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2020年國考的同學可能都知道國考發生了重大改變。改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進行作文的考查,以貫徹執行題作為最後的申論考試答題結尾。二是在考查當中提出對策題重新回歸視野。那麼今天著重點就將放在我們的提出對策題如何才能找到對策。
首先我們要了解到的是,提出對策題的回歸與我們的申論考試大綱息息相關,那麼在申論考試大綱當中加了這樣一句話叫做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決問題。打開大綱作為我們考試的「說明書」也就為我們指明了對策的大方向來源—積累習近平主席的思想講話。
那麼到底如何針對具體題型去做出對策的提出,能夠保證能夠對策具體,又不存在套用對策模板痕跡,或是出現提出「假、大、空」一類對策呢?
核心就是一定要保證對策的具體可行、切合實際,換而言之就是要符合材料內容。具體我們可參照以下幾點:
第一,直接對策:通過材料當中的對策詞的提示,我們可以直接找到材料給予我們的一些對策。這些對策詞包括兩大類:一是引出對策詞,包括要、通過、應該、必須要等等,這一類詞彙之後的內容一般都是做法類,所以我們可以著重去關注這類詞彙定位的材料內容為我們帶來的對策啟示。二是直接對策詞,直接對策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動詞,提出對策核心為做法,所以著重關注動詞所引領的做法,也可幫助我們從材料當中快速定位對策來源。
第二,間接對策:通過材料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原因或者是教訓,我們可以進行反推得到相應解決問題的對策。如:某市在垃圾分類處理過程中,缺乏相應法律法規督促民眾進行垃圾分類,造成垃圾處理混亂、垃圾圍城現狀。針對問題去提出對策,我們最基礎的就是將問題進行反推。在問題當中,既然是缺乏相應法律法規去督促垃圾分類執行,那麼我們對策的核心就是去完善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增強執行力,運用法律手段督促垃圾分類在該市進行。
除此之外,部分題中也可能出現某地的成功經驗,針對經驗,我們對策來源就是直接提取對方成功之處,並將語言轉換為符合題幹所要求的具體內容。如:題幹要求為W市井蓋管理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而材料內容當中有L市在井蓋管理中創新採用科技管理,給井蓋安裝監控,並採用衛星定位實時監測井蓋狀況,保證井蓋安全這一成功做法。我們在尋找對策時直接提取做法核心內容:採用科技創新管理,安裝監控,衛星實時定位監測並結合具體字數稍作補充修飾即可。
以上就是提出對策題中對策如何來的部分,那麼針對提出對策題,部分同學覺得對策提出困難,自身知識背景或生活經驗並沒有那麼豐富,部分同學又覺得對策寫的很多而得分並不高,兩類同學所忽視的都是同樣的內容,那就是我們「材料為王」的作答原則。所以核心一定要記住的就是符合材料實際內容,切勿「孤芳自賞」、「閉門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