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又名「減蘭」「木蘭香」「天下樂令」「玉樓春」「偷聲木蘭花」「木蘭花慢」等。
宋人將七言八句仄韻之《玉樓春》誤作《木蘭花》,其第一、三、五、七句,每句減三字,成為四字句,於是創為《減字木蘭花》,首先以這個詞牌名填詞者為柳永,屬仙呂調。宋人用此調者極多。,適於各種題材。
〔宋代〕朱淑真: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寒夜孤燈,耿耿不寐,夢又不成燈又燼。她黯然流淚,眼淚洗去了臉上大半的脂粉,五個「獨」字更是道出她內心孤悶難遣而導致的焦躁不安的情狀。
〔宋代〕朱敦儒: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裡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作者以劉郎自比,聽琵琶而沉醉,淚沾衣衫,但他並非為自己的淪落感喟,而是痛心於故國的山河破碎而又無力回天。讀來令人痛心疚首,迴腸盪氣。
〔宋代〕呂本中: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樹下。此夜江邊,月暗長堤柳暗船。故人何處?帶我離愁江外去。來歲花前,又是今年憶去年。
去年月明花香,人聚同醉;今年月暗柳昏,人別船離。但願「來歲」,能夠再度人聚同醉。
〔宋代〕蘇軾: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歲月如梭。白首相看擬奈何。故人重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官況闌珊。慚愧青松守歲寒。
這首詞主要表達了對歲月如梭和世事變遷的無可奈何。全詞雖然慨嘆時光流逝,但更多的是隱含了詞人老而彌堅的積極內涵,情感真摯,耐人尋味。
〔宋代〕李清照: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這首詞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個側面,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天真、愛美情和好勝的脾性,顯示了她放縱恣肆的獨特個性。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
〔宋代〕秦觀:天涯舊恨,獨自悽涼人不問。欲見迴腸,斷盡金爐小篆香。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清代〕龔自珍: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斕斑裡。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宋代〕蔣氏女: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
〔宋代〕淮上女:淮山隱隱,千裡雲峰千裡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宋代〕歐陽修: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關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間好時候
史上最苦恨的一首唐詩,說盡貧苦女子的不幸,成語為人作嫁的出處
宋詞中最滿懷希望的詞牌,史上最經典的《謁金門》,感受悲傷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