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隊幫村裡新修的耳洞村涵洞便橋。
新建的通村大橋,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出行不便的難題。
「耳洞特產」插上了電商翅膀,村民楊莎莎在直播耳洞村土雞蛋。
紅網時刻通訊員 魏宏齊 湘西報導
深秋時節,位處湖南西北部湘西最北端的龍山縣洗車河鎮境內一座靈谷山下的耳洞村,一派豐收和諧幸福新景象——家家戶戶是別具一格的土家翹櫞青瓦木屋;一條條水泥硬化路連通著家家戶戶,太陽能路燈排列路邊;自來水譁譁譁流到了家門口;新修的村部旁邊,是新建的扶貧車間。村莊外的坡頭山腰,牛羊成群;遍布房屋四周的一個個蜂箱,格外顯眼……好一幅生機勃勃的山村壯美景象圖。
龍山縣轄21個鄉鎮(街道)397個村(社區),63萬餘人。其中貧困村279個,耳洞村就是其中一個。全村145戶530人。由於村裡自然條件差,交通閉塞,人均耕地不足0.5畝,以往的耳洞村民儘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是填不飽「肚子」。青壯年勞動力紛紛爭相「逃離」外出謀生,只留下老弱婦孺留守村莊。2018年該村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6戶246人,被列為國家級深度貧困村。
「耳洞村就是我們工會的一個『新陣地』,如期不脫貧堅決不收兵」
「耳洞村就是我們工會的一個『新陣地』,不脫貧不收兵。」省總工會領導在對口扶持耳洞村脫貧攻堅會議上如是說。2018年3月,湖南省總工會響應省委號召,組建以郭超華為隊長的扶貧工作隊進駐耳洞村,拉開了決勝耳洞村脫貧攻堅的幄幕。
駐村後,隊員們立即開展走訪調研,將分散在村、鎮、縣的貧困戶、非貧困戶一一走訪到位,做到了摸底全覆蓋。針對村情實際,工作隊邀請省建築科學研究院、省州農科院等十餘名專家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論證,制定了三年幫扶規劃。確定了涉及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政策支持三大類的10個扶貧項目。「一幫一」結對扶貧。總工會領導,各部室、產業工會、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共35人,人人對口聯繫了一戶以上建檔立卡戶,共66戶。2018年以來,省總工會先後派了6名扶貧隊員吃住在村。幫扶領導每年下村不低於兩次。緊緊圍繞「 兩不愁三保障」和「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目標,協調落實扶貧資金1400餘萬元,耳洞村實現了2019年整村退出貧困。
「靠山吃山」,種養並進,耳洞牌系列山貨俏省城
耳洞村身居大山古寨,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環境。扶貧隊看好這一優勢,因「山」制宜,抓住大山贈予,做好「山」字文章,走出了耳洞村民「靠山吃山」的脫貧致富小康路!
耳洞村的大山裡,有土生土養的豬,豬肉經過炊煙燻制可以變成噴香的臘肉;村裡林業資源豐富,有很多蜜源植物,適宜蜂蜜放養,尤其大山裡的野生蜂蜜更是自然特產;每到春天,村裡漫山遍野自由生長的竹筍,是賜給村民們致富的希望;由於氣候的原因,這裡種植的臍橙,甜津津的味道就是與其它水果不一樣……
有這麼好的資源,必須開發。扶貧隊因此動心了。
2018年3月,工作隊進駐後,先後籌資100餘萬元,為村民提供貼息貸款20萬元,成立了「爾峒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民發展臍橙產業致富。今年44歲的貧困戶聶淵,20多年前輟學外出打工,期間,他在工地上搬過磚、在市場做過銷售,換了20多個行業,但「貧困帽」一直摘不下來。聶淵得知工作隊在村裡成立臍橙合作社,及時聯合同村在外務工的村民,回鄉發展臍橙產業。他們整合附近三個村的土地建成了180畝臍橙園,扶貧隊為這個臍橙園新修產業路2000米,灌溉用水池4個及踏步等系列配套設施。同時,工作隊將村裡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給村民提供就業崗位,一部分村民們靠臍橙產業脫了貧。村支書彭光武說,村裡發展臍橙產業,2022年基地預計年收入超過100萬元。聶淵如今已成為耳洞村臍橙產業致富帶頭人。
