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以色列的中國人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在以色列的中國人多嗎?他們為什麼堅持呆在那裡?他們的生活怎麼樣?他們的困難是什麼?他們有成就感嗎?該不該只因為害怕流血就不去以色列?

  中國工人———錢越多越好

  中國在以色列的工人有多少?中國駐以色列使館商務處登記在案的數字是7000、8000人;新聞媒體近來最常報導的數字是1萬人;以色列官方公布的數字是2.3萬到2.5萬人。以色列中國工人情況非常複雜,其中非法滯留工人的生活狀態最差,跟著勞務公司打工的工人食宿情況也不一樣———有公司統一包吃包住的,也有自己想法解決肚子問題的;有住在貨櫃裡的,有住在廢舊車廂裡的,也有住在當地人提供的簡陋民宅裡的。據中國工人介紹說,他們的住處沒有任何娛樂設施,也看不到任何中文報紙,平時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他們基本上處於十分封閉的狀態。

  以色列中國工人平均每個月收入可以達到800到1000美元,有些經常加班的還要稍高一些。如果用「越多越好」來形容在以色列的中國工人對錢的態度,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他們出來就是為了多掙點錢,他們的錢是用汗水、淚水和血水換來的。如此惡劣的生活和安全環境,在以色列的中國工人何以能夠支撐下來?掙大錢,過好日子,這就是他們的理想。

  因此,錢滿足了他們的成就感,而成就感解釋了他們不顧戰亂,冒著生命危險留在以色列的原因。

  大陸留學生———最節儉最勤奮

  大陸留學生在生活花銷方面都很節省。部分留學生租住了當地人的住房,但大多數都住在學校的宿舍裡(其中許多是地下室),還有的就住在實驗室裡。對他們來說,如果能有單獨的房間,無論多小,都算是相當好的住宿條件。以色列房價之貴,令大陸留學生望而生畏。大陸留學生中,以學醫、化學等理科學科者居多。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有人說,中國學生是他們的指導教授(被他們稱為老闆)最勤奮的打工者。他們一般每個月可以拿到1000美元左右的生活費,碰上導師科研經費充足的話,博士生還可以再得到數百美元甚至更多的補貼。儘管生活比較清苦,但大陸留學生的表現都很優秀,導師(老闆)一般都很滿意,以色列同學的評價也很高。

  有車族———為巴以衝突付代價

  在以中國同胞的傷亡事件,無疑使以巴衝突離中國人更近。透過以巴衝突,中國人看到的不應當僅僅是流血。中國的有車族實際上每天都在為以巴衝突付出代價,因為原油價格(戰爭議價)的緣故,原油現在每桶要貴出5美元;中國的電腦族也在為以巴衝突付出代價,因為以色列是全球信息技術(IT)行業的重要中心。

  所以說,中國人在以巴衝突中應該發現的,是整個民族的國際眼光,而國際眼光就是商機,就是發展機會,這是猶太人早已用他們的歷史證明了的。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日益融入全球化浪潮之後,不但要打開窗戶和大門,還要邁開雙腳,向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大踏步前進。外面的世界有危險,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但也有的是商機,有自家熱坑頭上也許永遠也得不到的機遇和回報。

