的配對。
「985相親局」反映的,是許多當代年輕人面對婚戀問題的 純理性選擇。愛情,在這場選擇中似乎缺席了。其實,不止是「985相親局」,在「相親」這場選擇配對中,愛情,往往被看作一條走不通的岔路。
為什麼這屆年輕人中,不相信愛情的越來越多?
05單身男女
雖然,2020年中國男女總性別比達到了104.45,單身男性大大多於單身女性。
但在名校相親平臺上,真實的情況是 女多男少。
比如,985相親平臺「陌生花開」的嘉賓庫中,男女嘉賓的比例大約為3:7。
在這些相親平臺上,男性和女性各有怎樣的困境?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困境?
身處這一圈層中的年輕人們在想什麼?
06困境
我們先來了解第一個問題:
加入網絡相親大軍的男女,身邊異性資源相對匱乏,所以就著急了。
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大把可選資源,無論這種資源是自我拓展的還是熟人介紹的,那麼基本不太可能出現的網絡相親市場,因為咱們中國人特別喜歡「知根知底」。
因為資源的匱乏,所以如果看到一個還不錯的,真的是唯恐錯過。所以,這些男士們焦急的心情也可以理解。
相親市場上的男士多半缺乏戀愛經驗。菜鳥和老司機的區別就在於耐性。如果有著多次和成熟的戀愛經驗,無論男女都不會很著急,因為通過幾次完整的戀愛,大部分人不僅積累了戀愛經驗,也會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
但是對於戀愛經驗匱乏的人來說,必然是慌張和冒進的。因此,那些著急的男士,其中也不乏戀愛經驗少的人,因為心裡沒譜兒,所以無措啊!
07圈內人的想法
這場「985的高端局」,我感受到些許的「心理畸形」,追求完美、至上沒錯,把自己的優秀外化為對別人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妻子提供長期穩定的情感支持,甚至「全職」,剝奪其追求事業成就的權利。
另一方面認為自己只需提供經濟支撐,忽略家庭的意義,家庭教育意義,孩子即使繼承父母高智商、高情商,情感上也會有缺失,乃至人格也可能不健全。正如,許多教師能做好教學,卻處理不好家庭教育一樣。人是立體的,不是四面、六面,而是很立體多維。
精英裡縱使「雙智」超群,不可控因素居多,將對另一半的憧憬外化為各種有形條件,用框架將其困死,實為不明智之舉。
那他們為什麼會用學歷築起一道婚戀圍牆?歡迎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
END
七情六塵五欲,人在紅塵裡滾,你的情感問題我來幫你解答,歡迎關注我百家號,情感解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