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大橋又出現後續抖動,專家:或因慣性,渦振會慢慢消除

2020-12-15 澎湃新聞

虎門大橋

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橋面發生起伏晃動,振幅較為明顯。之後,虎門大橋雙向車道全封閉。之後,虎門大橋兩側護欄的擋牆(水馬)隨後被拆除,但當晚及次日凌晨,橋面仍有抖動現象,引起外界關注。

對此,6日上午,廣東虎門大橋公司工作人員回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因為恢復期比較長,所以還有抖動,正常來說,這樣的抖動對橋面結構無影響,具體還需專家進一步分析研究。

另據央視,虎門大橋大修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接受採訪時稱,抖動發生後,把橋面的水馬清理了,風速也減小了,渦振就小了很多,之所以仍有抖動,可能是慣性的原因,渦振會慢慢自動消除。

據央視報導,當晚9時50分左右,通過監控畫面,記者看到,虎門大橋仍有一定的抖動。另據新華網報導,6日凌晨,記者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6日上午,廣東省交通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廣東交通集團」通報稱,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對於「虎門大橋連續出現抖動」的情況,6日上午,廣東虎門大橋公司工作人員回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目前,已經拆了橋面上的水馬,因為恢復期比較長,所以還有抖動。正常來說,這樣的抖動對橋面結構無影響,具體還需專家進一步分析研究,有結果會對外公布。

一位不願具名的橋梁工程領域專家告訴澎湃新聞,虎門大橋是懸索橋,屬於柔性結構,「如果後續不再發生類似渦振的話,影響不大」。

該專家說,沒有特別原因的話,理論上發生渦振的概率比較低。渦振的發生,不一定需要風特別大,低速風也有可能,主要是風速和橋梁結構的自振頻率剛好吻合。

該專家還表示,維修橋梁時,橋面兩側放置擋牆(水馬)的現象並不常見,由於目前不知道現場的具體情況,為何要放置擋牆,不好判斷,「可能是維修的時候,做臨時護欄用的」。

對此,虎門大橋大修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5日晚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大跨徑懸索橋,由於風的作用,會有顫振和渦振。簡單來說,顫振可能產生扭轉,對橋梁結構有破壞作用,而渦振對橋梁結構不會有影響,只會對行車舒適度有影響,其最明顯的特徵是,橋面上下振動。而渦振產生的原因是,風作用在橋面上,跟橋的自振頻率一致,產生共振,且是有限幅度的振動,一定範圍內的振動,在低風速的振動。風速的變化,如大小、方向等,渦振會慢慢消除。

對於為何後續還會發生抖動,張鑫敏表示,虎門大橋是大跨徑懸索橋,屬於柔性結構,抖動發生後,把橋面的水馬清理了,風速也減小了,渦振就小了很多,之所以仍有抖動,可能是慣性的原因,渦振會慢慢自動消除。

