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85高學歷圈層相親,「唯名校論」有時會帶來風險

2020-12-08 澎湃新聞

2018年9月22日,廣東東莞,相親的男女嘉賓在交流。 視覺中國供圖

北京東二環外的一座大廈裡,一個叫「單身公社」的活動空間總在夜幕降臨時熱鬧起來。暖黃色的燈光下,擺放著沙發、茶几、書架、吉他。下午6點半後,單身男女從城市各個角落下班趕來,脫下外套,和自己在相親軟體上認識的異性約見。不到一個小時,這個3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已經坐了幾十個人。

每周,都會有一場「高知伊甸園」主題相親會在這裡舉辦。主辦方「快戀網」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活動把高學歷男女聚集起來,入場條件是交納1500元-3900元不等的會費。

定位高學歷圈層的相親局早就存在。2013年,立足北大校友圈的婚戀平臺「相遇未名」成立。2015年,「陌上花開」又誕生在清華園,如今稱自己為「985圈子都在用的相親平臺」。

10月31日,在自媒體「不合時宜」的一期播客裡,復旦大學教授沈奕斐和「陌上花開」的創始人月亮辯論了起來。沈奕斐認為,985高校的教育背景和愛情毫無關係,以此作為標籤,是一種對其他學校的歧視。而月亮則辯解說,這只是平臺的差異化定位而已。

節目中,沈奕斐問:

「作為局內人,我們真的有必要把自己的世界框小嗎?」

文 | 郭玉潔

編輯 | 楊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冰點周刊」(ID:bingdianweekly),原文首發於2020年12月4日,原標題為《在985高學歷圈層相親》,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局內人

「我覺得很多人酸,因為他自己不是這個圈子的,其實不管是985,還是211、本科、專科畢業,只要相親,這些條件都是存在的。難道985就一定要愛情至上,不能提這些要求嗎?清華大學畢業的90後姑娘賈昕說。

她是「陌上花開」的一個兼職編輯,在某部委直屬的事業單位工作,愛好是打掃衛生和爬山。2017年,她就是在這個平臺上通過「掛牌」找到了現在的丈夫——大她一歲的清華校友。

「掛牌」是相親平臺對發文自我推介的一種說法。有網友覺得,這個詞「是赤裸裸的物化」。賈昕不理解,「大家為什麼要這麼玻璃心呢?」

「陌上花開」公眾號簡介上,寫著「真實、優質、高效」。創始人月亮在播客中說,平臺的成功率高達30%,能夠幫助大家做「對的事」。

賈昕的成功經歷似乎驗證了這個邏輯。2017年春天,賈昕即將從清華碩士畢業,敲定了畢業論文、找到了滿意工作之後,她覺得要把談戀愛這件事「提上議事日程」。在此之前,她一直忙著「更重要的事」,沒談戀愛。暗戀的體驗要追溯到初中,當時以學業為重,「沒有主動去扼殺」,小火苗自然消失了。高考時,她從貴州一個縣城考入清華大學,在清華度過了6年時光。

賈昕說起話來不拖泥帶水,眼睛會直直地看著對方,語速很快。「我整體來說是比較務實的人,不是很感性。」和一些追求浪漫的女孩不同,她之前對戀愛沒有特別的幻想,理由是「不會覺得這個事情很迫切」。

但到了「對的時間」,藉由名校相親機構,賈昕很快獲得了一段和學業一樣順遂的戀愛。

2017年5月,賈昕「掛牌」後,收到了50多個應徵者的簡歷。經過篩選,她認識了現在的先生。兩人年齡相當,對方清華博士畢業,在能源行業工作。「我們都是從縣城考上清華的,背景底色是一樣的,更有話題,能聊得來。」沒有經歷大的波瀾,兩人在2019年順利結婚。

沈奕斐在復旦大學開設一門「社會學愛情思維課」,她說,一些年輕人不是不追求愛情,而是不相信愛情的存在。賈昕結婚一年了,也撮合了多對情侶,甚至見證幾對走入婚姻,

「但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愛情,你要說什麼是愛情,我也不知道什麼是。」

文學作品裡的愛情很美好,「但為什麼會發生在你身上?為什麼你就一定能遇到這種東西?」賈昕問。

「陌生花開」公眾號裡「掛牌」相親的嘉賓,有著極為相似的履歷和標籤:名校學歷、在網際網路或金融行業工作、高薪、熱愛旅遊。

賈昕修改他們的文案時,不滿這種千篇一律,覺得「這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她想凸顯每個人的特點,但很難。「這些人都是一路比較乖的孩子,他們的人生路徑都是很一致的,非常符合主流的標準。」但她認同其中的合理性,「哪怕是下面留言酸的人,我覺得他也想過這樣的生活。」

