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比抑鬱症情緒還不穩定的心理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

2020-12-20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對於心境障礙我們了解有基本的抑鬱、焦慮、強迫症。

其實單純的抑鬱、焦慮、強迫不難解決,有些人會發現不是神經症的康復率在75%?只要積極解決,不是都可以好起來嗎?為何我就不行?

其實我們忽略了有些神經症還會伴隨人格障礙的可能。

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問題——邊緣型人格障礙

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類人,好像這些人很希望和你交往,可一旦你們交往深刻之後彼此就非常痛苦,即使你心平氣和與他們交流,最後一定彼此情緒非常失控,甚至歇斯底裡。

最後你離開ta,但過不了多久,ta一定會傾盡所有力量來挽回你。他可以去嘶喊,可以去自殘,可以自殺。只要,你別走。

你一定很好奇,為何ta要如此折磨你和自己呢?

真相就是,這些人也控制不住,ta可能是人格障礙患者,甚至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那麼究竟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呢?

首先要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人格,其實我們每天說的人格就是在遺傳先天基礎上,與外界客體環境互動後形成的穩定且獨特的心理模式。

但在健康與不健康人格分類中,有個連續譜可以介紹一下,基本分為神經症性人格、人格障礙人格、精神病性人格。在三個連續譜中,神經症性人格處於基本健康,而人格障礙和精神病性人格都是不健康人格。

邊緣型人格就處於不健康人格中,而它的特點就是「情緒極其不穩定」

在人際關係中,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往往無法和人建立穩定持續的人際關係,上述我列舉了例子,比如當關係緊密時會莫名其妙製造衝突把你推開,當關係遠了會傾盡所有方法讓你回來。

可謂真心折磨人,甚至在他們參加心理治療和諮詢的時候也會重複這樣的關係模式,心理醫生都會被其搞的痛苦不堪,有些心理學者會極端形容為——諮詢師殺手。

心理學家Marsha Linehan這樣形容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就像一個身上90%的面積被重度燒傷的人,他們的情緒沒有皮膚保護,輕輕的一個觸碰就會引發極大的痛苦。」

邊緣型人格的自尊水平和對自我的認知,完全取決於與他人的親密關係,且經常會陷入理想化(idealization)和自我貶低(devaluation)的極端

比如和愛人在一起的時候會覺得「世界安好,自己很棒」,可一旦與伴侶分離就會覺得世界異常恐怖,自己就是個渣子,總之非常極端。

雖然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會搞的人痛苦不堪,但他們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能夠吸引來不少人的青睞,但也僅限於沒有真實了解他們而已。

在精神疾病手冊(DSM-5)中邊緣人格分類中形容他們為,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表現出顯著衝動的心理行為模式。

邊緣人格障礙的成因分析

曾經看過一本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惡意》有段話我個人覺得很符合邊緣人格的認知和形成。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那麼善良。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我當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的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讓你帶著世人的罵名下地獄。在你死以後,我再繼續恨你。」

你看出來了,他們雖然恨對方,但恨是愛的一體兩面,越狠越糾纏,越糾纏越分不開,典型的邊緣型人格。

在形成邊緣人格障礙中,早年的不良依戀模式是重要成因。

究顯示,有20% - 40%的BPD患者在童年時期有與父母分離的創傷性經歷,而40% - 70% BPD患者則有過被性虐的經歷或者身體傷害的經歷,並且這些虐待和BPD的嚴重程度有關。

很多兒童本該在和父母安全依戀的年齡卻被無情拋棄或分離,感受到極大的被拋棄的感覺(fear of abandonment),因為產生激起不健全的母系依戀關係(disorganized attachment with mum),就像電影《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中》,主人公松子小時候得不到父親的關愛,成年後交往的幾任男友,包括街頭混混、有婦之夫等等,都像父親一樣,不能給她真正的愛。

糟糕的早年經歷會讓他們不相信愛,也無法正確形成現實檢驗能力,他人稍微的忽略就讓自己感覺成為對方要拋棄自己,因為害怕重複早年經歷而綁架他人,換來的卻是不斷一次又一次重複過去的痛苦,從這一點來說的確悲哀和可憐。

周圍有邊緣型人格怎麼辦?

沒有誰生而情緒失調,自殺自殘,更沒有誰註定在親密關係中矛盾糾結,會如此強烈地愛恨交加。如果沒有早期的親密關係創傷,誰會既恨一個人,又不能接受對方的離開?如果不是因為被至親的人愛又傷害,又怎麼會對親密關係既恐懼又渴求?

