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國民間故事,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2020-12-17 牆外翰林院

所謂「民間故事」,就是在民間流傳著的故事。

它不是某一個或兩個大文豪寫出來的,而是許多老百姓共同創造出來的故事,是全體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這些故事往往年代久遠,而且通常是口頭流傳,沒有固定的文本,所以時至今日,會出現同一個故事有多個版本的情況。

這些故事,或是記錄新器物的來歷,或是想像日常事物可能擁有的奇遇,或是勸誡後人勤勉生活,寄託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在他們誇張生動的講述中,原本單調枯燥的事物充滿了奇妙的幻想與無限的活力。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了解中國民間故事呢?

因為在中國的民間故事中,包含了專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

這些故事會告訴我們一些早就奉為習慣的傳統習俗的來歷,比如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臘八粥是怎麼來的?

即便是平常最常見的事物,也蘊含著勞動人民的酸甜苦辣:第一根油條是怎麼做出來的?雨傘有著什麼樣的來歷?

通過這些民間故事,我們能夠更了解我們的先祖在過去是如何生活的,他們對於日常生活有著怎樣的想像。

還有一些故事涉及少數民族的文化,能夠讓我們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比如:蒙古族的馬頭琴是怎麼來的?傣族為什麼要過潑水節呢?五十六個民族風情迥異的獨特生活會帶給我們新鮮感。

這些故事同時還是寓言,教會我們許多實用的道理。比如:在土地裡挖到的「一罐銀子」是勤勞的真諦;王獻之練字用十八缸水,能讓你看到做事持之以恆的果實。

所以,閱讀這些民間故事,我們能夠擁有這些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了解不同的文化,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許多大文學家都是浸泡在民間故事裡長大,比如魯迅,魯迅的童年是在百草園裡度過的,在那片小小的園地中,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紫紅的桑椹,都是小魯迅的「好夥伴」;而藏在泥牆根生長著的何首烏,和吃了它能成仙的神奇故事,更是勾起了小魯迅的無限好奇。