賈昕大二時,趕上清華百年校慶,學校搞了一個時光膠囊的活動,讓大家寫10年後的自己。她當時寫下:希望寫出有影響力的報導。10年過去了,賈昕和丈夫忙著各自的工作,回家看看綜藝,日子平淡而穩定,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她沒有什麼失落,「人生階段不同了,想法會自然改變」。

但是,是什麼時候決定和丈夫結婚的呢?賈昕想不到那樣一個瞬間。「你想,就到了年齡之後,兩個人條件又很匹配。所以你剛才問我是不是愛情,我還真的不知道這個是不是。」

2

連鎖反應

「相遇未名」的紅娘見過不少有「名校情結」的人,名校代表著「優秀」「智商」「潛力」,和說不清的光榮。

這種情結始於他們大學前的教育,在大學畢業後,仍然對他們施加著影響。

在北師大讀書的崔楠楠回想起,她曾暗戀一個男生很久,只是因為他學習好,在學校光榮榜上見過照片,但從未見真人。剛進入北師大時,看到知乎中有人說「北師大的女生很容易找到清北的男朋友」,她挺高興。

「相遇未名」的情感諮詢師林海豔總結,80%以上的客戶很在乎對方學校,其中以女性尤甚。有的女生說,「可以長得不好看,但一定要是好學校的,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崇拜他。」

有一個女孩一直有名校夢,她向林海豔描述自己的心理:「不是北大的,哪怕是人大都行,人不好,性格不好我也忍了。因為他優秀、學校好,他的學校是我嚮往的。」也有嚮往北大的男孩告訴林海豔,想找個北大的女孩,「就覺得圓夢了」。

「唯名校論」有時也會帶來風險。

一個1985年出生的女生交往了一個本碩博都是北大數學系的同事。她有房有車,經濟條件比對方好。兩人的相處並不愉快,對方總打擊她,說她不如他北大的前女友溫柔、聰明,甚至說,「你想跟我結婚就是為了要騙我精子。」

女生最終決定分手,但她看到林海豔推薦的其他相親對象,又說,「我發現這些學校都很一般啊。」「她潛意識裡還是喜歡名校生。」林海豔說。

「相遇未名」的服務顧問喬喬覺得,這種潛意識來自過去的成長經歷。

她接觸到一類客戶,自己出身於不錯的學校,但已經無法滿足父母的期望了,想通過更優秀的另一半,比如找到清華北大的對象,來讓父母滿意。

一個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的女孩來到辦公室時,喬喬覺得她皮膚白皙,個子高高的,很是漂亮,說起話來也陽光開朗。談話時,喬喬讓她說自己的優點,她想了半天,卻一個都說不出來,哭了。女孩出生於高知家庭,父母很少讚美她。她說,父母已經放棄了自己,因為她已經定型了,他們就希望她找一個優質的、能達得到她所沒有達到的目標的人。

這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階梯,「只是被逼著上路而已。」喬喬說。

在各個相親平臺,清華畢業的劉韜遇到多個女生明確告訴他,「我應徵就是因為你是清華的,我有這方面的情結。」在交友App「她說」上,有女生自稱因為「智商控」而加他好友。劉韜卻覺得,清華畢業的智商就高,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

他想到自己在美國讀博時交往的美國女朋友。她非常聰明,從小自學電腦技術,2012年,已經是IT公司的全棧開發人。她還可以破解各種各樣的系統,算半個黑客。這個女孩沒有上過大學。

到美國時入學第一天,旁邊的中國同學一聽他是清華的,立刻問,「你本科是不是清華的?」他理直氣壯地跟他說「是」,但心裡為這種歧視忿忿不平。

「這其實是中國教育體制的問題,因為中國把『上好大學、有好出路』的印象搞得太根深蒂固了,所以才會引發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在這種思維影響下,劉韜曾勸說前女友,「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還是去補個學位」。兩人因為此事大吵一架,「事實證明,這麼多年過去了,她過得很好,她的觀點是對的,學歷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在「陌上花開」,劉韜對一個慕「清華」而來應徵的女孩說,「有很多比我優秀的男生來自普通的大學。我能理解你的執念,但相信我,作為一個比你大了快10歲的過來人,將來,你會認識到,評價一個人應該用更多維的方式。」