張鑫敏介紹說,虎門大橋顫振臨界風速為79m/s。經檢測,5日下午,橋面的風速為10-12m/s,約為5級風速;當晚,橋面風速大約9m/s。當前,工作人員正在對虎門大橋檢測,主要對風速、振幅、大橋結構物等進行檢測,同時也邀請了對業內權威專家開會研究,會對渦振的原因、大橋的抗風性等進行研究論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虎門大橋持續晃動引關注 專家:渦振具有慣性 抖動現象已逐漸減弱
    5月5日深夜,廣東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認定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的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橋梁主體結構並未受損。但在撤去所有水馬之後,大橋的抖動現象仍未停止,甚至持續出現肉眼可見的較大幅度晃動,這也引發了公眾對事件成因的討論。
  • 讓虎門大橋持續抖動的渦振到底是什麼鬼?
    虎門大橋當然沒有塌,而且如果你有關注這事,現在應該至少get到了一個名詞——渦振。是的,這次虎門大橋持續又明顯的抖動學名叫渦振。事實上,橋梁渦振可以說就是一種有限振幅的共振。虎門大橋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渦振並非風大就能出現,5日發生第一次渦振時,虎門大橋上風力也只有5級左右;它是特定、穩定風速下,風吹過橋面時、與橋的自振頻率一致形成了的共振,才會出現的結果。
  • 虎門大橋簡介建成時間哪一年 虎門大橋渦振是什麼意思
    建成20多年,曾獲多項創新大獎  異常晃動的虎門大橋怎麼了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  據了解,相關領域專家已趕赴現場。
  • 「虎門大橋抖動是因38號吊索斷裂」?假!這是舊聞移花接木
    5月10日晚,一則「虎門大橋最新消息」在網上流傳。傳言信誓旦旦地稱,虎門大橋最近發生的起伏抖動原因終於找到了,原因是有吊索鋼絲繩鏽蝕斷裂,主纜也鏽蝕嚴重。傳言還稱,撤掉「水馬」抖動並未停止,這就說明抖動原因排除了所謂的「水馬」。
  • 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第8天,專家分析原因:水馬是渦振誘因
    截至目前,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已經過去8天,在所有人密切關注的情況下,相關專家經過檢測分析,也再一次公布原因:水馬是渦振誘因。事件發生在本月5日,車輛正在橋上進行正常行駛,大橋卻突然發生了上下起伏抖動,而且幅度很大,肉眼可見。
  • 漲知識|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風速更大後會發生什麼?
    虎門大橋橋面5月5日出現肉眼可見的「上下起伏」,引發廣泛關注。不久前,武漢鸚鵡洲大橋也經歷了類似的晃動。事發時,珠江口獅子洋上的風速大約為8m/s,並不算很大,而武漢當地居民更用「風和日麗」來形容鸚鵡洲的天氣。為什麼虎門大橋經歷過多次颱風考驗、前面正面挺過超強颱風「山竹」,卻會被和風劇烈影響?
  • 渦振到底是什麼?怎麼會讓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式振動?
    相信不少傳粉都刷到了「虎門大橋出現強烈振動」這則新聞,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據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 李永樂老師揭秘:虎門大橋渦振與錢學森老師有什麼關係?照片曝光
    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小編的話: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登上熱搜,部分專家認為:「對虎門大橋進行維護時安裝了水馬,影響了風的運動,才讓大橋發生了渦振。」100年前,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的導師馮.卡門發現了流體通過阻流體時,會形成交替漩渦的現象,稱為「卡門渦街」,「卡門渦街」激發阻流體的振動,這就是渦振。渦振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人們利用渦振可以製造風弦琴、流速計,但是持續強烈的渦振也會影響建築物安全,例如1940年,美國「塔科馬大橋」經過4個月的渦振之後,大橋發生顫振並最終倒塌!
  • 虎門大橋38號吊索斷裂引發渦振?假
    近日,網絡熱傳的虎門大橋「38號吊索鋼絲繩索斷裂」「主纜腐蝕嚴重」等說法和圖片資料等。記者搜索資料發現,2019年4月,虎門大橋就已經對38號吊點進行維修,相關資料乃是舊聞。5月10日開始,網絡開始傳播一則「虎門大橋最新情況」的消息,該消息稱,此次虎門大橋的抖動事件,並非因設置水馬,而是吊索、主纜出了問題,如上遊側38號吊索鋼絲繩斷裂,發生於鋼箱梁內側錨頭處,舊索從內面發生鏽蝕;主纜開纜檢查發現中跨跨中位置附近頂、底面腐蝕嚴重。
  • 廣州虎門大橋渦振原因公布:水馬是誘因,那麼什麼是水馬呢?
