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時報》:對黑人的歧視與「功夫流感」言論有何聯繫?

2020-12-11 華輿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最近,川普發表了新的種族歧視言論——將新冠肺炎稱為「功夫流感」(Kung flu)。白宮新聞秘書麥肯尼(Kayleigh McEnany)周一(22日)為總統的言論辯護。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當CBS華裔新聞記者Weijia Jiang問到川普為什麼要對病毒使用種族主義的稱呼時,麥肯尼否認了這一說法,並回答說,亞裔美國人是「了不起的人,病毒傳播無論如何都不是他們的錯,他們正在與我們緊密合作,共同擺脫困境。我們將一起取得勝利」。

5月17日,在疫情期間,紐約市唐人街街區街區巡邏隊的志願者在唐人街巡邏。(圖片來源:路透社)

但是麥肯尼的解釋甚至比「功夫流感」更糟糕,由於她沒有說明「我們」的定義,這一說法可能會導致人們將亞裔視為「危險的外來者」,並助長這一惡性刻板印象的延續。正是仇外心理和種族仇恨促成了1882年的《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以及二戰時期對日裔美國人的監禁等暴行。

在回顧川普新種族歧視言論的事件時,有一個觀點值得注意:反黑人種族歧視(anti-Black racism)和反亞洲種族主義(anti-Asian racism)往往同步出現,起到類似的作用——將美國人的注意力從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中分散開。「功夫流感」和黑人在社會中經常面對的辱罵是如出一轍。

歷史上,在南北戰爭重建時期之後的幾年裡,當黑人自由的希望和憧憬在整個南方破滅時,《排華法案》於1882年獲得通過;在對黑人的種族歧視達到頂峰時,20世紀20年代,國會通過了禁止南歐和東歐移民的法律,部分原因是出於對天主教徒和猶太人的恐懼。

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研究跨國主義和華裔移民歷史的學者馬德琳·許(Madeline Y. Hsu)說:「川普總統在幾個月以來已經掌握了關於新冠肺炎的性質、危險性等最全面的信息,而『功夫流感』就像是一個6歲的孩子想欺負同學時才會說出的話。數百萬美國人生命正處於危險當中,即使是那些從病中痊癒的人也會遭受可怕、長期的痛苦。疫情是一個悲劇,而當政者卻在煽動種族歧視。」

弗蘭克·吳(Frank H. Wu)曾是第一位在霍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擔任教員的亞裔美國人,他對黑人和亞裔美國人之間團結的必要性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指出,這兩個社區都遭受過暴力襲擊、住房隔離(housing segregation)甚至是私刑,特別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

雖然亞裔美國人總體上沒有經歷過美國黑人承受的那種程度的種族主義和暴力,但不斷上升的反華情緒導致了越來越多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出現,最近在得州就發生了一起刺殺事件。

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美國文化和歷史的助理教授伊恩·申(K. Ian Shin)在接受採訪時解釋了,白人至上主義和仇外心理是如何同步運作的。

他說:「歷史告訴我們,我們談論科學現象的方式會導致少數群體的非人性化,無論是20世紀初柑橘樹上出現的『東方鱗片』疾病(Oriental scale),還是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侵擾東海岸的『日本甲蟲』,這些種族主義術語都為遏制甚至消滅美國的亞裔社區提供了理由和幫助,而我們今天必須承認這些都是不公正的、非美國的。」

川普「功夫流感」的言論,目的是為了震懾和轉移注意力。但如果說它有什麼用處,那就是提醒我們,要在種族問題上取得進步,美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原標題:《洛杉磯時報》:對黑人的歧視與「功夫流感」言論有何聯繫?)

