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型人格障礙和癔症型人格障礙的區別,很難理解。CAPA理論課老師推薦的這篇論文,做了比較好的說明。我將它翻譯並分享給大家,僅供學習和討論之用。
主要區別:
自戀型人格障礙(NPD)是一種醫學障礙,患者表現出不穩定和強烈的情緒。患者會有一種膨脹的自我重要性感覺和超過他人的優越感。
表演型人格障礙(HPD)是一種精神障礙,患者的情感脆弱,需要不斷得到同伴的認可。患者的行為經常讓人感覺過分引入注目,或者很戲劇化,輕浮,誇張,有操控感和任性的感覺。
自戀型人格障礙(NPD)和表演型人格障礙(HPD)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會影響一個人過正常的無壓力生活的能力。這兩種情況經常被混淆,因為它們有一些相似的症狀。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總是關住自己的安康,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優越、更重要。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需要持續的關注,並且總是試圖成為關注的中心。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應予以區別對待。
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一種醫學障礙,患者表現出不穩定和強烈的情緒。患者會有一種膨脹的自我重要性感覺和超過他人的優越感。這種疾病被定義為:「自戀型人格障礙的顯著特徵是不正常的對自我的愛,誇大的優越感和重要性,以及對成功和權力的執著和專注。」實際上,患有這種疾病的人被認為缺乏安全感,自尊心脆弱,並通過自我關注來掩蓋。這些病人也缺乏對他人的同情心(共情)。
自戀型人格障礙在1968年被發現,最初被稱為自大狂。「自戀」一詞來源於希臘青年Narcissus,站在河岸上的他愛上了自己在河水裡的倒影。同樣地,與他類似的人也常被認為表現出愛上自己或自我陶醉等症狀。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被診斷出患有這種疾病。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通常表現出傲慢、缺乏同情心、優越感和渴望權力等行為特徵。他們也不太可能對一段關係做出承諾,而且經常會離開他們認為會離開他們的人。
DSM第四版列出的症狀如下:
•以憤怒、羞辱人的方式回應批評
•利用他人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誇大自己的重要性、成就和才能
•對成功、美貌、權力、智慧或浪漫愛情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需要得到他人的持續關注和積極支持
•容易嫉妒
•缺乏同理心,忽視他人的感受
•沉迷於自我
•主要追求自私的目標
•難以保持健康的人際關係
•容易受傷和被拒絕
•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
•想要一切都是「最好的」
•顯得沒有感情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誘發因素尚不清楚;然而,心理學家Leonard C. Groopman和Arnold M. Cooper根據各種不同研究列出了一個系列的誘發因素。各種不同情況,如童年創傷,與父母的關係,環境因素都在這個已知的誘發因素系列裡,請見如下:
•天生性情過於敏感
•與現實的真實反饋從未匹配過的過渡讚美
•童年時受到(對好行為的)過度表揚和(對壞行為的)過度批評
•被父母、其他家庭成員或同齡人過度溺愛和高評價
•因感知到的超常外表或能力被成年人稱讚
•童年時期嚴重的情感虐待
•父母的照顧無法預測或靠不住
•被父母當作調節自身自尊工具的價值感
維基百科列出了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五種亞型:
•無原則(不道德)的自戀者--包括反社會的特徵。像江湖郎中那樣的欺詐的、剝削的、虛偽的和肆無忌憚的人。
•多情的自戀者--包括表演型的特徵。像浪蕩公子唐璜和卡薩諾瓦那樣的好色和愛出風頭的人。
•補償型的自戀者——包括負面(被動攻擊)和迴避型的特徵。
•精英型的自戀者——多樣化的純粹模式。符合威廉·賴希(Wilhelm Reich)提出的「陽具崇拜」人格類型的人。
•狂熱的自戀者——包括偏執型的特徵。一個自尊心在童年時期受到嚴重打擊的人,他通常表現出嚴重的偏執傾向,並堅持著一種無所不能的幻覺。這類人在與無意義和失去價值的錯覺作鬥爭,並試圖通過誇大的幻想和自我強化來重建自尊。他們就會扮演肩負著偉大使命的英雄或受人崇拜的角色,當無法獲得他人的認可或支持時。