小魯迅常常纏著外婆講故事,那些充滿著想像趣味、生動活潑的故事滋養了魯迅的心靈,帶給他許多創作的靈感。

如果說什麼是魯迅文學創作的起點,那一定是幼年時的這些民間故事。

所以,閱讀民間故事同樣會在我們的心中種下一顆文學的種子,讓我們可以徜徉在文學海洋中。

相關焦點

  • 劉守華:把中國民間故事「點石成金」
    圍繞故事家成長和故事村形成的諸多文化因素研究,他先後發表了《文化背景與故事傳承——對32位民間故事講述家的綜合考察》《中國鄂西北的民間故事村伍家溝》《湖北「故事村」裡傳承的梁祝傳說》《故事村與民間故事保護》《清江流域的女故事家孫家香》《漢族傑出的民間故事家劉德培》等多篇論文,將故事及故事家的研究置於特殊的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分析,注重發掘其被形式所遮蔽著的民族文化底蘊,既分析民間故事的「思想」和「藝術
  • 打撈我們自己的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反映生活是最廣泛的,也是最生動的,為人們最容易接受的。誰不願意聽故事呢,誰不願意講故事呢?故事讓人們在快樂中獲得思想的啟迪。  劉奇葆同志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刻不容緩。要讓傳統故事裡的經典形象重新靚起來、立起來,實現從口耳相傳到多媒體傳播的時代變化,既起到保護傳承作用,又發揮教育作用。
  • 中國文聯到臺江縣調研民間工藝傳承文化
    11月30日,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率隊到臺江縣調研民間工藝傳承文化。縣委常委曾武松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調研。 潘魯生一行先後到臺江姊妹街石傳英刺繡、銀飾工坊、臺江苗繡刺繡博物館(文昌宮),通過實地調研,聽取介紹,現場交流的方式,詳細了解臺江縣工藝傳承文化、傳承脈絡、藝人生活現狀以及市場銷路等情況。
  • 轉轉年禮▎送禮是學問也是一種傳承
    從今天開始到元旦之後是春節,我們習慣串門送禮,請客吃飯,組織派對,其實,種種的穿梭、歡聚與送禮,除了有些現實的目的之外,多半都是一種情義,這種情義不在乎金錢的多少,更非價值的比較。
  • 汕頭演繹僑批故事,傳揚民間文化
    近年來,僑批作為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最近,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僑批專家學者就齊聚一堂,就如何傳揚僑批文化進行交流、分享。僑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不僅是一張張普通的思鄉家書,更記錄了華僑下南洋的艱苦奮鬥歷程,被視為華僑歷史文化的「敦煌文書」。在分享會上,來自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30多名僑批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分享了自己關於僑批的文學創作故事。僑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不僅是一張張普通的思鄉家書,更記錄了華僑下南洋的艱苦奮鬥歷程,被視為華僑歷史文化的「敦煌文書」。
  • 價值文化傳承同樣也是一種價值
    記者採訪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如果鍾芳蓉有興趣且具有相關條件,我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沒有什麼奇怪的。」對於此事,儲朝暉認為,就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優勢潛能來滿足她的成長需要,而高校和中小學都有這樣一種義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人盡其才。「不可否認,目前受很多影視作品影響,大家對考古、探墓,其實有一些不是完全正確的觀念和想法。」
  • 傳承中國文化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千裡傳,萬裡路途多遙遠,異國他鄉中國文化美名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細細品。 1 敬畏文字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 《中國有戲》:中國地方戲曲劇種的文化傳承
    該紀錄片一共分為10集,分別講述了藏戲、川劇、豫劇、越劇、粵劇、花鼓戲、晉劇、評劇、皮影戲、黃梅戲10個地方戲曲劇種的故事,為觀眾呈現出原汁原味的地方劇種魅力。    傳統戲曲與現代傳媒有機結合    中國傳統戲曲一般以口傳心授的形式傳承,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既無樣本文字可考,也無聲音、影像可查,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傳承與發展。
  • 傳承優秀文化,打造民間音樂品牌
    民間吹打樂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文化藝術傳播一個重要的載體。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滁州民間音樂品牌,12月16日下午,由市文明辦、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市文化館、各縣市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滁州市首屆民間吹打樂大賽決賽在滁州大劇院拉開帷幕,18個優秀晉級曲目現場「PK」。
  • 你知道為什麼國漫不停地拍民間故事嗎
    你知道為什麼國漫不停的拍民間故事嗎民間故事是傳統文化藝術表達的重要內容和形式,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內容和樣式。在新媒體時代,利用正在蓬勃發展的動漫藝術形式,將民間故事進行動漫化保存和傳播,是對民間故事保護手段和傳承方式的重大拓展與創新,會提高民間故事傳播的鮮活性、廣泛性,使民間故事在現代視覺文化環境中得到更好地傳播、更好地保護以及更有效地傳承和發展。動漫是新媒體時代一種中國式的藝術表達和傳播形式。簡單地表述就是動畫與漫畫的合稱。
  • 介紹幾種中國民間的傳統藝術,文化傳承,美不勝收
    吹糖人——據說吹糖人是劉伯溫發明的,劉老上知天文地理,下曉五行術數,還為民間風俗發明傳統手藝,實在是高人。當時朱元璋為了保全皇位,就造出「功臣閣」放火燒殺功臣,劉伯溫也在緝殺名單中,幸運的是他被一位挑糖擔子的老頭救了下來,兩個人更換了衣裝,之後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擔換點盤纏。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麼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
  • 「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與「感受方寸之間的文化傳承」
    8月3日,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指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承辦的2020年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暑期特別直播「雲上閱讀」公開課準時開講。
  • 大美中國千年文化 華碩攜手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著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內涵是人類的「活態靈魂」也是中華民族所擁有的「活化石」華碩為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今時代的留存將目光聚焦在中國傳統工藝及其傳人探尋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於是畲族人以畲族銀器作為觸摸自己族群歷史的文化物證把對生活的祝福及景仰鐫刻在銀飾上畲銀不僅僅承載著鳳凰的傳奇還是一種獨有的銀器語言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豐富傳統文化的縮影因此畲族歷代對銀器的製作極為重視獨特的工藝手法也代代相傳畲族銀飾的傳統製作包含30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
  •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圖書在滬發布
    「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上海譯文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上海8月12日電 (周卓傲 葉穎)8月12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讀本「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在2020上海書展上舉辦新書發布會。  該系列圖書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內容,精美的藝術設計,助力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
  • 【讀家】分享實錄 | 李迪:中國新民間繪本的多重映象
    、深圳大學主辦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繪本原創及閱讀推廣研討會在線上舉行。借著他們的關係,我們邀請了當時白族三弦彈唱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把繪本改成三弦的方式進行演出,讓紙質繪本重新回到民間的方式進行演藝,也是一種送故事回家的方式。
  • 老重慶|9個代表性的故事,插圖63幅 走馬鎮民間故事出了繪本集
    在走馬鎮,不僅可以尋找歷史的足跡,還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日前,記者從高新區走馬古鎮了解到,《中國故事走馬鎮》首次以繪本形式出版,文中栩栩如生地記錄了一個個經典的傳統故事,把小時候讓人害怕的熊嘎婆、重慶人耳熟能詳的安世敏的故事,用圖片加文字的形式生動地展現給讀者。
  • 「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存量出版資源整理基本完成
    記者近日從中國版本圖書館獲悉,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出版工程之「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存量出版資源整理項目基本完成。根據對中國版本圖書館1949年至2019年存量資源(圖書、電子、音像出版物)進行整理,我國已出版的中國民間故事出版物10208種。其中兒童文學1766種,民間文學8442種。
  • 中國古代神仙鬼怪、神話傳說、民間精怪故事珍藏版古籍105本
    我想題主所說的這個整理,應該是要求比較高的,要像希臘神話,北歐神話那樣有著清晰的神格和神仙體系,各代際的神仙傳承有序,能夠讓人一目了然的看清楚。誠然,這樣的高清晰度整理是一種整理,但對於學者來說,這個難度比較高。因為中國神話就是那樣散碎的樣子,沒辦法整理,所以學者們通常採取的手段就是原樣呈現,忠實記錄,愛咋咋地。只有我這樣寫小說的才會想辦法開腦洞把他們捏在一起。
  • 閱讀「兒童時代·幸福寶寶圖畫書」傳承中國文化精髓
    愛閱讀,會表達,認識自己,了解世界,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激發孩子無拘無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讓孩子建立與世界的情感聯繫,並激發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究。「兒童時代·幸福寶寶圖畫書」致力於通過各種中國藝術的表現形式,傳遞中國文化、反映中國人的生活,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孩子體會到從自己傳統中孕育而出的精神文化和深深的愛。
  • 《中國成語故事》開創國學文化傳承新模式
    2018ETO浙江校外教育行業發展峰會藝術教育專場暨《中國成語故事》第二季拍攝正式啟動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隨著《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等一系列知識類綜藝的熱播,國學文化引起了強烈的社會效應,也激發了人們對國學的濃厚興趣,不少孩子也成為了國學愛好者。那麼,如何創新地將國學融入孩子的學習生活,並培養出良好的藝術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