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14:55 | 溫州日報
「周大伯」大米亮相溫州市特色農博會。陶開戰 攝
「客人第一眼看到大米價格,不少人覺得貴,不過仔細一了解,肯定的聲音不少。」11月13日,帶著自家大米亮相在第八屆溫州特色農業博覽會,不僅收穫豐厚訂單,陳柯相還收穫優質獎、金獎產品等肯定。除了到城裡推廣大米,平日裡,這位80後海歸基本在永嘉縣碧蓮鎮大柏村,守著農田打拼。2016年從希臘回國,如今,陳柯相已是一位種田能手,而他基地裡收穫的大米,也能夠格外賣出高價。
市場上普通大米售價在6元一公斤左右,但他家大米最低定價每公斤26元,根據品種和含鐵量不同,產品還有每公斤136元、256元的高價。去年基地裡試種成功的「胭脂米」,更是賣出了每公斤4000元的天價。
究竟什麼因素,讓貌似普通的大米,成為鄉土的「黃金」?
想念外公家的米飯
大柏村地處偏僻,從碧蓮鎮上出發,還需山路盤旋近1小時車程才能抵達。大柏村村黨支部書記汪正標介紹,全村200餘戶900多人,在家人口不到半數,年輕人基本上外出了。
可陳柯相卻偏偏回來了,還打算紮根「大幹一場」。
高中畢業後,陳柯相跟著親戚去了希臘,做服裝批發生意。「很想念外公家的米飯,覺得特別好吃,軟糯香甜」。在希臘11年,陳柯相對家鄉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公家米飯的味道。2016年5月,他向舅舅周廷印提出:回村裡一起種植水稻。
大柏村米飯的確不一樣,陳柯相拿出一份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檢驗報告顯示,其送審的中浙優8號水稻,含鐵量每公斤5.8毫克;紫米含鐵量每公斤14.4毫克;胭脂米含鐵量每公斤11.5毫克……而普通水稻的含鐵量為每公斤2.0至2.2毫克。
高鐵,是當地大米的特性。陳柯相說,不僅含鐵量高,今年,基地裡種植的300多畝水稻,不打農藥,用的是白酒殺菌除蟲。
「白酒對準稻穀葉子上一噴,上面的蚰蟲就會掉下來,蟲子被田魚吃,而魚糞可以作為有機肥,收割後在田中撒紫雲英,稻田就不用施化肥了。」陳柯相介紹,除草也是手工進行,通過生態循環種植,來確保大米綠色無汙染。
挖掘家鄉土裡「黃金」
「小時候,外公就說我們這裡的大米不一樣。」陳柯相印象深刻的是,外公曾和他提起,1958年,大岙鄉因盛產鐵礦石被列為煉鋼基地,後村民們清理鐵渣復墾,田底有可能留下鐵沙。
這個秘密在一次大體檢中才被鄉民們發現。當時作為浙江省級貧困鄉,該村只有2人有貧血現象。2008年,作為省級掛鈎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來到大岙鄉開展結對扶貧,對當地稻穀樣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大岙鄉的土壤含鐵量非常高,這裡的水稻等作物鐵含量明顯優於其他地方。
2009年,大岙鄉發展種植業,鄉政府工作人員找到了在江蘇做生意的周廷印。「你創業能力強,又有號召力,還是回鄉種田吧!」在村支部書記的盛情邀請下,周廷印回到了大柏村,拿出多年積蓄,籌建合作社,流轉土地,邀請村民參股,成立了永嘉縣大柏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幾年來,中國水稻研究所提供種子和技術支撐,通過不斷試種,希望培育出更高產、更容易吸收鐵等微量元素的新優化品種。周廷印的富鐵大米種植,就此逐漸成熟並打開市場,註冊的「周大伯」商標還在去年獲得溫州市知名商標稱號。2016年,為擴大合作社規模,周廷印邀請妹妹周麗麗加盟,累計投資300多萬元。
帶動更多鄉親致富
日前,「周大伯」牌大米參加溫州市農業局組織的評選活動,被評為「2018甌越好味稻」最佳人氣獎產品。隨著「周大伯」富鐵生態大米打開知名度,大柏村村民的收入也逐漸增加。基地請了村裡經驗豐富的農戶幫忙管理,每年農戶工資就發出二十多萬元。此外,村民也可通過流轉土地或自行種植、合作社收購的方式來增加收入。
「我們的大米現在不愁賣,一到收割季節就有人來預定了。」在合作社中「工作」的村民羅連全說,自己種植的7畝地,一收割就被搶購一空。不只是大柏村,大岙社區的應岙、北溪等村莊的大米也開始走俏,大岙社區先後成立了近10個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去年陳柯相試種的新品種「胭脂稻」,讓大岙大米徹底「火」了一把,江蘇一家公司以4000元每公斤的高價買走5公斤。《紅樓夢》中多次提到「胭脂米」,描述其珍貴,因其價格高昂,在網上有「天價米」一說。
陳柯相坦言:「『胭脂米』難種難管理,市場也很難打開,只是吆喝個品牌。」今年,基地種植的水稻以中浙優8號為主,還種植了幾十畝紫米,試種了兩畝左右的胭脂米,富鐵水稻產量預計達25萬斤,加工成大米約15萬斤,市場定位依然為公司和機構等批量採購,預計收入200萬元。
如今,陳柯相90後的表弟陳志倉也一起加入水稻種植,年輕一輩的種田,帶來了新的思路。今年秋收後,他們打算復墾100畝山地,對現有梯田田埂加固,建設機耕路,為農戶種植提供便利通道,也為打造生態農旅基地奠定基礎。
(原標題《你聽說過每公斤4000元的天價大米嗎?80後海歸點「米」成金》,原作者 金朝丹 黃伯希 趙苑翔。編輯 邵晨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