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女性作用愈發突出,不可替代。
繼湖南省婦聯開展的「巾幗初心耀三湘」——「紅色湘女故事匯」和「尋訪三八紅旗手」系列專題報導後,我們推出巾幗初心耀三湘 • 奮鬥篇——「脫貧攻堅她力量」專題報導。為此,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深入田間地頭、工廠村莊,講述脫貧攻堅中的巾幗故事,展現她們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責任和擔當、智慧和力量、柔情和美麗,彰顯新時代湘女的新作為。
今天為您帶來的,是「惹巴妹」譚豔林的故事。
譚豔林:惹巴妹「惹」出編織大市場
策劃:湖南省婦聯宣傳部
製作:今日女報/鳳網
文:首席記者 李立
譚豔林:惹巴妹「惹」出編織大市場
「在中間這個位置需加針,加針後再回過來兩針……」芒種時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惹巴妹手工織品有限公司的車間裡,35歲的土家族姑娘譚豔林正為近百名「織女」講解展示編織要領。
人稱「惹巴妹」的譚豔林,因為親人的一場意外事故,她放棄大城市的高薪工作返鄉創業。
9年間,通過小小的民族傳統手工編織,她編織出了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的「就業大家園」:一頭連著湘西偏遠農村的留守婦女和老人,一頭連著國內外的各大商場和櫃檯;一頭連著「四通八達」的電商平臺,一頭連著遍布深山的扶貧車間。
近日,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來到龍山縣惹巴妹公司,探尋湘西「小車間」撬動「大扶貧」脫貧模式中的這顆亮眼的明珠。
殘疾的姑姑點燃她的創業夢
位於湘西北邊陲的龍山縣,是國家重點扶貧攻堅縣。很小的時候,譚豔林就嘗過貧困的滋味。
「我們家有3個孩子,我是老大,下面還有妹妹和弟弟。因為村子離縣城近,媽媽種了一些菜,我就幫著拿到農貿市場去賣。」譚豔林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她至今仍然記得8歲那年賣菜的情形,「那是冬天,我用背簍背著一大筐水酸菜去市場上賣,那個水酸菜剛剛從罈子裡拿出來,酸水順著背簍留下來,我全身都溼透了」。一位好心的阿婆看到了,幫著不斷吆喝,譚豔林的水酸菜才得以快速賣完。
16歲那年,為讓弟弟妹妹繼續讀書,成績優異的譚豔林忍痛輟學,跟著姑姑南下廣東打工。
在深圳,譚豔林最開始在幾十米高的建築上做又苦又累又危險的外牆清理。之後譚豔林找到一份超市理貨員的工作,在18歲時成為超市裡最年輕的銷售經理。再後來,譚豔林通過自學,成為一名產品設計師。20歲時,她成為一家外企的業務經理。
正當譚豔林工作上順風順水時,早已回鄉的姑姑卻意外摔傷,導致癱瘓。譚豔林急忙趕回家鄉,再見到姑姑時,這個自幼最疼她、也最能幹要強的姑姑,已躺在床上滿臉絕望。
無意間,譚豔林發現姑姑手裡還拿著織了一半的手工活。她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手工織品是土家族姑娘代代傳承的技藝,姑姑十幾歲就織得很好了,「我每次出門,姑姑都會給我送她織的毛衣、圍巾和納的鞋墊。」
回到廣東後,譚豔林把姑姑送給她的、沒捨得用的手工織品整理出來,送給客戶,「想看他們能不能幫下我姑姑」。
在國外參展,當地消費者與譚豔林(右)合影。
有一次去拜訪一名來自義大利的客戶,譚豔林驚奇地發現,原本應該穿在腳下的鞋墊,被客戶工工整整裝在鏡框裡,掛在牆上,「客戶覺得,這是藝術品」。這讓譚豔林看到了手工織品的市場機遇,也看到了幫助姑姑的希望。
譚豔林告訴姑姑,做手工活也可以賺錢,外國人很喜歡。姑姑聽後,又繡了一幅作品寄給譚豔林。很快,譚豔林告訴姑姑,繡品在網上賣了800元錢。「姑姑至今都不知道,那幅繡品其實是我自己拿錢收的。」譚豔林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她想讓姑姑覺得繡的東西有價值,她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
帶領湘西姐妹編織美好生活
