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文無心臟病史猝死震驚全中國 專家釋疑(圖)

2020-12-20 搜狐網

  侯耀文之死震驚全國 無心臟病史為何猝死 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指出 人過中年最易扣動心梗「扳機」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耀文因心肌梗死突然去世的消息令很多人感到震驚,一個以往並無心臟病史的人為何會突然發生心源性猝死?

  夏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季節,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洪昭光教授指出,40至60歲的男性是心梗猝死的高發人群,高血壓、高血脂等因素會導致人體動脈出現斑塊,就像是一把子彈上膛的槍,一旦扣動扳機,「子彈」打出去,就會造成心梗。

  揭秘心梗

  血壓血脂先異常誘因出現疾病發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臨床表現,典型症狀包括胸痛、胸悶、憋氣、渾身大汗、四肢冰涼、噁心嘔吐等,可導致休克等,嚴重時病人會發生猝死。

  即便經過搶救,生命得以保全,心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在爬樓或做一些體力勞動時,很容易出現心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生活能力、質量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一般來說,心梗的病因是高膽固醇、高血壓、吸菸等,導致動脈內膜損傷,沉積為斑塊,這些斑塊不規則地分布在動脈內,一旦斑塊破裂,就會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然後堵塞血管,從而造成心肌梗死。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基本原因,即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缺乏運動及飲食搭配不合理等;另一類是誘發原因,即誘發動脈內斑塊破裂的因素,包括嚴寒酷暑、壓力、過度疲勞、突然用力、緊張、生氣或激動等。」洪昭光教授說。

  「扳機」一旦扣動「健康」人可猝死

  就像「子彈上了膛的槍和扳機」的關係,對於心源性猝死的發生,洪昭光教授做了這樣一個比喻。

  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導致人體動脈內出現斑塊,就像是一把子彈上了膛的槍。

  如果不扣動扳機,人就是安全的,一旦扣動扳機,「子彈」打出去,斑塊破裂,就會造成心肌梗死。

  對於心梗的病人來說,太大的壓力、酗酒、過勞、氣溫過高或過低、情緒激動、緊張以及突然用力等,都可成為扣動「扳機」的動力。

  發生心梗等心源性猝死的人,其死亡表現各不相同,有的是雖有一些病症出現,但卻很輕微,自己以及周圍的人都沒有注意到;有的是雖有慢性病症狀,但是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死去。

  還有的人外表看似很健康,完全沒有任何疾病的感覺或症狀,幾乎沒有經過瀕死期就猝然死去,甚至晚上臨睡前還談笑風生,夜間卻意外死亡了。

  心梗症狀差異大胃痛牙痛要警惕

  「人到中老年後,疼痛敏感度會下降,又因為發生心梗部位的不同,在疾病突發或猝死以前,症狀常常差異非常大。」中日友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曾慶說。

  據曾慶副主任介紹,有的心梗病人會出現「胃痛」、「牙痛」、「左肩痛」、嘔吐或意識不清等症狀,此時,如果簡單地認為是胃病、牙病、感冒發作而服用胃藥、感冒藥、止痛片,或者當作肩周炎、頸椎病發作而擅自進行肩頸部按摩,不但不能緩解症狀,反而可能加速猝死的發生。

  因此,如果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肩痛,家屬或身邊的同事應保持警惕,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急救中心呼救,以防不測。

  下列情況應就醫

   中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昏厥或胸悶、不明原因昏厥、胸痛、心悸,臥床或睡眠時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大汗淋漓、異常鼾聲等;

   急性心梗經救治後頻發心絞痛或疼痛劇,心梗後頻發心絞痛,梗死面積廣泛或前壁心梗伴有心衰、休克、嚴重心律失常;

   心絞痛首次發作後 1 個月內,發生心肌心梗脆弱期梗死的可能性達59% 不穩定型心絞痛44% ~70% 發展為急性心不穩定型心絞痛梗 16%發生猝死;

   陳舊性心梗 陳舊性心肌梗死後 6~18個月為危險期;