可每個人都不是心理醫生,也並非救世主,對於他們我們可以同情,但如果已然遭受他們的折磨,你也可以說不,幫助他們尋找專業人士幫助,但並不代表自己就有責任拯救他們。

我們可以在有限範圍幫助他們:

我們知道他們自己的痛苦是有多數是來自早年的創傷,所以要知道他們很容易形成那種「我出生就是個錯誤」(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所以你可以告訴他們你不是糟糕的,你值得被愛,多次傳遞給他們這樣的感覺。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幫助他們提供一段穩定的關係,要知道在不讓他們侵犯自己邊界範圍內,同時又並不拋棄離開他的人,對於他們非常重要。

希望看完後你可以理解這樣的人,也可以理解人生的不同,遇到他們自己無能為力也千萬不要自責,畢竟沒人生來是有義務拯救他人的,但心懷善良和愛心還是很有必要。#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帶測試題)
    ⒚過度警惕,對周邊不安全因素過度敏感。⒛易發生無理由的恐懼和迷惑。評測標準:以上20個題目,1~10題為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總體特徵;11~15題為任性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亞型特徵;16~20題為自我毀滅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亞型特徵。如果你對某一項回答「是」,你應該為自己擔心了。如果回答中有兩個「是」,建議立即諮詢心理專家。
  • 心理分析:你了解邊緣型人格障礙嗎?與邊緣型人格相處的二字秘訣
    今天要講的這類人正好相反,叫「邊緣型人格障礙」,也比較難纏。這類人也不少,最直觀的特點就是「作」,不僅能「作」,還特能操控人。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我把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核心症狀歸結為四個方面:第一,混亂的自我認知。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核心就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應該是什麼樣。
  • BPD(邊緣型人格障礙)測試
    最近在研究邊緣型人格障礙英文稱為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一種較嚴重的人格障礙,介於神經症和精神病之間的臨界狀態,以反覆無常的心境和不穩定的行為為主要特徵。下面的心理測試可以幫助評測你是否有某些可能導致BPD的因素。誠實地回答以下問題,就能幫你判斷是否需要諮詢心理專家。
  • 人格障礙模樣:偏執型、分裂型、邊緣型...
    (邊緣型、自戀型、表演型,以及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C組(Cluster C): 以焦慮恐懼表現為特徵(強迫型、依賴型,以及迴避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 患者典型的特徵是不能有效地管理情緒,行為衝動魯莽,有時有攻擊性行為,人際關係及親密關係不穩定。
  • 邊緣型人格障礙真的一病誤終生?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基本特徵是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穩定以及顯著衝動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邊緣型人格障礙在整個人群當中的患病率為6%,這個數字比例可真的是不低,而且一個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會影響到一個家庭,甚至是好幾個家庭。
  • 從心開始心理諮詢師帶你了解邊緣型人格障礙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我們的諮詢師接觸過不少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來訪者。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顯著衝突的普遍模式,出現時間不晚於成年的早期。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 心理諮詢師:識別邊緣型人格障礙與多重人格 | 知識專欄
    「如何與人格障礙型家人相處」,是映心堂心理出品的心理知識產品。一個被治癒的邊緣人格,並不會成為天使,而是成為一個不那麼好也不那麼壞的普通人。一旦多重人格障礙進入長期、穩定的心理諮詢,和自戀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等相比,成功轉變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 你可能不是抑鬱症,可能是人格障礙
    但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鬱友,他們的思維模式、想法、情緒變化都讓我們不置可否,我們有時候會站在道德的高點去質疑,並迴避他們。但很有可能,他們並不是抑鬱症,而是人格障礙,其實他們活著也有他們的痛苦和無助。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什麼是人格障礙,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知識,就會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 容易衝動、發脾氣、太「作」,是不是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她上網搜索後,懷疑自己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想通過問診確定。和小雪聊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她從小就是個「急性子」、「暴脾氣」,可以說這是天生的性格。她這樣的性格並沒有嚴重影響人際關係,所以算不上邊緣型人格障礙。
  • 測試 | 測測你有沒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下面的心理測試可以幫助評測你是否有某些可能導致BPD的因素。誠實地回答以下問題,就能幫你判斷是否需要諮詢心理專家。
