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組團赴德展示潮汕文化 在德國颳起「潮汕風」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汕頭組團赴德展示潮汕文化
  在德國颳起「潮汕風」

德國迪爾曼中學的學生展示著自己的剪紙作品。受訪者供圖

來自汕大的學生給德國小朋友介紹珠繡。受訪者供圖

潮繡傳承人洪裕靜指導德國賓客繡出「和諧」的刺繡作品。

在剪紙傳承人陳小燕的指導下,外國中學生剪出了潮汕粿品圖案。

  受訪者供圖

  10月12日至10月21日,德國斯圖加特舉辦「斯圖加特—新加坡·遠東文化節」,邀請來自中國、新加坡、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手工藝人現場展示各地文化風情。

  在新加坡HEAD基金會的邀請下,汕頭代表團一行31人此次代表中國參加活動,團內成員包括潮繡、潮劇、木雕、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及熟悉工藝的汕頭大學師生。

  在為期10天的行程裡,汕頭代表團展示了包括潮劇片段、潮語歌曲、潮樂演奏、英歌舞、工夫茶、潮繡、木雕、剪紙等潮汕傳統工藝,「走出去」的潮汕文化受到了德國人的喜愛。

  ●文/南方日報記者 餘丹

  實習生 餘依璟

  潮汕傳統文化在德國大放異彩

  潮汕英歌舞伴著歡快的旋律跳出喜慶的氛圍,賓客紛紛隨之舞動。工夫茶展示採用德國最甘洌清甜的礦泉水衝泡茶葉,鐵觀音、單叢茶、小青柑,茶香馥鬱撲鼻,吸引了眾多賓客品嘗……這是在「斯圖加特—新加坡·遠東文化節」上潮汕文化展區的情景。

  連日來,潮汕文化展區吸引了許多賓客駐足了解,潮汕傳統文化讓外國朋友嘖嘖驚奇:怎麼能把一塊木頭做成這樣精美的形狀?怎麼能在紙上剪出這麼細膩的線條?這些「水墨畫」真的是繡出來的嗎?

  剪紙傳承人陳小燕在攤位前,細細地向外國賓客介紹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工藝。為了展示剪紙技藝,陳小燕拿起剪刀,咔咔幾下,快速地剪出了一張「披肩」,讓參觀的賓客連聲稱讚。不少旁觀的德國人還興致勃勃地加入了剪紙行列。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膚色,但相同的是對文化的熱愛與對藝術的追求。」這是陳小燕連日來的感受。

  潮繡傳承人洪裕靜告訴記者,許多人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些珠繡和珠子,有些人還用「神奇」來形容。「這裡的小孩很喜歡嘗試珠繡,還有不少男士非常耐心地坐下繡制。」洪裕靜說,周末時每天百餘人前來體驗,許多人排隊半個多小時,就為了體驗一番刺繡技藝。

  洪裕靜還說,德國一位夫人非常喜歡潮汕刺繡和中國書法,展會期間還特地請書法老師張曉楠書寫了其中文姓「蘇」字,又請她幫忙繡制。有感於德國人對潮汕傳統文化的喜愛,洪裕靜抽空製作了該作品。當拿到屬於自己的專屬繡品,這位德國夫人十分開心,她還贈送給洪裕靜一塊畫有「天使」圖案的石頭作為禮物。

  海外華人主動當起家鄉「代言人」

  中國與德國相距七千多公裡,來自兩國的人民匯聚在展館裡,因為這場文化交流活動,變得更加親密。

  德國人雅曼連續五天到展館參觀,他說:「我很喜歡亞洲文化,這些展示讓我對中國文化有了更多了解。我希望以後能到中國去感受這些文化。」除了當地人,也有許多華人前來觀展。

  在德居住了三十餘年的陳先生攜家人來到文化節,聽了許久不曾聽過的潮劇,與粿品傳承人鄭少君交談許久,暢談家鄉近況。陳先生說,沒想到在德國還能夠看到粿品。

  「外國人問我為什麼粿品是桃形的,我告訴他們,仙桃是長壽富貴的好意頭,粿印裡是一個壽字,是一種人神共享的美食。」粿品傳承人鄭少君的攤位前,圍滿了許多外國賓客,他們一邊品嘗從中國帶來的粿品,一邊聽鄭少君講解粿品的製作過程。