   高血壓伴左心室肥厚 出現無症狀心肌缺血,應警惕心源性猝死。

  預防心梗

  心梗夏季高發單獨外出要備藥

  夏季是老年病、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由於天氣悶熱,人體大量出汗、脫水,導致人體的血管收縮、血壓增高、內分泌紊亂,有既往心臟病史,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病的患者應提高警惕。

  在這個季節,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應減少戶外出行,儘量避免在擁擠、空氣流通性差的環境中活動,即使是在家裡,也要注意空氣流通,多喝水。

  如果老人單獨外出,身邊要帶一些必備藥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及能迅速聯繫到家人的電話號碼。

  合理飲食避菸酒搬抬重物要當心

  「預防心梗,應該從小開始。不抽菸、少喝酒,規律飲食、適量運動,以避免出現肥胖等誘發膽固醇增高的因素。」洪昭光說。

  菸酒會促發心梗,造成心臟衰竭,是心臟病人的大忌;肥胖則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增加心臟負擔,所以,注意合理飲食,蛋白質、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脂肪都要攝入,最關鍵的是控制總量,堅持「七八分飽」的原則。

  如果已經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等症狀,則一定要注意避免「扣動扳機」。不過量飲酒、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和壓力過大也應盡力避免。

  另外,絕對不搬抬過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時必然彎腰屏氣,對呼吸、循環系統的影響與用力屏氣大便時很類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誘發心梗的常見原因。

  此外,還要放鬆心情,愉快生活,對任何事情要能處之泰然。

  搶救須知

  心梗病人不能隨意搬動

  大約一半急性心梗病人以前有發作心絞痛的歷史或有過度疲勞感,典型症狀就是出現持續嚴重的心前區憋悶、疼痛,沒有明顯原因的氣喘,突然不能平臥,脈搏過快、過慢或心律不齊,血壓下降,出汗,四肢發冷等。

  一旦發現家人或同事等有心梗前兆,不能忙於搬運,而應讓病人就地安臥,不要翻身,不要讓其說話和走動,更不要搖晃病人。

  如患者身邊有急救藥物,如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應及時幫助其服用,硝酸甘油有擴張血管的作用,但一定要含服,含在舌下,一分鐘後就能起作用,不能口服,因硝酸甘油被胃吸收後,就無法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了。阿司匹林能有效抵抗血小板凝聚,咬碎口服即可。

  在給患者服藥的同時,要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請求救護人員趕來處理,而不是打給家人或朋友。另外,要避免輕視症狀,誤診誤治。

  新聞背景

  13秒就奪一條命

  40至60歲的人,尤其是這個年齡段的男性是心梗的高發人群。

  在我國,40多歲就死於腦卒中、心梗的人並不罕見。1998年,中國有260多萬人死於腦卒中和心梗,平均每13秒,心血管疾病就會奪去一個人的生命,而這個數字目前還在不斷攀升。

  相關連結

  何謂心源性猝死

  貌似健康或症狀不明顯,以及病情平穩的人,由於體內潛在的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突變,所引起的突然或意外的自然死亡,稱為猝死或急死。

  心源性猝死多由於心電不穩定所致,症狀突然出現,往往立即死亡,稱為「瞬間死亡」。

    記者 曾佑忠 特約記者 錢勇

(責任編輯:曾玉燕)