  (原載《新聞晚報》作者:聶曉陽)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眼中的以色列
    中國人眼中的以色列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10.20 星期日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以色列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
  • 中國赴以色列留學「升溫」特拉維夫市長:歡迎更多中國人赴以
    【環球時報記者 魏萊】就在中國人為以色列的創新與創業所創造的奇蹟感到驚嘆的時候,一個規模龐大的以色列近十所頂級大學教育代表團24日再次抵達北京,開始針對性地、開放地吸收中國的學生赴中東以色列留學深造。中國人赴以色列學習創新科技的熱情在「升溫」。
  • 應對高房價 以色列急招兩萬中國人建房
    【承諾保護工人權利】  對於政府引入大批中國建築工人的計劃,以色列國內媒體在報導中也指出這項計劃遭到一些批評或引發擔憂。  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以色列總檢察長耶胡達·魏因施泰因反對這項計劃,理由是以色列和中國兩國缺乏相關的正式協議。
  • 中國勞工在以色列生活沉重 聚集區成安全死角
    行走在街上,你會看到三五成群的中國人,我們記者稱之為「以色列的唐人街」。在街頭的一端是名為「麥克中國」的餐館,餐館門前就是5日特拉維夫自殺性爆炸的發生地。爆炸發生當天,「麥克中國」嚴重被毀,一片狼藉,此時我看到餐館裡面牆壁已粉刷一新,新的金屬落地拉門也已安裝好,這預示著餐館不久將一如既往地營業。  納韋·沙阿納街在過去一年內共發生了3起自殺性爆炸事件。
  • 古代以色列失蹤的「十支派」才是中國人的祖先?
    近些年來,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古代以色列王國被亞述帝國滅掉後,「消失的十支派」經波斯進入中原,並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文明外來說在近現代中國層出不窮,而血統外來說也出現了諸如「中國人是蘇美爾人後裔」的新奇說法。那麼,「以色列支派在中國」,這種說法是真的嗎?討論這個問題,我們應該了解一下以色列支派的來龍去脈。
  • 以色列小夥吐槽:中國人常對我說這句話,現在才知道是謊言!
    以色列小夥吐槽:中國人常對我說這句話,現在才知道是謊言!中國人講究含蓄內斂,經常會說一些場面話,很少會讓人當面難堪。但是外國人對此卻不了解,性格直爽的他們會覺得你說的話都是發自內心的。有位以色列小夥吐槽:中國人常對我說這句話,現在才知道是謊言!這位叫傑瑞的以色列小夥子是一位了留學生,對於中國這個國家他仰慕已久,一直希望能學普通話。而在中國待了幾天之後,他學會了幾句簡單的漢語,為了練習自己的口語能力,他時不時會去找一些街頭老大爺老大媽們聊天。
  • 以色列代總理政治世家根在中國奧爾默特是「半個中國人」
    沙龍的重病,使一直隱身幕後的以色列副總理奧爾默特一躍成為國際社會的焦點人物。這位與沙龍相識多年的政治盟友如今完全擔起了以色列未來100天的國家領導重擔。  他的根在中國哈爾濱  奧爾默特生於1945年。
  • 以色列留學生活系列三:感受「真正的以色列」
    文/陳豔豔(特拉維夫大學哲學系國家公派博士生)  以色列:與神較力的人。以色列之地古稱「迦南地」,根據猶太教的信仰,這是耶和華神應許給猶太人的「流著奶和蜜的美地」。以色列西鄰地中海,地處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交匯處,自古以來即是東西方的交通樞紐。歷史上的這片土地飽經風霜,先後為波斯、羅馬拜佔庭、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佔領。
  • 黑人大罵中國人半小時 處理結果遲遲不來 以色列的做法大快人心!
    黑人群體一直都是一個讓人覺得可憐又可悲的群體,生活在非洲地區的黑人大多數都是非常的貧困,他們與現代文明社會是顯得格格不入,於是有許多黑人以難民身份進入到了歐美等發達國家,可是今年發生在歐美各地的黑人暴動又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黑人這個群體,像日本、以色列、韓國等國家開始收緊移民和籤證政策,特別是針對黑人群體做出了特別的限制。
  • 以色列在華原住民的中國情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伶俐):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批批猶太人為躲避戰亂,從前蘇聯和歐洲等國來到中國,他們在哈爾濱、天津、上海等地和中國人和睦相處、守望相助,直到以色列1948年建國前後,他們才回到以色列。這些在華原住民對中國有難以割捨的感情,在以色列成立了聯合會,他們一起學中文,經常聚會,共同回憶在中國的難忘歲月。
