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海東】扶貧「小車間」託起山村致富夢

2020-12-18 騰訊網

中國青年網海東11月27日電(記者 張亞雲)「農忙顧得了家,農閒掙得了錢,我們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到來啦!」在家門口打工的本康溝村村民韓新莊合不攏嘴。

今年52歲的韓新莊因為丈夫高位截癱,生活一度陷入貧困。曾經愁眉不展的她現在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作為家庭主要勞力的她每個月在扶貧車間有2000多的收入,加之夏季依靠本村旅遊業的收入和種地的收入,現在的她不僅脫了貧,更對未來充滿希望。

村民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就業。劉釋誠 攝

本康溝,化隆縣扎巴鎮的一個百來戶人家的小村,這裡地處淺腦山,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貧困面廣。各方麵條件都相當困難的小村如何擺脫貧困,增強群眾脫貧的信心?一直以來是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班子面對的難題。

第一書記多傑冉丹到本康溝村時,面對該村的貧困處境,他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積極和工作隊員多方協調,為村民爭取到價值電動縫紉設備,並聯繫化隆縣就業局在村裡舉辦了為期40天的縫紉技術培訓班,為全村留守婦女免費進行了技術培訓。為使縫紉技能真正轉化為勞動收入,多傑冉丹因地制宜將村黨員活動室改造成一個服裝加工車間,並積極與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飾有限公司進行洽談。自此,「公司+小車間」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學到的縫紉手藝。

媒體走進本康溝村實地採訪。劉釋誠 攝

多傑冉丹告訴記者,「公司+小車間」的生產經營模式是充分利用村裡留守的婦女勞動力,通過建立生產基地把分散的農戶集中起來,以「訂單式」生產模式,由哈尼福公司負責外接訂單,提供原材料及產品銷售,村裡生產車間負責按訂單保質保量加工產品。一方面,這樣能極大降地低農戶生產的風險,使農戶的收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有利於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減少生產成本,實現產業化發展。實施「公司+小車間」的村企共建項目使村裡的婦女成了公司員工,實現了農忙顧家和打工賺錢兩不誤。不僅企業解決了資金、廠房等困難,降低了生產成本,有效增強了應對經營風險的能力,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農民群眾也有了穩定的收入保障,使企業和農民的利益關係緊緊連在一起,成為利益共同體,企業發展越好,農民收入越高。