    廣州虎門大橋渦振原因公布:水馬是誘因,那麼什麼是水馬呢???5月5日14時許,一則廣州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的消息,瞬間霸榜各大網絡媒體熱搜。受此影響,該橋梁在隨後就實施了雙向全封閉,虎門大橋水域也於5月5日19時開始封航。
  • 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現已封閉
    來源:中國經營報5月5日下午,據央視新聞,記者從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了解到,因為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出於安全考慮,大橋管理部門已經封閉虎門大橋。圖據@平安東莞16時02分,根據FM1052羊城交通臺消息,網友反映的虎門大橋「晃動」,和主橋風速大有關。據東莞交警介紹,由於風速大,虎門大橋出現搖晃,為確保安全,虎門大橋現已封橋,不能通行。
  • 廣東:虎門大橋振動系渦振現象 懸索橋結構安全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6日凌晨,記者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 廣州虎門大橋如波浪般異動究竟是怎麼回事?專家這麼說
    原創 鄭子愚 上海網絡闢謠近日,位於廣東省的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視頻中,虎門大橋橋面上下抖動,猶如一道道波浪,雖然大橋已被禁止車輛通行,但還是不由讓人捏一把汗。該視頻在網上流傳也引發網友關注,網友通過「上海網絡闢謠」微信後臺諮詢,這種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是否與地震有關?虎門大橋眼下是否安全可靠?網傳視頻片段先來看看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的原因。
  • 「罪魁禍首」水馬被拆除, 為何虎門大橋還在晃動?
    坐天下下午兩點鐘左右發生的虎門大橋橋面劇烈波動事件,當地緊急啟動了措施,先是關閉雙向通道,隨後在專家看過之後初步判斷是因為沿橋跨邊的護欄用了太多的水馬,導致鋼箱梁的氣動變形。據專家解釋,這是正常的橋梁渦振現象,因為正好趕上了特定的風條件,所以才震動的比較大,本身是安全的。
  • 專家:虎門大橋振動趨緩 結構安全
    廣東虎門大橋橋面5號下午發生異常抖動,橋面晃動振幅較為明顯,6號橋面仍有持續振動。專家組到橋面實地查看分析後表示,虎門大橋振動屬於「渦振」,目前振動已經趨緩。渦振現象雖然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但不會影響橋梁結構安全。
  • 大風吹動了大橋?「搖搖晃晃」的虎門大橋發生了什麼?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部分橋面出現上下起伏、如波浪般抖動的小視頻刷屏朋友圈:不少過往群眾也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 【「異常晃動」的虎門大橋上下都發生了什麼?】18時36分左右廣東省高速公路集團通報,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基於安全考慮,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配合交警實施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集團已組織養護技術人員對橋體進行檢查並組織專家研判。
  • 虎門大橋「上下起伏」 和風有關嗎?
    為什麼虎門大橋經歷過多次颱風考驗、前面正面挺過超強颱風「山竹」,卻會被這次的風劇烈影響呢?虎門大橋橋面異常抖動經過專家組初步判斷,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
  • 就是因為它:虎門大橋波浪式振動的權威解釋來了
    一夜之間,大家都知道了一個詞——渦振來源:南都周刊,作者:趙垠垠5月5日下午14時許,連接珠江兩岸的廣東虎門大橋出現異常抖動,且抖動幅度較大,呈波浪式上下晃動,引得不少網友驚呼「沒想到橋梁還可以抖動得這麼厲害」。
  • 虎門大橋38號吊索斷裂引發渦振?假的
    5月10日開始,網絡開始傳播一則「虎門大橋最新情況」的消息,該消息稱:此次虎門大橋的抖動事件,並非因設置水馬,而是吊索、主纜出了問題,如上遊側38號吊索鋼絲繩斷裂,發生於鋼箱梁內側錨頭處,舊索從內面發生鏽蝕;主纜開纜檢查發現中跨跨中位置附近頂
  • 虎門大橋抖動與水馬有關,水馬是什麼東西?
    虎門大橋突然抖動,這是鬧得沸沸揚揚,現在網上很多奇怪的猜測,說什麼大橋因為壓力太大,太壓抑了,想活動一下。還有說是龍翻身引起的,真實不可思議。當然了還有很多奇怪的猜測,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來看看專家的判斷吧:5月6日電根據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那麼水馬究竟是什麼東西呢?竟然能使大橋發生抖動。水馬,是用於分割路面的塑制殼體障礙物,也就是將一條路分割成左右兩部分或者多部分的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