  • 《南方周末》:中國勞工在以色列的生存報告
    很多在以色列打工的中國勞工為了躲過這次「災難」,整天東奔西躲,處境令人擔憂……  中國餐館  目前在以色列的中國人,主要分為下面幾種類型:中國政府委派駐以機構的人員,如大使館和新華社的工作人員;在以的中國留學生;部分來自香港、臺灣地區的中國人;而佔在以華人絕大多數的,是勞務建築工人。  最早來到以色列的是越南、香港和臺灣地區的華人。
  • 以色列百姓生活的一些點滴細節
    以色列,一個神秘的國家。以色列每天都在準備打仗,人人都要當兵。以色列以高科技聞名世界,創新理念深入人心。
  • 前以色列首席科學家Avi Hasson加入以色列風投Emerge,推動以色列...
    i黑馬訊 7月20日消息,以色列風投公司Emerge在北京展開新基金Emerge Fund II發布會「以色列:創新國度的創新尖兵」,宣布前以色列首席科學家兼首相創新和技術顧問Avi Hasson加入Emerge擔任合伙人,與Emerge創始合伙人Dovi Ollech共同推進以色列科技創新公司的發展及其與中國的合作
  • 遊學以色列 「調色盤」國度裡的生活
    為什麼要去以色列留學呢?這同樣是個常被提起的問題。我念研究生的專業是中東研究和國際關係,以色列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學術等諸多方面在整個中東地區都是獨佔鰲頭的,以色列當然成了我的首選目的地。「調色盤」國度裡的生活其實「紅橙黃綠青藍紫」不僅可以形容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可以用來形容這片土地。
  • 這5000名猶太人來自中國,想加入以色列國籍,慘遭以色列拒絕
    經過上千年的生活,這群猶太人和本地人通婚,也越來越接近中國人。現在在河南開封,這些猶太人已經被同化,和中國人一模一樣了。二戰開始時,希特勒大量滅殺猶太人,而在中國的猶太人後顧無憂得生存了下來。二戰之後,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成立。
  • 以色列留學生活系列一:我的留以生活
    當留學之路開啟時,首先面對的不是書本,而是生活。生活的差異和不適應,我到以色列的第一天就深刻體驗到了。熱心的房東給我準備了米飯和湯,我硬是閉著眼把湯喝了下去。以色列雖地處亞洲,物價卻不低,甚至比西歐國家還要高,去超市買東西,也是經常把價格比了再比、算了再算。
  • 微妙,中國遊客在以色列隨處可見……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導俄羅斯媒體報導稱,據最新統計,今年1月到5月,中國赴以色列遊客同比增長了51%。以色列官方對此進行了報導。這段時間裡,外國赴以遊客增長了8.6%。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8日報導,中國已成為以色列重要投資國。而且,在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方面,中方投資還超過了美國。中國與以色列經濟關係穩步提升,商務旅行的快速發展是主要促進因素之一。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所專家德米特裡·馬裡亞西斯說,以色列舉辦各種各樣的國際會議,中國人積極參與其中。
  • 以色列南部的中國蔬菜基地 為亞洲人量身定製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伶俐):近年來,隨著到海外學習、工作、生活的華人越來越多,也帶動了當地的華人必需品市場發展。在以色列南部地區,兩個種植有絲瓜、冬瓜、菠菜、韭菜等中國蔬菜的農場,就受到了生活在當地的以色列華人、韓國人等亞洲民眾的熱烈歡迎。
  • 中國留學生:在以色列,學會了批判和質疑
    八一中學與以色列理工學院有合作項目,他通過面試後獲得了求學以色列的機會。    「其實沒太猶豫。」劉雙龍告訴《青年參考》記者,他是個愛玩的「活躍分子」,對國內散漫的大學生活有所耳聞,擔心進入大學後管不住自己,於是索性遠走以色列。    4年過去了,劉雙龍仍活躍地利用課餘時間「上天入海」,「玩轉歐洲」,卻同時在以色列嚴謹的學習氛圍中,淬鍊成了一枚如假包換的「學霸」。
  • 這個被以色列總理稱為上帝的中國人,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上萬猶太人
    二戰時期,在幫助猶太人方面,德國有實業家辛德勒,日本有號稱「日本辛德勒」的外交官杉原千畝,全世界有一萬多人因為解救過猶太人,而被以色列授予「國際義人」稱號,唯獨沒有中國人,在歐洲反猶最兇猛的時期,大量猶太人進入上海絕不是偶然現象,一定有人在幫助他們,這個人到底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