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文之死震驚全國 無心臟病史為何猝死 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指出 人過中年最易扣動心梗「扳機」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耀文因心肌梗死突然去世的消息令很多人感到震驚,一個以往並無心臟病史的人為何會突然發生心源性猝死?
夏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季節,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洪昭光教授指出,40至60歲的男性是心梗猝死的高發人群,高血壓、高血脂等因素會導致人體動脈出現斑塊,就像是一把子彈上膛的槍,一旦扣動扳機,「子彈」打出去,就會造成心梗。
揭秘心梗
血壓血脂先異常誘因出現疾病發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臨床表現,典型症狀包括胸痛、胸悶、憋氣、渾身大汗、四肢冰涼、噁心嘔吐等,可導致休克等,嚴重時病人會發生猝死。
即便經過搶救,生命得以保全,心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在爬樓或做一些體力勞動時,很容易出現心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生活能力、質量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一般來說,心梗的病因是高膽固醇、高血壓、吸菸等,導致動脈內膜損傷,沉積為斑塊,這些斑塊不規則地分布在動脈內,一旦斑塊破裂,就會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然後堵塞血管,從而造成心肌梗死。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基本原因,即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缺乏運動及飲食搭配不合理等;另一類是誘發原因,即誘發動脈內斑塊破裂的因素,包括嚴寒酷暑、壓力、過度疲勞、突然用力、緊張、生氣或激動等。」洪昭光教授說。
「扳機」一旦扣動「健康」人可猝死
就像「子彈上了膛的槍和扳機」的關係,對於心源性猝死的發生,洪昭光教授做了這樣一個比喻。
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導致人體動脈內出現斑塊,就像是一把子彈上了膛的槍。
如果不扣動扳機,人就是安全的,一旦扣動扳機,「子彈」打出去,斑塊破裂,就會造成心肌梗死。
對於心梗的病人來說,太大的壓力、酗酒、過勞、氣溫過高或過低、情緒激動、緊張以及突然用力等,都可成為扣動「扳機」的動力。
發生心梗等心源性猝死的人,其死亡表現各不相同,有的是雖有一些病症出現,但卻很輕微,自己以及周圍的人都沒有注意到;有的是雖有慢性病症狀,但是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死去。
還有的人外表看似很健康,完全沒有任何疾病的感覺或症狀,幾乎沒有經過瀕死期就猝然死去,甚至晚上臨睡前還談笑風生,夜間卻意外死亡了。
心梗症狀差異大胃痛牙痛要警惕
「人到中老年後,疼痛敏感度會下降,又因為發生心梗部位的不同,在疾病突發或猝死以前,症狀常常差異非常大。」中日友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曾慶說。
據曾慶副主任介紹,有的心梗病人會出現「胃痛」、「牙痛」、「左肩痛」、嘔吐或意識不清等症狀,此時,如果簡單地認為是胃病、牙病、感冒發作而服用胃藥、感冒藥、止痛片,或者當作肩周炎、頸椎病發作而擅自進行肩頸部按摩,不但不能緩解症狀,反而可能加速猝死的發生。
因此,如果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肩痛,家屬或身邊的同事應保持警惕,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急救中心呼救,以防不測。
下列情況應就醫
中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昏厥或胸悶、不明原因昏厥、胸痛、心悸,臥床或睡眠時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大汗淋漓、異常鼾聲等;
急性心梗經救治後頻發心絞痛或疼痛劇,心梗後頻發心絞痛,梗死面積廣泛或前壁心梗伴有心衰、休克、嚴重心律失常;
心絞痛首次發作後 1 個月內,發生心肌心梗脆弱期梗死的可能性達59% 不穩定型心絞痛44% ~70% 發展為急性心不穩定型心絞痛梗 16%發生猝死;
陳舊性心梗 陳舊性心肌梗死後 6~18個月為危險期;
高血壓伴左心室肥厚 出現無症狀心肌缺血,應警惕心源性猝死。
預防心梗
心梗夏季高發單獨外出要備藥
夏季是老年病、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由於天氣悶熱,人體大量出汗、脫水,導致人體的血管收縮、血壓增高、內分泌紊亂,有既往心臟病史,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病的患者應提高警惕。
在這個季節,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應減少戶外出行,儘量避免在擁擠、空氣流通性差的環境中活動,即使是在家裡,也要注意空氣流通,多喝水。
如果老人單獨外出,身邊要帶一些必備藥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及能迅速聯繫到家人的電話號碼。
合理飲食避菸酒搬抬重物要當心
「預防心梗,應該從小開始。不抽菸、少喝酒,規律飲食、適量運動,以避免出現肥胖等誘發膽固醇增高的因素。」洪昭光說。
菸酒會促發心梗,造成心臟衰竭,是心臟病人的大忌;肥胖則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增加心臟負擔,所以,注意合理飲食,蛋白質、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脂肪都要攝入,最關鍵的是控制總量,堅持「七八分飽」的原則。
如果已經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等症狀,則一定要注意避免「扣動扳機」。不過量飲酒、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和壓力過大也應盡力避免。
另外,絕對不搬抬過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時必然彎腰屏氣,對呼吸、循環系統的影響與用力屏氣大便時很類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誘發心梗的常見原因。
此外,還要放鬆心情,愉快生活,對任何事情要能處之泰然。
搶救須知
心梗病人不能隨意搬動
大約一半急性心梗病人以前有發作心絞痛的歷史或有過度疲勞感,典型症狀就是出現持續嚴重的心前區憋悶、疼痛,沒有明顯原因的氣喘,突然不能平臥,脈搏過快、過慢或心律不齊,血壓下降,出汗,四肢發冷等。
一旦發現家人或同事等有心梗前兆,不能忙於搬運,而應讓病人就地安臥,不要翻身,不要讓其說話和走動,更不要搖晃病人。
如患者身邊有急救藥物,如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應及時幫助其服用,硝酸甘油有擴張血管的作用,但一定要含服,含在舌下,一分鐘後就能起作用,不能口服,因硝酸甘油被胃吸收後,就無法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了。阿司匹林能有效抵抗血小板凝聚,咬碎口服即可。
在給患者服藥的同時,要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請求救護人員趕來處理,而不是打給家人或朋友。另外,要避免輕視症狀,誤診誤治。
新聞背景
13秒就奪一條命
40至60歲的人,尤其是這個年齡段的男性是心梗的高發人群。
在我國,40多歲就死於腦卒中、心梗的人並不罕見。1998年,中國有260多萬人死於腦卒中和心梗,平均每13秒,心血管疾病就會奪去一個人的生命,而這個數字目前還在不斷攀升。
相關連結
何謂心源性猝死
貌似健康或症狀不明顯,以及病情平穩的人,由於體內潛在的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突變,所引起的突然或意外的自然死亡,稱為猝死或急死。
心源性猝死多由於心電不穩定所致,症狀突然出現,往往立即死亡,稱為「瞬間死亡」。
記者 曾佑忠 特約記者 錢勇
(責任編輯: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