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中和鎮:扶貧車間復工復產 助推貧困戶就業增收

2021-01-15 天眼新聞

近日,記者走進三都縣中和鎮雪花湖移民社區扶貧車間,車間裡的100餘臺機器馬力全開,員工帶著口罩,正忙著趕工,箱包掛牌、打包裝箱......一片繁忙景象。

移民群眾韋雪芬,在車間主要負責縫紉包包,自車間復工以後,一直擔心收入來源的她著實放心了不少。

韋雪芬在車間縫紉包包

「之前受疫情影響,一直在家待著,哪都不能去,現在好了,每天可以正常上班,不擔心沒有收入啦!」韋雪芬說,她在車間上班已經有一年,每個月有三千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就能上班的她,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車間是2月21日開始復工,我們要求員工每天上下班都要進行體溫檢測,分時段錯開就餐,減少人員聚集,做好生產車間、食堂、辦公樓等公共區域的消毒工作,在保證員員工身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復工復產平穩、有序開展。」貴州水繡霓裳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黎勇告訴記者,目前生產的產品主要是海外杜拜的訂單,從去年7月份接單到現在, 手上有兩千多萬的訂單,年前已經交了一半左右,現在車間逐漸復工,他有信心把這些訂單全部交出去。

忙碌生產的扶貧車間

據了解,該公司於2019年5月初在中和鎮雪花湖移民社區正式投產,設置工位300餘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員工都是雪花湖移民社區的群眾。

雪花湖移民社區共有搬遷群眾1195戶5745人,為了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留得住、住得好、能發展,當地政府通過建設生產車間,以免收租金的方式吸引企業入駐,解決搬遷群眾就業難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佩平 肖布奎

