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剛出差去了汕頭,這次是受合作方邀請洽談合作項目。印象中似乎對於汕頭沒有什麼概念,不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座城市,所以一直充滿好奇。我是比較粗糙的人,基本上每次出差只對當地氣候做功課,像當地的飲食文化等完全就是落地以後找當地人了解,因為那樣才能找到最地道的味覺享受。
去了潮汕的當天氣溫大概20度左右,還有一點微風,還是很舒服的。因為提前查詢了當地氣候,所以下了飛機就趕緊把冬天的衣服都換掉了,只穿了牛仔褲和長衫。我們落地的機場叫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機場相對來說就比較小一點,人流量也不是很大。
很喜歡機場裡零零散散的旅客,沒有喧鬧的聲音,大家都只在自己的空間裡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很愜意的感覺!
項目合作方安排司機來接我們,直接就奔當地有名的一家潮汕牛肉火鍋店了。店名和地址已經忘記了,但是牛肉火鍋的味道真的棒極了。
北方人對於火鍋也是情有獨鐘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一頓火鍋驅除寒意,一頓火鍋心裡溫暖無比。但相對於潮汕的牛肉火鍋,突然覺得我們北方人吃的火鍋有點太粗糙了。如果用文武兩種狀態來說的話,北方就是武吃,而潮汕火鍋就是文吃。
一開始在上火鍋前要把所有的餐具用開水燙一下,這並非因為疫情才這樣做,而是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飲食習慣。這也是我們北方人應該學習的不單純是為了衛生安全考慮,更是具有了一種儀式感。
據合作方介紹,潮汕牛肉火鍋成名於上世紀40年代,傳統做法是將沙茶醬加入鍋中,用濃湯做鍋底,後來逐漸化繁為簡,涮牛肉的鍋底只剩下牛骨清湯和白蘿蔔,更有利於嘗出牛肉本來的味道。
潮汕的牛肉火鍋的牛肉都是很新鮮的,據說是現宰現賣。因為牛肉部位不同,質地不同,需要涮的時間也不同,口感和味道也大相逕庭。這在我們煮火鍋的時候體會得淋漓盡致,合作方的林總基本上刷一種肉就會告訴我們這是牛的哪部分,需要涮多久。然後用類似於北方的大漏勺把牛肉放在上面,待開鍋後,將漏勺在湯鍋裡上下燙制,短短幾秒鐘牛肉就可以品嘗了。搭配上沙茶醬味道簡直不要太幸福喲!
為此我還專門科普了下不同部位的牛肉需要燙煮的時間。
1、脖仁(8-12秒):又名雪花。潮汕牛肉火鍋裡最頂級的部位就是「脖仁」,「脖」就是脖子,「仁」在潮汕話裡是果實、中心的意思,所謂「脖仁」就是牛脖子上那塊微微凸起,最經常活動的肉的核心部分。「脖仁」的最大特點是肥嫩並且微有嚼頭,還有十足的肉香。
2、吊龍(8-12秒):潮汕火鍋必點的常見部位。吊龍是牛脊上的一長條肉,總體來說口感軟嫩細膩、鮮甜飽滿。
3、吊菱膀(8-12秒):也叫吊龍伴,位於吊龍側邊兩條,因為帶了些肥肉,所以比吊龍更加香滑可口。
4、匙仁(8-12秒):又名匙皮。匙仁位於脖仁的下方,接近肋骨,因為連著脖子,筋肉結實,肉中往往穿插著細筋,匙仁的脂肪含量較脖仁更高,非常鮮嫩。匙仁靠下的部位就是匙柄,匙柄無論肥瘦中間會有一條明顯的肉筋,入口柔軟又有些彈牙。
5、正五花(6-10秒):最彈牙的部位當屬正五花,是牛後腿大腿內側的兩小條牛腿肌腱。正五花比較難得,有些老闆甚至要偷偷藏起來留給熟客。
6、肥拼(8-12秒):牛腹部的夾層肉,最大的特點就是肥香。好的切面可以看到厚厚的一層脂肪和紅肉的分層,不過要有足夠肥的牛,才能有這樣漂亮的切面。
7、嫩肉(8-12秒):位於臀腿部位的肉,產量較大。
8、胸口油(3分鐘以上):又叫胸口朥,是牛前胸部位的一塊脂肪,大而肥的牛才會有,並且胸口油很少會在其他料理中出現。看起來肥膩的胸口油,吃起來卻沒有肥膩的感覺,反而十分脆爽。
當然除了這些有代表性的部位,牛的內臟和牛肉丸的燙煮就沒有那麼高的講究嘍。
這裡邊提到的牛肉丸也是當地的特色美食之一,有著「中華名小吃」之稱。吃起來Q彈有嚼勁,不油不膩滿口的肉香。
以前傳統的潮汕牛肉丸是手打出來的,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鐘,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裡,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鐘,撈起牛肉丸。
牛肉丸可以用來吃火鍋,還可以煮湯,搭配上辣椒醬或者山茶醬,味道更是美哉美哉!