3

愛的教育

身處名校相親機構,情感諮詢師林海豔並非名校出身,她覺得自己或許沒有資格批評「985相親局」。但是,她總覺得它哪裡不對勁。

沈奕斐在10月31日的播客中說:985的身份對感情是如此重要嗎?它意味著一定有共同語言嗎?如果說共同語言,其實學科之間的差異,遠大於985高校和其他學校的差異。所以,

當這個標籤和愛情無關,甚至相悖的時候,她覺得這就是歧視。

賈昕持有更務實的想法,她覺得,

「真愛其實來源於你們條件的匹配」。物質生活的要求和愛情並非不可兼得。

「大家對985相親局有一種妖魔化,好像985相親局裡就沒有愛情。」「陌上花開」的編輯「王媽媽」也說,「談學歷其實挺理想主義的,它不和房子之類的完全掛鈎,這裡也能產生美妙戀情。」

談起愛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茫然。「相遇未名」的紅娘,也會承擔很多親密關係諮詢的工作,創始人陽君說,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從某種程度來看,愛的教育有所缺失。

做了多年的情感心理諮詢,林海豔覺得有時候教育壓制了人的情感,她見過一個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到了30多歲,還從沒喜歡過別人,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心動。「其實人類都是追求愛、希望被愛的,愛像一個源泉一樣,只是有些人認為沒人能給予這份愛,失望了。」

「王媽媽」說,她從小就喜歡撮合別人。她所在的中學不會強硬禁止學生談戀愛,前提是不耽誤學習。她甚至組織過班會,「非誠勿擾」的形式。理科班男生不擅長表達,她還幫男同學寫過情書。來到清華讀大學之後,她才發現身邊有的同學在戀愛方面如此幼稚。

林海豔的女兒現在讀初中了,她會主動問女兒,「有喜歡你的男生嗎?你遇到喜歡的人,要如何去看待。」她說,情感這個東西是壓制不住的,而且是美好的。

喬喬覺得,

愛情往往是特定的時候一瞬間的感覺,就像煙花一樣,轉瞬即逝。這一瞬間的爆發,能在平靜的生活裡點燃你。

劉韜今年37歲了,他覺得和清華的老同學相比,自己算是一個「失敗者」。大約10年前,他在清華一理工院系讀完本碩後,來到美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但由於和導師觀念不合,始終難以做出成果。在美獨自生活10年的他單身,還沒拿到博士學位。

而他的同學,多進入金融行業,有人成為銀行行長或者基金公司的創始人,開的是勞斯萊斯、瑪莎拉蒂。但劉韜覺得,這是「世俗的日復一日的循環」。他不後悔沒有選擇走一條更穩妥的路:讀好大學,找到賺錢的好工作,找一個合適對象結婚,生孩子,養二孩。但校友賈昕說,「我覺得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在「陌上花開」,劉韜特立獨行,在「掛牌」文案裡交代了「不光彩」的一面。「目前身外之物算是一無所有」「爸爸查出癌症中晚期」。他還搞了一個小小的惡作劇,看到很多女生對男生身高有硬性要求,他故意把183釐米的身高寫成了175釐米,「我想找一個不在乎這些的女生」。

(文中賈昕、崔楠楠、劉韜、月亮、喬喬、王媽媽為化名)