  「在斯圖加特這麼久,像這樣的中國文化展示還是很少見。」來自四川的唐超因工作來德八年。他為這場中國文化展示而自豪,還邀請了他的德國同事同行前來觀展。

  唐超非常喜愛潮汕美食和文化。在工夫茶攤位,唐超變身「代言人」,給德國同事介紹了中國的茶文化。唐超的同事們在現場高興地品嘗粿品、動手剪紙。他們都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中國潮汕文化,並感到很開心。「我們沒有去過中國旅遊,這一次活動非常有趣。如果還有接觸潮汕小吃和文化的機會,我們非常樂意前來參與。」

  現場還有不少潮籍後代用潮汕話與傳承人交談。雖然自幼在國外長大,但他們卻還能說著一口流利的潮汕話。親切的鄉音縈繞在展館中。

  潮汕傳統文化走進德國中學課堂

  此次文化交流活動,還安排了剪紙、英歌舞及書法進課堂的活動,汕頭代表團的非遺傳承人、老師們走進德國迪爾曼中學,親自教授學生們這些潮汕傳統手工藝。

  每一堂課,都吸引了許多中學生參加。書法課堂上,外國學生提筆學習篆書「高山流水」。為了讓學生們加深對書法的了解,張曉楠講述了蘭亭集序的故事、曲水流觴的故事。王羲之醉酒卻寫出酒醒後難寫的神韻,這讓學生們十分驚訝。

  在珠繡和剪紙課堂上,一針一線,一珠一串,在傳承人和汕大學子指導下,外國中學生繡出自己的專屬珠繡,剪出自己的中文名字,連帶班老師也拿起剪刀學習。

  德國中學生尤裡克小時候就喜歡拿紙做工藝品,常用多張紙做成建築的立體模型。他也被剪紙吸引,在現場動手嘗試剪紙。他說:「剪紙是非常有趣美麗的東西,我非常喜歡。如果有機會更深入了解學習,我相信我會更喜歡這門藝術。」

  「剪紙、剪紙……」「膠己人!」在陳小燕的指導下,外國學生們齊聲用潮汕話說「剪紙」「自己人」。臨走前,陳小燕還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名學生在當場學習了簡單剪紙之後,把自己創作的一幅熊貓剪紙送給陳小燕。「熊貓是中國最重要的象徵之一,我覺得亞洲文化也是。」學生稚趣的回答,讓現場的人都感到十分暖心。

  英歌舞課堂由陳育勝、黃大安授課,主要教導學生最基本的轉棒和英歌舞的腿部動作。負責課堂中英翻譯的汕大學生陳東鵬說:「當我給中學生們看英歌舞錄像時,他們看到都會很開心。我聽不懂德語,但看到他們的眼神和嘴角上揚,儘管語言不通,也很明顯感受到他們很欣賞英歌舞。」

  十天裡,陳東鵬對一幕場景印象深刻:「英歌舞在臺上表演,我看到臺下有教過的小孩看到表演很激動,急著拍肩告訴旁邊的同學他也學過,有的還跟著節奏舞動手腕,演示上課學到的手腕轉棒。」

  中國大學生異國「秀」出中國文化

  汕頭代表團領隊裔傳萍老師告訴記者,此次汕頭代表團由汕頭大學至誠書院組織,共有12名汕大師生及17位潮汕民間藝人參與。

  自八月遴選面試後,同學們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和指導老師反覆討論到德課堂講解的內容,斟酌怎樣的英語表達能更好地讓德國學生了解潮汕文化的獨特風格與魅力所在。

  為了保證本次中德文化交流的質量,至誠書院還特別邀請香港資深導師王冠成和袁惠兒對入選的同學們進行文化交流和潮汕文化方面的特別培訓,並對同學們的中外文化交流課程內容進行了詳盡指導。臨出發德國前,汕大師生們還集中訓練,大家都希望能更好地對外展示潮汕傳統文化。

