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所愛,烙畫夫妻檔以技藝繪人生……

2020-12-23 上遊新聞

愛一個人,是否也要愛她所愛?

在重慶北碚區,有這樣一對夫婦,被人稱為烙畫夫妻檔,技藝繪人生……

劉光紅(圖右)和丈夫餘樹元探討宣紙烙畫製作技藝。

今年56歲的劉光紅是北碚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北碚烙畫」第六代傳承人。2009年,在得到家人支持後,從小喜歡繪畫的劉光紅辭去工作,在家潛心研究和創作烙畫,其作品多次在重慶市獲獎。2013年,以劉光紅為代表的「北碚烙畫」入選重慶市北碚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烙藝不絕」烙畫工作室,劉光紅在整理牆上的烙畫作品。

劉光紅在木質餐具上創作烙畫

烙畫,也稱「火針刺繡」,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繪畫方式。傳統的烙畫主要是在葫蘆、木板等材質上通過電烙筆繪製完成。在天生街道,有一對熱愛烙畫的夫妻,創作了許多形態各異、畫面唯美的烙畫作品。

傳統的烙畫主要是在葫蘆、木板等材質上通過電烙筆繪製完成。

劉光紅在葫蘆上創作烙畫。

烙鐵作畫筆,木板作畫布,劉光紅利用烙鐵的熱量在木板上「描繪」出各種畫面,風景秀麗的山水、形態各異的人物、惟妙惟肖的鳥獸都成為她的創作題材。

後來,劉光紅的丈夫餘樹元退休,主動拜她為師,也學起了烙畫。兩人開始嘗試在宣紙、木棍、木質餐具上進行烙畫創作,擴寬烙畫種類。同時,夫妻倆還成立了「烙藝不絕」工作室,教授烙畫技藝,吸引了不少烙畫愛好者慕名前來學習。

劉光紅在木板上創作烙畫。

劉光紅(圖左)指導烙畫愛好者餘樂烙畫製作技藝。

每次製作完成烙畫作品,劉光紅總會把製作工具整理妥帖。劉光紅夫婦告訴記者,希望能夠在自己的努力下,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烙畫,從而將烙畫這一傳統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皓