相關焦點

  • 北京協和專家:搶救心臟猝死 抓住"黃金4分鐘"
    [導讀]心臟猝死是當前急診醫學和心血管病學中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無論在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心臟猝死的發生率都很高。心臟猝死是當前急診醫學和心血管病學中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無論在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心臟猝死的發生率都很高。
  • 25歲,年薪30萬,猝死!心臟猝死前的4大徵兆,你有嗎?
    而今,當猝死的消息傳來,親朋好友都很震驚,無法相信。畢竟……他只有25歲。 這些年,關於中青年人猝死的報導屢見不鮮,我們在感嘆生命脆弱的同時,也在反思為何都市白領猝死高發? 關於猝死,你需要知道: 1.
  • 有心臟病史的考生家長場外等候要注意這些
    他們的心理狀態和身體健康同樣應該被關注,尤其是有心臟病史的人!對有心臟史的家長而言,焦慮可以對心臟產生影響。從字面意義上理解,焦慮即火烤心而焦的意思。當然人體的心臟代償功能強大,不是一焦慮,就會對心臟產生實質性的損害。
  • 大學生夜間操場猝死 專家: 第一時間急救至關重要
    原標題:大學生夜間操場猝死 專家: 第一時間急救至關重要經過體表調查,小劉全身無明顯外傷,現場也沒有摔倒或打鬥的跡象,可以基本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據初步判斷,小劉可能系在鍛鍊時引發了心血管疾病不幸猝死。   鄧書記說,小劉是一個優秀的學生,還是班上的團支部書記,無不良嗜好,身體也比較健壯。經過走訪,小劉的同學均表示,他每天晚上確實有前往操場鍛鍊的習慣,大多是獨自前往。   目前,校方已將此事通知了小劉的家長。
  • 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健康者是猝死主力軍?
    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於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很多人可能對統計數字不太關心,但身邊的實際案例卻在屢屢發生。只有心臟病患者會猝死?一旦發生猝死應該如何急救?這篇文章統統說清楚……只有心臟病患者才會猝死?
  • 母嬰安全系列案例002:孕婦隱瞞心臟病史喪命
    不久後,她懷孕了,因為擔心受到婆家歧視,於是繼續選擇隱瞞病史。雖然多次產檢,她也想盡辦法不讓醫生發現自己曾有心臟病手術史。2017年底,她在當地醫院早產生下寶寶,住院期間沒有向醫生告知自己有心臟病史。產後她回娘家坐月子,產後半個月左右出現咳嗽、咳痰、氣促、胸悶,她自己和娘家人均認為是「感冒」,請了鄉村醫生來家裡治療,繼續向醫生隱瞞病史。
  • 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要是心臟衰竭能活多久?
    但要是這個老人家還有心臟衰竭呢?我想,他們最大的疑問莫過於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而患上心臟衰竭能活多久呢? 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猝死和心臟衰竭。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猝死?醫生給出的定義是:指外表健康或非預期死亡的人在內因或無外因的作用下,突然和意外的發生非暴力性死亡。
  • 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心臟衰竭能活多久?生命長短自己做主
    其實很多人想早睡,卻做不到,於是一遍遍地告誡自己:再這樣熬夜,早晚會猝死。這話真不假!那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呢?心臟衰竭的病人能熬夜嗎?心臟衰竭能活多久呢?回答「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前,先來了解下什麼是猝死。猝死是指急性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意外死亡的現象。如果你只是熬了幾天夜、加了幾天班,頂多加重你的黑眼圈,補補覺,待滿血復活,你還是條好漢。
  • 熬夜到什麼程度會猝死?心臟衰竭能活多久?熬夜傷身危害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車水馬龍的城市好像被按了暫停鍵一樣,大街上空無一人,人人關進了牢籠過起了隱居生活。一開始還好,時間一久問題就來了,這樣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別說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了,就連老年人的生活作息也慢慢開始紊亂了。大晚上的睡不著覺,熬著夜刷著手機,直到夜深人靜才有了些許睡意。這麼下去不禁讓人有些擔憂:會不會引起心臟衰竭,心臟衰竭能活多久?
  • 人體猝死常見有四原因
    人體猝死常見有四原因 2008年10月28日 09:51 來源:中新網-香港商報 各種心臟病都可導致猝死,而心臟病的猝死有一半以上為冠心病引起。猝死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心臟性猝死  這種猝死最為多見,多發生於起病後1小時以內,有的甚至數分鐘,主要與嚴重心律失常有關,其中冠心病最為多見。有些人可以無心絞痛及其它心臟症狀,冠心病隱匿存在,猝死為最早表現,不少所謂的「健康者」猝死,即是這種情況;高血壓病累及心臟,引起左心室肥厚,也易發生猝死。
