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人生不止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火了,每一次的呼喊,牽出無數人心底那片獨特的詩與遠方的回應。
想一想都覺美好的眺望,不僅僅是因為能暫時脫身眼前,因為那的確是一個更高更美好的存在。
一次次望過去的怦然心動,彷彿來自大霧海上的燈塔,將迷霧中的心靈照亮。
可緊接著,迷霧中,夾雜著問號驚嘆號的質疑恐懼接種襲來,讓這個真實的亮光幾乎要被淹滅,奄奄一息。這是人性中的防禦機制在做自我審查,但也往往因為過度審查,讓我們寸步難行,蹉跎了時光。
怎麼樣對夢想做合理的檢視,甚至幫助確立更好的目標?90歲時,當子孫繞膝,行動力有限之時,回首一生,你會為實現了什麼目標而無限滿足而無憾呢?
有人說,成長是反人性的,人性本身是不喜歡改變的。不錯,這就是為什麼運動員需要教練,技術上指導,精神上鼓勵。而殘酷的現實是,在成長路上沒有中間地帶。看著一天天變老是自然現象,不用學習,無需努力;但要變成熟是要有意識的投入的。
四年前,參加了個人成長的學習,是我回首過去最值得的付出和投資,之後一直在更多導師和教練幫助下繼續成長,也逐漸發現不僅僅是關注自我成長,幫助別人成長也是我生活中的一大熱情。
從今天起搭建此平臺,用自己曾經的感受寫下這些作為寄首語,以後一點一滴分享方法和工具,希望帶動更多人脫離瓶頸或侷限,包括觀念上的,通過在知識,態度,人際關係等方面的成長實現更高遠的夢想。因為,成長是可以通過學習變得更有效。
Creating Your Future,Starting from today!創造未來,從今天開始!如果你決定加入,祝賀你,你已經邁出努力的第一步!
下面介紹一個對自我認識和更好處理人際關係都有幫助的工具。
周哈裡窗(Johari Window)
這是由了解/不了解以及自己/他人的兩個維度構成,由此分割為四個範疇:包括你和他人都了解的公開的自己;你了解但他人不了解的隱藏的自己;你不了解但他人很了解的自我盲點部分,最後是你和他人都不了解的未知的自己。
這個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在1955年提出,由兩人名字的前兩個字母命名。周哈裡窗理論,展示了關於自我認知、行為舉止和他人對自己的認知之間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前提下形成的差異。
在此基礎之上,如果我們運用各種自我認識工具,和檢視我們的決定和行動,以及尋求他人的反饋,可以更加瞭解原先屬於盲區的部分,無論對自我發展還是改善自我與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關係都很有益處。
在以後的文章裡,結合相關話題,會進一步介紹自我認識工具,以及尋求他人的反饋技巧。
好問題時間:
請安靜你的心,盡情發揮想像,思考下面的問題。
90歲時,當子孫繞膝,滿頭銀髮,回首一生,你會為實現了什麼目標而無限滿足而無憾呢?
也許不能馬上給出回答,或許你的回答過些時間會有變化。
不要緊,可以一一記錄下來,寫上日期,如果同時想到為什麼這麼回答(你的動機)也隨手標註。這個心路歷程,在以後《發現夢想》和《夢想測驗》的部分會很有幫助。
周哈裡窗配圖來自網路,其他圖片為作者自己拍攝
作者:生物技術博士,Ph. D.
曾在北京任大學教師,世界500強企業技術經理,歐洲研發中心科學家
在家庭中是妻子,是女兒
愛好:讀書 接近大自然 散步 養植物 水族箱