受到鼓舞的姑姑從絕望中走了出來,並帶著鄰居們一起做手工織品,寄給譚豔林的作品越來越多。這讓譚豔林陷入了兩難——外貿公司有規定,員工不能和客戶私下交易,自己掏錢購買姑姑寄來的手工織品也不是長久之計,告訴姑姑真相吧,又怕姑姑好不容易燃起的生活熱情又遭到打擊。
思考了多次後,在事業和親情之間,譚豔林選擇了後者,她放棄馬上要晉升業務部主管的機會,辭職返鄉創業。在外企打工的丈夫也和她一起返鄉。
2010年,24歲的譚豔林回到龍山縣城開了一家精品店。她設計圖稿,讓姑姑編織,再通過精品店售賣。
沒想到,姑姑編的織品特別受歡迎。「既然純手工工藝品很有市場,能不能專門做這個呢?」譚豔林的腦子一下子開動起來了,「如果能打開市場,像姑姑這樣的殘疾人和留守婦女,就能用民族傳統手工編織來實現自身價值,不但能從精神上得到慰藉,而且能在家門口就業掙錢,更好地照顧家庭」。
譚豔林的手工編織培訓班非常受歡迎。
2011年,譚豔林的龍山縣惹巴妹手工織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姑姑是第一個員工。在龍山縣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該公司在全縣21個鄉鎮(街道)開展了手工編織巡迴培訓活動。培訓第一天,公司便招聘到了89名員工。
「『惹巴』在土家語中是『美麗』之意,希望讓更多像姑姑這樣的殘疾人和留守婦女通過編織重拾信心,把生活越過越美。」譚豔林說。
第一批新員工上門後,因為技術生疏,生產過程中浪費了大量材料,很多產品賣不出去,譚豔林咬咬牙,不計損失地回收了不合格產品。正是她的這一舉動,焐熱了大伙兒的心。大家幹勁十足,積極參加培訓,主動「傳、幫、帶」,很快這一批員工就可以獨立生產,出眾者還擔任了「老師傅」。
創意產品,讓湘西神秘文化走向世界
「我只有一隻手,去做事怕別人看不起。」43歲的向桂花因早年落下殘疾,只好守著家裡的幾分田地和兩個孩子度日。當譚豔林找到她時,她完全沒想過,會有工作「找上門」來。
如今,向桂花月賺3000多元,成了編織班的「老師傅」,不僅建了新房,人也變得樂觀。
在很多如向桂花這樣的婦女通過編織找回自信時,譚豔林開始為手工編織產品尋一條走出大山、通往外界的路。
有一次,譚豔林在阿里巴巴看到一條國外的求購信息。不會英語的她雖然沒有看懂求購信息,但看懂了求購圖片。她直接把電話打到了阿里巴巴的客服,請他們幫忙翻譯並回復。
就這樣,譚豔林和這個國外客戶建立了聯繫,她的產品也真正走出了國門。
訂單慢慢多起來,譚豔林不斷開發新品種,既有嬰兒鞋帽服飾、創意禮品,又有民族特色的女性飾品。比如,湘西三大迷(「趕屍」「放蠱」「落洞」)一直是湘西神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譚豔林從中看到創意,設計出三大主題的手工織品娃娃,深受年輕人喜愛。
在第22屆義大利米蘭國際手工藝品展銷會上,「惹巴妹」帶去的手工織品深受消費者青睞,很快銷售一空。同時,「惹巴妹」與義大利動漫公司達成合作意向,與電商亞馬遜歐洲站的代理人籤約,並聘請了2名義大利留學生設計師為公司研發設計總工程師,還在義大利唐人街開拓了市場。
「惹巴妹」公司實現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轉型。2019年,惹巴妹公司銷售額達4000萬元,目前已在湘西州8個縣市開設扶貧車間20餘個,幫助1475人在家門口就業。公司員工98%以上都是女性,其中包括226名殘疾人和91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每年人均增收2萬餘元。超過80%的手工編織產品銷往美國、義大利、法國等近十個國家。
如今,譚豔林正忙著研發教學新品,還在籌備成立惹巴妹進出口貿易中心,「希望能更好地把更多的湘西特色產品帶出大山、推向世界,帶動家鄉的父老鄉親增收致富」。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
小編:依依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小車間」撬動「大扶貧」!幫助癱瘓姑姑,湘西妹子把手工品賣到米蘭和巴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