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與資本圈風暴漩渦不同,還有一個「平行世界」 的瑞幸咖啡
在中國市場,應該沒有任何咖啡品牌能像瑞幸一樣,從創立起就在輿論浪尖之上。
如果用百度搜索瑞幸,大約會得到655萬個相關結果,最近的新聞是圍繞著「瑞幸股價又暴漲130%」、「股價暴漲了296.4%,瑞幸為何暴跌暴漲」,距離自曝財務造假事件已經過去兩個月,就在上周末,有消息披露瑞幸董事長陸正耀參與造假證據浮出,瑞幸還遠未離開輿論風暴的中心……
截至6月5日收盤,瑞幸股價為5.51美元/股,較最低點反彈高達314%,公司市值達到13.95億美元。
一邊是資本圈山崩海嘯般聲討的「岌岌可危的瑞幸」和震蕩,但在瑞幸運營和消費市場,似乎還有另外一個「瑞幸」不甘謝幕,如常運轉。從4月以來,根據瑞幸App和官方微信心事,新飲品在正常上市,新品類陸續增加,就在6月8日這周一,在武漢的一家圍繞江豚保護的新主題門店也正式開門營業……
從5月份起,瑞幸通過APP和小程序,以門店為圓點,建立了若干個「福利群」。一位入群的消費者說,入群即可得一張3.8折券,每天會定時收到小程序發放的各種福利,包括其所有品類的滿減券、折扣券,以及一些直播活動的通知。在延續過往發優惠券的同時,瑞幸今年正努力離消費者更近更頻繁的互動——做微信社群運營。
七麥數據顯示,在APP下載量免費榜的「美食佳飲」中,瑞幸咖啡並未跌出榜單,甚至在最近一個月的排名,一直穩居前三甲,只有一天排在第四。而在一些媒體「痛打落水狗」的分析文章後面,經常會有一大波評論「瑞幸不要死,還想繼續喝」。
顯而易見,資本市場的聲討和瑞幸咖啡自己,以及消費者的態度呈現出一種清晰的割裂感。
投資研究機構EqualOcean的觀點是:瑞幸事件是財務欺詐,傷害的是投資者,但不是欺騙消費者——比如提供劣質產品。「只要公司像以前那樣順利運營,普通消費者不會僅因為財務造假就改變其行為,畢竟與他們購買產品的決策無關。
一位瑞幸咖啡的設備供應商夥伴也透露,目前其與瑞幸咖啡的合作一切都還正常。「到目前為止,我都覺得他們是在認真經營。至於企業是不是會倒閉,有很多因素,我不敢肯定。」
最近,他們還給瑞幸做了兩場針對設備工程師的產品培訓,參與培訓的人數還都很多,這種產品培訓主要針對新入職瑞幸的工程師。「我感覺目前媒體對瑞幸的報導偏負面,與我接觸的瑞幸是不吻合的。」
此外,一位在今年4月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前就已離職半年的咖啡師透露,「在我工作過的連鎖咖啡館中,瑞幸咖啡的咖啡豆子品質是很不錯的。」他和還在瑞幸任職的前同事聊過,感覺跟新聞裡的喧囂相比,眼下瑞幸咖啡門店裡工作就像是一個「平行世界」——收到外界輿論困擾的同時,他們該做的還是跟往常一樣。而且,經過這一場風波,有些門店的訂單沒有減少,甚至有上升趨勢。
在5月15日收到了納斯達克的除牌通知後,瑞幸申請的聽證會最晚會在6月底舉行。瑞幸咖啡也許最後難逃退市,接受資本市場的懲罰。到目前為止,其咖啡業務的基礎——供應鏈、用戶群、店鋪經營還在持續努力如常運營。只要瑞幸還有群眾基礎的,如果能夠在財務帳面上扭轉頹勢,後面就會相對有利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對投資者而言,財務造假醜聞並不是與一家公司的命運終結劃等號。即使在美國,虛假銷售和其他類型的財務舞弊行為也很常見。
到目前為止,宣布瑞幸死刑還為時尚早,而瑞幸咖啡給行業內帶來討論和教訓還在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