帶動村民發展養殖業奔富路。以激勵措施帶動全村養殖業發展,規定凡建檔立卡戶每年養豬一頭獎300元,還制定了新購置牛一頭獎500元,養雞鴨鵝一隻獎10元等系列措施,非貧困戶也享受不同比例的獎補。並邀請省、州農科院專家等多次來村上門指導養殖技術。組織村幹、村民多次外出考察養殖業。通過連續三年出臺發展種養殖業的獎補方案,如今村裡湧現了多名養豬大戶,共有存欄豬100多頭;向東等養牛羊大戶3戶,養牛羊200多頭;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養雞鴨鵝等家禽,並發展了蜂蜜和魚塘等養殖業。至2020年10月,村民家禽養殖已穩定突破 10000隻,收入80萬元以上。
工作隊根據掌握的村民的情況,因人而異,發動部分村民種植中藥材,如今全村中藥材種植已突破120畝。動員村民放養蜜蜂260餘箱,三年來全村產蜂蜜3000斤,農民靠蜂和採取野生蜂蜜就增收30餘萬元。全村「山」字產業規模和效益實現逐年翻番。
建扶貧車間,興產業電商,山貨脹了村民「錢袋子」
老百姓有山竹筍,有豆製品,有蜂蜜,有臘肉……
但是這些山貨怎麼加工?在哪兒加工?工作隊幫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投資60萬元新建了一個300m2的「扶貧車間」,也就是農副產品加工車間,裡面有石磨,烘乾機,包裝機等機械設備,生產的豆腐乾、香辣醬、幹青菜、酸竹筍等耳洞特產系列就從這裡產生,這些「山貨」已遠銷省城乃至全國各地。
耳洞村的「山貨」產品出來了,怎麼銷?往哪裡銷?2017年底,今年31歲的村民楊莎莎,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從廣東打工的地方回到了村裡。工作隊得知她年輕、懂技術,便鼓勵她參加電商培訓,引導她在洗車河鎮辦電商。如今村裡已在村部成立了」洗車河古鎮電商扶貧服務中心」,打造「本地銷售+電商平臺+消費扶貧」銷售體系,楊莎莎也已成村裡的直播帶貨「達人」。這兩年來,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在村裡的電商平臺,春賣香椿、夏賣樅菌、秋賣水果、冬賣臘肉,每場直播均持續在4個小時以上,一年四季都在賺錢。最忙的時節裡,一個月純收入達2萬元,2019年銷售總額超過30萬元。現已有全國各地萬餘名粉絲的關注。在楊莎莎帶動下,村裡現在已有3名電商,他們「直播賣貨」,近兩年先後銷售村裡的農產品100多萬元,賣出了耳洞村的山貨,換來了村民們的幸福。
建好扶貧車間的同時,為了穩固村集體經濟收入,解決村裡基礎設施日常維修或救濟臨時困難戶所需,扶貧隊還出資90餘萬元在龍山縣城給村裡買了一個門面,年可收租金6萬餘元。三年來,加上廠房、設備租賃及資產收益,村集體實現穩定收入達20餘萬元。
保護土家傳統文化,打造特色村落民居
「我們現在住得很『快活』,讓我們搬進城裡住還不一定願意去呢!」上面門牙缺了兩顆的6旬一組村民王老漢這樣樂呵呵地與筆者交談。只見他家的木房子,傳承了土家木屋特色,上蓋青瓦,去年剛剛由工作隊進行了全面整修,院坪水泥硬化,四周菜園、禽舍布局,利落整潔。
工作隊駐村後,看到村民的房子有些破舊不堪甚至已成危房,便籌集170餘萬元專項資金,啟動全村房屋安全保障及配套設施建設工作,按照統一風格,傳承土家特色原則,對全村所有民居進行改造,對房子的屋頂、屋簷、望板進行改造完善,使房子特色鮮明,更加美觀,居住更加舒心。同時,還在入村沿路口安裝了有民族特色的標識標牌,在村子中間興建了花池和垃圾集中處理點。為保護村莊安全,還處理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點,新建護坡擋土牆10餘處與排水溝1000多米,沿進村公路新栽種紫薇樹1100多株,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更具有濃鬱的土家特色。耳洞村被龍山縣評選為文明村,並列入國家住建部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精準扶貧實打實,架起幹群「連心橋」