原標題:《「掛牌」985相親圈,有人把身高「183」改成了「175」…》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985高學歷圈層相親,精緻婚姻未必幸福
    一篇《在985高學歷圈層相親》,揭開了一個隱蔽的角落:原來,在「談感情」的婚戀市場,也有一條鄙視鏈:清北的看不上985,985看不上211,211看不上普通一本…… 婚姻鄙視鏈,連著戀愛鄙視鏈。985相親圈,意味著給戀愛相親設下門檻,學歷不高或者非名校背景或者沒有學歷的,就連戀愛婚配上都要成「挑剩下的」。這不由讓人想起北大錢理群教授的那句「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戀愛婚姻也要上「畢業學校的秤」稱一下,表面看精緻實際是狹隘。
  • 985高學歷相親圈:有人稱「應徵就是因為你是清華的」
    每周,都會有一場「高知伊甸園」主題相親會在這裡舉辦。主辦方「快戀網」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活動把高學歷男女聚集起來,入場條件是交納1500元-3900元不等的會費。定位高學歷圈層的相親局早就存在。2013年,立足北大校友圈的婚戀平臺「相遇未名」成立。
  • 「掛牌」985相親圈,有人把身高「183」改成了「175」…
    每周,都會有一場「高知伊甸園」主題相親會在這裡舉辦。主辦方「快戀網」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活動把高學歷男女聚集起來,入場條件是交納1500元-3900元不等的會費。定位高學歷圈層的相親局早就存在。2013年,立足北大校友圈的婚戀平臺「相遇未名」成立。2015年,「陌上花開」又誕生在清華園,如今稱自己為「985圈子都在用的相親平臺」。
  • 2021屆畢業生有福了,人民日報公開招聘標準,打破「唯名校論」
    2021屆畢業生有福了,人民日報公開招聘標準,打破「唯名校論」現如今,大部分學生在畢業以後都想獲得穩定的工作,如果是國企或者公務員,那就更好了,畢竟比起不穩定的薪資待遇,和沉重的工作壓力來說,鐵飯碗的工作簡直是人間天堂。
  • 相親名校鄙視鏈:上好大學就有好婚姻?
    近日,一篇《在985高學歷圈層相親》的文章揭示了相親圈的名校鄙視鏈:「我應徵你就是因為你是清華的。」清華畢業的劉韜在各個相親平臺遇到的多個女生明確告訴他。北大校友圈婚戀平臺的情感諮詢師林海豔總結,80%以上的客戶很在乎對方學校,其中以女性尤甚。
  • 「985相親鄙視鏈」曝光:孩子,我為什麼讓你一定要上名校
    而且這個相親局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鄙視鏈: 985看不上211, 211看不上普通一本, 普通一本看不上二本, ...... 你可能會納悶,那麼高學歷還需要相親嗎?
  • 弄潮·深評 | 相親只挑985?別讓「圈子」框住了人生的視野
    相親成熱搜 資料圖近日,一篇題為《985高學歷相親圈:有人稱「應徵就是因為你是清華的」》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熱議,也讓「985相親圈」進入了公眾視野。有人表示理解:追求學歷上的「門當戶對」無可厚非。但更多人持相反態度:難道人生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優等生思維」來解決嗎?據媒體報導,在所謂的「985相親圈」裡,存在著許多外人難以想像的規則。比如,「top2」要說自己是「top2」、「人大復旦」又不同於別的985、本科第一學歷最為重要等等。學歷似乎成為了「圈內人」為相親對象打分的最關鍵依據。
  • 北京985相親平臺嚴審學歷,海歸名校生淘汰600個相親對象
    明面上,任何從陌上花開HIMMR微信號看到活動推文的人都可以報名,事實上,最後入局的清一色都是985名校畢業生。活動的操辦方——陌上花開HIMMR(以下簡稱「陌上」),是市面上聚集大量精英受眾的相親平臺,2015年由兩個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校友月亮和樂樂創辦。兩人的初衷很簡單,在清華這樣男女比例失衡的院校,早日解決個人問題,兼顧姐妹脫單。
  • 「985畢業生只跟圈內人相親」引發熱議後,他們為什麼要築起高牆
    導讀:定位高學歷圈層的相親局,早就在我們這個社會廣泛存在。不過,2020年秋冬,它卻頻頻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02相親平臺顧名思義,「985相親局」就是 婚戀機構 為以「985」學歷為門檻的高學歷群體提供的相親服務
  • 「讀書無用論」和「唯名校論」,都是極端非理性的教育認知
    這與「讀書無用論」並列,叫做「唯名校論」,都是極端非理性的教育認知。唯有知識能改變命運,如果在學習生涯中,有清華夢、名校夢伴隨並鞭策自己,那就會為之努力,定會不斷獲得進步。但是不是只有考上清華、考上985/211才可以呢?考不上就前功盡棄了呢?當然不是。我想只要有過十年寒窗經歷的孩子們,幾乎都有過清華夢、名校夢。
  • 985相親平臺被罵勢利,「門當戶對」而已,究竟礙了誰的眼?