  「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這次難得的中德文化交流機會,以大學生獨到的視角向德國的大中學生展示潮汕文化以及中國文化的魅力,同時更要展現汕大人良好的藝術修養與精神面貌。」臨行前,至誠書院黨委書記高見如是叮囑學生,而學生們也沒有辜負學校及老師的期望。

  此次文化交流活動中,汕頭大學17級的吳芷榕和洪爾浼主要負責進入課堂向德國中學生講述「中國音樂之美」。儘管事前做足準備,但她倆還是遇到了一些小突發:準備了英文課件,可是有些學生英語水平不佳,難以全部理解;準備了音頻文件但因為設備問題無法打開。

  「臨場反應是對自己的一次很大挑戰,也是一種自我的突破。」吳芷榕告訴記者,自己事先已在英文PPT上增加了一些德文注釋,方便德國學生理解。設備不如人意時,她選擇以現場彈奏代替原計劃播放的音頻,以現場互動替代單向傳播。

  「在授課之前我其實並不是很自信,但是到課堂上接觸德國學生,會發現他們非常地尊重你。你儘管放心好好表現自己,這是很讓我震撼的一點。那種極受尊重的感覺,是讓我課程能夠順利進行的力量援助。」吳芷榕說,德國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接受與喜愛,也讓她油然而生出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這一次德國文化交流,讓我對文化交流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以前我只專注於自己的知識表達,現在我會更關注交流對象的接受程度。」洪爾浼說,相信自己的演講能讓德國的學生更能感受到中國音樂之美,感受到中國音樂的特別之處。