來源: 美國僑報

相關焦點

  • 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華人,為何全世界只關注黑人被歧視?
    1「永遠不會被美國社會接受」事實上,同樣作為少數族裔的華人群體,在美國受到的歧視可不比黑人少。華裔警察執法過程中有誤殺黑人的例子嗎?有。而在歌曲的MV畫面中,展示有兩個持槍黑人闖進一個華人家庭,偷走珠寶現金等貴重物品的片段。為此,幾十萬華人在白宮網站請願,要求白宮禁播這首說唱歌曲。但白宮的回應是:《第一修正案》保護了美國的言論自由。白宮沒有權力決定是否公開播放特定歌曲,決定權在平臺。
  • 歐巴馬痛批川普使用「功夫流感」一詞
    自新冠肺炎病毒爆發以來,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將新冠肺炎稱作「功夫流感」,這一帶有強烈反亞裔情緒的詞彙遭到多方批評。美國前總統奧馬巴在最近一次露面中表示對川普的這一行為感到「憤怒」。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川普在20日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舉行的首場競選集會中使用了「功夫流感」一詞,嘲諷「新冠肺炎擁有的別稱比歷史上任何其他疾病都多」。隨後,在23日亞利桑那州舉行的「學生支持川普」集會上又一次使用該詞。
  • 高中生種族歧視言論引軒然大波,稱「黑人摘棉花,白人去舞會」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日報導,美國俄亥俄州一高中生因發表種族歧視言論,而被禁止參加舞會。 圖:高中生的種族歧視牌子 在一張照片裡,男生舉著一個牌子上面寫道:「如果我是黑人我現在可能在摘棉花,但我是個白人,所以我要帶你去參加舞會。」
  • 山大"學伴"事件後現歧視黑人留學生言論?耿爽回應
    在15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來自臺灣媒體的記者提問稱,山東大學「學伴事件」過後,網上出現一些歧視黑人留學生的言論,中方會不會擔心這種言論會影響中方和非洲國家之間的關係?耿爽表示,首先,你提到的這些針對非洲留學生的言論,我沒有看到過。
  • 美國的歧視鏈: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亞裔
    這種種族隔離制度實質上就是一種種族歧視行為。 南北戰爭解放黑奴,沒有根除種族歧視問題 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解放了黑奴,從這開始在法律上承認了黑人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白人和黑人似乎相安無事。
  • 華人商戶無辜受累,美國議員說風涼話,明顯雙標的「反種族歧視」
    而在這些受到暴力行為的商鋪中,以中餐館為主的華人商鋪是示威者破壞的主要目標,一位非裔議員不表同情卻對此發表了一番種族歧視言論,認為華人不需要賺錢,政府也不需要給予中餐館任何補貼,受到網友熱議。此時一位非裔議員保羅·裡迪克卻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說法,他表示中餐館根本不需要得到政府的補貼,華人也不需要賺錢,指責華人從不僱傭黑人,也不回饋社區,並指出黑人孤立無援才引發抗議示威活動,中餐館並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建議政府應該去聯繫黑人開的小餐館並實施幫助。
  • 美國黑人為什麼備受歧視?他們從何而來?
    移民中有逃避戰禍和宗教迫害者,有自願和非自願的「契約奴」以及乞丐、罪犯;還有從非洲被販運來的黑人。隨著殖民地日趨發展,勞動力開始缺少,且美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導致美洲勞動力大量的缺乏。
  • 美國教授「歧視黑人」被停職後,幾萬華人站出來為他撐腰
    戈登·克萊因,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會計學教授,因為拒絕給黑人學生提供特殊待遇,他先被扣上了「種族歧視」的帽子,接著又被校方停職。 為什麼華人要給克萊因教授撐腰?原因也很簡單,美國高等教育平權運動已經完全脫離了目標,平權正在變成特權,而華裔亞裔人群卻因為特權受到了越來越不公正的對待。
  • 華裔遭黑人辱罵,這場美黑人反歧視暴動有多雙標?
    全美50多個州的黑人,自發聯合起來,走上街頭,高舉「我無法呼吸」,「嚴懲警察兇手」,「反種族歧視」的旗幟,公開向美國百年來根深蒂固的觀念挑戰。 而然,近日發生的一些新聞,卻讓我們對這件事情有了新的審視。 一位華裔女子,遭到黑人大媽辱罵:你不會說英語,滾回中國!
  • 沃爾特·威廉士:福利害了黑人
    高中畢業之後,他一度到加州和父親生活,並在洛杉磯城市學院讀了一學期,之後返回費城開計程車。1959年,他被美軍徵召為二等兵,在美國南部服役。在此期間,他抗議軍中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措施,並因為挑戰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軍令,被一個軍官告上了軍事法庭。威廉士最終被判無罪。他打算對那名軍官進行反訴時,被換防到韓國的美軍基地。