編輯 梁曉琳

編審 張發揚

相關焦點

  • 三都縣中和鎮:搬遷就業同步推進
    漂亮的移民搬遷房    在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進程中,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始終把解決搬遷群眾就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    近日,筆者走進中和鎮雪花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棟棟高大的移民安置房鱗次櫛比,寬大的柏油路串通每家每戶。坐落在社區裡的貴州水繡霓裳實業有限公司裡一片繁忙的景象。生產車間內,幾十個工人正坐在機器前忙碌著縫製背包,裁剪、縫合、上拉鏈……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 廣西容縣:千家企業復工復產 萬名貧困群眾就業增收
    人民網容縣3月2日電 「我在這裡上班兩年多了,每個月工資2800元左右……」3月2日,在廣西容縣靈山佳普升電子廠軸承定型車間,夏小妹一邊麻利地幹活一邊滿意地說。夏小妹是容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方便照顧年邁多病的母親,她選擇在本村就業。
  • 常德澧縣:扶貧車間穩崗就業 為貧困戶裝上增收馬達
    紅網時刻常德4月3日訊(通訊員 周凡晰 袁梓凌)近年來,常德市澧縣以創建就業扶貧車間作為推動就業扶貧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抓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及農村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仿真花車間操作現場。
  • 三都縣中和鎮:做搬遷群眾貼心人
    搬遷群眾在扶貧車間務工  自全省「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啟動以來,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雪花湖社區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凝聚合力,整合資源,狠抓民族文化產業、扶貧車間、庭院經濟、精神文明、環境整治等工作,探索 「1+2」工作舉措搭好「五橋」建好奮進之家、幸福之家、溫暖之家、和諧之家、文明之家,助推「新市民·追夢橋」工作走深走實。
  • 禾青鎮:扶貧車間復工忙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3日訊(通訊員 蘇冬冬)2月23日,禾青鎮黃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菌棒生產扶貧車間順利復工復產。上午,禾青鎮政府和該企業負責人組織的管委會成員和醫護人員對參加復工的員工進行體溫測量登記、噴灑消毒,企業負責人為每位員工發放口罩、手套等防護物資,並派專人指導該車間做好日常消毒及自我防護工作,同時建好網格管理群,將所有員工納入其中,並按每5個員工為一個小網格建立員工防疫群,員工每天定點在群內報告身體情況。目前,共有13名貧困戶參與了復工。
  • 帶動14668人就業!英德輕工業民企穩就業、樹標杆 助推經濟高質量...
    近日,英德九龍鎮的扶貧車間金造鞋廠裡,縫紉機、鎖邊機整齊擺放,機器發出「嗒嗒」的清脆聲響,員工們正在熟練地生產新一批運動鞋,縫紉車間、打包車間,井然有序,熱火朝天。一雙雙鞋子製造出來,工人們的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據了解該廠裡面的89名員工,都是附近村民,其中有貧困戶10人。
  • 小車間大作為 淮濱就業扶貧車間助力群眾奔小康
    在這個扶貧車間工作,我一個月工資可以達到3500元以上,不出遠門就能掙上錢,工作兼顧家庭兩不誤,真的挺好。」可以看得出她對這份工作很滿意。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和廖英紅一樣,30歲的鄭玉燕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要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不能到外面去打工,家裡經濟捉襟見肘。來到「扶貧車間」上班後,生活改善了許多。
  • 寧波海曙:「扶貧車間」助力貧困戶邁入「幸福門」
    劉標是貴州省貞豐縣北盤江鎮查耳巖村人,早年因為一場車禍,落下了殘疾,還欠了不少外債,一下子變成了貧困戶。一年前,得益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對口幫扶政策,劉標順利地在離家不遠的貴州志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扶貧車間,找到了一份合適的工作。
  • 儋州中和鎮:引進龍頭企業 鋪出長效扶貧路
    在儋州市中和鎮水井嶺水果種植基地,海南金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有志蹲下身捻起土查看土壤狀況,「看著果園一點點發展起來,還可以為貧困戶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心裡非常高興。」儋州市中和鎮人大主席薛茂暢(右)與海南金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有志查看沃柑長勢(人民網海南頻道 樊歡迪攝)12月的海南,依舊溫暖。
  • 「造血式」扶貧,讓貧困戶有穩定就業崗位
    湖北日報訊(通迅員林建軍)12月7日,漢川市垌塚鎮王畈村湖北飛進服飾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60臺機器滿負荷運轉,工作人員正在加緊加工訂單。垌塚鎮是漢川市重點貧困鄉鎮之一,今年疫情期間,該鎮利用返鄉農民工在家之際,勸說鼓勵本鎮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帶動本鎮貧困戶及留守婦女就業創收,積極探索創造出了一條以扶貧車間為紐帶、貧困戶參與為重點的「造血式」扶貧路子。
  • 小小扶貧車間 年銷售額近千萬
    我縣充分發揮扶貧車間的優勢,加快復產力度,確保貧困群眾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這兩天,苟村集鎮牛王廟扶貧車間正在加緊生產一批發往河南的衛浴恆溫閥產品,這是車間復工復產以來承接的第一批訂單。休息了一個多月的工人都牟足了勁趕進度,預計可以提前兩天完成生產任務。
  • 政策穩崗 技能促崗 基層拓崗 渝北 就業扶貧「兩手抓」 穩崗增收防...
    渝北區茨竹鎮方家溝村果桑食品加工廠就業扶貧示範車間帶動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十三五」以來,渝北區人力社保局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要求,通過精準摸排區內貧困勞動力情況,提供精準就業服務、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發放扶貧就業補貼、開發公益性崗位等相關就業扶貧措施,讓貧困勞動力在渝北安心就業,通過務工實現脫貧增收。
  • 三都縣中和鎮:搭「五橋」建「五家」幸福生活入萬戶
    自全省「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啟動以來,三都縣中和鎮雪花湖社區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凝聚合力,整合資源,狠抓民族文化產業、扶貧車間、庭院經濟、精神文明、環境整治等工作,積極探索 「1+2」工作法,搭「五橋」建「五家」,助推「新市民·追夢橋」工作走深走實。
  • 青春聚力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
    一支支助力復工復產的青年突擊隊走進企業、尋訪車間、問需農戶,積極對接,整合資源,精準服務,為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貢獻青春力量。開展就業扶貧行動。團市委發揮團組織聯繫青年廣泛的優勢,開展復工復產企業用工需求摸底工作。聯合市總工會、市婦女聯合會開展市「百企千崗」抗「疫」公益網絡招聘活動,經過企業申報,最終確定123家企業的六千餘用工需求,向返鄉青年和畢業季大學生推薦就業崗位,將幫就業與促創業、助脫貧相結合。
  • 小小扶貧車間託起「脫貧夢」148名貧困勞動力家門口就業
    重慶綦江網消息(通訊員 袁沛沛)今年以來,區人力社保局在實施就業扶貧中,出臺系列政策建設扶貧車間,讓半勞力、弱勞力者就近就地就業,走出了一條「群眾增收、企業增效、脫貧增速、村組增力」的「一舉四得」扶貧新路徑。
  • 穩就業促脫貧,扶貧車間串起群眾致富「錢袋子」
    就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方式,穩定了就業,就穩定了貧困家庭收入的大頭,鞏固脫貧成果就有了堅實的支撐。扶貧車間作為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重要載體,更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能。他通過考察發現,汶上集鎮有大量閒置勞動力,於是在政府和村兩委的幫助下,劉海青入駐到牛老家村扶貧車間。興通果蔬有限公司主要以大蒜等農副產品收購、保鮮冷藏、加工包裝和進出口貿易為主,產品銷往國內外。因為技術含量不高,簡單易學,車間一落地,就吸引了大量的村民前來務工,其中還有不少的貧困戶。「這兩個車間能容納一百二三十個人,貧困戶得有十來個。」劉海青說。
  • 湛江廉江市黃竹垌村建設扶貧車間,助農村勞動力家門口就業
    結合禪城針織、童裝產業外包生產的需求,黃竹垌村扶貧製衣車間以來料加工的形式,探索「企業+車間+貧困戶」的扶貧新路徑,讓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帶動村民共同勞動致富。陳妹和工友的人均月收入超過3000元,村集體每年預計也能增收20萬元。在扶貧製衣車間的帶動下,黃竹垌村還積極發展有機蔬菜、鵪鶉養殖、光伏發電等特色項目,為鄉村振興造血。
  • 零陵郵亭圩鎮:扶貧車間成貧困戶脫貧致富「加速器」
    紅網時刻永州4月1日訊(通訊員 唐林 蔣文凱)「如果沒有家門口的扶貧車間,我們這些年齡大的、行動不方便的貧困戶,不知道窮到什麼時候!」近日,在零陵區郵亭圩鎮鑫達高電子公司扶貧工廠內,福田村貧困戶於石燕放下手中活說道。
  • 【扶貧印記】豐都:細化穩崗措施 力推就業扶貧
    近年來,我縣創新就業扶貧之路,深入謀劃文旅融合發展,打無汙染綠色牌和原生態文化牌,集中打造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創辦扶貧車間助農就近增收我縣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下轄30個鄉鎮(街道)共330個村(社區),其中貧困村95個,深度貧困村28個,貧困人口多、脫貧任務重。
  • 楊崖集鎮:中草藥種植助推產業扶貧
    2018年全鎮人均純收入6901元,其中貧困戶人均純收入4862元。2019年計劃脫貧384戶177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92%。近年來,楊崖集鎮利用渭河流域二陰山區地理優勢,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訂單生產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特色種植,打造集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標準化育苗基地,以及中藥材專業市場和中藥材初加工扶貧車間為一體的中藥材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