相關焦點

  • 「潮汕印記」彩繪牆,展示形象傳文化
    在汕頭中心城區西部門戶電視塔外的街頭,一幅以「潮汕印記」為主題的長卷彩繪牆於近日繪就並閃亮地呈現在市民的眼前,吸引了眾人的眼球。這幅彩繪牆以潮汕非遺文化與汕頭新八景為創作題材,採用寫實的手法,展示汕頭傳統文化的韻味與日新月異的新氣象。
  • 品潮汕美食,揚潮汕文化
    ——暨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潮濠薈」三下鄉社會實踐潮濠薈」隊伍宣傳組訊(通訊員 林玉虹)為探索潮汕美食,弘揚潮汕文化,「潮濠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通過雲採訪、雲調研、網絡直播的形式於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0日在汕頭市濠江區、金平區開展以「品潮汕美食,憶潮汕文化」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 汕頭:整合各式美食打造潮汕美食文化
    本報記者 方淦明 攝潮汕美食名揚天下,美食是汕頭的重要城市名片之一,也是汕頭文化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時就指出「要保護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城區,彰顯城市特色,增強文化旅遊內涵,讓人們受到更多教育。」如何去保護和弘揚汕頭的美食文化,一直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 對話汕頭大學文學院院長毛思慧:澳門文化與潮汕文化一樣兼容並蓄
    從上世紀70年代末來到廣州讀本科、研究生和工作,後來又去香港讀博和工作,繼而赴澳門工作,汕頭大學文學院院長毛思慧驚覺,自己一直在粵港澳大灣區「遛彎」。
  • 「紅頭船」、潮汕情!汕頭金平萬達廣場商場設計講好「潮汕故事」
    ,專業商業規劃與設計一線品牌天霸設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品一品汕頭金平萬達廣場商場設計講好「潮汕故事」。深挖地域文化可以為商場注入強大生命力,想獲得如汕頭金平萬達廣場般文化內涵豐富的商場設計效果的朋友可以找天霸設計打造獨一無二的商場設計方案。1、設計重點:講好「潮汕故事」潮汕地區是著名的「三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和商業之鄉,商業氣息濃厚,地域文化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眾多。
  • 南粵古驛道五周年 汕頭小公園辦潮汕音樂文化展演
    中新網汕頭11月23日電 (記者 唐貴江)適逢2021汕頭亞青會倒計時一周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舉辦五周年之際,11月22日夜晚,汕頭市小公園舉行「潮汕音樂文化」專題展演。當晚,潮樂演奏——潮陽笛套音樂《燈樓》,潮語歌曲《一封番批》《夜色小公園》,話劇《風雨僑批》精彩片段輪番上演;現場還進行了「尋訪中央紅色秘密交通站後人」倡議書發布;還展出了僑批及潮劇、潮繡、潮汕勾花、潮汕木雕等傳統非遺文化,一場精彩的潮汕文化盛宴為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總決賽(汕頭·南澳站)劃上圓滿句號。
  • 這也許是全潮汕最值得期待的民宿,就在汕頭這個地方……
    、古建築保存較為完整,被視為研究潮汕歷史文化、考證潮汕歷史沿革的古村落。溝南潮汕古民居建築群及「許氏宗祠」、「世祜許公祠」、「許氏蓮祖家廟」被列入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在以前的潮汕地區,祖先或本人當過五品以上的文官的,建造住宅時以「大夫第」題寫在門楣上,除顯示高貴身份和榮耀家史外,也用來昭示啟迪後人,教化後代,讓子子孫孫能緬懷先輩、開拓進取,實現族旺家裕。
  • 廣東汕頭·潮州:用潮汕傳統文化滋養新時代城市魂
    現場,一幅幅極富立體感的粵繡作品,不遠處同場展示的潮州傳統美食,讓觀眾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一飽口福。以非遺為代表的、極具辨識度的文化標籤,正在成為外界認識和了解潮汕地區的一張亮麗名片。正如汕頭市委書記馬文田所說,歷史文化是城市的記憶,也是城市未來的競爭力。「我們要把潮州文化這一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鑄造城市發展靈魂。
  • 潮汕地區最高學府汕頭大學:曾是潮汕人的驕傲,為何止步不前?
    說起潮汕地區,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潮汕生意人多,以及陪伴他們經商、走遍天下的功夫茶。潮汕作為粵東地區一個地理上相對封閉的地區,在地理上、文化上相對獨立,但一直以來,潮汕人在與國際接軌方面,一直走在國人前列。
  • 潮汕牛肉丸,汕頭最高學府汕頭大學,這裡是有著好吃又好玩的地方
    今天,小鄭給大家講一講我的故鄉,汕頭,說起汕頭,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牛肉丸吧?汕頭的牛肉丸一絕,遍布中國各地,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汕頭牛肉丸是最好吃的,那味道,那勁道,彈牙爽口。汕頭除了牛肉丸還有牛肉火鍋,牛肉粿,套用網友說的一句話:沒有一頭牛能完整的走出汕頭,汕頭人民的智慧把牛的全部地方都利用得好好的!當然了,汕頭除了有好吃的還有好看的風景呢!
