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7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鄭子愚 上海網絡闢謠
近日,位於廣東省的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視頻中,虎門大橋橋面上下抖動,猶如一道道波浪,雖然大橋已被禁止車輛通行,但還是不由讓人捏一把汗。該視頻在網上流傳也引發網友關注,網友通過「上海網絡闢謠」微信後臺諮詢,這種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是否與地震有關?虎門大橋眼下是否安全可靠?
網傳視頻片段
先來看看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的原因。
同濟大學教授、橋梁風工程研究專家葛耀君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虎門大橋懸索橋異常振動的主要原因是當前「虎門大橋」正在修吊杆和主纜,橋梁兩邊放置了連續的、大長度的臨時擋牆「水馬」。這是一種用於分割路面或形成阻擋的塑制殼體障礙物,裡面可以灌水灌沙增重。水馬又是怎麼讓大橋抖動起來的呢?葛耀君解釋,水馬使得原來流線型的橋梁結構,變成了「鈍體」。鋼箱梁的氣動外形發生變化,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就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
大橋橋面圖片,路邊放置了長排水馬
資料顯示,從流體的角度來分析,任何非流線型物體,在一定的恆定流速下,都會在物體兩側交替地產生脫離結構物表面的旋渦。當時,虎門大橋區域風速約為8米/秒,風產生的連續性的旋渦對橋梁產生周期性的力,而這種力和大橋振動的頻率接近時,就會產生共振。
從以下兩張圖能更清晰地看到渦振的原理。
渦振現象原理圖示
事實上,這種渦振現象並不罕見,如2010年5月19日,俄羅斯伏爾加河大橋就發生「波浪式起伏」,振幅高達40-70釐米,並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據當地媒體報導,產生這種現象的情況或由於地震。有網友猜測,這次虎門大橋的異常抖動可能也與地震或是地震前兆有關。
網友疑問
這種說法是否靠譜呢?
葛耀君告訴記者,地震的能量可以理解為短則幾秒、長則幾分鐘的脈衝,受影響的橋梁振幅也會慢慢變大,甚至無限變大,直至橋梁損毀。反觀虎門大橋,振動時間較長,振幅有限,約在20釐米。這樣來看,地震引發的振動與風引發的渦振是有明顯不同的。
據報導,5月6日中午,虎門大橋的異常抖動基本平息。那麼,當下的虎門大橋還是否安全可靠?
虎門大橋鋼梁設計者之一、西南交通大學教授鄭凱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虎門懸索橋屬於閉口截面鋼箱梁,梁體扭轉剛度較大,發生扭轉振動的可能性小;同時梁很寬、橫向彎曲剛度大,也不可能發生橫向彎曲振動;但由於其梁高度較小,豎向彎曲剛度較低,容易發生豎向彎曲振動,此次異常振動就是這種情況,但不會擴散,所以橋梁的結構是安全的。
非常時刻
讓我們攜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進入公眾號,點擊【新型冠狀病毒】
即可跳轉查看【實時權威闢謠盤點】
查看最新資訊,對謠言說不!
原標題:《廣州虎門大橋如波浪般異動究竟是怎麼回事?專家這麼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