  • 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反對性別歧視……美國年度體育人物...
    【環球時報記者 李佳寅】 美國《體育畫報》7日公布2020年度體育人物: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WNBA球星布裡安娜·斯圖爾特、NFL明星派屈克·馬霍姆斯、網球選手大坂直美和前橄欖球明星勞倫特·迪維爾奈·塔迪夫入選。
  • 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反對性別歧視...美國年度體育人物...
    【環球時報記者 李佳寅】 美國《體育畫報》7日公布2020年度體育人物: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WNBA球星布裡安娜·斯圖爾特、NFL明星派屈克·馬霍姆斯、網球選手大坂直美和前橄欖球明星勞倫特·迪維爾奈·塔迪夫入選。法新社稱,這5位獲獎者不僅在賽場上取得非凡成就,還在場外的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 受打壓、被刪帖……離職員工曝光內部郵件,斥臉書歧視非裔
    在筆者看來,該公司只是將提倡多元化當做噱頭,實際上其企業文化在整體排斥非裔族群——對內打壓黑人員工、線上歧視黑人用戶,「雙重標準」隨處可見。有媒體認為,這份材料折射出的是矽谷根深蒂固的價值取向問題:白人先於少數族裔,精英優於草根。
  • 體育圈再曝種族歧視事件 裝備巨頭Fanatics被指歧視黑人員工
    案件起因於一名Fanatics黑人前員工的投訴。該員工表示其在Fanatics總部傑克遜維爾工作期間經常遭遇種族歧視。針對Fanatics的指控主要包括:一名公司高管在該名員工工作第一天就對其使用「Negro(針對黑人的歧視性稱呼)」一詞。
  • HBO下架亂世佳人,「涉嫌種族歧視」?
    在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的浪潮下,華納傳媒旗下的HBO Max平臺近日下架了美國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原因是有人認為該片「涉嫌種族歧視」「美化奴隸制」。《飄》及《亂世佳人》中對黑人的刻畫和對奴隸制的看法一直被認為存在爭議。比如斯嘉麗愛慕的艾希禮不僅是一位主動上前線的南方軍士兵,還是種族主義組織3K黨的成員,但在書和電影中,艾希禮卻被刻畫成一個偏正面人物的「理想主義者」。相比之下,作品中黑人形象則相對單薄刻板,要麼是對白人莊園主忠心耿耿的黑人女僕,要麼是存在感微弱的奴工、暴徒。
  • 90歲DNA之父沃森發表基因「歧視言論」,已被冷泉港實驗室「掃地...
    2019 年的第一個月,就有著名科學家捲入到爭議事件中,這位科學家就是大名鼎鼎的「DNA 之父」、諾獎得主沃森(James Watson)。 事情的起因是一部紀錄片。本月 PBS 製作的一部名為《解碼沃森》(Decoding Watson)的紀錄片中,沃森明確表示,基因會導致智商測試中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平均差異。
  • 不反對種族歧視了?黑人要「回家」了?還是覺得非洲好啊
    近日美國爆發了反對種族歧視抗議遊行,起因是由一個白人警察虐殺黑人男子導致男子死亡而引起的事件,隨後抗議遊行持續發酵,目前已經升級為暴力遊行和示威者鬧獨立,根據數據統計,這次抗議遊行引發的混亂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超過了以前的洛杉磯騷亂,在媒體的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視頻中並不全是黑人抗議遊行,其中也有很多白人參與反對種族歧視抗議遊行,
  • 國航提示倫敦黑人、印巴人聚集區危險,引發「種族歧視」風暴
    中外網友激烈辯論,國航提醒旅客在種族混雜的區域注意安全到底是不是歧視?如果真的算是歧視,那麼這種政治正確的價值觀到底在中國為何水土不服?在一輪又一輪的恐怖主義時間刺激下,對於他族和他教保持戒心保守派的逐漸擴張是否意味著,關於公平正義的這一套說辭已經過時了?一些網友對於國航言論的支持、脫歐派的勝利和川普的激烈言論是否真的預示了,我們對於種族的理解要與時俱進了?
  • 黑人反歧視抗議者:「黑人牙膏」是歧視,「黑名單」同樣不行
    因為這個抗議已經對很多行業產生影響,也有示威者也開始借用著這個機會打壓很多歧視黑人的品牌。 最近我們從小用到大的黑人牙膏也開始遭殃了,有網友都在他們的社交平臺譴責黑人牙膏。其中的意思是說這是一個歧視黑人相關的品牌,給那些不知道黑人牙膏的人介紹一下。
  • 美國又現「鄙視鏈」:黑人歧視華人嚴重!難道弱也弱得理直氣壯?
    與此同時,一名黑人議員又因為一系列的言論,反被美國網友炮轟「種族歧視」!這又是咋回事呢?原來,隨著美國一些州的規模逐漸減小,州政府便針對這次暴亂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想給一些商戶進行賠償。這其中自然就包括很多咱們華人開的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