走進村裡易地搬遷農戶彭武興的家,只見客廳牆上醒目的掛著毛主席、習總書記的畫像。今年已82歲高齡的他發出肺腑心聲:「毛主席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習總書記讓我們住上了新房子,感謝新社會,感謝共產黨。」
根據村裡的實際情況,耳洞村30戶農戶實行了易地搬遷安置。彭武興的感慨,代表了村民的心聲。三年來,湖南省總工會扶真貧,真扶貧,扶貧隊員們默默無聞的付出,換來的是:村裡的橋修好了,太陽能路燈亮起來了,村莊越來越美麗了,山裡貨插上了電商的翅膀,各類專業合作社,讓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脹了。
在村部扶貧辦公室,我們看到了郭超華隊長密密麻麻寫滿了字的16本筆記本,有工作記事本、走訪記錄本、學習筆記本、會議記錄本……2020年9月,郭超華同志被評為湖南省2020年「百名最美扶貧人物」; 駐村扶貧隊先後獲得省、州、縣優秀扶貧工作隊,工作隊員先後獲評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省總工會幫扶案例已由省扶貧辦、省駐村辦向國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推薦,並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這些榮譽,他們受之無愧。
傾情扶教助醫。凡是考取大學的本村學子每人獎勵3000元;初中畢業考上普高每人獎勵1000元;凡是取得校級以上榮譽或單項獎勵的每人給予1000元的獎勵。三年來共為全村學生資助了10萬多元的學習物資和培訓課程,接受定點輔導的留守兒童累計100多人次。為農村書屋捐贈4萬多元的農業科普圖書。為了開闊村民的視野,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工作隊組織了耳洞村「山環水繞耳洞美」土家傳統民俗展示,邀請省文藝志願服務團「笑滿三湘」文藝演出進村寨等大型活動,燃起了村民創業致富的美好願景。
「沒有健康,哪有小康!」扶貧隊兩次組織湘雅醫院20多名專家入村開展義診科普活動,共為180多名村民義診。給村衛生室捐贈藥品和村衛生室專項建設費用6萬多元。
視村民如親人。「如果沒有扶貧隊,我們兩家也許永遠建不起新房子了。扶貧隊就是自家的『救援隊』。」2017年,彭吉飛家房子因電路老化起火,連帶著隔壁的陳春豔家等一同被大火無情燒毀。兩家都是建檔立卡戶。為了緩解兩家重建新房子的經濟壓力,扶貧隊支持每戶1萬元的特殊困難救助金。還代為出資,將彭吉飛和陳春豔納入合作社社員,每年享受利潤分紅。如今,兩家人都已搬入新家,住房有了保障。兩家人無比感激,二組村民陳春豔發出了以上心聲。為了方便村民理髮,工作隊鼓勵村民聶敬化發揮專長,設立了義務理髮店,近三年已免費理髮500多人次。
村裡原有一座懸索橋方便村民進出村寨,由於橋板腐蝕嚴重、扶手鏽跡斑斑,工作隊重新組織資金翻新了懸索橋。為了方便「山貨」及時運出村外,解決永久進出村寨的通道,扶貧隊積極對接上級相關部門,完成了長74米寬6米總投資300餘萬元的通村大橋及附屬工程建設;還於2018年9月及時修通了村裡的涵洞便橋。
「搭盼黨的扶貧政策,我們告別了貧困。今後我們將發揚扶貧工作隊盡心盡力為民辦實事的精神,團結帶領村民,依託村裡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把產業做大,把項目做實,讓村民的幸福生活長長久久。」耳洞村支書、主任彭光武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