一頓火鍋吃了兩個多小時,最後我們幾位同行的朋友都已經吃不下,真的是太好吃了。最後總結的一句話就是:吃潮汕牛肉火鍋,就是一種幸福!
因為之前和合作方都是電話或者微信溝通,這次來拜訪一頓潮汕牛肉火鍋,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氛圍一下子變得特別融洽,沒有了一開始的拘束和距離感。包間裡充滿了歡聲笑語,這也預示了我們向成功的方向邁進!飯後去參觀了合作方的廠房和產品以及公司的相關介紹,雙方交流的很愉快。
到了下午就是我們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合作方推薦我們可以去小公園(當地的比較出名的公園)看看。因為汕頭最近要準備2021年的亞青會,所以導出都在整改修路。所以交通稍微有點擁堵,尤其是到了晚上。所以就放棄了去小公園,就在入住的酒店附近找一些當地美食來品嘗。我們住在君華海逸酒店,算是當地比較老牌的酒店。建築風格比較古老,沒有大動工程,只是在房間進行了裝修。服務方面還是比較人性化,很到位。如果有來汕頭出差旅遊的朋友,可以選擇住在這裡。
在酒店休息了一下,我們就驅車去了天天海鮮城,這是當地海鮮做的比較好吃得一家。一進門左側全部都是海鮮各種魚、螃蟹、蝦、貝類等等,看的眼花繚亂。在櫃檯上還放著各種海魚,旁邊櫥窗放著很多滷味。
我是不太吃海鮮的,所以就把點菜的事情交給其他小夥伴嘍。然後我們就在包間裡坐等美食的降臨。
點了各種海鮮和滷鵝、滷肝,又來了一份海鮮粥。因為看到美食就直接開動了,所以就沒來得及拍照就被我們風捲殘雲般消滅得一乾二淨嘍。因為我們幾個同事都是第一次來汕頭,平時也不太吃海鮮,但是這裡做的確實不錯,所以就吃的太嗨了。
酒足飯飽後,我們又去了看了海灣大橋的夜景。這可是我們第一次看海呦,難免有些激動。看著海浪拍打著礁石的撞擊聲很是興奮,以前總是在電視上看到,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海感覺果然不一樣。站在岸邊看著遠處的海景,前所未有的寧靜之感。
次日早上又在酒店附近品嘗了腸粉,我們統一點了牛肉腸粉,腸粉裹著雞蛋、牛肉、蔬菜等食材,再澆上滷湯,入口香氣瀰漫,實在是太好吃了。
這一次的出差除了搞定了業務合作,還品嘗了汕頭很多的美食。當然除了美食以外,當地的茶文化也是聲名遠播的。這裡的居民,不管你是什麼階層,都喜歡喝工夫茶。
喝工夫茶是廣東潮州人一項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了,飯後,或者客人來訪,好友相見,都是以一壺茶來陪襯。日本的煎茶道、中國臺灣地區的泡茶道都來源於潮州的工夫茶。
這邊最讓我著迷的可能就是當地的摩託車載客的文化,因為一直有著摩託車情節,看到大街上如此多的摩託車,真的是很興奮。幻想著自己也能騎著摩託車飛馳在美麗的城市裡。
摩託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承載著人們在生活中奔波的交通工具。但有一點就不太好了,為了趕時間很多人會突然橫穿馬路,或者突然併線等違規行為,真是嚇出一身冷汗。
因為時間倉促,並沒有更好的去了解汕頭這座城市。相信隨著和合作商的業務更密切,往來於汕頭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到那時候在好好出去走走,品嘗更多的地方小吃,遊覽更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