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走進位於東蘭縣三石鎮陸軒新村,一排排整潔靚麗的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樓房讓人眼前一亮。寬敞的硬化道路、完善的生活設施和優美的綠化環境讓人神清氣爽……
「以前回家翻山越嶺,現在回家電驢騎行,乾淨寬闊的水泥路開到家門口,而且居住環境好,能夠搬出來,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談到現在的居住環境,陸軒新村易地扶貧搬遷戶李冬妹深有體會的說。以前家住在大山裡,因為交通不便每次出行十分不便,搬遷入住新房後,她每次回家的過程都變成了一種「享受」。
2017年,隨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落地,李冬妹一家人告別了世代生存的大山,從三石鎮四合村弄領屯搬到了該鎮陸軒新村。
為了貧困戶能有工作、防止返貧,近年來,該縣積極引進外資,並利用對口幫扶的契機,探索出了「扶貧子母車間」體系,通過讓原材料多跑路,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的方式,增加經濟收入。從深圳引來企業,從粵港澳大灣區接訂單,原材料運到東蘭的扶貧大車間,先完成機器部分工序,再把半成品運到東蘭13個鄉鎮149個村的小車間完成手工部分。
據介紹,東蘭「扶貧子母車間」體系,可以滿足1萬人以上在家門口就業的需求,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3300人以上,總的受益群眾將達到1萬戶4萬人以上。
談起現在的生活,正在東蘭漢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做測試員的李冬妹說,現在的幸福生活以前做夢都想不到。如今,不但生活環境好了,還在家門口有班上,每個月拿到近3000元的工資。
同樣,該縣三弄瑤族鄉深洞村村民羅小紅,她是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016年,一家人搬到了離縣城不遠的向陽新區移民安置點,告別了世代生存的大石山區。搬遷出來後,來到了東蘭漢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每個月都有穩定收入,摘掉了貧困帽子。
據了解,該縣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全縣已建成易地扶貧安置點27處,2541戶貧困戶9831人搬出大山,住進了生活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安置小區,日子越過越甜蜜。
「今年遇到疫情,公司保底每個月發1730元工資。」羅小紅開心地說,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公司沒有加班,雖然工資比原來少了近700元,但在家門口還有工做有穩定收入,已經很滿足了。
「我們公司目前共有員工300多人,貧困戶100人左右,主要目的是解決家門口就業,幫扶東蘭打好脫貧攻堅戰。」東蘭縣漢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廠長李?說。
車間有了,崗位有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農民們參加崗前培訓,轉型為新產業工人。與此同時,為持續提供人才,該縣還建設了一個職業技術學院與技能培訓中心,真正做到了讓搬遷農戶「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可致富」。(文/韋家珩 龍招江 劉廷智 韋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