心理治療被證明是這種疾病的最有效治療方法。雖然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不可治癒的,但心理治療可以幫助他們實現日常生活不被這種疾病擾亂的程度,某些症狀也需要藥物治療。
表演型人格障礙是一種精神障礙,患者在情感上更脆弱,需要不斷得到同伴的認可。他們還會伴有不恰當的戲劇化的誘惑、輕浮、誇張、有控制欲的和自我放縱的行為。表演型人格障礙在女性發病的情況多於男性。表現出類似症狀的男性通常被診斷為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行為。
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實際上是非常成功的、高功能的人,是善於社交和外向的人。他們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他們會做任何事,包括穿鮮豔的或令人討厭的衣服,製造巨大的噪音,任何話都會說。
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容易快速興奮起來,也容易快速燃盡。例如,他們會很快墜入愛河,當關係結束時也會很難過。關係結束後他們也會有抑鬱狀態,他們也可能尋求心理諮詢處理他們的抑鬱。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也經常換工作,因為他們很快就會感到無聊和沮喪。他們渴望刺激,為了刺激會把自己置於危險的情況。表演型人格障礙可由病人在童年遭遇家庭成員生病和死亡等創傷性事件引發。也可能是由父母的冷漠態度引起的,孩子可能得不到需要的父母的愛和關注。遺傳也被認為是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之一。
《今日心理學》列舉了表演型人格障礙的症狀如下:
•持續尋求安慰或認可
•過度戲劇化,情緒表現誇張
•對批評或反對過度敏感
•不適當的誘惑的外表或行為
•過度關注外表
•傾向相信與他人的關係比實際情況更緊密
•以自我為中心,當不是別人關注的焦點時會感到不舒服
•對挫折或延遲滿足的忍耐力低
•快速變化的情緒狀態,在別人看來很膚淺
•觀點易受他人影響,但卻難用細節來支持
•容易受他人影響
•將失敗或失望歸咎於他人
維基百科列出的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亞型如下:
•安撫型的:依賴性人格障礙和強迫性人格障礙的特徵
•虛偽型的: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徵
•嬰兒似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特徵
•狂暴型的:負面(被動攻擊)的特徵
•戲劇化的:過度誇張的、激情的、引人注目的
•活潑可愛的: 混合了典型輕躁狂能量的癔症型的誘惑
心理治療是這種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雖然表演型人格障礙是不可治癒的,但是可以治療的,可以治療到一個不影響他/她的日常生活的情況。
定義
自戀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一種醫學疾病,患者表現出不穩定和強烈的情緒。
患者有著不正常的對自己的愛,相信自己比其他人都優越和重要。
表演型人格障礙 表演型人格障礙是一種醫學疾病的症狀,指一個人表現出的過度情緒化、需要認可、尋求關注和的誘惑的行為。他們有高度的被關注的需求,並會做任何事情來獲得它。
症狀
自戀型人格障礙 面對批評表現出憤怒,羞愧或羞辱,為了自己的目標利用別人,誇大自己的重要性,成就和天賦,對美麗和權力等的不切實際的幻想,需要他人的持續關注和正面鼓勵,易嫉妒,缺乏同情心和無視他人的感受,沉迷於自我,執著追求自私的目標,很難保持健康的人際關係,設定不現實的目標並容易受傷和被拒絕,任何事都想要「最好的」,顯得冷漠。
表演型人格障礙 持續尋求安慰或認可,過度的戲劇的誇張表達情緒,對批評和反對過度敏感,不合適的誘惑的外表或行為,過分關注身體外表,傾向相信與他人的關係比實際情況更緊密,自我為中心,自己不是關注的中心時不舒服,對挫折或延遲滿足的忍耐力低,在別人看來很膚淺的快速變化的情緒狀態,難用細節支持的易受他人影響的觀點變化。
誘因
自戀型人格障礙 確切原因尚不清楚。研究所得的誘因列表:
出生時就有得過分敏感的氣質,被父母過分放縱和高估價值,父母把價值感當作調節其自尊的工具,與現實的真實反饋從未匹配過的過渡讚美,父母的照顧無法預測或靠不住,童年受到嚴重的情感虐待,因感知到的超常外表或能力被成年人稱讚,跟著父母學會了操縱行為。
表演型人格障礙 童年創傷;童年遭遇家庭成員生病和死亡等創傷性事件;父母的冷漠態度(缺乏愛);遺傳因素
分類
自戀型人格障礙
五種亞型:
無原則(不道德)的自戀者;多情的自戀者;補償性的自戀者;精英型的自戀者;狂熱的自戀者。
表演型人格障礙
六種亞型:
安撫型的;虛偽型的;嬰兒似的;狂暴型的;戲劇化的;活潑可愛的
譯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