  • 光明日報丨陳景熙:持續深化潮汕華僑社會文化研究
    海內外3000萬潮汕人倍感振奮,包括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團隊在內的國際潮學研究(又名「潮汕文化研究」「潮州學研究」)界深受鼓舞。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團隊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潮州、汕頭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為開展潮汕華僑社會文化研究,首先必須對國際學術界上的潮汕華僑社會文化研究學術史進行回顧和梳理,以求繼往開來,推陳出新。
  • 潮汕文化創意產業園啟動運營 30多企業入駐汕頭"798"
    原標題:30多企業入駐汕頭「798」 潮汕文化創意產業園昨啟動運營,重點支持「泛大學生」群體創業入駐園區的企業有鮮明特色。  4月16日下午,汕頭市首家文化創意和電商相結合的大型特色文化創意園在珠池路新興工業村內舉行啟動儀式,這標誌著汕頭的「798」正式投入運營。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30多家企業進駐該創意園,該園區將重點鼓勵和支持「泛大學生」群體創業。
  • 汕頭景點大推薦,吃最地道的牛肉火鍋,感受最傳統的潮汕文化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一看汕頭,看一看汕頭的各種景點。汕頭的海濱長廊全長2000米,建成於1987年,可謂是汕頭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了,在白天,你可以清晰的看到汕頭內海及礐石山,那種隔海相望的感覺,在海風習習的吹拂下,看著玩鬧的孩童,手牽著手的老人,是一種內心的寧靜,在夜晚,會亮起街燈,感受夜晚的汕頭。
  • 第一次出差到汕頭,體驗潮汕的特色美食和本土文化
    前幾天剛出差去了汕頭,這次是受合作方邀請洽談合作項目。印象中似乎對於汕頭沒有什麼概念,不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座城市,所以一直充滿好奇。我是比較粗糙的人,基本上每次出差只對當地氣候做功課,像當地的飲食文化等完全就是落地以後找當地人了解,因為那樣才能找到最地道的味覺享受。
  • 探訪汕頭小公園街區:海內外潮汕鄉親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汕頭8月14日電 題:探訪汕頭小公園街區:海內外潮汕鄉親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廣東汕頭市小公園街區位於汕頭老城區,涵蓋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中山紀念亭、南生百貨大樓、郵電大樓等見證「百載商埠」歷史的建築、道路。
  • 汕頭(潮汕)遊玩攻略!兩天遊完!吃的好開心!
    牙哥在端午假期去了一趟潮汕地區,愉快的玩了一周。寫個小小攻略,給接下來還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一個參考!總體來說,潮汕地區,甚至廣東地區,玩不如吃。廣東省飲食文化真的棒極了!牙哥在汕頭2天,廣州3天,沒吃過重樣的東西!所以這個攻略是以吃為主,休閒老年團!那麼廢話不多說!開始旅程!
  • 潮汕牛肉丸稱霸市場?
    2016年3月26日,廣東省衛計委發布了《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汕頭牛肉丸》,規定牛肉含量需大於90%。消費需求提升 高端丸類遇商機在潮汕有規定,只有牛肉含量大於90%才能稱得上是潮汕牛肉丸。隨著潮汕牛肉火鍋風靡全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真材實料的潮汕牛肉丸。潮汕牛肉火鍋店紅火的生意,間接地向全國消費者進行了潮汕牛肉丸的試吃與體驗,對潮汕牛肉丸走出汕頭、走向全國市場,起到巨大的作用。伴隨產業的發展,行業湧現了一批潮汕牛肉丸代表企業。
  • 來一場潮汕商業史上完美的商機對接「饕餮盛宴」
    而處於轉型期的潮汕商業會以什麼樣的創新模式來向前推進?   1月11日,由贏商網主辦,以「贏在創新」為主題的2017中國商業地產模式創新論壇將在汕頭喜來登酒店舉辦。本次論壇會有哪些亮點?為何本次論壇會獲得行業的高度關注?距離活動只有一天時間,先為您揭曉本次論壇的強大陣容。
  • 「潮文化」潮汕華僑尋根地
    這裡是廣東最靠近福建的地區,是潮汕民系和潮汕文化的發源地。由於深受海洋文化和福建移民文化的影響,媽祖信仰文化也因此成為域內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潮汕人的媽祖信仰究竟是從何時開始,至今尚未見到確鑿的史料記載。從民間現有的資料推測,大致是興起於宋元時代。「討海」為生的潮汕人,或從事海上商貿,或捕魚為生,他們大多信仰媽祖,因此潮汕地區媽祖文化十分興盛。媽祖宮廟遍布境內各個角落,其數量之多無法統計。
  • 值得擁有的潮汕」粿」文化
    圖片取材於網友供圖潮汕「粿」是要花費時間製作,並非日常家庭主食,通常是只有在年節祭拜時才會特別製作的供品,故形成非一般的」粿」文化。從潮汕地區走出來的人們,不管是來自揭陽,汕頭,還是潮州,多多少少對潮汕粿有種不一樣的情懷。小時候,潮汕女孩子應該會常常聽到啊媽或啊嫲說,如果不會做」粿」,那是嫁不出的。所以每到過節時候,潮汕女孩子都這種方式」綁架」去學做」粿」,因為這種是一種傳統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