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三都縣中和鎮雪花湖移民社區扶貧車間,車間裡的100餘臺機器馬力全開,員工帶著口罩,正忙著趕工,箱包掛牌、打包裝箱......一片繁忙景象。
移民群眾韋雪芬,在車間主要負責縫紉包包,自車間復工以後,一直擔心收入來源的她著實放心了不少。
韋雪芬在車間縫紉包包
「之前受疫情影響,一直在家待著,哪都不能去,現在好了,每天可以正常上班,不擔心沒有收入啦!」韋雪芬說,她在車間上班已經有一年,每個月有三千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就能上班的她,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車間是2月21日開始復工,我們要求員工每天上下班都要進行體溫檢測,分時段錯開就餐,減少人員聚集,做好生產車間、食堂、辦公樓等公共區域的消毒工作,在保證員員工身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復工復產平穩、有序開展。」貴州水繡霓裳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黎勇告訴記者,目前生產的產品主要是海外杜拜的訂單,從去年7月份接單到現在, 手上有兩千多萬的訂單,年前已經交了一半左右,現在車間逐漸復工,他有信心把這些訂單全部交出去。
忙碌生產的扶貧車間
據了解,該公司於2019年5月初在中和鎮雪花湖移民社區正式投產,設置工位300餘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員工都是雪花湖移民社區的群眾。
雪花湖移民社區共有搬遷群眾1195戶5745人,為了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留得住、住得好、能發展,當地政府通過建設生產車間,以免收租金的方式吸引企業入駐,解決搬遷群眾就業難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佩平 肖布奎
編輯 梁曉琳
編審 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