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老外第一次走進中國超市,很容易會在經過日用品區域的時候受到驚嚇。
貨架上望不到頭的個人清潔用品裡,藏著他們入鄉隨俗的第一道心理關卡。
也許是常年處於階級鬥爭狀態下養成的職業操守,在一些領域,他們始終保持著比出血的牙齦還敏銳的感知能力。
在很多這個logo的當事人看來,自己相當於夢回棉花田了。
為什麼西方人認為「黑人牙膏」是種族主義者?
「我是來亞洲度假的,當我去買牙膏的時候,我看到了這個,這難道不是最種族主義的事情嗎」
戴著禮帽面露微笑的黑人形象在國內早已深入人心,我的牙就是靠它刷白的。
但如果你出於善意送上一管黑人牙膏,可能比送他們炸雞還要危險,根本不用打開,雙重薄荷的寒冷風暴已經從外包裝漏了出來。
「我只能先說服自己並沒有處於一個平行世界,才能繼續思考下一層社會學含義。」
「我從沒見過這樣的產品,更沒辦法想像有人敢銷售它,我認為這是一種侮辱,在美國會被告到破產。」
有人給出方案,以後可以叫「陳建州牙膏」
圖片來源:YouTube用戶@Stopkiddinstudio
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就像個冷笑話,但在另外一種語境裡,也許一管牙膏就足以引起騷亂。
「剛來美國時,房東好心跟我說,最好不要帶黑人牙膏來,曾經有個新加坡人在刷牙時遭到暴徒圍攻,直到被送進醫院都沒來得及擦嘴。」
上世紀70年代,臺灣當局也曾提醒民眾不要帶黑人牙膏到美國,以免因涉嫌歧視而被海關攔截
把兩極分化作為常態的地區,很多忌諱具有雙面屬性,倡導多元的理念裡總是存在微妙的平衡,並不會只有一種聲音存在。
有時候只需要換個角度,它又成了最受歡迎的土特產。
可以說在中文網絡之外,這個關注牙齒健康幾十年的牙膏品牌,早就被賦予了別樣的屬性。
2004年一部名叫「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偽歷史紀錄片中,假設了美國內戰由南方取得勝利,用以諷刺美國存在至今的種族歧視問題,影片中包含了一個黑人為黑人牙膏打廣告的橋段。
從這裡你可以知道這管牙膏在他們看來,等同於團結種族主義者的火把。
80多年前創立黑人牙膏的嚴氏兄弟肯定也想不到,這種爭議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1933年寧波人嚴柏林與嚴中立兄弟在上海英租界時期創辦了好來藥物公司,演變為好來化工後,推出黑人牙膏。
在看到非洲朋友膚色黝黑,牙顯得格外閃亮之後,兩位老闆顯然沒有隱瞞自己的羨慕,在當時的廣告中表示自己找到了非洲某種樹上提取的神秘藥物,並且加持在了牙膏上。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們搬到香港九龍的一座大廈裡生產,是香港唯一的牙膏生產廠。並且在東南亞地區碾壓高露潔,到現在仍是很多家庭的首選牙膏。
甚至高露潔不得不購買了好來化工50%的股份,通過黑人牙膏的渠道打開東南亞市場。
1989年黑人牙膏在臺灣佔75%的市場,新加坡佔50%,馬來西亞和香港佔30%,泰國佔20%,該公司在1997年隨香港回歸搬回大陸
只是在那個年代,可能吃了文化水平的虧。
在黑人牙膏創立初期,英文名為「Darkie」,是一個英美地區對黑人的貶義詞。
而當時黑人頭像的原型是美國喜劇演員Al Jolson。
他曾在當時被很多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藝人」,但他的職業生涯基本是把臉塗黑,為白人觀眾嘲諷黑人。
這種操作在美國基本屬於全民公敵,就像往美軍基地裡送了個人體炸彈,拿喇叭在黑人社區喊「nigger」,引得黑人神父們都開始帶頭抗議。
Eddie Murphy在1985年的Letterman show中曾對它公開反對,旁邊的Dick Cavett甚至是從自己襪子裡掏出來給他的。
高露潔被迫給黑人牙膏改名改包裝,當時的CEO兼董事長Ruben Mark向《紐約時報》發表聲明,認為自己做了錯誤的行為,並承諾永遠不在亞洲以外的地區售賣。
根據當時的協議,「Darkie」改為「Darlie」,保留中文名。
高露潔支付重新設計的費用,轉換形象涉及的額外廣告費用,並且補償好來化工因此過程產生的所有利潤損失。
但沒改掉的中文名字至今仍是眾矢之的。
當時有人提議按新的英文名字應該改叫大力牙膏,但被質疑是歧視力氣大的人。
到了2018年,黑人牙膏在大陸市場的銷售份額佔比高達20.1%,連續七年衛冕牙膏市場冠軍。
黑人的頭像一度成為提升銷量的秘密法門,只要包裝上貼個黑人頭就能打開市場。
黑人牙膏告了這個蚊香十幾年才成功
甚至已經成了一些國家遊客必買的爆款單品。
然而沒什麼比扛著種族主義大旗的人更敏感,在檀香山唐人街經營一家中國超市的林女士對此經驗豐富。
「中國人還是太單純了,你用羨慕的眼光看他的白牙,他覺得你在鄙視他的黑臉。」
「我不覺得這是歧視,在漢語中『黑人』和『白人』一樣,是個中性詞,中國不是美國,中國沒有壓迫黑人的歷史。」
「你要知道美國人還搞出了海倫凱勒太陽鏡。」
「眾所周知,海倫凱勒是個盲人。」
「如果黑人牙膏是歧視黑人的話,那麼中華牙膏是不是可以算歧視中國了。」
當然也有相對理智的人在網際網路上奔走相告,為這件事情以身作則,準備幫黑人牙膏打開美國市場。
「中國人很懂陰陽,越黑才越能越襯託出白,這分明是把陰陽互補的哲學融進了品牌裡。」
「而且那牙膏棒極了,嘗起來就像薄荷生啤裡的漂浮物。」
「這些產品背後絕對沒有種族主義意圖,亞洲甚至不理解為什麼在西方可能會認為它們具有冒犯性」
文化背景不同,註定就很難理解老婆餅裡沒老婆,夫妻肺片裡沒夫妻這樣的浪漫主義。
就像我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前,從沒聯想過這款牙膏有任何種族主義方面的問題。
所以可能是為了公平起見,白人牙膏應運而生。
蕭伯納曾說如果你要告訴人們真相,最好讓他們笑,否則他們會殺了你。
對人來說,任何事物的意義都是人為賦予的,在不同的背景裡,很多爭論永遠是個循環的議題,隨意將別人歸類於種族主義是一件相當種族主義的事。
黑人牙膏到底算不算種族歧視,也許只有再推出一款黃人牙膏才能得到答案。
圖片來源:關渡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