  • 別再拿邊緣型人格障礙罵人了,他們自救並不容易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將邊緣型人格障礙定義為「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表現出顯著衝動行為的心理行為模式」,並將其表現形式整合為九項診斷標準。赫珀茲等人的研究發現,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杏仁核活動相對活躍,這意味著,即便是低水平的刺激也會導致他們強烈的應激反應,並且這種反應消退得更慢。此外,研究人員還指出,杏仁核會調節感覺皮層,從而使患者對周圍環境中的相關刺激更為敏感,更容易觸發情緒變化。一旦注意力被這些情緒刺激抓住,大腦中的認知程序會被打斷,從而對情緒的表達失去控制。
  • 容易衝動、發脾氣、太「作」,是不是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她上網搜索後,懷疑自己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想通過問診確定。和小雪聊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她從小就是個「急性子」、「暴脾氣」,可以說這是天生的性格。她這樣的性格並沒有嚴重影響人際關係,所以算不上邊緣型人格障礙。
  • 心理輔導:這些人格障礙,你曾經遇到過嗎?
    ,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吸取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然而這些均屬相對的; 4、衝動型人格障礙: 又稱為攻擊性人格障礙,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障礙分為衝動型和邊緣型,此二型均以衝動性及缺乏自我控制為突出表現,衝動型的主要特徵為情緒不穩定及缺乏衝動控制,暴力或威脅性行為的暴發很常見
  • 「沒有安全感、喜怒無常,我是邊緣型人格障礙」,「不,你不是」
    在昨天的文章裡,我介紹了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的一些行為特徵,在文章下面有很多讀者留言,紛紛給自己「上套」,說「我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或者「我身邊的某位親人就是這樣的人」。事實上,在上一篇文章的開端我就曾經寫道:「人格障礙是一種僅次於精神分裂的比較嚴重的精神疾病,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佔總人群的6%。
  •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特質體現,鉑瑞思有答案
    但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病人的生活是高低起伏的太快、太頻繁,高的太高,低的太低,每天的生活都是大起大落,這樣的日子很難過下去,這就是失控。並且,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人的核心體現在各種失控:這些情緒會體現在認知、語言、行為、甚至身體感官上,非常強烈。很多時候,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情緒和現實不符合,或者情緒的強度和現實不符合。2.行為失控一旦強烈的情緒出現,並且我們沒有辦法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往往就會跟著情緒走,接著做出衝動、不理性、對當下情況沒有幫助的問題行為,包括自殺、自殘、使用毒品、酗酒、攻擊性行為、節食暴食催吐等等行為。
  • 自戀型人格障礙(NPD)和表演型人格障礙(HPD)的區別
    (NPD)是一種醫學障礙,患者表現出不穩定和強烈的情緒。,患者表現出不穩定和強烈的情緒。雖然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不可治癒的,但心理治療可以幫助他們實現日常生活不被這種疾病擾亂的程度,某些症狀也需要藥物治療。
  • 焦慮不安心情低落,你可能患了人格障礙症!
    原本以為回到媽媽身邊會得到寵愛,沒想到的是母親對小巍要求非常嚴格,母親的情緒不穩定,小巍時常遭受到母親的打罵。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巍與母親的關係越來越糟糕,經常發生衝突。在學校與同學的關係也非常緊張。DSM-5 第三部分的特定人格障礙類型分為6種。這六種人格障礙分為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及分裂型人格障礙。這六種人格障礙類型所不能描述的部分,可用特定特質型人格障礙(PD-TS)評估。
  • 焦慮不安心情低落,你可能患了人格障礙症
    原本以為回到媽媽身邊會得到寵愛,沒想到的是母親對小巍要求非常嚴格,母親的情緒不穩定,小巍時常遭受到母親的打罵。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巍與母親的關係越來越糟糕,經常發生衝突。在學校與同學的關係也非常緊張。在大二的時候談了男朋友,但總因為瑣事吵架,小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男友提分手就會用自殺威脅並且用刀劃傷自己,男友很厭煩又擔心她出事……醫生說小巍可能是人格障礙的患者!那麼什麼是人格障礙呢?
  •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多可怕,邊緣性人格很強的原因,為什麼黑暗人格的人更有魅力?超準人格陰暗面測試題,心理陰暗面測試題推薦
    超價觀念就是,一個人自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但在大多數別人眼裡很明顯是錯誤的,是不符合規律的,但他自己深信不疑,不會聽取別人的勸說的。「超價觀念」和社會的道德認知具有一致性,所以不容易被識別,相反,社會還常常獎勵「超價觀念」。邊緣性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且伴隨多種衝動行為為特徵,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
  •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診斷與區分
    人格障礙還有高水平和低水平之分,靠近神經症水平的就是高水平,靠近精神病這邊的就是低水平。 在2008年,美國時代雜誌發表了一篇研究,針對3萬多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人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藥物對邊緣型人格障礙基本沒什麼用。藥物起輔助作用,最終還是心理治療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