相關焦點

  • 寶慶烙畫裡的傳統技藝——唐文林寶慶烙畫亮相邵陽書裡書外
    走進湘中圖書城書裡書外,映入眼帘的竟是書架上掛滿著與眾不同的、全部帶有傳統文化底蘊的,帶有故事情節的,帶有地市色彩的《做豬血丸子》、《布袋戲》、《製作水車》等寶慶烙畫作品。給人以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哇塞!這就是負有盛名的「寶慶烙畫」 。真還從來未曾見過也。有特色,有看頭。
  • 南陽烙畫獨特工具電烙筆,要不要買把冬青木烙畫筷子,再買個葫蘆
    南陽烙畫使用主要材料種類:絲絹——木板——冬青木——葫蘆絲絹烙畫絲絹是南陽烙畫常用的材料之一,南陽烙畫所用的絲絹是南陽地區特製的絲絹。絲絹材質平整光滑,色澤偏白,很適合做烙畫材料。由於筷子上可以烙繪的塊面比較小,所以烙制起來是很有難度的,需要烙畫藝人們掌握精湛嫻熟的技藝。南陽烙畫筷子上通常呈現出來的畫面都十分的細膩精緻。有時幾把筷子拼起來能表現一個完整的畫面或故事,例如一幅完整的山水畫、或者一幅完整的建築等,增添了南陽烙畫筷子的趣味性。在筷子的頂部通常會烙一些紋飾,使其更有裝飾美感。
  • 廣西八旬藝人「以鐵為筆」傳承民間烙畫技藝
    廣西柳州市烙畫高級民間工藝師何志雲以鐵為筆,以木為紙,繪製烙畫。其潛心鑽研烙畫數十載,傳承民間技藝,繪製出家鄉城市變遷。  烙畫又稱火筆畫、「火針刺繡」,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其珍貴的稀有畫種。據史料記載,這門畫技源於西漢、盛於東漢,曾一度失傳,直到清光緒年間,才被民間藝人重新發現整理,如今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鮑寧帶你走進烙畫的魅力
    25年堅持烙畫藝術烙畫古樸典雅、清新秀麗,是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通常是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畫烘燙作畫,每幅烙畫作品中既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 常州烙畫:以鐵為筆 交融水墨與火焰
    流淌的水墨,躍動的火焰,如此相生相剋的「兩行」,卻在一門技藝中得到了不可思議的融合,這門技藝就是烙畫,
  • 鐵筆生花燙出烙畫別樣美
    這就是「烙畫」,也稱「火針刺繡」,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繪畫方式。傳統的烙畫主要是在葫蘆、木板等材質上通過電烙筆繪製完成,黃驊市34歲的美術老師王坤卻別出心裁,給傳統烙畫進行繪色,讓單一的烙畫顏色變得更加絢爛多彩。 兒時結緣烙畫,為熱愛而堅守 走進王坤的工作室,裡面擺滿了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烙畫。
  • 真愛·相守 | 公交防疫夫妻檔,以愛之名並肩作戰,不負使命不負卿!
    有愛相伴,無所畏懼。今年的2月14日不論是情侶還是夫妻,都註定有太多不能見面的遺憾。面對防控疫情的需要,西安公交的情侶檔、夫妻檔們犧牲了自己與愛人相聚的時光,在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市民的安全出行默默守護,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他們用堅守表達著別樣的愛情故事。
  • 國王的禮物教孩子懂愛「繪」愛
    著名兒童文學學者季穎曾說過:人生不能沒有愛。愛是本能的,卻又是需要培養的。乾淨、純潔、真摯而美好的愛,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能感受到喜悅和溫暖。作為家長,我們要放下「成見」,儘可能多地把這世間最好的情感送到孩子身邊,讓孩子對愛有更多美好的想像空間。
  • 貴州丹寨:移民區老木匠的烙畫「新生活」
    今年75歲的苗族老人吳明章,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金泉街道的一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也是一位對烙畫藝術情有獨鐘的老木匠,多年來,他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和自然山水為主要題材的烙畫作品,在當地深受好評和喜愛。
  • 貴州丹寨:老木匠的烙畫「新生活」
    在新的生活環境裡,吳明章結識了不少喜愛烙畫的新朋友,有了更多作品展示、技藝交流的平臺和機會。在一些年輕朋友的幫助下,他還學會了藉助手機上網學習鑑賞烙畫作品,以及通過社交軟體將自己的烙畫作品進行分享與展示。最近,吳明章萌生了在當地辦烙畫展的念頭,想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烙畫,推動烙畫在當地的發展和傳承。
  • 人生的所愛一生
    時光不老,做好一生所愛,淮安學校的校名已創辦第三十二年的開學年,但名稱是民辦學校,而工作性質是愛心學校,在社會上人說校長是個沒心沒肺人,可是校長樂了,為什麼?這一生校長是個窮光蛋,而窮光蛋的開心,這又為什麼?
  • 永樂店鎮90後小夥兒推動傳承葫蘆烙畫...
    永樂店鎮90後小夥兒推動傳承葫蘆烙畫非遺技藝) 葫蘆烙畫,又稱燙畫葫蘆、火筆畫葫蘆,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其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熨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 烙鐵為「筆」 葫蘆烙畫繪出疫情之下的動人故事
    中國新水墨書畫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南通海安市葫蘆畫非遺傳承人唐虎就萌生了創作抗擊疫情題材的葫蘆烙畫,為武漢加油、向醫護人員致敬的想法。   作為葫蘆烙畫高手的唐虎,曾經在海安市消防部隊服役,如今定居在海安,經營著一家酒業銷售公司。從小就愛好藝術的他,原本對畫畫書法特別感興趣。
  • 【迎「三八」·風雨彩虹】南片之高淳區(一):抗疫「夫妻檔」,愛與...
    曾經,我們為古人的恩愛而潸然而嚮往,當下,面對來勢兇猛的疫情,高淳區湧現了無數志同道合、情比金堅,在抗擊疫情一線攜手並肩的夫妻,樸實的他們更令人感動。警察丈夫和護士妻子的意外相遇張斌和吳丹老家在安徽,兩人本計劃春節帶著剛剛 6 個月大的寶寶回老家過年。
  • 小小葫蘆大千世界 「葫蘆烙畫」傳承人鄭小良做客徽派
    八仙、水滸一百單八將、五百羅漢……工藝美術大師鄭小良用烙畫的技藝把手中的葫蘆變得更加鮮活靈動,藝術性與觀賞性俱佳。上周五,「葫蘆烙畫」傳承人鄭小良做客徽派直播,詳細介紹了他與這項省級非遺三十年的不解之緣。「每次出去參加非遺展示都是排著長隊,傳統文化的魅力就在於此,跟人交流沒有距離。」
  • 《大河戀》:愛我所愛
    這是一個關於家庭,兄弟之間,戀人之間以及美與愛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蒙大拿州特律河邊的小鎮,住著長老派牧師雷夫倫特·麥考連一家。麥考連為鎮上人布道之餘,平時喜愛讀書,更喜歡在美麗的特律河裡用假蠅釣魚。麥考連家有兩個男孩,大兒子諾曼穩重內斂,小兒子保羅堅強、倔強、狂放不羈。他們從父親那兒學到了釣魚的技藝,也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 古稀老人在葫蘆上烙畫十年,帶著老伴看天下
    十年前的信心不過「葫蘆爺爺」張居常並非專業畫家出身,他的職業和葫蘆烙畫甚至「八竿子打不著」。他是一位眼鏡廠的退休工人,「真正從事葫蘆烙畫還是在退休以後。」平時還創作一些烙畫作品張居常逼仄的工作室裡擺放了很多烙畫和手稿,門口的櫥窗裡有一幅烙畫,畫上的人物是張居常已逝的父親。「這幅烙畫是紀念父親的,他是我的引路人。」
  • 夫妻的愛和情人的愛,有什麼區別?
    曾經以為,愛就是愛,就是愛到骨子裡那種。後來才知道,愛有千差萬別,並不是所有的愛,都會深入骨髓。有的愛,如蜻蜓點水一般,輕描淡寫就過去了;有的愛,如一堆烈焰,就是大雨也澆不滅;有的愛,平淡如水,卻一生念念不忘;有的愛,來得很快,去得也快;有的愛,從未開口提起,但一直深埋在心中......夫妻的愛和情人的愛是有區別的。浪漫不見得是好事,平淡不見得是壞事,做個明白人,才能找到真愛。
  • 致敬教師節:教齡30餘年、夫妻檔、母女檔
    教齡30餘年、夫妻檔、母女檔……他們用堅守和熱愛鑄就平凡中的非凡!市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老師的默默付出和辛勤耕耘,全國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濟南市中教育」特別策劃「更好的我們」專欄。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看看他們從教以來的變化,聽聽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聲!
  • 黃驊市第四中學美術教師王坤,他讓烙畫更多彩
    他在學校裡教授學生美術知識的同時,也會教給他們很多烙畫相關的基礎知識。很多時候,他還會把烙畫工具帶到教室裡,一邊製作烙畫,一邊給學生們講解烙畫製作的技巧。在王坤的帶領下,很多學生都對烙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多年來,王坤創作了很多烙畫作品。完成一幅作品,王坤少則用上七八天,多則需要兩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