  •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早知道早救命!
    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後能自行恢復,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因此,出現不明原因暈厥後應非常警惕,儘快查明原因,預防下一次暈厥甚至猝死的發生。  徵兆五、不明原因的疲乏。  在無激烈運動、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誘因的情況下,連續幾天、幾周甚至幾月出現極度疲勞感,伴有焦慮、失眠、無症狀驚醒等症狀,此時應考慮心臟出現問題。
  • 謠言:心臟早搏不是病,不用治療
    凡是看到一份心電圖不詢問病史,就給患者開藥治療早搏;或看完一份心電圖說早搏沒事,不用治療的;等等說法都是耍流氓!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或電解質紊亂,有時候一個危險的早搏會引起室顫,發生猝死,這時候早搏就是一危險的信號了。  遇到早搏怎麼辦?
  • 專家:別熬夜常備速效救心丸
    年僅35歲的演員高以翔不幸猝死,令人震驚惋惜。專家警示,冬季天冷突然增加活動時,心臟負荷大大增加,全身血液心血管循環系統超過負荷,容易發生心臟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於各種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發病突然、進展迅速,死亡發生在症狀出現後1小時內。患者發生猝死事件前可以有心臟疾病表現,但相當數量的人之前可能沒有心臟病病史,而猝死則作為首發表現。
  • 猝死的原因 可怕 這些因素竟會導致人猝死
    我們看過很多關於猝死的新聞,描述無一不是上一秒人好好的,下一秒便倒在地上失去了生命氣息,猝死在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出現這種情況時生還的機率基本為零,猝死的症狀有哪些?另外導致猝死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起了解一下吧。猝死的原因或許你看過很多關於猝死的新聞,裡面有因為壓力大猝死的,因為情緒過激猝死的,但它們基本上都是下面這些因素導致的。
  • 為什麼入冬後猝死事件多發?
    經到場醫護人員確認,該駕駛員已無生命體徵,系猝死。猝死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根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19年的一項數據,中國每年死於心臟猝死的人數約60萬。換算一下,每天有1600多人猝死,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個人的生命因此進入倒計時。運動性猝死在當下越來越高發什麼是猝死,為什麼會猝死?
  • 看似正常的幾個表現,可能潛藏著心臟猝死危機!
    心臟性猝死根據資料顯示,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因心臟問題猝死人數可高達54.4萬,是全世界發生心臟性猝死人數最多的國家!很多平時身體看似健康的人,竟然也會發生猝死。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說「看似健康」的人發生猝死更可怕?心臟病的老病號因為長期慢性的折磨使他的心臟產生了代償,不容易發生猝死;但看似健康的人,血管是在一個慢慢地狹窄中突然閉塞,沒有代償的機制,自恃身體強壯,不注意保護心臟,一旦心臟缺血很容易發生猝死。
  • 濱州醫學院院長猝死 專家:心源性猝死是突發死亡中最為急速
    王濱教授生前任濱州醫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山東省特色重點學科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山東省高校首席專家、分子影像學「泰山學者」設崗學科學術帶頭人、分子影像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分子與功能影像山東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分子影像與轉化醫學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分子影像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兼任中華放射學會分子影像學組主任委員等
  • 人在猝死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嗎?
    猝死不分年齡,最近幾年心源性猝死的報導不斷增加,且呈年輕化趨勢。 在對抗新冠病毒的鬥爭中,有兩位年輕的醫務人員也因猝死殉職。在中國引發猝死的多種因素未被有效控制,並有加重趨勢,包括心血管發病呈年輕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仍在呈增加趨勢。在所有猝死的病因中80%為心源性猝死,表現為心臟發生「驟停」,停止收縮和泵血,大腦首先因缺血缺氧發生意識喪失, 在5分鐘內因腦缺氧發生腦死亡。
  • 男子20年堅持每天遊泳2公裡 不料心臟遊出大問題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馬遙遙)六旬男子20年堅持每天遊泳2公裡,近期遊泳時突感心悸不適,隨後來醫院檢查,沒想到心臟出了大問題,冠脈造影提示前降支血管重度狹窄,最終在植入了兩枚支架後才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