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檔案暱稱:大咖身份:8年公考教齡講師履歷:兩年申論閱卷經歷,8年公考講師,累計授課人數1.6萬
建議題的實質就是考察考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考生是否能通過細緻的審題,提出符合題幹場景設置的建議。那麼,我們該如何審題呢?
1、明確題型
建議題實質就是提對策,其特徵較為明顯,只需觀察題幹和要求就能辨識出來。
題幹特徵:可能直接簡單粗暴地要求「提建議」,也可能以公文題的形式出現,常見的問法:如「意見書」、「建議報告」、「處理情況」等;
要求特徵:通常會有「措施具體」、「建議合理」、「可行」、「針對性強」等要求,這也是建議題的標誌。
咱們舉例說明:
例:「給定資料4」中,S村暴露的違法問題引起了所在縣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決定開展一次專項整治活動,如果你是該職能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請就如何開展這項活動提出你的工作思路。
要求:措施具體,針對性強。
剛看完題幹可能大家有點懵,「專項整治活動的工作思路」莫非是要我們組織策劃一個活動?但細心的考生看完要求中的「措施具體」、「針對性強」就會恍然大悟,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對策題!
2、明確主題
主題即建議要解決的問題或要完成的工作。所提的建議要緊密圍繞著主題的關鍵詞,使對策更合理、有針對性。如上述例子中的主題即「專項整治活動」,「專項」意味著此次活動的人力財力大於平時,可以在對策的人員安排、整治力度中有所體現;「專項活動」作為一個臨時的「活動」,也應當注意任務分配、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
3、明確對象
對策應當明確目標對象,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上述例子中的題幹指出要對S村暴露的違法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則活動的對象就是「S村」中違法的相關人員。對於材料中出現的一些僅僅是不道德的、不構成違法的行為,其重要性較低,只在字數充裕的情況下簡單提出相關對策。
4、明確身份
身份設定影響著對策的角度、高度和權限,同時語氣語調也應有所差別,提出的對策需要符合身份設定。如對上級和平級部門不宜「命令、要求」;基層政府部門只有執法權沒有立法權,不能提出「建立XX法律」這樣的措施;基層政府一般不提出戰略方針等國家層面的宏觀對策等。
如上述例題中的身份設定為「縣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所以不能提出「立法」、「完善行政法規」類似的措施。
小結:
好啦,簡單回顧一下建議題的審題環節的注意事項:首先要從題幹和要求中明確題型,然後細挖題幹細節,明確其主題、對象和身份,最後據此提出合情合理的對策,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