在車間工作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本康溝村服裝加工車間實行的是分工序計件工資制,每一件服裝根據工藝流程的不同分解為不同的工序,各個工序依照難度不同在生產之初就制定好各自的工序工資。車間根據每個工人所從事的工序和生產數量來確定工人的工資。真正實現了多勞多得。現在本康溝村服裝加工車間為哈尼福公司生產的少數民族服飾遠銷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5月份我的工資達到了1143元,是我們車間最高的。現在我們可以在家門口就業了,農忙顧得了家,農閒掙得了錢,我們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到來啦!」祁秀萍笑著說。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扶貧手工坊編織「弱勞力」致富夢
    近年來,手工製作正在成為貧困「弱勞動力」脫貧攻堅的途徑之一,竹燈籠、草筐、刺繡、飾品掛件等手工作品作為一項成本小、技術要求不高、工作時間靈活的增收致富項目,打開了一些做不了重活的貧困弱勞力的致富之門,也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 小車間大作為 淮濱就業扶貧車間助力群眾奔小康
    據了解,該公司秉持「解決一份就業,培養一個工人,穩定一份收入,脫貧一個家庭」的「四個一」扶貧工作理念,堅定產業扶貧道路,積極落實幫扶責任,把產業的總部、研發及組裝環節放在產業集聚區,把勞動密集的加工環節放在農民家門口的扶貧車間。2019年11月,國機集團幫扶建設的第四扶貧車間——淮濱縣麻西村扶貧車間投產運行。
  • 河湟兒女圓了千年脫貧夢——五年脫貧攻堅的海東巨變
    五年,從吃水難的貧困村莊到美麗整潔的現代新村;五年,從生活難的羊腸小路到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五年,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的革命性顛覆;這五年,海東完成了一場18055戶64665人的「大遷徙」,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文旅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
  • 雲南鎮沅縣九甲鎮和平村 哀牢山村圓了致富夢
    近年來,鎮沅縣緊緊抓住產業這個「牛鼻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通過黨建引領,開創哀牢山農民講習所,以扶貧車間模式助農增收,產業扶貧託起了群眾的致富夢。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和平村黨總支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把一個「一窮二白」的貧困村,建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產業興旺村。
  • 仁和區扶貧開發局聯合園區企業搭建「扶貧車間」
    仁和區扶貧開發局聯合園區企業搭建「扶貧車間」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9-12-05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展扶貧成效」柿莊鎮:扶貧「小車間」 撐起脫貧「大夢想」
    扶貧車間作為就業扶貧的重要載體,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為了方便貧困群眾就近就業,沁水縣柿莊鎮把扶貧車間建在了貧困群眾家門口,走出了一條農民增收、產業發展、企業壯大、多方共贏的扶貧新路子。
  • 德安縣磨溪鄉:扶貧「小車間」有了大作為
    近日,德安縣磨溪鄉新田村金小意扶貧車間,積極探索,廣開思路,成立了村級臨時就業服務站,化身為企業與村民之間的紐帶,不僅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而且拓寬了村民的就業渠道,同時又幫企業解決了勞動力「荒」的難題。
  • 協議書公證明確扶貧車間產權歸屬
    2018年,菏澤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關於進一步規範扶貧車間運營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扶貧車間產權必須歸村集體所有(以公證書為依據),要求各縣區對本轄區內每個扶貧車間產權歸屬進行公證。「菏澤各縣區的扶貧車間數量多、分布廣,如何進行產權歸屬公證、公證事項包括什麼、辦證程序如何操作等,主管部門並沒有發布具體的指導意見,只能靠公證機構依據事實和法律確定。」
  • 禾青鎮:扶貧車間復工忙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3日訊(通訊員 蘇冬冬)2月23日,禾青鎮黃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菌棒生產扶貧車間順利復工復產。上午,禾青鎮政府和該企業負責人組織的管委會成員和醫護人員對參加復工的員工進行體溫測量登記、噴灑消毒,企業負責人為每位員工發放口罩、手套等防護物資,並派專人指導該車間做好日常消毒及自我防護工作,同時建好網格管理群,將所有員工納入其中,並按每5個員工為一個小網格建立員工防疫群,員工每天定點在群內報告身體情況。目前,共有13名貧困戶參與了復工。
  • 新野縣上港鄉「扶貧車間」興盛發展的秘密
    在扶貧工作中,能夠給貧困戶帶來收入的是產業和就業,其中的「輕騎兵」就是分布在村頭的「扶貧車間」,它們既是對接市場的產品供應站,又是貧困戶學習技能實現就業的好場所。十月深秋的一天,筆者探訪了新野縣上港鄉4家扶貧車間,揭示出了其興盛發展的秘密。
  • 武山縣四門鎮騰達扶貧車間揭牌投產
    8月26日,武山縣四門鎮騰達扶貧車間揭牌投產儀式在四門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業服務中心舉行。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勤學和甘肅省騰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維林為四門鎮騰達扶貧車間揭牌。縣委副書記何敬忠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就業扶貧作為實現穩定脫貧的有力抓手,先後高質量建成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扶貧車間,在促進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實現穩定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小小扶貧車間 年銷售額近千萬
    我縣充分發揮扶貧車間的優勢,加快復產力度,確保貧困群眾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這兩天,苟村集鎮牛王廟扶貧車間正在加緊生產一批發往河南的衛浴恆溫閥產品,這是車間復工復產以來承接的第一批訂單。休息了一個多月的工人都牟足了勁趕進度,預計可以提前兩天完成生產任務。
  • 零陵郵亭圩鎮:扶貧車間成貧困戶脫貧致富「加速器」
    紅網時刻永州4月1日訊(通訊員 唐林 蔣文凱)「如果沒有家門口的扶貧車間,我們這些年齡大的、行動不方便的貧困戶,不知道窮到什麼時候!」近日,在零陵區郵亭圩鎮鑫達高電子公司扶貧工廠內,福田村貧困戶於石燕放下手中活說道。
  • 縣區|零陵區郵亭圩鎮:扶貧車間成致富「加速器」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日訊(唐 林 蔣文凱)「如果沒有扶貧車間開到家門口,我們這些年齡大的、行動不方便的貧困戶,不知道窮到什麼時候!」日前,筆者走進永州市零陵區郵亭圩鎮省鑫達高電子有限公司扶貧工廠,該村貧困戶於石燕放下手中活,激動地說。
  • 扶貧車間3萬多把拖把急尋買主
    6月10日,華夏碧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侯亞平帶領工作人員專程從鄭州趕到上蔡縣邵店鎮上崗村扶貧車間購買拖把。    「為了我們這個扶貧車間,省住建廳派駐俺村的第一書記劉建飛真是操碎了心。」上崗村扶貧車間負責人張井雲說。    據了解,劉建飛進駐上崗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的第一書記專項資金為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
  • 扶貧車間孕育「希望之花」
    過去一年對30歲的李光林來說有些不平凡——從石漠化嚴重的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到縣城,只有小學文化的他,有了一連串「沒想到」:第一次邁進大學校門學習,成為一名工人,在扶貧車間裡生產軍用飛機零件。
  • (港澳臺)烏蒙山區建車間——一名港商的千裡扶貧情緣
    新華社昆明12月14日電(記者林碧鋒)雲南省鎮雄縣魯家院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寶濤服裝」扶貧車間裡,縫紉機、雷射切割機、繡花機咔咔作響,工人們有序忙碌著。港商蘇禮宏拿著嶄新的唐裝說:「我們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
  • 河南鎮平馬莊:小小雙孢菇,託起致富夢
    河南鎮平馬莊:小小雙孢菇,託起致富夢 2020-12-2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安:陳軍調研川巖鄉扶貧車間企業運營情況
    紅網時刻4月30日訊(東安站記者 肖申軍)4月28日,東安縣政協主席陳軍深入川巖鄉白牙水村,調研扶貧車間企業運營情況。陳軍先後來到白牙水村的湘妃活竹酒扶貧車間、楠竹加工扶貧車間,查看扶貧車間的規劃布局和生產運營,聽取相關介紹,並與在扶貧車間務工的群眾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收入情況。
  • 一頂破土而出的「小傘」,撐起了梅江區這些村的致富夢…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梅江區西陽鎮的10個省定貧困村搶抓農時,有序推進扶貧新產業落地。在莆田村、直坑村,宛如小傘的靈芝、平菇、茶樹菇,撐起了群眾脫貧後的增收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