    有人愛找有顏的,有人愛找有錢的,人家985畢業的就愛用學歷劃線怎麼了?這不都是個人偏好嗎?拆遷戶找拆遷戶沒人嘴,白富美找高富帥沒人嘴,體制內找體制內沒人嘴,女明星找男明星沒人嘴,憑啥高學歷找高學歷就要被說勢利、功利、拉郎配?
  • 當代相親實錄:海歸優先,名校面議,普通一本難登相親市場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彤旭)清北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從事金融工作、高薪、高顏值是基本條件,想要參與其中的單身青年要提交自己的學歷、學位證書甚至是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認證,才能獲取從線上至線下的入門資格。近日,北京一985高校畢業生相親平臺的高標準篩選機制引發熱議。
  • 問教丨扭轉「唯名校」導向的就業歧視,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
    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改變人才「高消費」狀況,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因此,可以說教育部發布的最新通知,是對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具體落實。而關鍵在於,怎麼對存在「唯名校」用人導向和學歷歧視的單位,進行嚴肅處理、問責,不能讓扭轉「唯名校」導向,治理就業歧視,停留在文件之上。
  • 媒體評「985相親局」:把「起跑線」提前到相親上 是對幸福的誤讀
    根據這篇文章的講述,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平時,平臺會發布公號文章,介紹這些「優秀人士」,也會組織線下活動。
  • 名校畢業 不接受本科 教育背景因何成為相親關鍵項
    近日,北京一985高校畢業生相親平臺的高標準篩選機制引發熱議。教育背景是否是相親的敲門磚,這一現狀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擇偶生態呢? 中國商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誠覓985或有名氣211高校的本科畢業女生。」「碩士就讀於英國名校,徵同等學歷、名校畢業的女生,有海外留學經歷者優先,不接受本科。」
  • 985相親局是閉環?看似高大上的背後,可能是極度的焦慮
    最近「985相親圈」火了。這場唯高學歷人群的相親盛會,實則是個閉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只有985畢業的兩個人,才配在一起相知、相識,一起走進婚姻的殿堂。著實是無語。這老話說得好:有情人終成眷屬。如今還被一些人發展成了「985終成眷屬「。也許有些人認為,兩個「985「在一起,生的孩子不就更會是」985」?至少兩個「985「培養的孩子,絕對會好於農民生的孩子,而且孩子肯定會很努力、上進,勤奮不是?可一個幸福的婚姻真的是靠學歷得來的嗎?
  • 本科生已掉價,沒有高學歷護身和名校光環加持,小學老師也當不了
    沒有高學歷護身和名校光環加持,大學畢業生真的好難找工作!連當個小學老師,都要博士、碩士,這讓本、專科生小夥伴們情何以堪?近日教育部發聲,發布《關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將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官媒發聲,說明實際招錄過程中「唯名校」、「唯學歷」問題的嚴重性和普遍性,這種唯學歷唯名校的招聘是否能在後續得到扭轉,尚待觀察。
  • 快評|「唯名校」是一種粗糙的用人觀
    英雄不問出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是被歷代聖賢奉為圭臬的選人、用人之道,為何到了今天,一些選人、用人場景反而落入「唯名校」「唯學歷」俗套,非名校、非高學歷、非海歸甚至連應聘的「入場券」都拿不到,這究竟是一種進步,還是退步?進步抑或退步尚可爭議,但說「唯名校」「唯學歷」是一種粗放型用人觀應該比較公允,大家能夠接受。
  • 年入百萬清華美女碩士,29歲後曾連續相親四年,婚後她建議:高學歷女性最好在23歲開始相親,成功率高一倍都不止
    她說,時尚院校的同學一般不進行相親的操作,曾是兼職模特、身高182cm的她,卻是個例外。 蔗蔗詳細描述了父母給她安排的相親場景:豪華的餐廳、隆重的氛圍,一個介紹人兩邊坐著兩個家庭,男孩子通常是海歸的碩士或博士,父母們通過介紹人迅速了解雙方的背景,往往是兩邊的家長談笑風生,她卻跟相親對象幾乎說不上幾句話。
  • 在985高端相親局,沒有愛情:你會愛上低學歷的人嗎?
    前幾天偶然看了一篇985高端相親局的文章,著實被震撼了一把,沒想到現在相親的要求已經如此之高。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某高端相親平臺裡一些男女的現狀,和他們奇奇怪怪的擇偶標準。 今年很流行的一個詞是」內卷「,可以說985相親局也是內卷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