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逸波
黃逸波 ,字 子安,號南海墨人,廣東汕頭人 ,師承著名書法家林娟娟,李道一,倪進祥
現為:
文化部國家一級書法師
汕頭市楹聯學會執行會長
中國書法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
中國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
廣東楹聯學會會長助理
廣東楹聯書畫院草書委員會成員
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員
北京華夏蘭亭書畫院院士
黃逸波
胸中脫去塵濁 自然丘壑內營
——黃逸波先生書法鑑賞
如果對當代書法進行深入梳理的話,我們發現當代書法所具有的特殊品格是唯一的,至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遺落在文化各層次的書法家憑籍自身的學養形成了事實上的權威,但書法並沒有成為被廣泛研究的對象。經濟社會在發展中逐步積累能力,文化往往會形成一股新的力量。尤其圖像時代全面來臨之際,書法作為當代視覺藝術的獨特部門,書法的生存方式、表達方式、創作觀念和現實關懷遇到了新的境況,發生了新的變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流行書風」對傳統經典的解構,讓書法家們通過古代文字遺存的圖像去重新審視歷史,重新評價書法,這又形成了新的歷史語境,進而為當代書法的逆勢生長提供了能量。
黃逸波作品
很多人會反問,當代書法為什麼能保持逆勢生長這種激情與活力?核心的原因也許是眷念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人,在立足於社會經濟的變化時,試圖以理想主義精神對生態環境極為惡劣的書法做出某種新的闡釋,而黃逸波老師正是這種理想主義者。
和黃逸波老師相識皆源於文化圈,他先後師承林娟娟,李道一,所謂轉益多師、取法乎上是也。在他藝術之路即將踏上新的徵程之際,我在這裡主要談談讀他書作後的心得。好像有些文不對題,不過常言道字如其人,也算是在表述黃逸波老師本人吧。
黃逸波作品
欣賞黃逸波老師的草書,用筆直率,結字著力體現其不經意的匠心,章法上有意打破字間行間的固化方式,在墨法上一任自然,又輔之以精緻、緊密而富有狂草氣息,虛實有度,層次分別,形成了極為巧妙的對比,故有一種超塵脫俗的獨特意趣。
黃逸波作品
書法是一門藝術,除了以漢字為載體的作品實體外,更看重書家的書品和人品的統一,更重視個人文化的修養。「德成而上,藝成而下」,德行的修養乃是滋養書法以常青常新的養料。從黃逸波老師的書法作品中完全可以窺見其人勤學肯鑽、沉穩幹練、修德修身的品性。在其作品裡也不難看見黃逸波老師所追求的是一種高貴的典雅,他的作品中呈現的「雅」高古質樸,是一種對行草書體的進一步錘鍊和認知,承襲傳統,又不背離時代潮流,他深知書法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就得在「雅」字上下足功夫,追求古雅而不能流於俗;「趣」體現在黃逸波老師作品中與其說是一種筆法的韻味,不如說是點畫的遊戲,在矛盾中共生共存,既獨立又相互依存。他的「趣」是一種書寫過程中即興式的意外之致,不重設計雕琢而貴乎天然,頗有禪宗「立心見性」般的天趣,同時亦有一種「水袖長舞」的野趣,給人以新理異態,自然迭出之感。
黃逸波作品
不朽的經典往往既滲透著歷史的積澱和哲理的體驗,又蘊涵著時代的理想和孕育著時代的精神。不善於繼承,就沒有創新的基礎;不善於創新,就缺乏繼承的活力。
黃逸波老師的可貴之處還在於,其作品所呈現出的作品既草又行,微妙的變化和舒展悠揚的旋律,在平衡與不平衡間顯現出別樣的形態,在錯落跌宕中給人以視角平衡感。看似漫不經意,卻又用心良多,行筆舒展暢達、不疾不徐,其筆情之純靜,墨意之深邃,似有一股古拙、清逸、淡雅之氣蕩漾其間,使人如沐清風、如飲清茶、如飲瓊漿,心境升華的同時,一派神清氣爽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黃逸波作品
因此黃逸波老師筆下之字,是其心靈的印跡,也是其藝術天分的呈露,給人一種心靈嘯傲的快感。書法貴在自適其性,逍遙,自由,洩露生命之隱秘,下筆自然象呼吸一樣自然。黃逸波老師對書法藝術本質的認識和對自身客觀評價的自覺,從書法藝術中最為平實的基礎層面來進行研究實踐,作品古典而當代,包含著過去,也預示著未來。
而慣常的習慣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容易固化成經典的審美定式,更容易走向自我滿足時,在不自覺中往往成為一種束縛。而書法的本質屬性,一方面依靠繼承傳統得以延續其無法從外界獲得的藝術語言表達方式,另一方面又在創新上保持著藝術天生的先鋒姿態,這兩方面在書法發展中互為階梯,傳統的重新闡釋必須依靠創新性的語言,而書法家的創新又高舉復古的大旗,這的確是發人深省的哲學課題。
黃逸波作品
縱觀黃逸波老師的作品,在對二王和孫過庭的書法深入的研究中,得法取法,因此黃逸波老師的書法富有音樂節奏感,雲捲雲舒,風雲變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他努力之,我們期盼之!也祝福之!
黃逸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