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國航艙內雜誌上一則對赴倫敦旅行的安全提示在Twitter和Facebook上掀起了關於種族主義的種種爭論。中外網友激烈辯論,國航提醒旅客在種族混雜的區域注意安全到底是不是歧視?如果真的算是歧視,那麼這種政治正確的價值觀到底在中國為何水土不服?在一輪又一輪的恐怖主義時間刺激下,對於他族和他教保持戒心保守派的逐漸擴張是否意味著,關於公平正義的這一套說辭已經過時了?一些網友對於國航言論的支持、脫歐派的勝利和川普的激烈言論是否真的預示了,我們對於種族的理解要與時俱進了?
幾十個小時以來,事件的發展波瀾詭譎,輿論也變幻莫測:
9月6日,一位記者Haze Fan在Twitter上貼出了國航艙內雜誌《中國之翼》的一則安全提示,提示用中英雙語寫道:「到倫敦旅行很安全,但有些印巴聚集區和黑人聚集區相對較亂。夜晚最好不要單獨出行,女士應該儘量結伴而行。」
Haze把這段提示的照片發到自己的Twitter上,還將推文@倫敦市長薩迪克·汗。汗是今年年初剛剛當選的倫敦新市長,是第二代巴基斯坦移民。
截止到邦主發稿時,倫敦市長還沒有在Twitter上對此事作出回應。在發稿前剛剛發布的採訪視頻中,倫敦市長婉轉地對這個問題打了個太極:
儘管市長並沒有直接回應,英國上至政要下至普通網友都對這件事極度關注。倫敦報紙《旗艦晚報》(Evening Standard)稱國航的安全提示是「種族主義風暴」。
報導還說,一些英國的政治人士已經要求國航道歉,並刪除相關表述。
《旗艦晚報》引述英國議會議員羅瑟娜·阿林·汗的話說,安全提示「令人憤怒」,而且「冒犯所有倫敦人」,而不僅僅是那些少數族裔群體。阿林·汗指出,許多倫敦人正是對這種多元感到自豪。
代表蘭貝斯區(Lambeth)和薩瑟克(Southwark)的倫敦議會成員弗洛倫斯·愛莎羅米驚訝地質疑,這是生活在2016年的人說的話嗎?
「這種非常過時的種族歧視言論,你編都編不出來。……我不斷想,現在是2016年沒錯吧?」
推特和Facebook網友也對這件事各執一詞:
而在微博上,網友普遍認為,國航提醒自己的旅客注意安全,只是措辭不太仔細,這件事情無可厚非。網友們認為,外媒對此事的反應純屬玻璃心,小題大做,無事生非。
還有網友專程趕到國航微博下留言支持,要求國航千萬不能道歉。
意見膠著之際,國航北美的推特帳號突然發表了道歉聲明,隨後秒刪。網友們一頭霧水,這發了又刪到底什麼意思?
(中文翻譯:我們國航人從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歧視發生。我們對最新一期艙內雜誌內有冒犯意味的言論表示遺憾和誠摯歉意。這一期雜誌已經或將要從全部航班上撤下。我們已經與雜誌的出版方取得聯繫。這本雜誌是由其他機構出版的,並不是中國國航的產品。我們將採取相關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我們再一次表達我們最誠摯的歉意。)
又過了幾個小時,環球網微博發出的中航傳媒官方致歉信基本相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周四的例行記者會上對這一問題也作出了回應。她說,希望隨著調查的深入,國航可以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中國有關部門也會督促國航來進行必要的調查。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和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
雜誌也撤了,歉也道了,按理來說這件事情應該可以告一段落了。
但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大多數評論都對外界對這一事件的的反應始終不解。許多用戶在微博上說:這不過是事實,有什麼可道歉的?
在很多中國網友看起來不過是說了句實話,但為什麼國外網友覺得國航這一句有些偏差的表述難以接受?為什麼他們會認為這是種族歧視?
有許多網友對這件事做出了深入淺出的分析:
大家都可以理解,國航提醒遊客注意出行安全的出發點是好的。遊客來到倫敦,往往對於倫敦東西南北不同區域的文化不甚了解。同時,倫敦的確有一些區域的犯罪率高於其他區,尤其是對於遊客而言,被偷被搶都是時有發生。甚至必須客觀地說,犯罪率高的區域和少數族裔聚居的區域多少有些重疊。
但是事實上,這種重疊的發生原因是非常複雜的。根據網友分析,首先,黑人和印巴人作為少數族裔在社會上的發展難免受限,而且由於移民的身份,經濟和政治上往往都處於社會較低階層。他們不能負擔倫敦較安全的富人區的高昂房租,於是只能選擇在更為貧窮和發展落後的區域居住。因此,從邏輯上講,應該是少數族裔居住在了較為危險的區域,而不是因為他們的入住,讓這個地方變得貧窮混亂。
另外,有些媒體舉出了英國官方的犯罪率調查,指出黑人和印巴人族群的犯罪率明顯高於其他族裔,所以不少網友認為,對於黑人印巴人的指責只不過是「說出了實話」,並沒有什麼錯。但其實有網友指出,類似這樣的犯罪率調查在社會學界是飽受詬病的。因為,以人種作為背景比較各族群犯罪率,本身就是事先假設了「犯罪與否與人種有關」。這種調查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有同樣的調查可以證明,犯罪與否與人的經濟能力的相關程度更大,而黑人由於社會歷史原因,窮人比例高於其他族裔。因此,「犯罪」或許並不是因為他「黑」,而是因為他「窮」。歷史上,種族歧視的瞬間,往往就發生在人們把人類的某一種行為模式想當然地與皮膚的顏色聯繫為因果關係,而忽略了背後更為複雜的社會背景。
就好比這個廣為流傳的笑話:有人論證螃蟹的聽覺在腳上,論證方法是,對著健全的螃蟹喊叫,螃蟹聽到馬上會逃跑,而把它的腳全拔掉,再對著它喊叫,螃蟹就不會跑了,因此證明螃蟹的聽覺在腳上。從邏輯關係上,說黑人更容易犯罪的證明過程與這個例子大同小異。
有些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簡單來說,國航這一言論錯就錯在把犯罪率高和少數族裔聚居想當然地看作是因果關係,斷定犯罪率高的原因是「印巴人和黑人聚集」。他們所說的種族歧視正是發生在起這一環邏輯漏洞上。如果當初寫作安全提示的編輯能用心調查一下倫敦的犯罪率分布,再把具體的街道和區域名稱列出來,就完全可以避免這樣一場爭論。
話說回來,通過這樣一場討論能讓我們更加理解什麼是種族歧視,進而思考什麼是尊重,什麼是不加前提的嚴謹的思考方式,這對我們來說也不失為一件好事。畢竟作為一個越來越國際化的世界大國,我們對於世界上不同種族的尊重和理解也應該與我們的影響力相匹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英倫烏託邦」(ID:ukwutuobang)(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