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公告牌

2020-12-22 中國法院網

2020-12-02 14:35:53 | 來源:人民法院報

 

 圖為11月11日,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公告牌在十裡長廊邊靜靜豎立。沈圓圓 攝  

 

 

 

相關焦點

  • 三峽庫區森林植被恢復趨勢向好
    大會圍繞「植物保育的技術與實踐」「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植物園規劃設計與建設」「植物園新時代的新使命」4個主題,舉辦7場特邀大會報告、52場專題報告。其中,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主任張全發研究員,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三峽庫區植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為例,展示了植物園科學研究的意義。
  • 長江三峽庫區首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宣判
    近日,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法院對長江三峽庫區首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一審宣判,判決巫山縣林業局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責令第三人陳常順補種樹木的行政決定,如陳常順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依法組織代為履行,並按規定完成檢查驗收。
  • 重慶萬州:長江三峽庫區首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宣判
    近日,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法院對長江三峽庫區首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一審宣判,判決巫山縣林業局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責令第三人陳常順補種樹木的行政決定,如陳常順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依法組織代為履行,並按規定完成檢查驗收。
  • 破解三峽庫區生態難題「滄海桑田」項目通過驗收
    2013年6月,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從庫區開縣傳來一項由國內一批老專家在開縣試驗研究的「長江三峽水庫消落帶飼料桑種植與草食動物養殖適用技術試驗研究」課題,通過了國務院三峽辦專家組的驗收。  這意味著,這批老專家經過近5年的考察研究和試驗,終於在破解庫區消落帶生態治理這一世界級難題的研究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 「水凼凼」變生態湖 ——重慶市開州區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調研記
    重慶市開州區位於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有42.78平方公裡的消落帶,佔三峽庫區消落帶總面積的12.26%,佔重慶庫區的13.79%,是庫區消落帶面積最大的區縣。如何因地制宜創新治理模式和管護機制?消落帶生態治理的有效方法有哪些?日前,記者深入重慶市開州區進行了調查採訪。消落帶是水體出現季節性水位變化時,被淹沒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的區域,屬於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敏感地帶。
  • 破解世界性難題 三峽庫區最大消落帶變溼地公園
    三峽工程建成運行後,在庫區形成了348.9平方公裡、我國最大的水庫消落帶。因為區域面積大,治理這個消落帶一直被認為是世界性難題。而重慶開州區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探索,因地制宜創新治理模式和管護機制,探索出了消落帶生態治理的有效方法,破解了這一難題,讓消落帶變溼地公園,成為了「新三峽」的一道景觀。
  • 重慶全力提質提速三峽後續工作 築牢生態屏障
    會議要求,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三峽後續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壓倒性位置,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會議要求我市每年用於三峽後續工作的項目和資金中,用於生態保護的比例不低於50%。據了解,自2011年三峽後續工作開展以來,重慶庫區經濟加快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交通、水利及城鎮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安全穩定總體向好,三峽後續規劃目標取得階段性成效。2019年,重慶優化調整三峽後續資金投資方向,資金、項目向移民安穩致富傾斜,全年共安排資金32.3億元、項目423個。
  • 三峽庫區中山杉的生命沉浮
    美人遠嫁三峽,並非嫁接,而是引種,在新的氣候條件下呵護培育。如此的緣分,當然與三峽工程有關。      模仿一行酈道元《水經注》裡的句式「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自三峽七百裡裡,大壩牽山,兩岸消落,苦無良策……所謂「消落」,是指庫區蓄水後形成的兩岸消落帶,多在175米和155米之間。
  • 中國將在長江三峽庫區森林設立林長
    重慶市奉節縣長江兩岸生態景觀林。重慶市林業局供圖新華社重慶8月12日電(記者周文衝)中國為長江推出一項新的生態保護舉措。位於長江上遊的重慶市,近日在長江三峽部分生態敏感區的森林設立林長,明確管理責任,嚴厲打擊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 6年淹不死的水下森林 三峽庫區水樺破解消落帶治理難題
    重慶三峽學院三峽水庫消落帶生態修復中心教授甘麗萍告訴記者,這些南歸候鳥飛掠過的地方就是被稱為世界級治理難題的消落帶。由於冬季蓄水和夏季防洪需要,三峽庫區水位發生周期性變化,由此形成面積近400平方公裡、落差達30米高的消落帶。在消落帶內,耐旱植物會在蓄水期被淹死,而耐淹植物會在枯水期被乾死。沒有了植物,水土會隨江水流失。
  • 三峽庫區消落帶的人地之爭
    三峽工程完全建成後,冬季蓄水發電水位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間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帶。  專家研究認為,消落帶形成之前,生長在庫區兩岸的植被是一道天然的生態屏障,對來自庫岸的汙染特別是農業面源汙染起到一定的攔截和過濾功能,地表徑流攜帶的氮、磷等相當一部分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進入庫區水體。
  • 三峽水庫消落帶如何治理?專家: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0日15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12月19日,首屆三峽水庫生態環境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恢復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挑戰。
  • 千秋生態 守護閩江——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生態環境司法...
    為大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在「全國文明村鎮」——爐下鎮斜溪村建設生態環境司法教育實踐基地,基地由生態環境教育體驗館、生態司法主題公園、增殖放流平臺、庫區法官工作室組成。體驗館:展現閩江源頭生態保護成果延平區人民法院生態環境司法教育體驗館於2019年6月5日建成,並免費向社會開放。
  • 最高法發布首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25日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這是我國法院首部關於流域司法保護的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6年1月以來,長江流域各級人民法院貫徹落實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要求,依法審理各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80356件,民事案件287119件,行政案件122215件,公益訴訟案件4944件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91件。最高法副院長陶凱元介紹,人民法院依法審理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案件,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 三峽庫區漁民「上岸」謀「新生」
    原標題:三峽庫區漁民「上岸」謀「新生」(中國減貧故事)三峽庫區漁民「上岸」謀「新生」題:三峽庫區漁民「上岸」謀「新生」作者 羅永皓 應鳳林調飼料、餵雞仔、理果樹……家住長江邊上的「退捕上岸」漁民陳波推開家門,房前屋後桂圓樹、紅橘樹、枇杷樹環繞,養雞房裡小雞仔正在啄食
  • 「美化新三峽,保護母親河」活動方案(節選)(2004年)
    中青聯發〔2004〕50號  一、宗旨  動員廣大青少年關注三峽工程、關注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狀況及長江水環境,牢固樹立保護母親河的意識,積極投身三峽的生態環境保護,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植樹造林,監護長江水質,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為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 三峽庫區荒島變公園-中新網
    日前,三峽庫區湖北省秭歸縣迎來久違的冬日暖陽木魚島是三峽工程蓄水後形成的半島,位於長江與徐家衝港灣之間,因形似木魚而得名。該島緊鄰三峽大壩,此前是一座荒島。2018年6月,秭歸將木魚島納入三峽後續規劃扶持項目,對其進行環境景觀提檔升級,主要建設內容為生態廣場、園路、綠化、照明、景觀廊橋及徐家衝港灣水質環境改善等工程,建成後免費對外開放,如今已成為遊客和當地群眾休閒放鬆的好去處。
  • 最高法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 (薄晨棣)2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據了解,這是中國法院首部關於流域司法保護的白皮書。最高法副院長陶凱元介紹,人民法院依法審理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案件,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依法審理大氣汙染、土壤汙染、林木草原資源保護案件,遵循流域的要素複合性和自然統一性,在流域範圍內統籌協調多元環境要素,實現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一體化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